《青春在這裡綻放:10個外來工的30年》

《青春在這裡綻放:10個外來工的30年》

《青春在這裡綻放:10個外來工的30年》講述了10個最為普通平凡的生命,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在他們的血液中,流淌的是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不平凡的是他們的故事,令人振奮和感懷;讓我們敬佩和珍惜的是他們——改革開放30年來與我們的城市同呼吸共命運的優秀的外來工建設者。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青春是一種精神狀態,是指不懈的幹勁、豐富的想像力和滾燙的情懷。它是生命之源勃勃生機的湧泉。
·《窗里窗外》林青霞唯一自傳>>·《超好看》南派三叔主編65折熱賣>>

內容簡介

 
在你我的心底,都有一座無線電台:它能在多長時間裡接收到人間萬物傳遞來的美好、希望、快樂、鼓舞和力量的信息,您就會年輕多長時間。讓青春永遠在我們心裡綻放!

作者簡介

徐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深圳特區報》徐華工作室主任。因發現和報導愛心歌手叢飛、蒼生大醫郭春同、當代孝媳李傳梅等多位在全國產生強烈反響的重大典型人物而受到廣泛讚譽,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南粵巾幗十傑”、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稱號。長篇報告文學《叢飛震撼》和《叢飛,就這樣感動中國》先後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屆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和“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

目錄

高敏:熱血鑄就愛心豐碑
李傳梅:背著婆婆來打工
翁彬:傳奇經歷抒寫壯麗人生
從飛:用歌聲點亮希望,用生命構築課堂
高正榮:為了別人快樂而活著
劉理斌:8年打工供兄讀研,8年後重拾自己大學夢
龐紹青:青春在這裡綻放
陳淑瑩:“光明天使”的別樣人生
王可:愛的誓言不能改變
安子:從打工妹到作家企業家的華麗轉身

精彩書摘

高敏:熱血鑄就愛心豐碑
人物簡介:
1966年12月9日,高敏出生在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孫集鄉果子元村一幢低矮的茅草屋裡。軍人出身的父親只講奉獻不思索取的奉獻情懷和母親勤勞善良樂於助人的傳統美德,都給高敏以久遠的影響。20多年的生活歷練,使她從一名19歲的普通打工妹成長為一名用愛心與奉獻感動成千上萬人的“深圳最具愛心人物”、“深圳十大傑出青年”,並榮獲“全國無償獻血金獎”。她是廣東第一位無償捐獻機采成分血的女性,是深圳骨髓庫成立後第一批志願捐獻骨髓者,也是至今為止全國無償獻血次數最多者。至今,從她瘦弱身軀里無償捐獻出的鮮血已經超過了12萬毫升,相當於將她全身的血液抽乾了20次。
人物感言:
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的歷程,我們的國家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應該說,我能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是幸運的。值得欣慰的是,在這個舉世矚目的歷史進程中,我沒有虛度。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我度過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並用愛與奉獻抒寫了自己無悔的人生。
從父親作為第一批建設者來到深圳的那一天起,我就對南中國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情。1987年春天,我高中畢業踏上深圳這片土地時,就下定決心要在這裡開始我嶄新的人生。我先後當過中日合資企業的流水線女工,也在毛織廠里當過紡織女工。打拚多年後,生活的波折與變遷使我先後三次離開深圳,又三度執意前往。
經歷了許多也思考了許多,我終於明白:人活著,就一定要有一點兒精神,一定要有一種頑強與執著。第三次返回深圳後,我為自己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加人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隊,把別人用來賺錢的工作時間全部奉獻給了這份義務工作,一乾就是10年。這份別人在業餘時間偶爾做一做的無報酬工作,讓我付出了不少,但也收穫了不少——給予本身也是一種快樂。
從初來深圳打工算起,我的人生在奔波與忙碌中過去了20多年。與那些在深圳成家立業、有房有車的人相比,我有時不被人理解。的確,時至今日,我在深圳仍然房無一間地無一畝,雖然整天起早貪黑十分辛苦,但做的都是沒有報酬的義務工作,吃住問題還要妹妹來幫助解決。不少人這樣問過我:“別人當志願者為社會無私奉獻,都是在保證有一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偶然做一下,你卻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這上面,自己卻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值得嗎?”甚至有人說我是“傻瓜”。可我並不覺得。如果人人都為自己著想而不為社會奉獻,那我們這個社會還有溫暖嗎?當這個“傻瓜”,我願意。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做一段時間的好事也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個這樣的人。
母親是她人生的第一任老師
“我的父母雖然都是沒什麼文化的農民,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母親樂於助人、凡事先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天性和父親只講奉獻不思索取的軍人作風,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與父母的言傳身教分不開。”談起自己的成長之路,高敏對父母一往情深。
1966年12月9日,高敏出生在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孫集鄉果子元村一幢低矮的茅草屋裡。這戶看上去與普通農戶沒什麼區別的農家,卻有著與別家不一樣的生活:男主人高連雲雖然是村里土生土長的莊稼人,卻沒幹過農活,他16歲國中畢業後當了工程兵,一走就是十幾年。妻子孟凡香獨守著兩間茅草屋,成了里里外外的一把手。就連她生高敏等四個孩子時,丈夫也因為部隊工作忙而不肯請假回家。可孟凡香卻不怪丈夫:“他是部隊的人,就要守部隊的規矩,怎么可能想回家就回家呢?”她無怨無悔地擔起了照顧老人、養育孩子和耕田種地的生活重擔。
生活,對這個獨撐門戶的女人,顯得是那樣的艱難。在高敏童年的記憶里,母親總是一天到晚地忙碌,家裡被她打理得乾淨整潔,地里的莊稼也被她照顧得連年豐收。每到農忙時節,別人家的田裡都是男勞力,唯有高敏家是母親一個人披星戴月地苦幹。然而,就是這樣艱難的日子,誰也聽不到她喊苦叫累,她的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微笑。她總是這樣告訴年幼的兒女們:“只有辛勤勞動,我們的生活才能一天比一天好!”
儘管母親如此辛苦忙碌,可是鄰居鄉親誰家有了困難,她總是會主動伸出援手。有一年大旱,村裡有些困難人家糧食不夠吃,靠向別人借糧度日。日子久了,很多人家都不願意再借給他們。可孟凡香卻始終對這些人家有求必應,來者不拒。有人提醒她說:“那幾家已經借了很多糧,明年未必能還得起。你家孩子多糧食也不多,再把糧食借給他們,自己恐怕要挨餓了!”母親聽罷說:“我們家現在還有糧食吃,怎么能看著他們的老人孩子挨餓?”就這樣,她把家裡一半的口糧都借給了人家,到了春天青黃不接時,她家裡的糧食不夠吃了,孩子大人便每天只能靠喝稀粥維持。
一連吃了一個多月的稀飯,孩子們受不了了,嚷著讓母親將借出去的糧食要回來。母親一掃平日裡的溫和,態度嚴肅地說:“凡事不能只想我們自己,要多想想別人的難處!我們家雖然連吃了這么多天稀粥,可畢竟是一日三餐都有得吃,而借我們糧的那幾家,每天只能吃兩餐稀粥,我們怎么忍心向他們要回糧食呢?”直到秋收,那幾家的經濟狀況也沒見好轉,母親主動對人家說:“我家今年收成不錯,那些糧食不用還了。”
看到那幾戶人家對母親無限感激的表情,孩子們對母親充滿了敬意。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高家的四個孩子個個勤勞能幹,樂於助人。高敏不滿10歲時,就成了母親的小幫手。每天放學後,別人家的孩子都跑出去玩耍,而高敏卻一聲不響地回家做飯餵雞、照顧年幼的妹妹和弟弟,讓在田裡忙了一天的母親回到家裡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到十五六歲時,高敏在寒暑假裡不僅可以頂一個壯勞力幫助母親乾農活,還會主動幫助鄰居家種地和收割。就連兩個妹妹和年幼的弟弟也會在忙完自家的農活時去別人家的田裡幫忙。母親為此格外高興:“這才是我高家
的兒女!”
父親的言傳身教使她終身受益
在工程兵部隊服役十幾年後,高敏的父親高連雲轉業到中建二局下屬的北京一家建築工程公司,成了有北京戶口的北京人。鄉親們羨慕地對高敏姐弟說:“用不了多久,你們一家人就可以離開小山村去北京團圓享福了!”全家人對進大城市都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高連云何嘗不明白孩子們盼望早日進京與父親團聚的心情。可作為一位“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老共產黨員,他認為自己不能向組織提這個要求。他對孩子們說:“你們如果嚮往城市生活,要靠自己去奮鬥,而不能讓爸爸向組織提額外要求!”他還這樣說服妻子:“和我一起轉業進北京的人,大部分都是夫妻兩地分居。讓組織一下子解決這么多人的問題,難處很多,我怎么好意思開這個口?再說,在農村老家生活也沒什麼不好啊,花銷少,自己種糧自己吃,等我乾不動了,還要回去養老
呢!”
親戚們對於高連雲不想調老婆孩子進京這件事不能理解:“你人在北京,又在中央直屬企業工作,應該想辦法把老婆孩子的戶口搞到城裡,這可關係到孩子們一輩子的前程啊!”然而,無論別人怎樣勸說,憨厚自律的高連雲就是不肯向組織開這個口。直到退休,他妻子和4個孩子的戶口一直在山東農村老家,他在退休後也返回了小村莊,與妻子兒女團聚。
對於父親的選擇,母親沒有抱怨,更沒有責備。她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他一輩子只知努力做事而從來沒想過如何為自己和家人撈好處。她對孩子們說:“你爸爸這輩子活得有志氣,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事向別人伸手,讓人敬重。你們如果以後做人都能像他,我就心滿意足了!”
那些年,父親雖然名義上是在北京工作,可常年在外省承建的工程工地奔波。他隨工程隊轉戰於四川、雲南、湖南、湖北、廣東等地,退休前的幾年則一直在深圳承建重點工程。
母親的勤勞友愛,父親的嚴格自律,像一本無聲的教材,影響教育著高敏。她說,她很感謝自己的父母,因為沒有他們的全力支持與理解,她在這條奉獻路上走不到今天。為了支持高敏,兩位老人承擔起了為女兒撫養孩子的重擔,有時還會在經濟上資助女兒。
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風”之風日盛的現今,許多父母都一心指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風”,過上富裕的生活,有多少人能像高敏的父母那樣,支持女兒在“甘於清貧、只求奉獻”的義務奉獻崗位上痴心不改?!高敏可敬,她的父母也同樣可敬。
與深圳結下不解之緣
“在我老家山東那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80年代外出打工的人很少,可我卻下定決心一定要來深圳。”說起與深圳20幾年的不解之緣,高敏的心頭洋溢著一股深沉的愛。正是這種愛,支撐著她為這座城市奉獻出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全部的光與熱。
1979年,高敏父親高連雲所在的中建二局一公司在深圳承建海關大樓等重點工程。那時的深圳經濟特區剛開始建設,空曠的土地,稀少的人煙,一切都百廢待興。然而,高連雲卻在這裡體驗著一種特別的滿足。深圳寬鬆的環境、單純的人際關係和簡單的辦事程式,處處體現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的嶄新理念。這使已經習慣於內地繁雜手續的建設者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暢快。高連雲在家信里這樣告訴妻子兒女:“雖然現在這裡的環境還挺艱苦,但我相信,這裡會以別的城
市無法相比的速度飛快發展,成為中國最有希望的一片沃土!”
父親在外走南闖北幾十年,大半箇中國都走遍了,無論在哪個大城市,他寫來的家信都不過是寥寥數語,報個平安而已。如今,他的家信變得如此充滿激情,這讓高敏意識到:“深圳一定是個了不起的地方!”從那一刻起,“深圳”二字在高敏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由於父親所在工程隊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較出色,再加上深圳高效務實、獎勤罰懶的獎勵機制,他們以幾天一層樓的驚人速度創造出令同行敬佩的業績,個人也嘗到了收穫的喜悅:他們的獎金收入不斷增加。那年年底,父親寄回老家的錢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母親從郵局取回錢的時候,滿臉笑容地說:“你們好好讀書吧,將來考上大學,爸爸一定供得起!”
“我將來一定要到深圳發展!”上高中那一年,高敏向母親表達了這樣的心愿。母親鼓勵她說:“那你就好好讀書,考上大學後就可以到深圳找工作了!”於是,到深圳工作成了高敏那幾年學習、的動力。然而,她就讀的那所鄉村中學的教學質量決定了學生們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1986年7月,高敏高中畢業時沒能考上大學。她向母親提出要去深圳,希望能在深圳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聽你爸爸說,深圳需要有文化有技術的大學生,你一個高中畢業生到那裡能找到什麼工作呢?再說,爸爸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不會給你走後門找工作,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你能行嗎?”看到母親擔心的樣子,高敏態度堅決:“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不怕吃苦受累,不靠爸爸,我也照樣會在深圳找到工作!”
1987年春節,父親從深圳回到老家與妻兒團聚。聽了高敏想去深圳的打算後,父親這樣對她說:“深圳是個好地方,你想去那裡闖一闖這個想法沒錯。問題是你只有高中文憑,去那裡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見高敏心意已定,父親告訴她:“在那裡,不講後門不講關係,只講能力與幹勁!既然你執意要去深圳,那就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誰也靠不上,只能靠自己!”
“爸爸放心,我會憑自己的力量在深圳找到工作!”就這樣,春節過後,20歲的高敏與妹妹高萍一起隨父親來到了深圳。
2月的深圳,已是春意盎然,熱情奔放的木棉花盛開在高高的樹枝上,紅艷艷的筋杜鵑搖曳生姿,把這座南國海濱城市裝扮得格外美麗。剛剛從冰天雪地的北方來到這溫暖如春的深圳,高敏的心情格外興奮。她一遍又一遍地對妹妹說:“這裡的一草一木都這么美,像畫片一樣!”
每天早晨,姐妹倆拿著那張父親給的深圳地圖,四處奔波找工作。那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職者已經很多,人才市場裡的招工單位對用人比較挑剔,因為一個最普通的職位,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人前來應聘。這種求職局面對於只有高中文化的高敏姐妹來說,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一連十幾天,她們都是早晨滿懷希望而去,晚上一臉失望而歸。
“咱們不在人才市場找了,到企業直接碰運氣吧!”在高敏的提議下,姐妹倆開始走街串巷找企業碰運氣。這一招很靈。沒幾天,姐妹倆都如願以償找到了工作:高敏當上了福田區一家中日合資的錄音機生產企業流水線上的女工,而妹妹高萍則在一家賓館當上了服務員。
這份流水線上的工作頗為辛苦,每天早晨七點半上工,中午只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下午一直要乾到七點多鐘才能下班。遇到訂單多時,廠里加班,高敏上完白班又要趕夜班。很多女孩受不了這份辛苦,一些人幹不了幾個月就辭職走了。高敏從小吃苦耐勞,練就了比同齡人更強的毅力,再加上她工作起來全情投入,用心用腦,技術水平提高很快。當同來的女工剛剛適應生產線上的工作時,她已經可以騰出手來幫助周圍的同伴了。就這樣,在流水線上幹了不足一年,高敏以一流的工作業績獲得提升,被提拔為車間質量監督員,工資也一連漲了兩級。
每個月拿到工資後,她只留下20元錢,其餘的全部交給父親寄回老家補貼家用。那時,廠里雖然有工作服,一個月的一伙食費也只需交幾元錢,但作為一個正值愛美年華的女孩,每月20元的零用錢還是顯得捉襟見肘。可她始終不肯突破這個數字。她要節省每一元錢,讓辛苦一生的母親在家裡過得更寬裕些。
正當高敏在這家合資企業幹得順風順水時,父親卻一臉愁容地告訴她:“家裡實行包產到戶了,咱家六畝責任田,都靠你媽一人照顧,可她又得了腰腿痛的毛病,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可母親怎么一直沒對我說呢?”高敏為母親感到擔心。父親長嘆了一口氣:“你媽就這樣,有多大的苦處,只要她自己能扛過來,她就不會告訴別人。一個多月,她的腰腿疼得受不了了,弟弟年齡小又在讀書,你和妹妹都在深圳,而我單位忙根本離不開,這個秋收怎么辦呢?”父親說到這裡,不再言語了。
高敏的思想進行著激烈的鬥爭。兩年來,她好不容易在深圳落下了腳,工廠領導對她很看重,已找她談過下個月接任車間主管的事。未來正向她露出笑臉。這個時候,她是多么不願意離開啊。可作為家中的長女,母親生病時,她又必須擔起家庭的重擔。她思來想去後對父親說:“讓妹妹安心在深圳工作,我先請假回去幫媽媽!”她知道,對於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生產車間來講,她的請假與辭職沒有區別,因為廠里不可能為她留那么久的崗位。那一刻,她淚流滿面。對於這座寄託著她無限希望的城市,她有太多的不捨與牽掛。可是,為了母親,她別無選擇。
1989年8月,在深圳工作兩年多的高敏,回到了老家。看到母親見到風塵僕僕歸來的女兒時那種既高興又無奈的複雜表情,高敏安慰她說:“我忙完家裡的事後再回深圳,廠里說不定還有我的崗位呢,你不必擔心。”母親含淚撫摸著她那張變得成熟而豐滿的臉:“真是難為你這個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了!”
3個月後,當高敏幫母親治好了病又忙完家裡的農活返回深圳時,她工作了兩年多的那家工廠已經沒有她的位置了。生活又將她推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正在她茫然不知所措時,曾在一起工作的一位女工給她打來了電話:“一家毛織廠正招女工,實行計件工資,工作時間較自由,你來試試吧!”高敏當即趕去應聘。
到了那家毛織廠上班後,她才發現,這裡的工作並不比工廠流水線輕鬆。由於實行計件工資,只有織出的毛衣多,收入才會多。為了多出產品,高敏起早貪黑地織啊織,連節假日也捨不得休息。她織出的毛衣質量好,數量也一直遙遙領先。
每月發工資時,是高敏最快樂的日子:她不但可以給母親寄回幾百元補貼家用,還可以幫助那些因為生病或家中有困難而向她求助的工友。“雖然我每天辛苦些,但因為我的付出而使親人和有難處的工友得到資助,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她總是這樣愉快地說起自己的感受。
然而,長期的過度疲勞也給她的身體帶來了病痛。從1992年的夏天開始,高敏常感到腹部疼痛,發作起來常痛得滿頭冒汗。可她捨不得去醫院看病花錢買藥,甚至連一天病假也不肯休。終於有一天,她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最後竟昏倒在車間裡。當工友們將她送到醫院後,醫生說:“闌尾炎嚴重穿孔,再晚來幾個小時,就可能沒命了!”
緊急人院手術後,高敏在醫院裡依然不肯多住,刀口拆線的當天就返回工廠,並很快上工。過早的勞作再加上缺乏營養,高敏的健康狀況越來越糟,人變得特別消瘦,最後連上下樓的力氣都沒有了。無奈之下,她只好回老家養病。
苦澀的婚姻長久的痛
1992年底,高敏拖著病弱的身體回到老家。母親看到一直向家裡報喜不報憂的女兒竟然病成這樣,心裡一陣發酸。她一日三餐為女兒做可口的飯菜,也算為在外積勞成疾的女兒作一種補償。
在母親的精心調理下,高敏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正當她琢磨何時重返深圳時,母親對她說:“你已經26歲了,村里與你年齡相仿的姑娘都當媽了,你這次就算要走,也得把婚事辦了之後再說!”
是啊,在外奔波這么多年,她一直沒認真想過結婚嫁人的事。看到母親焦急的神情,再看看昔日那些夥伴也都結婚生子,她只好聽從母親的安排,開始在熱心人的撮合下“相親”。
在老家果子元村,高敏的父母以為人善良厚道而有著很好的口碑,而高敏的能幹與孝順也頗得鄉親們好評,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很快,一位姓周的小伙子走進高敏的視線。從外表看,這個人條件不錯,29歲,在縣城國營企業工作,每月收入穩定。令高敏父親滿意的是,他的父親是一位轉業軍官,他們曾是戰友。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