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王昌齡
詩詞正文
津無蛟龍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驄馬,何如同鷁舟。
豈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鶴,且隨波上鷗。
堤緣九里郭,山面百城樓。自顧躬耕者,才非管樂儔。
聞君薦草澤,從此泛滄洲。
注釋
1、北津:《水經注·沔水中》:“西去(襄陽縣)城裡餘,(檀溪水)北流注於沔,一水東南出,應劭曰:‘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是水當即襄水也。(襄陽)城,北枕沔水,即襄陽縣之故城也,王莽之相陽矣,楚之北津戍矣,今大城西壘是也。”據此,北津當即北津戍,浩然蓋與黃侍御泛舟於北津戍一帶襄水中。
2、駱馬:此處指黃侍御。
3、如:全詩校:“一作知。”同鷁舟:用郭太、李膺事。鷁舟,船頭上繪製鷁鳥(一種水鳥)之形,故名。
4、琴中鶴:指琴曲(別鶴操》。
5、山:當指萬山,在襄陽西北。面:對。百城樓:當指襄陽城樓。
6、“自顧”二句:諸葛亮隱居隆中時,躬耕隴畝,“每自比於管仲、樂毅”。見《蜀志》本傳。儔:類。
7、草澤:指草野之人,謂未仕者。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