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總督才公搗虜中流矢以詩哀之》
【作品別名】《哀才寬》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姓名】李夢陽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總督才公搗虜中流矢以詩哀之①
仲冬東南天鼓鳴,我軍滅胡功可成。
道之將行歲在巳②,星落轅門悲孔明③。
尚書頭顱血洗箭,馬革裹屍亦堪羨。
夷門野夫國士流④,痛哭天遙夜雷電。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萬曆朔方新志》,《嘉靖寧夏新志》亦收錄此詩,詩題作《哀才寬》。才寬,字汝勵,明直隸永平府遷安縣(今屬河北省)人。成化十四年(1478年)進士。正德四年(1509年)正月二十三日升遷工部尚書,同年四月四日以左都御史總制陝西三邊軍務。才寬到任後,駐牧河套的韃靼部不時越界騷擾,才寬便駐節花馬池興武營(今寧夏鹽池縣城西北60公里處的高沙窩鄉興武營村),親臨前線坐鎮指揮。這一年十一月初五日,韃靼小王子統兵進犯,才寬下令明軍從興武營出擊,驅兵塞外,直取敵營。次日,才寬率領明軍追至羱羊泉(今址待考),突然韃靼騎兵群集而至,將明軍圍困。在混戰中,明軍斬殺韃靼兵數十人,才寬不幸中箭落馬,被韃靼兵亂刀砍死。整個明代,擔任陝西三邊總制(總督)的幾十位封疆大吏中,才寬是第一個(也可能是唯一一個)陣亡在沙場上的高官。因此,時任戶部郎中的李夢陽聽到這個訊息後,感到十分悲痛,便寫了這首詩來哀悼他。才寬之死,在編纂於明代的《弘治寧夏新志》《嘉靖寧夏新志》《萬曆朔方新志》中都有簡略記載。
②歲在巳:應是正德己巳年(1509年)。
③轅門:原指古代帝王巡狩、田獵,止宿在險阻的地方,用車子作為屏藩。出入之處,仰起兩輛車子,使兩車的轅相向交接,成一半圓形的門,叫“轅門”。後也指領兵將帥的營門及督撫等官署的外門。孔明:即諸葛亮,此借指才寬。
④夷門:河南開封市的別稱。本戰國魏都大梁城東門,故址在今開封城內東北隅,以在夷山之上得名。後人遂徑以夷門指開封。國士:舊稱一國傑出的人物。
作者簡介
李夢陽(1473~1530),明代文學家。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洞子,慶陽(今甘肅慶陽)人,後徙河南扶溝。弘治七年(1494年)進士,曾任戶部郎中,因反對宦官劉瑾下獄。瑾敗,遷江西提學副使。《明史》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