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帖街》

《喜帖街》

《喜帖街》這首歌取材於香港市井變遷,借物抒情,看似對往昔情感的回憶其實蘊含著港人濃烈的本土情懷。2008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2009年1月1日下午3時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謝安琪憑《喜帖街》連獲“至尊歌曲大獎”、“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等眾多獎項。

基本信息

《喜帖街》謝安琪

喜帖街》這首歌取材於香港市井變遷,借物抒情,看似對往昔情感的回憶其實蘊含著港人濃烈的本土情懷。2008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2009年1月1日下午3時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謝安琪憑《喜帖街》連獲“至尊歌曲大獎”、“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等眾多獎項。

基本信息

《喜帖街》《喜帖街》專輯
歌曲名字:《喜帖街》

演唱者:謝安琪

作曲:Eric Kwok

填詞:黃偉文

所獲獎項:“至尊歌曲大獎”、“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等眾多獎項

所屬專輯:《Binary》

出品商::新藝寶

創作背景

《喜帖街》《喜帖街》獲獎現場
《喜帖街》在2009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喜帖街》的詞作者黃偉文上台領獎時特彆強調,這首歌是寫給香港的。

作為香港的一條頗有淵源的街道,“喜帖街”的改造成為令很多香港人唏噓的集體記憶。黃偉文將個人感情跟這集體記憶結合在一次,可謂用心良苦。而“情愛”、“社會”與悅耳旋律的水乳交融,則成為這首歌曲成功的關鍵。這首歌堪稱港樂社會歌近年來的集大成者,而謝安琪因此獲得整個香港的認同也就不奇怪了。

回歸之後香港有著太多的變化,面對越來越近的大陸,港人那混血狀況下的特殊情懷似乎有點怕生。即使是未體驗過千里之外的那條繁華小街,還是會感動得一蹋糊塗,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條熟悉的街,記載著很多回憶。雖然著一首K歌指數較高的作品,低沉鋼琴混雜鐘聲深刻入耳,謝安琪娓娓道來,畫龍點睛之筆來自於副歌的第一句,聲音被處理得非常遙遠和空靈,仿如兩個時空的謝安琪的對話,非常有畫面感和意境,整首歌的品味陡然提升。

除了歌詞內容的變化,港樂的編曲也日趨多元化和高品質。謝安琪的專輯《Binary》就是一張很明顯的多元化專輯,唱片裡除了比較通俗易唱的歌曲外,還有電聲、採樣、爵士等豐富的元素。相同的例子,還有容祖兒何韻詩、麥浚龍(聽歌)、林海峰、農夫組合等。古巨基《Guitar Fever》專輯更是別出心裁地找來幾位吉他高手助陣,把唱片弄成一張高品質的吉他發燒碟。

歌星簡介

謝安琪(Kay Tse,1977年3月13日—),香港女歌手。謝安琪6歲開始學習音樂,考獲8級鋼琴資格,亦懂得彈吉他。跟丈夫張繼聰同於中學時期就讀大埔恩主教書院。於香港中學會考考獲最佳六科合共21分的成績,並於2002年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美國研究,並於2005年畢業。後擔任鋼琴教師,培育音樂人才。她在大學時已參加歌唱比賽獲得評判音樂監製周博賢(Adrian)賞識,並於2005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Kay One》。她在出道前,曾在香港一些大型商場作過現場表演。初出道時,唱片公司特意保持她的神秘感,不讓她向公眾露面,只派歌上台,以聲線吸引聽眾注意。

所獲榮譽

在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謝安琪除了拿到了“至尊歌曲大獎”和“至尊專輯大獎”兩項大獎外,還獲得了“2008四台聯頒音樂大獎-歌曲獎”、“叱咤樂壇女歌手”、“我最喜愛的歌曲”。在拿下“叱咤樂壇女歌手銀獎”時,剛剛晉升一級的她因一時的感觸,流下了熱淚,回到台下時,更與老公張繼聰擁抱慶祝。2008年度可謂是謝安琪收穫最大的一年,除了是自己的作品《喜帖街》被傳唱到街知巷聞外,在各大頒獎典禮上也取得了很多獎項。2008年度TVB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於2009年1月3日晚上八點三十在國際展覽中心STARHALL舉行,08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在《喜帖街》中結束 。

相關評論

《喜帖街》《喜帖街》
謝安琪新專輯中的《喜帖街》,是符合香港人真正回憶的不二之選。一方面,喜帖街是香港人一個時代的回憶,亦是承載了無數港人歡樂、幸福的回憶;另一方面,與皇后碼頭一樣被清拆的喜帖街,亦正代表著一個回憶的結束.。

看到這樣的歌詞難免“懶感觸”地想到了人生。“築得起人應該接受,都有日倒下”,世界總是變幻無常,人也總是有高有低,學會“接受”該有多大的勇氣...“好景不會每日常在,天梯不可只往上爬”,每個人都想留住“好景”,都想爬上“天梯”,但如果人生都能時時心想事成,這大概也失去了人生的意義了吧......“溫馨的光景不過借出 到期拿回嗎”,這個“借”字下得太好了,如果一時不順意,就當作好景暫時借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到期”總會“拿回”的......“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 又再婉惜有用嗎”,感情大概也是一樣的吧,沒有感情是會永遠不變的,正如當日的喜帖街早已不復存在,當感情離自己遠去時,婉惜也注定只是徒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帖街......

香港喜帖街

《喜帖街》香港喜帖街

喜帖街,也稱利東街印刷街,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在1950年代,香港政府將印刷店集中在位於灣仔南部,位於莊士敦道及皇后大道東之間的喜帖街,有傳目的是方便監管,以防它們印刷非法物品。而這些小店逐漸發展各種型式的印刷品,例如信封、信紙和名片。1970年代不少印刷店亦開始印刷各式各樣的喜帖、利是封及揮春等。1980年代在香港逐漸為人所知。舉辦婚禮的新人,幾乎每一對都會去喜帖街比較選購。

2004年初,香港政府計畫重新開發此區,項目代號H15。此舉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一些反彈,並與政府協商保留這段歷史意義濃厚的喜帖街。2005年11月5日,政府正式回收利東街的業權,大部份樓宇已經重門深鎖,十室九空。由於市區重建計畫,喜帖街道的業權現已被收回,並已於2005年11月6日凌晨零時起復歸政府所有,使印刷店絕跡。收回重建後,喜帖街的所有樓宇以及店鋪均已經重門深鎖,而店鋪門外亦已貼上了市建局的告示,寫著“此乃市區重建局物業(This is an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property)”。當地居民爭取在重建計畫中保留喜帖街的特色。

視頻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