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暢銷書作家、臨床心理醫生簡妮絲·斯普林記錄了照顧父親生命最後五年的歷程。母親去世後,她接手照顧老爸。剛開始的時候,她放鬆地注視著父親,看著他適應養老公寓的生活:他的堅強、還有新結識的朋友們支撐著他。她跟父親一起度過了親密的時光,他們在微笑中、在彼此的輕觸中獲得安慰。但隨著老爸健康狀況惡化,她經受了艱難的考驗,要為他做出一系列醫療和財務方面的決斷,並在父親不斷增加的需求與自己的事業、生活間尋找平衡。從心理治療師的獨特視角,作者將自己的經歷和病人們的講述相結合,揭示了照料父母這項工程的複雜與艱巨。
簡妮絲和老爸的故事充滿了幽默與愛,歡樂與憂傷。本書坦白率真、令人感動,是對一種普遍性經歷的令人慰藉的深思,也教給人們如何優雅地變老。
作者簡介
簡妮絲·斯普林,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認證專家,曾任耶魯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導師。她開設心理診所,行醫三十餘年,與丈夫麥可·斯普林住在康乃狄克州,育有四子。麥可·斯普林,曾任約翰·威立國際出版公司“弗洛莫斯”旅遊類書籍的出版人。斯普林夫婦合著的《我怎能原諒你?》曾入圍美國“美好生活最佳圖書獎”。
媒體推薦
我願把本書推薦給即將踏上或結束照顧年邁父母之路的每個人,有了這本書,我們在這段旅程上不再那樣孤單。
——理察·施沃茨博士家庭內部系統心理療法創始人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照料年老父母的書,更是通過發現我們到底是誰,拷問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從放大鏡里觀望我們的未來,直面痛苦的生死抉擇,講述人類忍耐力的作品。作者帶我們一同走上改變我們靈魂的征程。
——佩姬·派珀美國艾克曼家庭研究所主任
《和老爸在一起的日子》寫出了女兒對老父的熱愛。不論是否家有年邁雙親,每個有感恩之心者都會為之感動。一個可愛、溫暖的故事。
——網友cathyKirschner
書評
讓父母優雅而有尊嚴地老去
——《和老爸在一起的日子——女心理師手記》
石子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踏上這段最終的旅程,那就是衰老,直至老去。
《和老爸在一起的日子》作者在序言中的第一句話就發人深思:“我現在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人照顧過年老體衰的父母,另一種人沒有。”
美國暢銷書作家、臨床心理醫生簡妮絲•斯普林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誠實和柔情,記錄了照顧父親最後五年生命的動人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她是一個多角色、真實的社會人:女兒、妻子、媽媽、職業心理醫生,在每日不同的角色輪換中,她力求完美地履行好每一個角色的職責,不僅真實表達了一個社會職業女性的心理和思考,更真實演繹了一個家庭女性的關愛和溫情。
母親去世後,她不得不接手照顧父親。為了把照顧父親對自己正常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她拒絕了父親要求同住的請求,勸說父親搬進了養老公寓,並?勵、支持父親適應了養老公寓的生活。隨著父親健康狀況不斷下降並惡化,她經歷了艱難曲折的考驗:日益病弱的父親像跟隨她身後的孩子、一個失去了獨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她需要為父親做出一系列生活、醫療、財務方面的安排和決斷;同時,她又極力保持自己獨立而正常的家庭生活和職業生涯受到最小的影響。她努力在父親不斷增加的需求和自己的家庭、職業之間尋求平衡。
本書採取日記體的形式,不僅增加了真實感,也有利於甄選、串聯並記錄五年時空中有價值的片段。全書在描述女兒怎樣關照父親的同時,更從一個專業的心?醫生的角度,通過臨床案例的診斷,向讀者揭示了面對年邁父母時常見的困惑、窘境、心理負擔和親情障礙,從專業角度提出了自我解脫、自我診療的途徑。讀完全書,你也就經歷了一個中年女性照顧晚年父親的鮮活案例,從中得到的不僅是家庭情感的交流和共鳴,從另一個角度,你將學習到一個重要的養老理念,那就是如何讓父母優雅而有尊嚴地老去,特別是當自己日暮西山時,如何讓自己也這樣。
從某種角度說,本書只是一本小書,它沒有從巨觀角度提出如何解決養老型社會的理性思考和經濟學方案,而是獨辟一徑,在親身經歷?真實記錄的基礎上,反映一個女兒如何應對日益衰老的父親的生活和感情經歷,記錄了一個專業的心理醫生對於如何應對年邁父母的建議,它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個體上、心理上、微觀上,在於社會個體如何能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父母做起,儘量協調好贍養老人和保持個人職業和家庭生活的關係。這是我們每個人,尤其是父母已進入晚年的中年人所必須面對的現實答題,那就是——如何做一個孝敬的好兒女,讓父母優雅而有尊嚴地老去,同時又不讓自己付出的犧牲太多?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仿佛一個蹺蹺板,你的支點往任何一端移動,都會引起另一端的失衡。我們的情感歷程無一不是在這樣的左右移動中,經歷磨難,體味親情,尋求慰藉。
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進入老齡化的社會裡,縱觀書市,這樣的讀物太少了。
按照聯合國的最新標準,如果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即被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面臨的現實是,2002年1%人口抽樣調查,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占到8.16%,並且顯示出驚人的增長量和增長速度。相比西方已開發國家幾十年、上百年的老齡化速度,中國社會老齡化僅僅用了十八年,不僅大大快於世界速度,也快於經濟成長速度,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社會。這不僅給經濟社會,更是給家庭、給個人帶來巨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
處於而立、不惑之年的人們,無一不正在、或即將面對這樣的現實和責任,那就是——曾經養育我們的父母正在或即將老去,就像人生的輪迴一樣,我們正在、或即將負擔起反哺、贍養他們的責任。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無力改變社現實,也無力直接寄希望於國家的社會保障政策,但是,作為家庭的一個成員,我們可以在這個社會的大環境下,儘可能好的計畫和掌控自己的生活,儘可能好的做好贍養老人和自己的家庭生活、職業生涯之間的平衡,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不僅讓我們的父母,也讓未來的自己,優雅而有尊嚴地老去。
如何掌控好自己的生活並做好贍養父母的責任,同時讓未來的自己也做好老去的準備,《和老爸在一起的日子》作者不僅站在與我們同樣群體中普通一員的角度,同時也從專業的心理醫生的角度,為我們就如何安排好父母的晚年生活提供?一個範本,供我們借鑑。面對日益衰老的、曾經給我們帶來生命的父母,面對自己的家庭和充滿壓力和挑戰的職業生涯,我們不應錯亂陣腳,心態煩亂,而要在我們身上必須承擔的幾種角色間做好平衡,這種平衡不僅是飲食起居生活上的,更是親情上、心態上的磨鍊和挑戰。無論現實如何艱難坎坷、內心疲累難堪,我們一定不能忘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這職責和使命不僅對父母,也對自己,那就是優雅而有尊嚴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