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專題》

有1988年攝製播出的4集文獻紀錄片《鄧小平在廣西》,把重大革命 1987年攝製播出的電視系列片《可愛的廣西》(8集) 1990年7月14日播出的電視系列片《奮起的廣西》(5集)

《電視專題》是1971年至1985年播出教育性節目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題材廣泛,以電
視紀錄片、電視專題片為創作手段,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欣賞性於一體,對某一典
型經驗、先進人物、文物古蹟、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科學知識等攝製電視紀錄片或專題片,
進行宣傳。1986年後,技術設備全面更新了,采編人員也多了,採制的專題節目也逐年增多。
進入90年代,製作的專題節目仍安排在《電視專題》中播出。電視專題播出的主要內容:一、
宣傳民族歷史文化的有《壯錦藝術》、《銅鼓》、《民族樂器——馬骨胡》、《桂海碑林》、
《民族樂器——侗笛》等,1986年10月拍攝播出《左江岩畫》,展示廣西左江流域主要岩畫
遺址的壯觀畫面,介紹專家對左江岩畫的種種見解等;1991年至1995年播出《桂北民間建築》
(上、下集)、《壯錦》、《桂林文化城》(4集,每集20分鐘)、《教育家雷沛鴻》(4集、每
集20分鐘)、《中國歷史文化名城》(65集,每集20分鐘)。二、利用歷史題材進行革命傳統
教育的,有紀念中國共產黨建立60周年播出的《戰鬥的歷程,光輝的業績》,以歷史照片和
革命文物為線索,介紹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西地方黨組織領導廣西各族人民進行革命鬥爭
的事跡;有1986年拍攝《長征之路》中的《逶迤越城路》,宣傳紅軍長征經過廣西的戰鬥歷
程和這一段長征路今日的巨大變化;有1987年拍攝播出的《左右江煙雲》,把革命文物和遺
址與當年戰鬥史實結合起來,反映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戰爭歷程中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
韋拔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鬥風姿,歌頌紅七軍、紅八軍指戰員浴血奮戰、前赴後
繼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有1988年攝製播出的4集文獻紀錄片《鄧小平在廣西》,把重大革命
歷史題材和歷史資料與現實的場景相交織,實事求是地紀錄鄧小平在廣西組建紅七軍、紅八
軍,領導百色起義,創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革命活動,使觀眾了解歷史,從中得到啟迪,
受到教育。1991年至1995年播出《中國親職教育》(38集)等。三、宣傳重大典型和先進人物。
1984年采攝播出的專題片《狀元之家》,宣傳宜山縣仫佬族潘素明一家在新中國培養出來的
9個大學生,除一個在校學習外,其餘分別在北京、江蘇、福建、廣西等地工作,擔任高級
工程師、醫師等職務,通過這些“狀元”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反映他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地
為振興中華、建設四化作貢獻。1987年攝製播出的電視系列片《可愛的廣西》(8集),反映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30年的巨變和當今八桂兒女改革開放的風采;介紹廣西經濟建設的發展
水平,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建設成就和發展措施;緬懷紅七軍、紅八軍誕生地的過去,
謳歌共產黨領導下的今天;展示左右江、鴛鴦江、紅水河峽谷等風光,報導發展創匯農業、
引進外資、開發自然資源等成果,介紹廣西農業生產的糧食、水果、甘蔗和海產品豐收及農
民觀念上的變化,以及廣西工業、城市建築的成就及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民族風情、民族
藝術等。1990年7月14日播出的電視系列片《奮起的廣西》(5集):《歷史在證明》、《深沉
的反思》、《機遇與挑戰》、《改革與考驗》、《未來的召喚》,以翔實的材料和豐富的畫
面展示廣西的歷史,熱情謳歌40多年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謳歌黨和人民政府的英明
決策,以此激勵全區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信心百倍地創造光輝的未來。1991年播出《前進中
的荔浦輕工業》、《金色的道路——記桂林市金屬工藝品總廠》、《廣西集貿市場大觀》(7
集)。1992年播出《開拓市場,迎接挑戰——記改革開放中的南寧百貨站》;《希望的旗幟
——廣西開展“雙學雙比”活動紀實》,記述1989年由自治區婦聯牽頭的14個單位組成協調
小組,在農村婦女中開展學文化、學技術的三年中,眾多的農村婦女脫掉文盲帽子,走進科
技致富天地,從普通勞動者變為農業經濟的組織者,她們是農村致富的旗幟,從這些先進人
物中看到了希望;《法官的奉獻》,記述博白縣人民法院的法官們在1991年處理的刑事、民
事、經濟、執行、行政案件比1990年增加一倍多,平均每人完成60件以上的案件,不徇私情
秉公依法辦案,為國家、集體、個人挽回經濟損失908.2萬元,獲得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平
暴先進集體”和榮立廣西高級法院授予的二等功;《廣西奔向2000年》(共5集),圍繞“堅
持開放、廣西大有希望”主題,通過廣西工農業的發展和山水海的興衰變化,揭示廣西面臨
的困難、機遇和挑戰,展現廣西未來10年發展優勢,謳歌廣西改革開放的成就,讚美廣西各
族人民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民族精神;《千秋大業——廣西教育改革與發展》(15集):
1993年播出《雷鋒精神在南疆》(4集)等。1994年播出《東興在崛起》、《繁榮路上——藤
縣農業綜合開發巡禮》、《走向輝煌——廣西民政工作在改革中前進》、《抗洪救災中的共
產黨員》(14集)等。四、從人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以科技片的形式宣傳科技知識,啟迪各
族人民學科學、用科學。1985年前以電視專題播出這方面的內容有《針灸治療小兒疳積》、
《營養性貧血的防治》、《小兒麻痹後遺症的矯形治療》、《蔬菜的藥用》、《飲食與胃病》、
《游泳的安全與衛生》、《防治紅眼病》、《食物與中毒》、《搞好疫苗接種預防幼兒疾病》、
《蛇傷的防治》、《冷凍治療》等等。1991年播出《利用紙樣自製時裝剪裁法》(5集)、
《服裝設計入門》(10集)《比例尺服裝剪裁法》(15集)。1992年播出《廣西首屆科技活動周
特別專題節目》(7集,每集20分鐘)等。1993年播出《自動洗衣機的使用與維修》、《預防
近視眼》、《飲食與健康》、《藥用動物蛤蚧》、《中風與健康》、《學燒中國菜》(45集)。
1994年播出《寶寶健康自測》(50講,每講15分鐘)、《老年保健》(6集)。五、宣傳廣西民
族風情的專題比較多,其中較突出的有:1984年,記者何裕暢、譚樹平等人攝製的4集專題片
《“三月三”風情》,以壯族傳統的歌圩為主線,展現壯族民間風情,採擷楓葉等染做五色
糯米飯、青年男女碰紅蛋、拋繡球等習俗和歌圩對歌以及壯族婚禮等情景;以左江花山岩壁
畫為引線,再現《花山戰鼓》、《銅鼓舞》、《撈蝦舞》、《春牛舞》等民間舞蹈。1988年,
記者黃著誠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的5集電視系列片《中國瑤族》真實地反映了瑤族辛酸的
歷史、艱苦的生活、堅韌不拔的民族性格、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觀念意識,這部系列片共五集:
《生命的馬拉松》、《山路上的一生》、《告別這世界》、《青山遮不住》、《桃源之夢》,
還有《澫尾風情》,介紹京族人民製作傳統食品“白頭糯”、“四方粽”、“對歌”、“獨
弦琴演奏”等習俗;《廣西苗族蘆笙節》,反映融水苗族自治縣安泰鄉的蘆笙節,兩萬名群
眾聚集一起吹奏蘆笙、載歌載舞;以及專題片《毛南分龍節》、《德保開光節》、《金秀盤
王節》、《金秀瑤族的春節習俗》、《恭城打油茶》等等,向觀眾介紹廣西少數民族的生活
習俗、風情,加強民族間的相互了解。1991年至1995年播出《靖西風情》、《侗族風情歌舞》、
《布努瑤祝箸節》、《侗族花炮節》、《苗族姐妹節》、《侗族鬥牛節》、《東蘭銅鼓會紀
盛》、《侗鄉重陽樂》。六、宣傳廣西山水風光的電視專題片更多,有《山奇水秀數桂林》、
《陽朔游》、《毛南山鄉紀行》、《靈渠》、《桂平西山覽勝》、《南寧小景》等。1991年
播出《左江石景林》、《桂林旅遊賓館園林藝術》、《龍勝溫泉》、《情留西山》、《南國
乾島湖》等。1992年播出《山水奇韻在資源》、《廣西森林雕像公園》等。1994年播出《煙
雨灕江》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