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李敖的前妻和她的純情電影。這部獲得台島"教育部"評定優良影片,獲得1986年第三十一屆亞太電影節記者特別獎(胡茵夢)有點象我們大陸的主鏇律電影,它通過幾次同學的聚會,塑造了一個外表美麗,內心堅強近乎完美的國小老師形象,通過她和學生的故事,以及她在亡夫以後投身特殊教育工作的努力和反映了當年台島的歷史的變遷,是一部能夠引起兩岸三地共鳴的好電影。
影片資料
名稱: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地點:台灣時間:1986年
導演:柯一正
演員:胡茵夢、徐明、丁乃竺
片長:103分鐘
獎項:金馬獎原著劇本獎、入圍最佳劇情片、金鉅獎;台島"教育部"評定優良影片,1986年第三十一屆亞太電影節記者特別獎:胡茵夢
劇情介紹
孩子的嬉鬧在上課的鐘聲里停息,老師徐慧的來到讓這些嘰嘰喳喳的孩子不再喧鬧,她以紅色和黑色的扣子將孩子們分成好生和差生兩大陣營,應試教育的模式好象在華人社會是通病,孩子們的天性就這樣慢慢消失了。
紙牌和彈珠曾經是我們童年的玩具,我們也是這樣在課堂上被老師充公,敢怒而不敢言,童年的學校生涯,羅大佑的《童年》唱出了孩子的童年歲月。但,童年的教室是依舊是孩子忘憂的好地方,即便因為被罰站,也要做一點怪樣博得同學的笑,在孩子清脆的歌聲里,白鷗,青山,綠水以及孩子們的友誼,在銀幕上疊化著我們自己的往事。我們在長大的過程里,象他們一樣,愛鬧和頑皮,我們的老師也會讓我們罰站,讓我們反省自己的過失。
有一天,孩子在徐慧的講台里放了一條小蛇,被驚嚇的徐慧有些感傷,孩子們懇請徐慧的原諒,無論是紅扣子還是黑扣子的學生都盼望老師著回來,而徐慧同樣反思著這種簡單的兩分法,當她宣布不再以扣子為獎罰標記的時候,孩子們有著過節般的微笑。陽光下,騎著腳踏車的徐慧老師笑得很璀璨。
奔跑里,一個跳切鏡頭完成了時空的轉換,他們已經長大,在高一的郊遊的聚會上,孩子們長大了,靦腆了,那個調皮的廖偉民有了些斯文和心事,我們象他們一樣長大,在國小的聚會上,夥伴們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們同樣有著純真的記憶,在我們靈魂的深處有著一個第一次讓我們心動的女孩。水邊,在潺潺的水聲間,兩個情竇初開的孩子相對,你一言,我一語的閃爍其辭其實掩蓋生命嚮往的世界,我們有過這樣的日子,在每個躁動的午夜,嚮往和她的相對,拉一拉手能讓我們懷戀老半天。這是我們的過去(這是80年代的青少年才有的靦腆。)躺在金黃的草地,讓我們面對藍天白雲,這是詩意的年代,這是生命純真的年代。郊遊給孩子們一個重新認識、發現的機會,但是,美麗和忘憂只是一瞬,孩子們的師丈為了救不慎落水的孩子,永遠將自己留進了秀麗的山水。導演點到為止,沒有過於渲染這份悲情,只是以水聲和慢慢流淌的湖水記存下發生的一切。
在每一個昨天裡,我們承擔長大的現實;
在每一次逝去里,我們讓心逐漸變得堅強;
在每一次矚目里,我們記下感動和心語;
我們,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他們,我們,都在慢慢走向成熟。
廖偉明終於沒有追到江蓓蓓,導演以舞台排演和他們的爭執相對應,簡練地結束了他們的往事。在江蓓蓓的婚禮上,同學們又一次聚會,雖然,生命在社會裡蛻變,但是童年的友誼依然存在,午夜的母校,已經不是昔日的容顏,他們坐在腳手架上,懷戀往事,憧憬為了。感傷的鏇律響起,我們就這樣開始學會自持,學會承擔受傷和失去。
在學校,他們再次見到了他們尊敬的老師徐慧,喪夫之後,她沒有放棄卻更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弱智孩童"的教育,而因為"弱智孩子"的特殊性,徐慧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不公正待遇,那般已經功成名就的學生通過自身的影響幫助著他們敬愛的老師。……
影評
夜讀李敖,得益非淺,晨看茵夢,果然漂亮,《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買了許久,一直擱著,昨夜看到李敖談茵夢。才拿出這部片子看,這部由柯一正(沙河悲歌中演父親)導演的,被台島當局評定優良影片的電影,講述著孩子們的童年,講述著中國人都經歷過的中國教育方式。
跟著悠揚的琴聲,夢回童年,尋找我們的夥伴,尋找那些記憶里不再確切的綽號。那些事也同樣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愛打小報告的乖乖女生、課桌上的三八線、被老師訓斥、需要家長簽名的考卷,兩地對望,文化的傳承和教育的模式竟如此一致。柯一正在高中聚會的郊遊的戲裡,拍出了青春期孩子的真實世界,特別在索橋一幕,心動,在我們開始確立自己長大的時刻,當童年的女孩婷婷玉立在你的面前,我們卻沒有敞開心扉的勇氣,就這樣在思念和心動里,我們留給青春一份至純的回憶。
這部獲得台島"教育部"評定優良影片,獲得1986年第三十一屆亞太電影節記者特別獎(胡茵夢)有點象我們大陸的主鏇律電影,它通過幾次同學的聚會,塑造了一個外表美麗,內心堅強近乎完美的國小老師形象,通過她和學生的故事,以及她在亡夫以後投身特殊教育工作的努力和反映了當年台島的歷史的變遷,是一部能夠引起兩岸三地共鳴的好電影。
老師的偉大是在於她在一張白紙上畫出美麗的圖畫,老師的偉大是她讓我們得到了知識和文化,老師的偉大是她給了我們一個榜樣,一個真正的人的形象。
或許,我們在現實迷失,但是,我們總有一些時間憶起我們的童年,回憶起毫無功利的童年。
我們的路,不一定走的順利,可是,我們應該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微笑和感動。
我們的心靈需要一個可以傾訴的方向,就像廖偉明最後的傾訴。
音樂,在空間傳揚,雨色,在申城飄蕩…
閃回的鏡頭展示了孩子們童年的時光,他們中有著我們的影子,他們的故事裡有我們的昨天。
音樂,只要有著音樂,你的心靈就應該有著光亮
在路上,我們憧憬
在路上,我們期待
其他
當他和我握手的那一刻,我突然很清楚地感受到,我們之間雖然歷經一場無可言喻的荒謬劇,但手心還是有感情,於是緊繃的鬥志,一瞬間完全瓦解。我的心一軟,眼淚便止不住地泉涌,我為人性感到萬分無奈。沒有一個人不想愛與被愛,即使堅硬如李敖者,也是一樣,然而我們求愛的方式竟然如此扭曲而荒唐,愛之中竟然摻雜了這么多的恐懼與自保。
――――胡茵夢《我與才子李敖同居的100個日日夜夜》
買來好幾年的碟了,今晚睡不著,乾脆從碟堆里抽,抽出那張是那張,結果就是《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胡茵夢、丁乃竺。。。。cecilia說老師是柯導演的老婆演的?我只知道丁乃竺現在是著名的賴聲川導演的太太——有什麼前史么?
甚至覺得劇中老師的丈夫就是賴導演嘛——不過演員表裡面沒有,但是聲音像極了。
胡茵夢果然漂亮,無怪乎打動才子老流氓的芳心。
看著劇中人物一點點長大,自己的童年立時浮現,再不重來,永不復得,可彼時又哪裡知道。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不該愛的時候愛上,不該掉隊的時候掉隊,不該追求的追求,不該放棄的偏要放棄。
1986年,柯一正在台灣拍攝《我們都這樣長大的》,我在西北一個偏僻縣城當消防員,不知道胡茵夢,不知道丁乃竺,二十年之後,我們在北京的春天的夜晚相遇。
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