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波人物速寫》

《杜波人物速寫》

《杜波人物速寫》是杜波先生的人物速寫藝術集,該集收錄了作者的九十幅鋼筆人物速寫。其呈現的內容大致分為舞蹈、拳擊、行囊、童趣、世相等人物動態速寫,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表現手法上,運用鋼筆直接在宣紙上作畫,其人物造型逼真,神態生動自然,運筆激情奔放,線條嫻熟流暢。該書集於2013年6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我和杜波是同事,兩個人“在同一口鍋里攪馬勺”的日子,少說也有20年,但由於我倆不在同一個部門,所以相互間的個人交往並不十分密切。
那一年,報社正準備擴版增刋,外地傳來經驗,說是報紙要進一步增強的視覺衝擊力,為此社領導決定要從外單位引入美術、攝影方面的行家裡手,而杜波則是在這個背景下,經過上級考察,決定引進到報社來的專業型拔尖人才。
我在退休之前,曾於報界服務過26年,深知這項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說是在“吃良心飯”。這就意味著如下一種執業景況:想要做好它,將全副身心撲上去,仍嫌不足;但倘若只是想應付一下差事,糊弄糊弄、得過且過地打發太平日子,誰也拿你沒辦法。印象中,杜波是個沉靜而又富於工作激情的人,平時從不見他口若懸河地誇誇其談,抑或是在領導面前做做姿態;可到了關鍵時刻,只要一聲號令,他絕時是個沖得上、端得穩、拿得下的漢子。我倆同事多年,大概是都難得閒暇的緣故,故平日裡雖難作深談,但各自心中都很看重對方。
2012年6月,中國荊州張居正國際學術研討會隆重舉辦。那天早晨,我正在荊州賓館餐廳吃早餐,不期然坐在一位白髮長者身旁。忽然,有個令人驚異的現象讓我瞠目結舌:那長者跟我們淡話時,說的是國語,而在與他身旁一位妙齡女子交談時,卻是一口流利的日語。我暗自翻了翻《會議指南》,才知道這兩位與會佳賓是來自東瀛的日本學者森正夫和土屋悠子。
這時,杜波背著鼓鼓囊囊的攝影包從門外進來。他與兩位日本友人打過招呼,坐在一邊。我吃完早餐,跟他閒聊幾句便告辭離去。到開會中途的小憩之前,大會主持人、市人大常委會易主任從座位上站起身來,熱情漾溢地向與會代表展示出一張畫象:那是一張A4大小的白紙,畫中人物,正是剛才做了大會發言的日本學者森正夫先生。原來,這張墨線單描的速寫畫像,正是杜波的臨場妙作;而易主任剛才正是以荊州東道主的身份,鄭重地將這張畫像贈送給了森正夫。
森正夫看著這張畫像,喜得合不攏嘴,連聲用國語道謝。會場的氣氛,頓時變得熱烈而歡快起來。
事後,《荊州晚報》刊豋了這張墨線單描的速寫畫像,雖然經過縮小製版,畫幅比原作小了許多,但其主人公那激情奔放的神色風韻,依然力背紙背。我仔細端詳了一陣,發現杜波線上條的使用上很有特色,既生動自然,又嫻熟流暢,而僅憑這單色黑線的運用,便將人物的容貌與風姿神形畢露地展示出來。

有段時間,杜波曾在《荊州晚報》上相繼開闢過《畫說生活》、《畫說公共場所不文明行為》,以及連環畫《荊州地名傳說》、《荊州物產傳說》等文、圖相配的特色專欄。尤其是後一方面的作品,十分受人喜愛,它們採用圖文並茂的連環畫形式,介紹與傳播了荊州地方的民間故事、地名傳說、美食佳話、物產風情等“鄉土風俗”,從而使荊州的歷史文化資源得以多視覺、多層次地予以展現。
我在年輕的時侯一直都很喜愛美術,就是後來學習寫作,也是從連環畫文學腳本的創作及改編上邁出的第一步。所以延續到現在,雖然極少再拿畫筆,但對美術依然十分關心,尤其喜歡與連環畫有著緊密關聯的中國傳統線描畫。
線描,是我國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這種繪畫方式的形成,大約與我國漢字構成和書法藝術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通俗地講,所謂線描畫即是用線條的運行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在我國古代,如相傳為唐開元年間傑出畫家吳道子畫於天宮寺的《八十七神仙卷》,和位於山西省芮城永樂宮的壁畫等,都堪稱中國傳統線描畫的奇葩。這一畫種以其豐盈而優美的人物姿態,流暢而舒展的飄逸裙裾,真切地展示出我國傳統線描畫的神奇韻致,在世界美術史上絕不遜色於任何一個西洋畫種。
杜波的本職工作,是在報社乾攝影記者。依常情而論,他只須將社領導布置做好的事情完成就行。然而,他的想法卻不僅限於此,尤其是當《荊州晚報》開辦“社區報”之後,他覺得社區生活既是聯繫著千家萬戶,涉及到普通人家,那就應該適應和滿足多元化的讀者口味:他們既要了解時政新聞、身邊大事,也想通過傳媒來認識和了解鄉邦文化,諸如民間故事、地名傳說、美食佳話、物產風情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在目前電視、網路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情形下,報紙有的放矢地運用中國傳統線描畫的藝術形式,來展示荊州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也不失為一種“獨門秘笈”。再說,他從小即酷愛繪畫,7歲便開始臨摹連環畫,年輕時即被地方上的領導選派進入湖北藝術學院學習工藝美術,後來又就讀沙市工藝美術學校繼續學習。其間,先後到上海、北京、廣州、秦皇島、西安、敦煌等地寫生、採風在繪畫上也拿過不少獎項。後來,儘管搞的是專業攝影工作,但在本職工作之餘,他仍對中國傳統線描畫情有獨鍾,經常以此來砥礪自己的藝術技藝。如今,他對線描畫的掌握,已進入得心應手,爐火純青的階段。所以,當他決定採用這一圖文並茂的形式來展示荊州地方歷史文化的豐富資源之際,便傾之以全力。那段時間,這些作品一經進入報端,馬上就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有些社區的老姨爹、老姨媽還算準刋期,到時候到街頭報亭指名買這一期晚報呢。從藝術上講,杜波的這些報紙連環畫作品還真有收藏價值。

杜波的作品,尤其是線描連環畫與人物肖像速寫畫,看起來特別有“味”。
從審美的角度看,這種“味”首先體現在他對線條運行之中那份徐疾有度、輕重有致、潤澀有別、乾濕有制的把握和調控上。
凡人運筆,一划就是一划,而這筆到了杜波手裡,則有了一種“巧自靈動覓神魄”的竒效,成為其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其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用來描摹物象肌理的外部形態,亦可據此來顯示其內在豐厚的質地內涵。正是因為他有著如此紮實的藝術功底,故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他在人物肖像速寫畫上所做出的努力,無論是在創作頻度、還是在創作力度方面,似乎都進一步地加大了投入。前文談到他給日本學者森正夫先生做肖像速寫之事,便是我親眼得見的一次生動展示。
速寫(sketch),是一種從西方美術教學進程中植入到我國來的一種繪畫技法。顧名思義,速寫就是快速地寫生,通常只是作為畫家準備創作時採集素材的一種記錄手段。依教科書所講,它是在歐洲18世紀以後,才開始以一個獨立的畫種,進入其興盛期。杜波的美術基本功十分紮實,他畫速寫的最大特色,就是將我國傳統的線描藝術,引入進速寫之中,從而使其作品風格剛健靈動,人物神韻呼之欲出;形象刻畫既線條流暢,簡略利索,也造型生動、神態逼真,其運筆作畫不僅毫無生澀沉滯之弊,而且還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
有一天,我倆在報社大門外偶然相遇,大約年輕時也同樣喜愛美術之故,所以在跟杜波閒聊時,使主動跟他談到其人物肖像速寫的線描特色。他謙遜地說,畫人物肖像速寫,線條運用的關鍵在於要擅長抓重點。我理解,他說的所謂抓重點,首先就是要處理好畫面的完整性。假使在畫時想做到面面俱到,哪裡都畫,到最後肯定是會顧此失彼,捉襟見肘。依照他的說法,即為在作畫的進程中,對於形象的邊緣線要力求概括完整,不能要太多細碎的東西;尤其是在對人物五官輪廓的審度上,細量要細,落筆須準,一筆就是一筆,切不可拖泥帶水。
另外,他還吿訴我一個他作畫的訣竅:即在畫人物肖像速寫時,他通常是用灌炭素墨水的特製美工筆,直接在宣紙上作畫,只要在運筆時把握和調控好輕重緩急,一般都能收到毛筆作線描畫時的那種特殊效果。
我家麼侄女是美院畢業的學士,她曾告訴我,人像速寫眼下是各美術院校考察的重點,因為它涵蓋了造型類、設計類相通的一些基本技法,如構圖、動態、比例等重要的訓練環節。有些學校甚至還將場景速寫及人物組合等,列為必考科目,像對於純藝術專業及舞台美術等相關專業的在校生而言,學校強化此類考察,重點是要提高和增強學生的組織畫面能力,以及對層次和空間的處理能力。
據我所知,繪畫對於杜波來說,純屬愛好。他一向不為名、不圖利,只想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表達他對生活的熱愛。在業界內,他甚至沒有加入過任何協會、學會等,也沒有任何頭銜;熟悉他的人,只知道他在報社是搞攝影的記者。或許,正是因為沒有什麼壓力,所以他在繪畫上才拾得起,放得開。據說,近兩年來,他還先後為原外交部長李肇星、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總政歌劇團男中音歌唱家楊宏基、著名相聲演員李金斗、著名漫畫家徐鵬飛等70多位文化名人、專家學者,創作過人物肖像速寫畫並為眾人所收藏。
由此,他也就有了這本書。本書所收錄的90幅人物速寫,是他從800多幅習作中精選出來的,且在人物造型及社會行業分工等題材內容方面,也予以了相對明晰的區分。我想,本書由若能能給後生學子帶來啟迪與提高,或者是進而“激活”了他們的某些藝術潛能,那么於社會而言,也真叫功莫大焉,善莫大焉了。

是為序。
(陳禮榮:系原荊州日報社主任編輯、荊州市政府第一屆諮詢委員會委員、荊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特聘文史委員、荊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心理學會會員。)
2013年端午節前四日

作者簡介

杜波,大學文化,1961年生於水鄉洪湖,曾就讀於湖北藝術學院和沙市工藝美術學校。現為荊州日報主任記者。曾在《荊州晚報》上相繼開闢過《畫說生活》、《畫說公共場所不文明行為》,以及連環畫《荊州地名傳說》、《荊州物產傳說》等特色專欄。採用圖文並茂的連環畫形式,介紹與傳播了荊州地方的民間故事、地名傳說、美食佳話、物產風情等。其部分連環畫作品獲全國及省、市大獎。

基本信息

作者:杜波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徐傳洲
封面設計:鄭雨田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889×1194mm1/16
印張:6.00
版次:201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68.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