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紹
《民主》雜誌是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主辦、宣傳部主管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月刊。自1989年8月創刊以來,得到民進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的厚愛與支持。在“立足民進,面向社會,服務統戰”的辦刊宗旨下,多次進行工作總結,徵求意見,改進工作,《民主》雜誌辦刊質量不斷提高,在社會上產生一定影響。根據時代變化和形勢發展,從2000年開始,我們對欄目的設定不斷進行改進和調整,擴大了信息量,圍繞黨和國家大事、民進中央中心工作進行組稿,加強選題策劃,力爭打造品牌欄目,有針對性地刊發了許多有一定深度、對讀者有較大影響的文章,受到廣泛好評。2009年擴版後的《民主》雜誌,增發了有關議政、人物、文化、出版等方面的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與地方組織的聯繫更加緊密,增加了反映基層民進會員活動情況的報導,收到較好宣傳效果。在新的一年裡,《民主》雜誌將以更新、更高的辦刊質量回報廣大讀者,將以更快捷的方式為廣大讀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讓我們真情互動,把《民主》雜誌辦得越來越好。期刊發展方向
12月15日上午,《民主》雜誌在民進中央機關召開雜文作者座談會。本次會議邀請了新老雜文作者十餘位,就如何辦好《民主》雜誌,如何將“百家之言”打造成拳頭欄目進行了深入探討。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氣氛熱烈、詳和。《民主》雜誌主編高保華、副主編關永禮及雜誌社全體工作人員也參加了會議。
會上,主編高保華向長期關注《民主》雜誌的各位作者表示感謝,副主編關永禮介紹了一年來《民主》雜誌的組稿及編稿情況。
《民主》雜誌召開雜文作者座談會並非第一次,因此應邀參加此次會議的部分作者已成為《民主》的老朋友,如柳萌、蔣元明、王乾榮、毛志成、陸士華、孫月沐、孫燕、潘洪其等,他們長期為“百家之言”欄目投稿並支持《民主》雜誌的工作。座談會上,人民日報的蔣元明就雜文寫作問題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雜文題材要相對豐富多彩,每期都要有一、兩篇從題材到內容都精彩的文章;二是雜文要有特色,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法制時報的王乾榮指出,寫雜文“一要好看,二要獨特”。“好看”是指應把雜文寫得生動、活潑、俏皮一些,使其藝術化,具有內涵。“獨特”是指獨特性,可以從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或就一個詞的解釋進行剖析。他還建議,《民主》應更開放、寬鬆、多樣化一些,辦出特色,封面裝幀欠缺文化氣,不是很搶眼,雜文排版也應儘量選用楷體,使其更顯文化氣息。參加此次會議最為年長的毛志成說,前年為《民主》提意見時曾不客氣地說過《民主》平庸,經過兩年時間,發現《民主》改進不少,也增加了不少文化內容,他希望《民主》的這種凝重性要繼續保持,並且要保住。他建議,雜文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各種風格都要有。圖書商報的孫月沐對雜文提出三點建議:題材、風格既要廣開言路,又要廣開文路;既要關注現實,又要關注歷史;既要關注政經,又要關注文化。
此外,座談會還邀請了幾位新作者,如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的屠雨迅、半月談雜誌的張正憲、解放軍報的劉紹楹、團結報的亢振洲、華夏時報的遲國維等。他們在會上都做了精彩發言,提出獨到見解。
張正憲建議《民主》雜誌應加強生活氣息,融入一些社會氛圍。要有思想性和針對性,有銳氣,針對社會熱點問題要有所選擇,有所思考。劉紹楹指出雜誌與報紙、網路要有區別,雜誌的文化味、沉澱的理性思考更多些,各方面組織再精心一些。遲國維就雜文和時評區別做了一番解釋,他說雜文離生活比較遠,而時評是大家對時事的分析,老百姓看重它的新聞性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時評受到歡迎,雜文應考慮怎樣才能更貼近老百姓。
哲學政法類期刊大全(四)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註:詞條中不要添加電話號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