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工作不如換思維》

《換工作不如換思維》

《換工作不如換思維》通過分析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工作案例,運用深入淺出的講解,教你如何在工作中培養如火的工作熱情。成功地瓦解枯燥感,讓你的工作變得輕鬆、舒暢。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如果當前的工作老是給你失敗感和煩惱,嚴重影響你的心情,你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決辦法是什麼是?換工作?其實——換種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你就是贏家!

內容簡介

千篇一律、機械重複、枯燥乏味是不是你工作的真實感受?另起爐灶、尋找新家、換個環境會不會是你的下一步行動?但是最終解決問題了嗎?想要釜底抽薪、徹底解決問題,跳槽不是最完美的方案,答案應該是換思維。

目錄

No.1工作可以造就你,你也可以造就工作
當工作遭遇“七年之癢”
換工作前三思,別輕易做“跳蚤”
影響跳槽頻率的原因所在
換種思維看工作,並非想像得那么糟糕
No.2職場如戰場,適應是關鍵
良好的第一印象
職場禮貌不可少
職場勤奮更重要
不要挑企業“毛病”,儘快適應新環境
將遠大理想與腳踏實地工作結合起來
把工作當事業來做
職場十忌要注意
No.3適時改變,將舞台不斷擴大
不斷融入公司的企業文化
你的公司文化適合你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度
關注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及問題
從冷門入手,捕捉行業發展先機
要有職業敏感性
No.4告別默默無聞,實現自身飛躍
講究工作效能,工作不需要“愚公”
80/20法則
隨機應變才能獨當一面
做事到位,提出合理化建議
公司與員工雙贏A計畫
伺機而動,不放過任何機會
No.5找好平衡點平衡生活和工作
勞逸結合,不拿健康做賭注
讓時間聽自己的話
做事分清輕重緩急
做事要有計畫
“放慢腳步,享受生活”
今天,你陪家人了嗎?
找一個支點平衡工作和考研
就業和創業孰重孰輕?
No.6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自己在陽光下閃光
有賊心也要有賊膽,勇做非分之想
沒有小用的“大材”,只有不適用的庸才
有才華,更要有推銷才華的能力
眼光是金:做自己的伯樂
是高手,就把自己推向擂台
及時補位,做個會跑位的射手
No.7做人不能太實在,靈活多變方能無往不勝
勇敢的做“小人”
輕揚於塵,不如蟄伏於地
智慧沉默的優雅
與人溝通喜鵲好於烏鴉
好人緣源於靈活應酬
無事也登“三寶殿”
No.8因人而異,對症下藥
學會為老闆巧“補台
非你不可
主動與老闆溝通
冷靜地與老闆相處
怎樣讓老闆給你加薪
No.9辦公室不是硝煙戰場,要跟同事和諧相處
禮之用,和為貴
和諧源於尊重
矛盾是炸彈,掐滅在萌芽狀態
距離產生美,與同事保持恰當距離
跨越同事間代溝的天埑
“對付”各種人
No.10繼續助力,讓結局完美
“倦鳥”何其多?
人生要常立志
畫一張人生地圖
集中精力,緊盯目標
沒有乏味的工作,只有乏味的人
體會工作中的成就感
學無止境
多接觸身邊的工作狂

精彩書摘

No.1 工作可以造就你,你也可以造就工作
當工作遭遇“七年之癢”
工作時間一久,難免會像夫妻一樣,開始感到厭倦。某一天,當你發現自己已經開始討厭這份工作時,甚至每天如坐針氈想離開時,它是否就像你的糟糠之妻?
婚姻有所謂的“七年之癢”,那么人在職場呢?
答案是肯定的。
隨著職業生涯的增長,我們就會逐步對工作缺乏最初的激情,出現倦怠,甚至是厭惡的現象。這個時候,你就有必要好好檢視一下你的工作——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了這樣的境況,是公司,還是工作本身?抑或是自己?
你的工作“七年癢不癢"
剛剛踏出校門的激情滿懷,不知從哪一天起消失在城市的高樓里、馬路上,工作越來越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由此,不少人對工作發出“七年之癢”的感慨。
七年,並非一個定數,而是一個概數,可能是一兩年,也可能是七八年。工作的七年之癢,追根究底,還是一個工作的懈怠、鬱悶、失意現象,是典型的工作亞健康狀態。工作之癢可謂人人都有過,不管你是從事什麼樣的行業,也不管什麼樣的身份與地位,都概莫能外。
不少朋友為了工作穩定、薪酬待遇之類而找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他們用“上錯花轎入錯行”來形容這種感覺,這種情況是最容易導致心情鬱悶的。
有位姓楊的秘書就說到了自己的無奈:“我做了7年的秘書。7年以來,我是除了經理以外全公司所有崗位上沒挪過窩的。當初與其說愛這個職業,不如說是愛這個職業給我帶來的薪酬。但現在,我特別討厭我的工作,沒辦法,為了生活,我沒有勇氣甩掉這樣一份讓我衣食無憂的工作。”
另一位自由職業者也說:“我乾過七年彩擴攝影的工作,前五年幹得挺開心也挺投入的,但是後兩年工作便成了莫大的痛苦,雖然每天只上五六個小時班,仍然感覺很難捱。就算現在離開工作崗位4年了,每當想起以前的工作,經過類似的工作場所,我心底還是抗拒不已,可想而知我對以前的工作多么厭倦。我的工作別人以為是五顏六色的,在我看來卻是蒼白的,沒有一點色彩。”
可見每個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都有別人難以了解的工作之癢。
工作到底“癢”在哪裡:
做廣告的張潔,最近感覺挺苦惱的,她在廣告這一行做得力不從心,很想轉行做其他的,但是,其他行業她又沒有廣告這一行有經驗,結果,轉了一圈,還是在廣告這一行。
張潔22歲畢業,參加工作五年。由於大學學的是廣告,所以張潔很幸運地在一家比較大的廣告公司負責設計方面的工作。因為大公司分工很細,所以自己反倒學不到什麼。後來通過朋友的介紹,她成功地跳到了另一家小的設計工作室。
在那裡每個人都要獨當一面,比起前一份工作,它更能鍛鍊人。而且在那兒,她第一次體會到了通宵達旦的樂趣和苦衷。因為工作強度大,有時候需要連續加班,幾夜下來,小伙子鬍子拉碴,女孩子則一個個像黃臉婆。張潔擔心自己還沒嫁出去就已經“人比黃花瘦”,所以又換了一個公司。
然而由於專業的限制,張潔始終擺脫不了廣告,這也就意味著她仍然經常在午夜兩點半從公司的寫字樓里游出,獨自在空曠的大街上行走。夜景雖美,她心裡卻有些淒楚,常常自問:我夢中的理想事業到底在何方啊?但是,無奈的現實又再三告誡她說,你已經不是任性的小孩,樓還在供著,車子還未買,每天24小時還不夠,哪有時間顧影自憐?
張潔的鬱悶,代表著很多人的現狀:當工作進入一定的階段,工作之癢就會隨時發作,只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已。搔癢還得找到癢處,因此,解決工作之癢,首先還得找到所癢之處。
閒暇的時候不妨坐下來對照一番,靜靜地思量一下自己的職業困惑,自己的“癢”究竟在何處?
後來,張潔經過與職業專家一番深入的交談,找到了她的問題癥結所在——她其實還是挺喜歡廣告這一行的,而且其性格和天賦都與這一行相匹配,只是她過高的期望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朋友、家人的一些偏見,影響了她工作的激情。
因此,專家建議她給自己制訂一個適當的職業目標;其次就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一段時間後,張潔竟然和以前判若兩人,重新煥發出了生活的激情。
心理學家認為,對工作或職業產生疲倦,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由於工作到一定程度,程式化的默契本身很容易在人類“求新求異”的本能心理需求中被厭倦和拋棄。通常情況下,能力大於期望值和期望值大於能力的人都容易產生工作厭倦心理。
一般說來,導致工作厭倦或疲憊的原因主要有:不喜歡所從事的工作,但由於某種原因而不得不繼續幹下去;好好工作,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肯定和回報,以至於喪失了對工作的熱情;工作出現了一些挫折,比如受了老闆的批評而感到委屈等等。
事實上,人對工作的熱愛其實比婚姻更缺乏維繫的基礎。出現症狀的人不必因此而背上心理負擔,關鍵在於如何找到癢症的來源並積極去預防和治療它。
如果長期的工作壓力或對工作缺乏興趣,問題不及時解決,就可能會引起心理狀態的不良反應。比如一提到工作就感覺非常厭倦,工作沒勁,什麼都懶得去做;為應付工作的壓抑,大量飲酒、常感到頭痛、全身無力;心理有壓力、心情壓抑;工作效率低,工作錯誤多;刻意與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無緣無故地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等等。
就像婚姻的“七年之癢”容易導致問題和影響婚姻質量一樣,職業的“七年之癢”也嚴重地影響工作效率,對身體也有危害,包括周期性偏頭痛、過敏症、胃潰瘍、高血壓症、腰背痛等。
由此可見,工作之癢不及時解決,危害不容小視。但方法總是比問題多,只要對症下藥,採取積極而主動的方法,什麼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關鍵要動起來,跳槽不是萬能藥
工作出現七年之癢,怎么辦?有人打算跳槽、考研、讀MBA、做自由職業者、出國、辭職休息等等。事實證明,‘跳槽、換工作是很多人擺脫厭倦最常用的辦法。
出現工作的七年之癢,關鍵是要動起來,主動尋求解決之道,但選擇跳槽並非萬能藥。對於這樣一個機會無限的商業時代,跳槽,無疑是件極其正常的事,它也是人才尋求最佳發展舞台最有效的途徑。但是,跳槽是有前提的,而且需要把握一個度。
就像前面那位楊秘書所說,職業錯位就必須及時換工作——適合做與人打交道做業務的,卻讓他埋頭於辦公室;適合當作家的,卻讓他走到市場一線,做銷售。這就是典型的對人才的大材小用,暴殄天物。
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果敢的換工作,去做自己真正適合的。除此之外,頻繁的換工作,只會對自己的發展造成消極的影響。
事實上,再令人激動的工作,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很多時候不是工作造就了人,而是人造就了自己的工作,關鍵問題不是換不換工作,而是如何擴展你的事業。因為一個人可以把事情越做越大,也可以越做越窄。所以說,換工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藥,行動起來,主動調整自己的心態,充實自己的能力才是最為關鍵的。
每個人的問題因人而異,不可同日而語,但對於解決問題的態度,卻有著主動與被動之分。有的人,當工作一旦出現問題,他會主動尋求解決的途徑和方法;而有的人呢,面對問題,被動地選擇了逃避。
譬如說,有的人明明很努力,卻老是得不到老闆的器重;明明覺得這樣對自己的發展很不利,但他只知道怨天尤人,不敢主動去與老闆溝通。殊不知,逃避,並躲不過,越是害怕的事情,越要主動去面對解決,因為很多的時候,越是你害怕的事情,往往是你制約你發展瓶頸。
工作之癢雖然人人都會遭遇,但有的人卻認為是極其自然的現象,沒有那種受害的感覺。因為他們懂得主動去調節自己,從而很容易挨過“發癢期”。
一位有過20多年從醫經驗的醫生曾經說過:“疲憊、厭倦,誰都有啊,這是很正常的情緒,關鍵要善於主動採取辦法解決,而不是稍不如意就想到換工作。我當醫生已經20多年了,有過疲倦,沒有想過換行。從學的那一瞬間就注定了我要乾一輩子醫生。別人可能因為對一種工作厭倦了就去乾另一種工作,醫生卻很少有人這樣。”
觀念決定出路,有時候,我們之所以陷入死胡同,就是不懂得換個思維去看問題,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就會看到事情的實質,也就更為客觀。職場中有這樣一個流傳的故事:
甲對乙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
乙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甲問:“為什麼啊?”
乙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當一面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
甲覺得乙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
再見面時,乙問甲:“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喔!”
甲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乙的初衷。
站在員工的角度,我們常常不問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只問回報。稍不如自己的意,就會頓生埋怨,產生換工作的想法。而站在老闆的角度,如果你不先付出,不先表現出自己的工作能力,他怎么會器重你呢?
因此,如果你是一個不受老闆重視的員工,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換工作,而是雙管其下:一方面調節好心態,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另一方面,適度“充電”很必要,利用下班時間學點自己感興趣和有用的知識技能,也好為自己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換工作前三思,別輕易做“跳蚤”
在做出最後決定之前,不妨多問幾個“為什麼”,諸如:換工作的成本與得到的回報是否成正比等等,弄清楚這些問題有助於避免盲目換工作。
同時,在換工作前,還要搞清楚,自己目前職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是否是換工作所能解決的,還是由於自己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溝通能力不行、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等等。
要打開思路,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確定換工作的必要性,給換工作找一個恰當的理由,讓自己沒有機會後悔。’
不要因為衝動而跳槽
工作時間久了,有些人難免變得心浮氣躁,跳槽的欲望開始蠢蠢欲動。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在公司里工作,恪守本分,表里如一,能靜下心來幹事情是獲取老闆肯定的重要前提。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吃著李家飯盯著張家門,動不動就表示不滿,以跳槽相威脅的員工,怎么能安心工作並獲得老闆賞識呢?
某知名公司數月前由於策劃經營的不利,造成了生產項目的滯後和浪費,不得不宣布大規模裁員,並要裁掉一個項目部門,而田穗穗恰巧就是這個部門中的一名普通員工。
裁員的訊息很早就傳了出來,不久,幾乎所有的在職員工都開始了本職工作的任務交接。這一時期,人心惶惶,所有的人都沒有心思再繼續工作了。或者利用手中的一點便利,能撈便撈;或者托朋友找關係,忙著轉換工作;或者乾脆借著以前的業務關係,聯繫其他廠家,準備跳槽。在這些或明或暗的波動之下,田穗穗還是繼續默默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