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學刊》

《城市規劃學刊》

《城市規劃學刊》為專業學術性刊物。報導在改革開放和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新形勢下,我國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動態及科研成果。刊登國內外有關城市規劃、城市設計、道路交通、生活居住、村鎮、園林風景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論述。讀者對象為城市規劃及建築設計方面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相關專業大專院校師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城市規劃學刊》《城市規劃學刊》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出版:《城市規劃學刊》編輯部
廣告代理:上海都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國內發行:上海市郵政局報刊發行局
國外發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

印刷:上海當納利印刷有限公司

國際統一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0-3363
美國國際CODNEN中心國際刊代碼:CGHUET
國內標準連續出版物號:CN31-1938/TU
郵局報刊發行代號:4-465
國外發行代號:BM3196
廣告許可證:滬工商廣字10020號
定價:¥30元

內容概述

《城市規劃學刊》(以下簡稱《學刊》,原名《城市規劃彙刊》,2005年起更名)創刊於1957年,1978年復刊後為雙月刊,是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主辦、國內多家權威機構協辦、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最早的城市規劃學術期刊。本刊以創新性、前瞻性、學術性為辦刊特色,以刊登城市規劃學科最新研究動態為主,致力於推進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本刊為建築科學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中國期刊網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是國內城市規劃學科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名列全國規劃和建築類學術期刊首位。
《學刊》是中國城市規劃學科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學術期刊之一。由教育部主管,同濟大學主辦,是國家建築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美國國際CODEN中心授予國際刊名代碼。

《學刊》立足中國城市發展的現實問題,關注城市規劃學科發展最新研究成果,併兼顧與相鄰學科的交叉研究。以學術性和前瞻性為辦刊特色,以國內高校唯一重點城市規劃專業為依託,國內多家著名高校和權威性設計單位共同參與,在國內城市規劃領域具有重要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影響因子名列同類期刊前茅。編輯部擁有一支辦刊經驗成熟,學術資深,敏銳把握學科發展方向的穩定的編輯隊伍,有一批學術水平深厚的編委會參與指導工作。

董鑒泓先生對學刊的回憶錄

現在已榮獲三個並列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城市規劃學刊》是原《城市規劃彙刊》在二○○四年改名的,原本是創刊於一九五七年的《城市建設資料彙編》。這本刊物從無到有,從一本油印不定期刊物到現在發行量近萬,全彩印,在城規界享有盛譽的學術刊物,也算是我及本刊同仁在同濟半個世紀中的一個貢獻吧!

我本人對辦刊物情有獨鍾,一是我認識到一個學術單位辦刊物的重要性,二是我對辦刊物有愛好。解放前的學生時代,我就是《北極星壁報社》的社長,同濟工學院壁報聯合會的主席,及解放初《同濟人報》的總編,在原建築系,除主編《城市規劃彙刊》外,我還與安懷起、王紹周創辦過《建築文化》即現在《時代建築》的前身。一九五六年成立城市建設系,組織上調我去擔任黨組織的書記,同時由建築系調過去的有徐循初李錚生、史祝堂等,一九五七年就創辦了《城市建設資料彙編》,是油印本,封面的刊名是史祝堂刻了圖章,加蓋上去的,我任主編。第一期就有我一篇關於南京市道路系統的文章,印數不多,也發表蘇聯專家都拉也夫的講講稿,不定期出了五-六期。

一九五八年建築系被撤銷建制,建築學歸入建工系,城市規劃專業歸入城市建設系,這本刊物改為鉛印,並改名為《城鄉規劃資料叢編》,又出了幾期。一九六三年城規專業又回到恢復的建築系,這本刊物曾中斷。“文革”後,城規專業被“砸爛”、教學、科研停止,更談不上出版刊物了。

“文革”結束後,城規教研恢復,金經昌先生與我又恢復教研室正副主任,我即開始與大家商量恢復《城市規劃資料彙編》大家都很支持,陳運帷同志更積極參與。在北京開會時,認識了石家莊市城建局長吳同敏,該市工業較發達,三項費用提出的城建費有八千萬元,我爭取他給予經費支持。在一九七八年正式復刊,每期由陳運帷帶著稿件乘火車去石家莊市編排付印。當時為了節省發行費,未交郵局發行,動員教研室全體同志,分工一個人負責幾個省市,包裝寫名字寄發。

當時石家莊還同時資助《城市規劃》雜誌的出版,約在八○年,吳局長說他們負擔太重,我又找到南昌市規劃處資助了一段時間,後又商得浙江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出版了一段時間,一九八六年才由學校收回,改名為《城市規劃彙刊》並交郵局發行。學校撥的經費只有幾萬元,我們又設法採用爭取協辦單位的方式,爭取一些大的規劃設計單位協辦,這些單位多由城規專業畢業校友負責,憑這種關係,爭取資助這種方式也成為我們經費的主要來源,而且延續至今,並通過除了規劃設計單位外,增加高等學校參與協辦,目前已有九個高等學校,包括城市規劃專業方面的主要名校。

由於我們背靠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同濟大學城規專業隊伍,稿件質量有基本的保證。我們又明確高校辦刊物的定位,強調刊物的學術理論性、前瞻性、創新性及學科交叉,在諸多城規專業刊物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在同行中確立了地位,目前已進入良性循環,稿源充分採用比達到10:1,發行量增加,經濟狀況也好轉。我們尊重作者原稿,文責自負,不論資排輩,不論門第、強調唯才是舉,獎勵先進及青年

一九九○年後幾年,我主要在海南同濟大學設計院工作,《彙刊》主要由陳運帷及沈淑雲同志支撐,我也把向學院交付的費用拿出一部分資助刊物的出版,一九九六年後我又全力投入《彙刊》的工作。

刊物注意不搞商業化,不收版面費,也不登與專業無關的廣告。原先經費較緊,我們也注意包裝及版面的樸實無華,現在經濟情況較好,也增加了版面,提高紙張質量,並改為全彩頁。

在二○○四年決定將刊名由《城市規劃彙刊》改為《城市規劃學刊》並在改名之際由金經昌基金會舉辦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今年已舉辦第三屆,學術影響日益擴大。

刊物較長時間是“三無”即無經費、無固定編制、無專用辦公場所,由我及陳運帷兼職編輯不另加工資,原總支書記沈淑雲離職後參加分擔行政事務等工作,並有了很小的辦公室。一九九九年開始爭取到人員編制,並引進了王雅娟博士,後又增加了黃建中博士,學院C樓建成後,又有了較大的辦公室,並聘了幾位人員,各方面的條件大為觀。

刊物的學術地位也日益提高,二○○四年開始有了三個核心的稱號,在土木建築界的八十二種刊物中的各項影響因子中排列第三,我任此刊主編已半個世紀,在有生之年我將為此刊物努力發餘熱,這也算是我在同濟生活六十年中的一個貢獻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