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沈衛威
【叢編項】:無
【裝幀項】:平裝 16 / 560
【出版項】:江西出版集團,江西教育出版社 / 2007-08
【ISBN號】:9787539245256 / 7539245255
【主題詞】:哲學與宗教-哲學-中國哲學-綜合
書籍介紹
正如同巴赫金所言,思想不是獨白,而是多種聲音的對話交流.借用雷納.韋勒克在《近代文學批評史》第六卷中對白璧德的評價,這裡可以說,[學衡派]不論存在什麼局限性,也還是有值得稱道的。因為他們[維護了評判的自由:批評的必要性]。你我可以不同意他們所說的具體意見,但要尊重他們說話的權利。「叢書介紹」 “鵝湖”取意於南宋時期江西鉛山的著名書院——“鵝湖書院”。朱熹、陸九齡、陸九淵、呂祖謙曾同會於此,辯論“性理”之道,後人稱之為“鵝湖之會”,傳揚天下而成為士林佳話。後來,“鵝湖之會”便被作為一種學術盛況和學術傳統的象徵,寓指各種學術思想和流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象和不同思想相互砥礪,相互促進的學術風氣。近十幾年來,中國人文社科的“引進—模仿”色彩逐漸淡出,而“創造—參與”之追求日益凸顯。經過80年代的激越蹈厲、90年代的沉潛蘊積,中國學術正在深入精進,這套“鵝湖學術叢書”即以此繁榮學術為念。這套叢書以“學術原創”、“中國話語”、“問題意識”為原則,有別於充斥坊間的整理彙編類圖書、簡單譯介類圖書等,超越了重複堆垛而毫無創新的學術泡沫。
作者簡介
沈衛威,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沈衛威的學術領域可分為四個板塊:東北作家群研究,茅盾研究,胡適研究,吳宓和"學衡派"研究.他的學術研究特色是,將學術成果用傳記文學形式表述出來.對人物的敘述不局限細節的考辯和事件的鋪陳,而是把握其思想實質,融入大量的學術思考.貫穿其研究的主線是對傳統向現代轉型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深沉思考,意在喚起人們一點歷史的記憶和回味,從而更清醒地認識我們自己。
本書目錄
第一卷 學術理路
導引:現代中國的人文主義思潮
緒論:史實與理路
第二卷 文化載體
文化整合:《學衡》
歷史尋根:《史地學報》
文學批評:《大公報?文學副刊》
民族意識:《國風》
國家觀念:《思想與時代》
第三卷 大學揚威
大學理念:人文主義與實驗主義
大學學術:學分南北
大學精神:誠樸雄偉
大學張力:校長、刊物與課程
大學人事:內耗與外補
第四卷 個人體驗
劉伯明:事功與影響
柳詒徵:大樹成蔭
梅光迪:新人文主義者的語境錯位
郭斌龢:中西融通
張其昀:歷史地理學的承傳
陳 銓:從《學衡》走出的新文學家
王國維:從北大到清華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