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定西捷詩次韻四首》
【年代】明代
【作者】楊應聘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定西捷詩次韻四首⑴
【其一】
烽火經旬接虜營,兵符夜出朔方城⑵。
羯奴動地方滋蔓⑶,飛將從天已定傾。
俘聝秪申周薄伐⑷,鞭棰不數漢長纓⑸。
九重西顧勒宵旰⑹,捷奏應知慰聖明。
【其二】
驚秋鼙鼓動邊籌⑺,滿目煙塵此日收。
乍聽指麾齊約法,便傳膽破走名酋。
晴開赤幟軍前曉,風逐黃雲塞外愁。
馬上鐃歌喧獻凱⑻,燕然第一羨君侯⑼。
【其三】
河朔陰氛孰掃平,將軍枹鼓震天兵⑽。
止戈共贊師中武,洗甲還看境上清⑾。
紓難三秋車轂共⑿,提衡七萃爪牙並⒀。
論功紀勝沙場處,京觀隆隆盡戮鯨⒁。
【其四】
行營直逼犬羊堆⒂,連帥長驅怒逆來⒃。
甲冑風雷山嶽吼,旌旗日月壁門開⒄。
猖狂鳴鏑膏原埜⒅,潰遯悲笳痛草萊⒆。
元凱從來稱武庫⒇,知人善斷屬雄才。
作品注釋
⑴這四首詩選自《萬曆朔方新志》。此詩是奉和陝西三邊總督劉敏寬的《定西大捷四首》詩而作。
⑵兵符: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朔方城:此指寧夏鎮城。
⑶羯奴:此指殘元蒙古部族。羯,古匈奴族別部。
⑷俘聝:即“俘馘”。聝,同“馘”(guó)。生俘的敵人和被殺的敵人的左耳,合指所殲滅的敵軍。秪:讀zhī也讀作dī,多音字。古同“秖”。用作助詞。只;但。周薄伐:指周宣王時征伐西戎。《詩·小雅·出車》:“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⑸漢長纓:長纓,長繩子,長帶子。指捕縛敵人的長繩。《漢書·終軍傳》:“南越(今兩廣、湖南一帶)與漢和親,廼(乃)遣軍(終軍)使南越說(勸說)其王(南越王)……軍自請:‘願受長纓,必覊(捆綁)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漢長纓說的就是此事。
⑹九重:此指帝王。宵旰: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飯歇息。形容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稱頌帝王勤於政事。
⑺鼙鼓:此指代軍隊或者戰爭。邊籌:安邊之策。
⑻鐃(náo)歌:軍中樂歌。傳說黃帝﹑岐伯所作。漢樂府中屬鼓吹曲。馬上奏之﹐用以激勵士氣。也用於大駕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凱班師。獻凱:獻捷。古代於戰勝後進獻所獲得的俘虜和戰利品。
⑼燕然:山名。即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東漢竇憲領兵出塞三千餘里,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⑽枹鼓:鼓槌和鼓。枹(bāo),擊鼓之椎也。
⑾洗甲:洗淨甲兵,以便收藏。謂停止戰事。
⑿紓難:紓(shū),解除,消除;難,災難。解除災難。車轂(ɡū):車輪中心插軸的部分。亦泛指車輪
⒀提衡:謂用秤稱物,以平輕重。引申為抗衡。亦謂簡選官吏。七萃:原指周天子的禁衛軍。泛指天子的禁衛軍或精銳的部隊。爪牙:古代是得力幫手的意思,指武臣。屬於褒義。
⒁京觀:古代戰爭,勝者為了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冢。
⒂行營:出征時的軍營。亦指軍事長官的駐地辦事處。犬羊:此是對殘元勢力的蔑稱。
⒃連帥:泛稱地方高級長官。唐代多指觀察使、按察使。
⒄壁門:軍營的門。
⒅鳴鏑:鳴為響聲,鏑為箭頭,鳴鏑就是響箭,它射出時箭頭能發出響聲。還有叫哨箭的,也就是信號箭。原埜:原野。埜,“野”的異體字。
⒆潰遯:潰遁。遯,通“遁”。
⒇元凱:亦作“元愷”。“八元八凱”的省稱。傳說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稱為八元;高陽氏有才子八人,稱為八愷。此十六人之後裔,世濟其美,不隕其名。泛指賢臣﹑才士。後人因稱皇帝的輔佐大臣為元凱。武庫:古代儲藏器物的倉庫。後常以形容人的學識廣博。
作者簡介
楊應聘(1556—1620),明代寧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字行可,號楚璞。南直隸安慶府懷遠(今安徽懷遠縣)人,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十二月,由太僕寺少卿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四十四年(1616年),以三年考績優秀,升右副都御史。次年七月,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在陝西三邊總督任上,英勇作戰,屢立戰功,深得朝廷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