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大學》

書 現代大學之文化 現代大學之校長

圖書信息

書名:論現代大學作 者:鄧和平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1日
ISBN:9787307081765
開本:16開
定價:28.00元

內容簡介

《論現代大學》主要內容簡介: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及其建設創新民族與國家的戰略性命題的提出,建設世界高水平現代大學的歷史重任迫切地擺在了高校的面前。由此,深化現代大學的研究及其建設,成為新世紀高等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歷史性任務與責任。1.為何要研究現代大學。現代大學的研究沿於大學研究的傳統。或者說,沿於大學自誕生以來的科學與理性主義發展的歷史傳統。自古至今,人們之所以熱心於研究大學,無非三個原因。第一,為了持續發展而反思。美國密西根大學原校長詹姆斯·杜德斯達在其所撰《21世紀的大學》中聲言:大學作為人類文明中的一個社會機構保持了其輝煌而持久的地位。在有大學以來的一千多年中,大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堅守人與傳承者而曾經改變了它所在的社會,甚至成為社會變革中的巨大引領力量。過去如此,將來也不例外。為了達成偉大的目標,人們需要對大學的內外生存發展狀態進行持續不斷的、深層次的反思,為改革與改善大學作出準確的判斷與努力。第二,為了優異發展而批判。20世紀以來,大學的庸俗化現象日益嚴重,法國著名思想家德希達就此指出,大學存在於它企圖思考的世界之中,應當承擔起責任,組織一種創造性的抵抗——即抵抗一切對大學的重占企圖,抵抗一切其他形式的主權形態,以期實現大學在自覺、自主和自治中持續、優質和快速發展,並在獲得自身進步、價值和社會聲譽與地位的應然中踐履淨化自己、復興民族與強盛國家的歷史使命與責任。第三,為了履行使命而著力。教育的興旺發達帶來民族國家的興旺發達,這不僅是個西方現象,也是個世界現象;不僅是個古代現象,更是個現代現象。一個國家是否有發達而優質的教育,重要標誌是有否優質的高等教育及其高水平的大學。

作者簡介

鄧和平,男,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人,生於1953年11月,本科學歷,197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語系德語專業。現任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學原理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社會學,代表作:《教育社會學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多年來,獨立和參與出版多部學術專著和教材,發表論文五十多篇,主持和參與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多項。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現代大學之現代性
第二章現代大學之公共性
第三章現代大學之文化
第四章現代大學之精神
第五章現代大學之理念
第六章現代大學之制度
第七章現代大學之校長
第八章現代大學之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