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說》

收藏者說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收藏家潘亦孚先生對中國收藏、特別是中國書畫藝術的一次浸潤著文化情感的獨白。書中談及了他同眾多書畫藝術大師交往或與他們藝術品相對而視而觸及的許多往事,如吳湖帆與荷花、齊白石與漁翁、蒲華的青藤餘韻、好王孫溥儒、縴夫林風眠等等,無不從作者筆下娓娓道來;同時,涉及了許多收藏方面的話題,頗多文化雅趣。

收藏者說 本書目錄

序・陳鵬舉
藏之不用不用何藏
吳湖帆與荷花
文人墨跡
漁翁與齊翁
字畫與拍賣
好王孫溥儒
巾幗丹青
青藤遺韻在蒲華
豐子愷賣畫
抱石墨池 沫若神遊
收藏小記
哀榮天壽
田漢百年
縴夫林風眠
時代與畫家
于右任
漫談字畫
弘一未死
從錢鍾書的字說起
抒情才成畫
文人的風範
坦蕩的梁漱溟
黃賓虹"嬰而不孩"
一個買家的話
"一鉤新月"豐子愷
字畫真偽說
長者聶紺弩
落日下見漁樵人
李家黑畫是正果
"畫神"張大千
悲鴻無恨
初識黃永玉
詩心入畫柳牛圖
幽香一縷張伯駒
呼喚傅雷

收藏者說 文章節選

青藤遺韻在蒲華

明清字畫,我自覺沒有力量收藏了。但其中有一位屬於例外,他就是徐渭。多年以來希望能得到有一斗方小品的徐渭的作品,以能圓了我的字畫因緣,而今天看來只能屬於我想人非非的妄念了。近代丹青中的人,承徐渭遺風的是蒲華。蒲華擅書、善詩、喜游,且日好三杯兩盞,還需一個山水花卉的筆墨天地供他邀游,看他的行書恣肆無羈,縱塗橫抹,似出於草野,似失之規範,但我看著覺得很美,率直淋漓,個性鮮明,酷有青藤餘韻。我不懂書道,不過只覺得每個字在爭先告訴我,它們活著。
蒲華有傲然之姿,他亦自謂書第一,畫第二,詩為三,此誠然乎?自有公論。我是吃不到葡萄而摘取藤之枝蔓,近10年來收藏了蒲華幾件作品。攬觀近代以來諸家的畫作和書法,自認為青藤遺韻當在蒲華。今蒲華的作品是我的心愛之物,特別是對聯"三徑菊松陶靖節,一船書畫米襄陽",寫得灑脫、疏放。凜凜然有生氣,應驗了徐渭所言:貴本色,在天成。常說繪畫六法中"氣韻生動"為上,那么字是該以寫"活"來通人的。一切藝術之美,經由人文的凝聚和提升,會自然而然直奔人的靈府,而這種美,又總是製作者以赤裸裸的人性之美涌噴而成。
蒲華的墨竹享譽於當時的畫壇,如果竹為繪事的基本功,那么至今有何人的竹,能近他左右?至於詩文,在蒲華稍大尺寸的畫圖中常常可見,記得他在一幅設色淺淡的牡丹圖中題詩:"珠箔銀屏金曳縷,綺筵寶帳酒初熏。何須富貴煙霞視,試看晴窗錦繡文。"寫得瑰麗、大度。
蒲華有過於潦草而不成面貌的作品,一個畫家有應酬應急的草率之作,不足為奇,即以齊白石、張大千亦不乏此例。相對評說,自應取其上品。精品論之方為公允。
曾記得80年代有幾年對徐文長的讚美聲陣陣人耳,人們呼喚其風骨,讚頌他的才華,而近幾年,是否人心的某種程度的喧囂與物化,也化及於藝術領域?不少的文章中,人們在感嘆人文精神的失落,可以一嘆的是,徐文長也隨著這失落而失落了。然而,我很相信這物化和喧囂會過去,在天然不滅的法則之下,我也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據說蒲華晚年同徐渭一樣,很窮,也沒什麼地方可供養他。他應急地作著畫,為了酒。

收藏者說 作者介紹

潘亦孚,1950年生於浙江溫州。打工、跑街13年,辦企業14年。1990年移居法國,收藏書畫多年,出版有《亦孚藏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