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八大中醫名著(第1輯)》

名: 《內經》的基本思想(1):陰陽之說 治下的方法:太陽病的治法之二

圖書信息

書名:圖解八大中醫名著(第1輯)(全4冊)
作 者:紫圖
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4月1日
ISBN:9787533025298
開本:16開
定價:272.00元

內容簡介

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是張仲景養生學的基本出發點和指導思想;防病、抗病重視保津液;重視通過飲食防病、治病;時刻注意保胃氣;重視增強機體免疫力。
首先,以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元代鄧珍刊本為底本,參考諸多名家的註解,準確譯出白話文,並針對每段譯文作出中醫學簡釋;其次,通過400餘幅手繪插畫和200餘張流程圖表,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複雜的問題條理化。全書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內容翔實,不僅可以作為中醫學者的必備工具書,更是現代人生活養生的居家典籍。
首先,以清代顧觀光的《神農本草經》輯本為底本,結合目前流傳的多種版本準確譯出白話文。其次,從《千金方》、《本草綱目》等多部醫書中摘取藥方對每一味藥進行補充,還特選其中63味藥,立足於它們與古代文明的衍生關係,以言簡意賅、圖文並茂的專題形式對原書進行補充、豐富。再次,對每味藥用古本線描圖、現代攝影圖,精美彩繪圖、人體牽線圖共四幅圖進行闡釋,力圖既保存其古典特色,又最大程度地挖掘其實用價值,使其不僅成為醫學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之一,又是現代人生活養生的居家典籍。

圖書目錄

圖解黃帝內經
序1《內經》之根源
序2詮釋傳統經典的最佳方式
1內經論全圖
2《內經》歷史沿革
3如何閱讀本書
1《內經》關於生命的起源
1本書的主角(1):黃帝
2本書的主角(2):岐伯
3閱讀本書你可以了解: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
4揭示生命的根本:維持和死亡
5《內經》的基本思想(1):陰陽之說
6《內經》的基本思想(2):五行之術
7《內經》的基本思想(3):臟腑之象
8最後的探究:《內經》成書之秘
2生命的周期
1生命的宿命:人體的生命周期
2兩種物質,身體不可缺少:生命的動力
3生命的考驗:人體老化的過程
4究竟我們能活多久?:合理的壽限
5命中注定了嗎?:影響壽命的因素
6因人而異的結果:早衰
7《內經》中四種長壽之初探: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8幫助延壽的密技:長壽的要決
3養生的原則
1陰陽協調是健康的保證:陰陽和合
2理解陰陽與陽的互根:陽為本,陰從之
3陽氣:推動、興奮、升發、溫煦
4陰氣:寧靜、抑制、肅降、涼潤
5警告!!切避虛邪風
6修身:補精、養氣、守神
7安命:補氣、養血、輔陰
4我們的五臟六腑
1髒居於內,形見於外:五臟系統總覽
2主宰一切的“君五”:心者,君主之官
3輔佐著君主的“良臣”:肺者,相傅之官
4勇武忠心的“將軍”:肝者,將軍之官
5為“君主”表達意志的“內臣”:膻中護衛之官
6受納和布化的“倉官”:脾胃者,倉廩之官
7專司內務的“內待”:大腸者,傳導之官
8接納貢的“禮官”:小腸者,受盛之官
9使“王廷”井然的“工部待官”:腎者,作強之官
10明辨是非的“清官”:膽,中正之官
11負責水道循環的“漕官”:三焦者,決瀆之官
12司水之職的“一郡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
5我們體內的奇經八脈
1經絡是什麼?眾說紛紜話經絡
2臂內拇側上下循,中府乳上數三肋……:手太陰肺經
3臂前外側須審量,商陽食指內側取……:手陽明大腸經
4起於頭面向下行,承泣眼眶邊緣下……:足陽明胃經
5下肢內側向上循,隱白大趾內甲角……:足太陰脾經
6極泉腋窩動脈牽,青靈肘上三寸覽……:手少陰心經
7臂外後緣尺內詳,少澤小指外甲角……:手太陽小腸經
8內側後緣足走腹,足心凹陷是湧泉……:足少陰腎經
9目內眥是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取……:足太陽膀胱經
10臂內中線諸穴勻,天池乳後旁一寸……:手厥陰心包經
11臂外中線頭側繞,關沖無名指甲外……:手少陽三焦經
12從頭走足行身旁,外眥五分瞳子髎……:足少陽膽經
13前內側線穴細分,大敦拇趾三分處……:足厥陰肝經
14“別道奇行”的特殊通道:奇經八脈
15千年珍藏,秘不授人:《內經》圖詳解
6四季順養
1人體與自然的相通相應:生命之本,通乎天氣
2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四時陰陽,從之則生,逆之則死
3萬物生髮蓬勃、向榮,需布陳於自然:春季“發陳”
4茂盛華麗之氣象,需使精神適應繁茂秀美的時令:夏季“蕃秀
5肅殺之氣淒風冷雨,花木凋零,需調攝精神:
6生機潛伏,萬物蟄藏,需少動陽氣深藏於內:冬季“閉藏”
7氣血的運行受四時中風雨晦明變化的影響:四時的脈象
7食養
1飲食為生人之本:食養的意義
2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五穀是怎樣營養全身的
3謹和五味,骨正筋柔:五味的功能與作用
4五味調和適合人體臟腑的營養需要:五味與臟腑
5臟腑失調,五色當顯:五色當五臟
6一定要忌口嗎?:飲食的禁忌
7謹察陰陽所在而調:病後調養
8形神合一的情志養生
1情志活動屬於人類正常生理現象:認識五志
2生命現象的總稱:什麼是“神”
3神宜靜,而不宜躁:養“神”之道
4喜怒無常,過之為害:五志太過對人體的影響
5千般疢難,不外情志:五臟虛實引起的情志變化
6身心並治之基礎:形神合一
9陰陽虛實與夢境
1夢是由外邪刺激而產生:夢的發生
2夢象的陰陽屬性是體內陰陽關係的反應:陰陽與夢
3陰盛涉水生恐,陽盛大火燒灼,顯現五臟虛實之象:氣盛之夢
4肺虛金白戰,腎虛黑沉淹,心虛火烤,脾虛厭餐:氣虛之夢
5病邪侵臟腑,夢境現異象:邪寓之夢
6夢中受制難脫,氣血阻滯所致:體滯之夢
10陰陽五行與體質
1形成體質的結構與要素:臟腑、經絡、形體
2影響體質的基本物質:精、氣、血、津液
3氣質是體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質與氣質
4察色按脈先別陰陽:陰陽五態之人
5陰陽二十五人:五行之人
6髒固有小大,氣血需充盈:臟腑之人
7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天:體態之人
8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為病:性情之人
11病邪與六氣
1六種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六氣之說
2六氣的異常:六淫
3外來的病邪(1):“風”乃百病之始
4外來的病邪(2):“寒”乃損陽陰邪
5外來的病邪(3):“暑”乃盛熱陽邪
6外來的病邪(4):“濕”乃穢濁陰邪
7外來的病邪(5):“燥”乃乾澀之病邪
8外來的病邪(6):“熱”乃火熱陽邪
12神奇的針灸
1老祖宗的智慧:何為針灸
2一脈相承且相對獨立:腧穴與陰陽五行
3有形抑或無形的管道:經絡與穴道
4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說
5由外而內的特殊療法:刺與灸
附錄1:《內經》原文對照
附錄2:《內經》名詞解釋速查
圖解傷寒論
編者序:辨證論治的經典巨著
宋刻《傷寒論》序
張仲景原序
本書閱讀導航
緒論:中醫與《傷寒論》
1.黃帝的遺產:中醫的基本理論
2.醫中之聖,方中之祖:張仲景與《傷寒論》
3.幾乎失傳的經典:《傷寒論》的歷史與版本
4.獨特的辨證體系:《傷寒論》的影響
5.人體中的網路:中醫經絡理論
6.《傷寒論》的基礎:六經與六經病
第壹章脈象的判斷:辨脈法與平脈法
1.辨脈法:陰陽病脈之辨析
2.平脈法:正常脈象之辨析
第貳章序例:傷寒學入門
1.傷寒例:四時之氣皆傷人
2.辨痙濕喝脈證:治療外感內傷之根本
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體內濕虛與表外陰邪之診治
第叄章扶正祛邪:太陽病的治法之一
1.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扶正祛邪,表里雙解
第肆章治下的方法:太陽病的治法之二
1.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太陽病治下之時機與方法
第伍章 傷寒病的第二階段:陽明與少陽病的治法
1.辨陽明病脈證並治:腸胃實熱之治療
2.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扶正達邪之為正治
第陸章 傷寒病的後期:陰經病的治法
1.辨太陰病脈證並治:脾胃之虛寒輕證
2.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心腎衰竭之回陽救逆
3.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寒熱錯雜之證治
第柒章汗法的套用:辨可發汗與不可發汗
1.辨霍亂病脈證並治:急性吐利之證治
2.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大病初癒,疾病復發之證治
3.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不可發汗病例之收集
4.辨可發汗病脈證並治:汗法之使用原則
第捌章 吐法的套用:辨可吐與不可吐
1.辨發汗後病脈證並治:發汗後之疾病治療
2.辨不可吐:吐法之禁用
3.辨可吐:吐法之使用原則
第玖章 下法的套用:辨可下與不可下
1.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不可攻下之病例
2.辨可下病脈證並治:可攻下之病例
第拾章變證的治療:傷寒病的綜合療法
1.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汗、吐、下三法後疾病之證治
附錄 《傷寒論》對脈象的論述
《傷寒論》方劑索引
圖解金匱要略
圖解神農本草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