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清教穿衣節略章程》

中國清未有關雲南經堂教育考試、穿衣(即結業)制度的文獻資料。又稱《考試穿衣節略》、《公訂考試清真經學生穿衣節略章程》、《穿衣節略章程》。由當時全滇紳首馬維騏、白金柱、馬殿選、馬啟祥、馬觀政暨同人等公訂。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九月鐫刊。昆明市南城清真寺藏版。共6頁,雙頁面,海面8行,每行20字,全文約1500字左右。有序言和章程9條。

名稱

考試清教穿衣節略章程

內容

《序》云:“竊思成學穿衣,雖吾教之俗稱,實古來先聖先賢所創舉。先賢買庵資奉命代聖傳教也滿,因隆重其事,聖將己穿之綠袍賜給先賢,視如親往,列為聖則。後之接踵而起者,蓋以此也。果然學優養粹,則衣披一品,實至名歸,然後設帳授徒,教道賴以維持,其名器何等鄭重,豈可任人是與乎!吾滇自兵燹以後,經學日荒,世風日下,虛聲純盜,故事奉行,或賄賂以潛通,或徇私而濫舉。遵守何在?眾議難逃。嗟呼!不穿衣之害,害只一身,其害猶小,穿衣之害,害及教之本原,其害甚大。是教本清也,而淫蕩污之,教本真也,而色莊偽之。不但此也,更有可鄙者,衣乃榮施,每作變計,非當即賣。欲秘而愈彰,致使他人訕笑,同類譏談,所謂榮其身者辱其衣也。且穿衣一事,原系培植人才,扶持教道,其間不無尊經重道者拔乎其萃,然劣者何多而優者獨鮮。揆厥由來,是不鄭重穿衣之故。如再因循,後十餘年老成凋謝,將習經子弟更有不堪造就者矣。抑或因此而作為禁令,未免曠廢古禮,藐視聖行,不啻因噎廢食,究非維持教門尊重聖道之義。若仍濫用彰施,恐愈趨愈下,不知伊於胡底。愛集同人,廣思集益,悟已往之不究,知來者之可追。學徒歲進數十人,成才豈無二三子?一年一次,特考其成,五方五寺,共膺其選。既嚴加衡鑑以穿衣,當格外尊崇而設帳,俾講求實學者踴躍而起,而徒尚虛文者悚惶無地焉。庶幾澆風敗,正氣伸,聖道之興也易矣。”所列9條章程是:(1)“學生之額數勿濫也”。各寺收錄學生,須有“妥實保薦之人”和可以“取信”之供給東家。日後學不終局或釀出別故有犯教規者,應向各保薦人勒賠經費,各寺阿訇不得無故更換學生或頂替空額,如有替革等事,須與各東相商辦理。(2)“學生之經費宜籌也”。要求各紳董妥籌經費,使各學生不虞支絀。提出:“飲之食之,責在東家,而教之誨之,責在師長。”(3)“保送學生考試矣”。各寺學生如有品學兼優可稱穿衣之職者,應由該業師會商供給東家擇期考試。先期訂請各寺阿訇、管事及紳董參加會考,屆時五方阿訇各設公案,將應考諸經陳列案上,按經考核,以定棄取。(4)考試“以《滿了》、《擺么乃》、《者了》、《委高》、《耳高》五大經為正宗;其餘經典,聽憑本人臨時報考。”“至各方正任阿訇,若有藉故不到及徇情偏私者,一經查覺,公同議罰。”(5)“穿衣宜先期預備也”。如某生經五寺考取,定於次年穿衣,其東家須代為籌劃經費,酌量從豐備辦,並備帖恭請各寺阿訇、管事、紳董等,率眾會集穿衣,以昭慎重而示鼓勵。(6)“穿衣後宜公同敬賀也”。要求五寺阿旬、五方管事及紳董均宜於各寺各方備辦賀事,“果碟對聯,極力表揚,不得草率了事,庶不負十年寒窗之苦。”(7)“學成可以受聘也”。省垣穿衣之士,凡遇各府廳州縣主講乏人,來省聘請,即由五方阿訇及管事、紳董保薦,擇期赴寺開學。(8)“前功不可盡棄也”。從前穿衣之士,如有甘願附會考試者,即隨同新班送考之人屆期一律面試標榜,如不願入新班並考者,亦聽其便。(9)“經學之造就宜精也”。針對當時經堂教育世風日下之局面,提出“造就真材,在精而不在廣”,“學生能受造就,他日必是師資”,“此後優加供給,裁汰冗生,大學堂多則十七八人,中學堂多則十一二人。以一省論,學堂不下十數處,十年之間能得一半真材,又何患無師資以傳道統歟!”最後指出,所擬九條“係為整頓穿衣,維持教道,造就資格”;要求“凡我同人理應一律照辦,切勿視為具文,仍蹈故轍,是所厚望焉。”
(馮今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