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電視劇]

《槍聲》[電視劇]
《槍聲》[電視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色經典翻拍熱度不減,繼《地道戰》後,根據同名紅色經典小說改編的新版電視劇《槍聲》(原名《平原槍聲》)昨日起在河南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晚間黃金檔播出,該劇講述了抗戰時期冀中平原的八路軍幹部馬英在黨的領導下,回到家鄉帶領民眾與日寇、漢奸進行殊死搏鬥的英勇故事。

基本信息

故事簡介

《槍聲》《槍聲》

1938年,日本軍隊已經入侵中國,並向冀南地區推進。是年春天,紅軍排長馬英受命回到家鄉棗林,在政委杜平同志的領導下組建抗日游擊隊。蘇金榮家的兒子建才一心要投奔中央軍未果,投到了劉中正手下;馬英欲跟劉中正聯手抗日,卻中了劉中正的圈套,劉中正臨陣倒戈,馬英游擊隊被中村包圍,在蘇金榮的侄女建梅和廚子老孟的幫助下艱難逃脫。

劉中正的叛變引起了一系列的後果。首先是楊百順藉機除掉蘇金榮,成為中村便衣隊隊長。其次蘇建才失望地離開民軍,投入馬英的抗日隊伍。而後,建梅也推翻了跟劉中正的婚約,和老孟一起投奔了游擊隊。

建梅從小被父母遺棄,在蘇家受苦受難,是個小姐身份丫環命,自小就跟老孟和馬英等人關係親密,跟馬英也有一層青梅竹馬的關係。但自從馬英父親被蘇金榮殺害、馬英連夜逃走之後,建梅就失去了依靠,長大後被蘇金榮當成一個棋子,許配給劉中正。

建梅姐弟、老孟以及原來的幫會兄弟二虎、振江都加入了馬英游擊隊,成為骨幹力量。但剛組建的隊伍很快就因劉中正的叛變遭受重創,馬莊被血洗,馬大娘被中村抓走,馬英自己也和老孟等人一起被當壯丁抓了起來,關進了培訓所。

在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員鄭敬之的幫助下,馬英等人終於查出了培訓所內奸,處死了內奸及培訓所日軍武藏,勝利逃出培訓所。建梅和雲秀也成功救出馬大娘,游擊隊再次重組。

馬英一邊帶領游擊隊執行任務,破線、保糧、打炮樓,逐漸克服了自身一些缺點和習氣,同時也在戰鬥中和建梅進一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馬英向建梅表達了一直埋在心裡的好感,但激起了各方反對。雲秀也很喜歡馬大哥,馬大娘也看中了雲秀,一心要撮合他們;二虎、振江等兄弟也反感馬英殺父仇人蘇家出來的蘇氏姐弟,全都支持雲秀,令建梅感到痛苦。在雲秀救過自己之後,建梅找到馬英,表明自己並不喜歡他,不甘心地退出這場情感糾葛,但始終剪不斷、理還亂。

1941年,當游擊隊節節勝利、中村等節節敗退以至龜縮不出之時,游擊隊和老百姓都以為抗戰即將勝利,充滿了盲目樂觀的氣氛,游擊隊也放鬆了警惕。就在這時,岡村寧茨已經在陰謀策劃抗戰歷史上最慘痛的一次沉重打擊:鐵壁合圍。他利用八路情報員對區域交接部位的忽略,從遠處調集數萬兵力,於4月29日對冀南地區發動突然掃蕩。對此毫不知情的肖家區游擊隊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馬大娘甚至執著要給馬英和雲秀辦事,以便早日抱上孫子。就在嗩吶聲中,殘酷的鐵壁合圍開始了。

鐵壁合圍給游擊隊帶來沉重的打擊,隊伍死傷過半,剩下的隊員也各自失散,建梅、建才和老孟、小董等被捕,振江失蹤,馬英負傷……蘇建才挺住了嚴刑拷打,卻挺不過劉中正拿自己深愛的子芳來脅迫自己,叛變之後,出賣了建梅。劉中正試圖讓建梅簽下投降書,被建梅拒絕,並回絕了劉中正的求婚。劉中正失望之餘,假意放走建梅,背後卻向楊百順出賣了她,建梅死在楊百順槍下。

進城救人的馬英眼睜睜地看著建梅犧牲,痛苦不堪,最終在雲秀等人的關心下恢復鬥志,帶領游擊隊倖存隊員開始重振旗鼓,開展“百條槍”運動。這時,建才也已經帶著劉中正和中村的陰謀歸隊,一邊假意抗戰,一邊出賣情報。

由於劉中正和楊百順之間矛盾日深以及雲秀等村民挖的地道,蘇建才的幾次出賣都陰差陽錯地失敗,雖然導致常大爺等人的犧牲,但並未贊成更嚴重的後果。馬英發現了叛徒的蛛絲馬跡,鄭敬之也查到子芳被關在警備司令部,蘇建才的嫌疑越來越大。為查明叛徒,馬英和杜平設下五層包圍圈的戰術,引蛇出洞。蘇建才眼看陰謀敗露,拔槍相向,但最終還是被馬英處決。

清除叛徒之後的游擊隊迎來了解放棗林的日子。在鄭敬之的配合下,馬英、杜平等做好了進攻縣城的全部準備,卻不慎在行動前夜暴露了行跡,鄭敬之和老孟被捕。為了保留最後一線希望,在行刑之前,鄭敬之咬牙堅稱自己忠於皇軍,老孟則大叫共產黨萬歲,光榮犧牲。

鄭敬之終於洗脫嫌疑。夜裡,進攻的紅燈掛了起來,游擊隊解放了棗林,劉中正和中村獲得了應有的下場。

劇情介紹

《槍聲》《槍聲》

紅色經典翻拍熱度不減,繼《地道戰》後,根據同名紅色經典小說改編的新版電視劇《槍聲》(原名《平原槍聲》)昨日起在河南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晚間黃金檔播出,該劇講述了抗戰時期冀中平原的八路軍幹部馬英在黨的領導下,回到家鄉帶領民眾與日寇、漢奸進行殊死搏鬥的英勇故事。

更真實

與《小兵張嘎》、《烈火金剛》等紅色經典作品一樣,《平原槍聲》在老一輩觀眾中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新版《槍聲》由《亮劍》製片人趙浚凱和《重案六組》導演劉國彤聯合執導。

有評論說《槍聲》與之前熱播的《我的兄弟叫順溜》在風格上有點類似,劉國彤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槍聲》比《我的兄弟叫順溜》更能真實地反映當時的抗日情況。抗日戰爭時期,敵後游擊隊很多成員來自於農民,他們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我們就是從農民的角度講抗戰。”

劉國彤稱,這次翻拍的《槍聲》人物個性鮮明、情感飽滿,風格上結合了故事發生地當時的民風,台詞中增加農村的俗語,把原著小說的精髓“真、土、逗”發揮得淋漓盡致。

更生活

《平原槍聲》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優秀小說代表,與《小兵張嘎》、《烈火金剛》等經典作品一樣,在老一輩觀眾心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劉國彤所說的“真”是指忠實原著,真實還原抗日故事,從人性的角度解讀抗日英雄。“土”指造型土,符合當時抗日農民的裝扮,追求地道濃郁的鄉土氣息。劇中游擊隊長馬英頭扎白羊肚手巾、腳踩“千層底”的農民打扮,廚子出身的游擊隊員老孟,走到哪兒都拿著炒勺、背口大鐵鍋都是這一特點的體現。“逗”則是指鄉俚俗語,比如“冬粉鍋里下麵條——糾纏不清”,話粗理不粗,貼近百姓生活。

原著1988年曾被改編成電視劇,由金鑫主演;2001年又被翻拍成電影,由胡軍主演。此次是原著第三次被翻拍成影視作品,相對於前兩次,此次翻拍避免了“高大全”的塑造方式,人物性格多元,故事氛圍生活味十足。

永不過時

《槍聲》會集了眾多國內實力派演員,包括董勇、趙子惠、王學兵、杜志國、何政軍、丁志誠等人。記者了解到,與時下流行的戲說英雄、解構紅色經典之風不同,新版《槍聲》忠實於原著的精髓。比如電視劇中國民黨軍官劉中正的形象被還原,對其在抗日戰爭中作出的貢獻,給予了一定的肯定和正面的表現。“解讀名著因時而異,但經典之處永不過時。”《槍聲》的導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並不怕觀眾拿舊版和新版來比較。“有了舊版作比較,新版的好才能體現出來。”

該劇昨天播出後,首次飾演紅色英雄人物的董勇令觀眾眼前一亮,濃眉大眼的董勇目光深沉、氣質剛健,頗符合小說中馬英的人物形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