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心理學(第二版)》

記憶心理學(第二版) 內容簡介

記憶(memory),這個曾經被披上神秘色彩的心理現象,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專家和學者,也引起了幾乎全人類的關注。
記憶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學習,同時又都是一種記憶。假如我們對以往的經驗無法保持任何記憶的話,我們就學不到什麼東西了。同時,我們的思維也完全要靠記憶才能順利進行。萬物中只有人類具有過去、現在、將來的時間觀念,這主要因為人有記憶的緣故。人們都嚮往自己成為一個“過目不忘”的強記憶力者,能夠把所有有意義的信息都貯藏在大腦里,然而,記憶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往往很難隨心所欲。
那么究竟什麼是記憶呢?大多數心理學教科書和詞典都這樣說: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漢語中的“記憶”一詞簡潔地表明了人對過去經驗的反映,總是先有“記”再有“憶”,用信息加工的觀點解釋記憶,把記憶看作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儲存,以後在一定條件下提取的過程。例如,我們熟讀了一首李白的詩,過幾天還能把它背出來,這就是通過記憶來實現的。
自從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年發表他的實驗報告後,記憶就成為心理學中實驗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其後,記憶理論和研究方法即不斷發展,50年代出現的信息加工理論(或訊息處理論)把記憶看作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過程。按儲存的時間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這期間儘管研究者們使用的具體方法、材料、儀器和實驗條件不相同,但這些研究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就是把記憶看作人們對先前經驗的有意識的外顯恢復。
近些年來,一些新的觀點對這個看法提出了挑戰。愈來愈多的研究者提出,不應把記憶看作單一的實體,而應把它看作是由不同的結構(form)、系統(system)或類型(type)所組成,它們之間具有性質不同的功能(Schacter,1985)。他們提出了多重記憶結構multiplememoryform)這一術語。記憶的多重結構意味著記憶的不同類別或組合,它是指功能相互獨立的過程所引發的性質不同的記憶效果。近十年來,愈來愈多的證據揭示,在有意識的外顯記憶(explicitmemory)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相對獨立的記憶系統,即內隱記憶(implicitmemory)。這種記憶的特點是人們並不有意識地知道自己擁有這種記憶,它只是在對特定任務的操作上表現出來。
有關內隱記憶的研究已成為當今認知心理學的中心課題。幾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權威人士對內隱記憶的主要領域進行長篇綜述,如Schacter(1987),Tulving等(1990),Moscovitch等(1993),Roediger等(1994),Engelkamp等(1995),Jac0by等(1997),而且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有增無減。例如1997年1至6期的《實驗心理學雜誌:學習,記憶和認知》(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上涉及內隱記憶研究的論文就達半數,而《心理學研究》(PsychologicalResearch)雜誌則更是把1995年第3期和第4期合訂本闢為內隱記憶專輯。
內隱記憶是指人們不能夠回憶其本身卻能在行為中證明其事後效應的經驗(Roediger,1993)。其操作定義是在不需要對特定的過去的經驗進行有意識或外顯的回憶的測驗中表現出來的對先前獲得信息的無意識提取(Graf和Schacter,1985)。艾賓浩斯對記憶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遺忘曲線”廣為人知。他曾將記憶分成三大類,其中第三類就是內隱性質的記憶。這類記憶“會在當前的思想和行為上有所反映,但此過程無意識參與的痕跡”。他還指出這類記憶不能用“內省”的方式探測。正因為探測手段的限制,在艾賓浩斯之後的漫長歲月中,內隱記憶研究處於中斷狀態。直至六七十年代因為健忘症研究使內隱記憶再次浮出海面,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科研工作的進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研究方法的創新。迄今為止,內隱記憶的研究方法主要經歷了三大階段,1991年以前主要是採用任務分離範式;1991年開始採用分離程式研究內隱記憶;最近,內隱記憶的研究開始進入建模階段。
內隱記憶研究如此廣泛地受到重視,並成為當今認知心理學的前沿和熱點,這有著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套用前景。主要原因有:
本書是華東師大心理學系“記憶研究”課題組在完成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教委“八五”和“九五”重點研究項目以及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基礎上,集多年來研究之成果,並參閱了國內外大量的研究文獻編寫而成的。它是國內一本系統介紹國內外記憶研究成果的著作,也是反映記憶研究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技術的教材。

記憶心理學(第二版) 本書目錄

第一篇記憶
一個亘古未解之謎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記憶研究的歷史概述
第二節記憶研究的方法論
第三節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
第二章從信息加工的觀點看記憶
第一節感覺記憶
第二節短時記憶
第三節長時記憶
第四節聯結主義模型
第三章工作記憶
第一節工作記憶概述
第二節中央執行系統
第三節長時工作記憶
第四章元記憶研究
第一節元記憶的一般概念及理論
第二節元記憶的測量方法
第三節元記憶的研究核心:知曉感
第四節元記憶的發展研究
第五節元記憶監控與記憶成績的關係研究
第六節元記憶的神經心理學研究
第二篇接近心靈的底層
內隱記憶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內隱記憶緒論
第一節內隱記憶的含義及相關術語
第二節作為記憶研究熱點的內隱記憶
第六章內隱記憶研究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內隱記憶的前期研究
第二節內隱記憶在當代的啟蒙
第七章內隱記憶的研究方法(I)
第一節記憶的傳統研究方法
第二節傳統研究方法在內隱記憶研究中的套用
第八章內隱記憶的研究方法(Ⅱ)
第一節實驗性分離範式下的內隱記憶研究方法
第二節任務分離法的改進
第九章內隱記憶的研究方法(Ⅲ)
第一節從任務分離到加工分離的動因
第二節加工分離程式的提出
第三節加工分離的研究進展及有關爭議
第四節內隱記憶的多學科研究動向
第十章內隱記憶的特點
第一節內隱記憶的研究範圍
第二節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關係
第十一章內隱記憶的解釋和建模
第一節多重記憶系統理論
第二節遷移恰當加工理論
第三節系統說與加工說的差異
第四節對系統說與加工說的整合
第五節其他有關內隱記憶的解釋和建模
第十二章內隱記憶的套用研究
第一節內隱記憶的臨床研究與套用
第二節社會認知領域的內隱記憶研究
第三節廣告中的內隱記憶研究
第四節其他一些內隱記憶現象的研究
第三篇走進生活空間
生活記憶現象透視
第十三章自傳體記憶
第一節自傳體記憶概述
第二節自傳體記憶的研究內容及其特徵分析
第三節自傳體記憶的組織與恢復
第四節自傳體記憶與情緒紊亂
第五節嬰幼兒自傳體記憶研究略述
第十四章記憶的場合依存性
第一節場合變化中的遺忘源及其心理機制
第二節環境與記憶
第三節語義記憶中的場合效應及其模型檢驗
第十五章情緒記憶
第一節記憶中的情緒表征
第二節情緒事件細節記憶
第三節閃光燈記憶與其它情緒記憶
第四節情緒記憶生理機制的研究進展
第五節情緒聚焦與信源監測
第六節情緒記憶的理論整合:記憶、喚醒與心境
第十六章記憶錯覺
第一節早期的記憶錯覺研究
第二節記憶錯覺研究的發展契機
第三節記憶錯覺研究的現狀
中文參考文獻
外文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