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這本書里的龍應台是一個母親,作為母親的龍應台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台有著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而正是通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十五年前龍應台以一位母親的親身經驗寫下《孩子你慢慢來》,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十五年過去,龍應台不僅成為華文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枝筆,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個人事業和母親角色的衝突,而這本書也給無數讀者帶來感動和啟迪。
在《孩子你慢慢來》出版十五周年之際,三聯書店推出全新簡體版:大開本彩色印刷,精美呈現數十幅龍應台私家珍藏照片;特別收錄龍應台的孩子:少年華飛、青年華安在該書出版十周年時所撰的跋——看華文世界最受矚目的女性,原來她是這樣做媽媽的。這本書里的龍應台是一位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麵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傳統的母職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
作品目錄
「序」
蝴蝶結
初識
龍
那是什麼?
終於嫁給了王子
野心
歐嬤
寫給懷孕的女人
他的名字叫做“人”
啊!洋娃娃
尋找幼稚園
神話·迷信·信仰
男子漢大丈夫
漸行漸遠
讀《水滸》的小孩
一隻老鼠
葛格和底笛
高玩
放學
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觸電的小牛
「跋」
我這樣長大 華飛
放手 華安
點評鑑賞
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就像安安說的,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多么簡單樸素的家庭真理啊!!
在一個個百無聊賴的日子反覆讀這冊小書我逐漸意識到,也許不單是龍應台一人,幾乎所有那些揮斥方遒的文字背後,其底色都是對人世殷切的愛。無論在表面上如何被人認作是桀驁的,是不屈的,他們都樂於退到一個安靜的角落,確認自己和人最親密的關係,描述自己和生命最微妙的溫柔,就像龍應台陶醉於在書中把自己稱為“媽媽”。
即使是那些比較溫情的片段,也能讓人感受到作者作為一個啟蒙知識分子的立場。
在這個意義上,這部散文集可以說是魯迅雜文《我們今天如何做父親》的姊妹篇。
作者介紹
龍應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於台灣高雄,1974年畢業於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深造,攻讀英美文學,1982年獲得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後,一度在紐約市立大學及梅西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回台灣,先在中央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後去淡江大學外國文學所任研究員。1984年出版《龍應台評小說》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餘光中稱之為“龍捲風”。1985年以來,她在台灣《中國時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小說評論,掀起軒然大波,成為知名度極高的報紙專欄作家,以專欄文章結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銷售20萬冊,風靡台灣,是80年代對台灣社會發生巨大影響的一本書。1986年至1988年龍應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專心育兒。1988年遷居德國,開始在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任教,開台灣文學課程,並每年導演學生戲劇。1988年底,作為第一個台灣女記者,應蘇聯政府邀請,赴莫斯科訪問了十天。1996年以後龍應台不斷在歐洲報刊上發表作品,對歐洲讀者呈現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解,頗受注目。自1995年起,龍應台在上海《文匯報》“筆會”副刊寫“龍應台專欄”。與大陸讀者及文化人的接觸,使她開始更認真地關心大陸的文化發展。在歐洲、大陸、台灣三個文化圈中,龍應台的文章成為一個罕見的檔案。
龍應台作品系列:《野火集》(二十年紀念版),《孩子你慢慢來》(十年紀念版),《目送》等。
文摘
終於嫁給了王子
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裡,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
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裡發出“砰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
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裡。
“大野狼把外婆和小紅帽吞下肚之後,覺得累了,就倒在外婆的床上,呼呼大睡起來。”媽媽和安安依偎在一起,看光復書局出版的世界童話書。書頁上的野狼畫得惟妙惟肖,大大的嘴巴露著尖銳的白牙,血紅的長舌。
“獵人來了!”焦急的安安搶在前頭,替媽媽接下去;這故事,他已經聽了許多遍了,每一個細節他都記得。
“剛好有個獵人經過小屋子,”媽媽繼續說:“聽見屋裡呼呼的聲音,覺得奇怪:怎么外婆聲音這么難聽䲁他湊近一看,看見了大野狼這個壞東西,於是他舉起槍來——”
安安聚精會神地聽著,兩眼盯著書上一管大獵槍——
“叫!一聲,獵人開槍把野狼打死了!然後用剪刀把野狼肚子剪開,救出了外婆和小紅帽。”
媽媽講完了故事,心裡覺得不太舒服:野狼也是動物,和小白兔一樣是宇宙的寵物,童話里卻老是給野狼開膛破肚,不是尾巴給三隻小豬燒焦了,就是肚皮被羊媽媽剪開,放進大石頭,掉到河裡淹死了。媽媽覺得野狼受到不公平的歧視。而且,野狼遭遇的悽慘也使她開始注意到童話里的殘酷和暴力。
膾炙人口的《白雪公主》在西方的社會已經受到現代父母的排斥,所以媽媽特別用心地讀了一遍,啊,你看!皇后下令殺死白雪公主,部下不肯,皇后便說:“不肯就砍下你的頭來!”
部下不得已,只好對白雪說:“你逃吧!我會殺死一隻鹿,把它的心臟冒充是公主的,交給皇后。”
白雪公主沒死,皇后又化裝成老婦人,進了公主的門。“老婆婆一進門,就拿著絲帶。很快地勒住白雪公主的脖子,越勒越緊。她看見白雪公主躺下去,一動也不動了,才放手逃出森林。”
白雪仍舊沒死,皇后就把毒藥塗在梳子上,然後把毒梳子插進公主的頭髮。公主仍舊不死,於是皇后用毒蛇的腳、鼴鼠的眼睛、蛤蟆的尾巴,還有蜥蜴的翅膀,做成劇毒,塗在蘋果上,給公主吃下……。
媽媽心驚肉跳地讀著白雪公主的故事,短短的情節中,有各形各式殺人的方法:用刀子砍頭,用剪刀剖開胸膛取出心臟,用絲帶套住脖子把人勒死,用毒藥給人吞下……我怎么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䲁媽媽拋開書,自言自語起來。
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媽媽邊想,邊抽出《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強盜看見卡希姆,揮著刀大叫:‘大膽的小偷!竟敢跑到這兒來偷東西,看我一刀殺了你。’
……
序言
[序]
蝴蝶結
“阿婆,我要這一束!”
黑衫黑褲的老婦人把我要的二十幾枝桃紅色的玫瑰從桶里取出,交給小孫兒,轉身去找錢。
小孫兒大概只有五歲,清亮的眼睛,透紅的臉頰,咧嘴笑著,露出幾顆稀疏的牙齒。他很慎重、很歡喜地接過花束,抽出一根草繩綁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
“死嬰那,這么憨慢!卡緊,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聲罵起來,還推了他一把。
“沒要緊,阿婆,阮時乾真多,讓伊慢慢來。”
安撫了老祖母,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
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
回教徒和猶太人在彼此屠殺,衣索比亞的老弱婦孺在一個接一個地餓死,紐約華爾街的證券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王愛蓮,補習費呢?”
林老師的眼光冷冷的。王愛蓮坐在最後一排;她永遠坐在最後一排,雖然她個子也矮。六十個學生凍凍地縮在木椅上,沒有人回頭,但是不回頭,我也能想像王愛蓮的樣子:蓬亂的頭髮一團一團的,好像從來沒洗過。穿著骯髒破爛的制服,別人都添毛衣的時候,她還是那一身單衣。冬天裡,她的嘴唇永遠是藍紫色的,握筆的手有一條一條筋暴出來。
“沒有補習費,還敢來上學?”
林老師從來不發脾氣,他只是冷冷地看著你。
“上來!”
王愛蓮抽著鼻涕,哆哆嗦嗦走到最前排,剛好站在我前面;今:天,她連襪子都沒穿。光光的腳夾在硬邦邦的塑膠鞋裡。我穿了兩雙毛襪。
“解黑板上第三題!”
林老師手裡有根很長的藤條,指了指密密麻麻的黑板。
王愛蓮拿起一支粉筆,握不住,粉筆摔在地上,清脆地跌成碎塊。她又拾起一支,勉強在黑板邊緣畫了幾下。
“過來!”
老師撫弄著手裡的藤條。全班都停止了呼吸,等著要發生的事。
藤條一鞭一鞭地抽下來,打在她頭上、頸上、肩上、背上,一鞭一鞭抽下來。王愛蓮兩手捂著臉,縮著頭,不敢躲避,不敢出聲;我們只聽見藤條揚上空中抖俏響亮的“簌簌”聲。
然後鮮血順著她糾結的髮絲稠稠地爬下她的臉,染著她的手指,沾了她本來就骯髒的土黃色制服。林老師忘了,她的頭,一年四季都長瘡的。一道一道鮮紅的血交叉過她手背上紫色的筋路,纏在頭髮里的血卻很快就凝結了,把髮絲黏成團塊。
第二天是個雨天。我背了個大書包,跟母親揮了揮手,卻沒有到學校。我逛到小河邊去看魚。然後到戲院去看五顏六色的海報,發覺每部電影都是由一個叫“領銜”的明星主演,卻不知她是誰。然後到鐵軌邊去看運煤的火車,踩鐵軌,玩平衡的遊戲。
並不是王愛蓮的血嚇壞了我,而是,怎么說,每天都有那么多事要“發生”:隔壁班的老師大喊一聲“督學來了”,我們要眼明手快地把參考書放在腿下,用黑裙子遮起來;前頭的林老師換上輕鬆的表情說:“我們今天講一個音樂家的故事。”等督學走了,又把厚厚的參考書從裙下撈出來,作“雞兔同籠”。
要不然,就是張小雲沒有交作業;老師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對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來。要不然,就是李明華上課看窗外,老師要他在教室後罰站,兩腿彎曲,兩手頂著一盆水,站半個小時。要不然,就是張炳煌得了個“丙下”,老師把一個寫著“我是懶惰蟲”的大木牌掛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課時跑步繞校園一周。
我每天背著書包,跟母親揮手道別,在街上、在雨里遊蕩了整整一個月,記熟了七賢三路上每一個酒吧的名字,頂好、黑貓、風流寡婦、OK……
被哥哥抓到、被母親毒打一頓,再帶回林老師面前時,我發覺,頭上長瘡的王愛蓮也失蹤了好幾個星期。我回去了,她卻沒有。
王愛蓮帶著三個弟妹,到了愛河邊,跳了下去。大家都說愛河的水很髒。
那一年,我們十一歲。
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
醫院裡,醫生正在響亮的哭聲中剪斷血淋淋的臍帶;鞭炮的煙火中,年輕的男女正在做永遠的承諾;後山的相思林里,墳堆上的雜草在雨潤的土地里正一寸一寸地往上抽長……。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原載聯合副刊,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