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
海天出版社出版。
圖書售價:10.00元
出版時間:1999-09
印刷時間:1999-09-01
開本:32開
裝訂:平裝
ISBN:7-80654-047-4
簡介
中國傳奇敘述中經常用的模式是奇事或奇遇,生活中的奇遇會讓人捲入一件莫名其妙的事件中。《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以鄉間的奇人奇事征服讀者,侯七們遇到一對天外來客般的古代男女,因整日身處枯燥、單調、平庸的精神狀態,對這對奇異男女的現身無限關注和迷戀,奇遇情節激活了他們的日趨單調、物化的生活模式。小說以清閒典雅之筆風將現代社會人類的好奇欲望描摹到極致,對普通人近乎病態的好奇心做了惡作劇般的打趣和調笑:一男一女騎著一驢一馬來到長安大道,“侯七”們一路跟蹤,但跟蹤、圍觀的結果是白馬黑驢分別翹起尾巴拉出幾十個糞蛋子,然後像電一樣地往前跑去。《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中的女主人公是那個身穿紅裙的少婦,她騎著一匹油光閃閃的小黑驢,旁若無人般地闖紅燈、過馬路。她的身後,跟著一個騎白馬、披掛著銀灰色盔甲的男子,他右手握一枝木桿的長矛,矛尖閃閃發光,他渾圓的頭盔上豎著一個尖銳的槍頭,槍頭上高挑著一簇紅纓。就這樣,一驢一馬馱著一女一男,在下班高峰期的長安大道上闖了紅燈,大家用平時少有的平靜和肅穆看著他們過了馬路。有好多騎腳踏車的人都調轉了車頭,跟著這一男一女想看熱鬧,侯七就是其中的一個。春寒料峭,人們有的穿著羽絨服,侯七穿著毛衣毛褲,驢上的女子卻只穿著一條紅稠裙,腰裡扎著一條棕色的皮帶,皮帶上掛著一柄鑲著鑽石的短劍,她的胳膊很長,紅袖肥大,腕上套一隻玉鐲。侯七和大家尾隨著那驢那馬從鴻賓樓門前到了六部口,正碰上紅燈,原以為他們還會闖紅燈,沒想到這回他們停下來等綠燈了。一個警察看到了騎驢、騎馬的男女,跑過來,剛想說什麼時綠燈亮了,那女子一驢當先,率領大家過了斑馬線。有的人好奇,問那男女是乾什麼的,沒人回答他們。有的人想擠到前面,看那女子的臉,結果被騎馬男子用長矛攔住了,但大家都往前沖,把他的矛桿沖歪了,他拔出了懸掛在腰間的長劍,將一個人的頭髮削去,人們再也不敢逾越。六部口的那個警察騎著機車追來,要求騎馬和騎驢的男女站住,他們沒有反應,警察用警棍敲了一下騎馬人的頭盔,結果他自己被狼狽地掛在了道路隔欄上,倒地的摩托到了路中央,製造了一起幾十輛汽車撞在一起的交通事故,所幸沒有死人……侯七和大家跟著驢馬穿過了府右街路口,過了新華門,騎驢的女子被路邊的花朵吸引了,她掐了一朵藍花叼在嘴裡,人們把他們圍在了牆邊上。有兩輛摩托和一輛警車開了過來,要求人們解散,騎馬人三下兩下就把警察用長矛撥到一邊了,然後,他和美人繼續前行。很多人都散了,但侯七及少數幾個人還是一直跟著,並在天安門前面追上了驢馬。過了南池子大街,過了王府井大街,過了東單路口,過了國貿大廈……一切都沒變化,只是跟著的人越來越少,當只剩下侯七一人時,白馬和黑驢停住腳步,他的心中一陣狂喜,沒想到馬和驢各自翹起尾巴,拉出幾十個糞蛋子後,像電一樣向前跑去。故事到此結束。騎驢美人在這裡是個虛幻的影象,我們不知道她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只知道她的出現讓大家神魂顛倒,她的驚鴻一瞥般的美麗現身,充滿神秘的浪漫色彩。她身上具有無限豐富的內涵,她可以代表善良的人們心中的美好願望或理想,也可以代表人類虛幻的不可知的未來;也可以什麼都不是,就是她自己。
愚人節侯七們在長安大道上的奇遇是莫言為現代人精心安排的一次驚喜,他們需要奇遇來調節、激活單調乏味、機械重複的生活模式,小說對現代人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狀態進行了探尋。蒼白、平淡的日子裡,在大街上遭遇一位騎黑驢的紅裙少婦,空虛、無聊的侯七們猛然被一種強烈的期待攫住,開始了執著的追隨之旅。最後希望卻落空了,幻想著一種外來激情的拯救的他被拋棄在城市的大街上,行為失去了意義,剩下的只是一種無聊與落寞的感覺。
莫言的小說中,傳奇多是作為主題、動機來推動小說的敘述,或是充當一個細節來增加小說的怪異色彩。奇遇作為中國傳奇敘述中常見的模式,奇遇之奇往往是因為超出了日常生活的經驗和邏輯。《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中,侯七遇到了天外來客般的騎驢美人和古典騎士。身穿紅裙的美貌少婦和披掛盔甲、手握長矛的騎士,出現在車流涌動的長安大道上,侯七之流們不由自主地尾隨著他們。這對來歷不明的古典男女,就像古代俠士一樣旁若無人地在長安大道上穿行,這不能不激起現代人的興奮、好奇和騷亂。時空的交叉和錯位是這篇小說的“奇”之所在。古典男女不可抗拒的魅力反襯出當代社會中人的平庸和乏味,他們超凡脫俗的氣質是對現代社會中世俗、功利的一種反諷。小說通過現代人的好奇心被一對古代的男女牽引著吊起胃口,結果卻只得到“一堆驢糞蛋”的故事,揭示荒謬無處、無時不在。小說結局表明,程式化的平庸生活狀態、常規的工作生活秩序不會被輕易打破,它總是壓抑人們對新奇事物的渴望,迫使人們無奈地向現實讓步、妥協。但只要人對自己的生存際遇心懷不滿,還不想徹底放棄對命運的掌握,人類就還有希望。
作家簡介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東高密,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
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2月6日,莫言獲頒授澳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3年10月30日,中國首家培養網路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網路文學大學”開學,莫言擔任該校的名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