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元 楊維楨
詩詞正文
吳人殺二子,畔成雙吳鉤。
吳王食賞令,不識鉤中愁。
臨鉤呼二子,飛來父心頭。
百金何足報,萬戶當封侯。
佩雙鉤,比明月,為君嬖者斬、讒者刖。
制諸侯,開伯烈,千秋萬歲光不滅。
《吳鉤行》是由元代詩人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
元 楊維楨
吳人殺二子,畔成雙吳鉤。
吳王食賞令,不識鉤中愁。
臨鉤呼二子,飛來父心頭。
百金何足報,萬戶當封侯。
佩雙鉤,比明月,為君嬖者斬、讒者刖。
制諸侯,開伯烈,千秋萬歲光不滅。
鉤,一般指形狀彎曲,用於探取、懸掛器物的用品。也是中國武術器械之一,由戈演變而來。
漢字 漢字演變 詞典解釋 動詞 象形意義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範,充滿傳奇色彩,後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在眾多文學作品中,...
解釋 文學記載 外觀和用法 歷史與發展溯源據《史記·周本紀》及《吳泰伯世家》記載,陝西岐山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避居於陝西寶雞吳山,奔父喪後為再避王位,又遠奔江南荊蠻之地,建都梅里,教民耕織,自號勾吳,並最後傳言季歷稱:他們已“斷髮文身”,不能再繼承西岐...
一、溯源 二、入閩 三、肇安 四、繁衍及外遷 五、族譜 昭穆(二):木教遭剿後,屍橫遍野,無人清理。
吳,中國東部江浙地區文化的統稱,位於浙北、蘇南的環太湖地區及上海全境,此地區長期位於同一行政單位內(會稽郡、江南東道、兩浙路),語言為吳語,到明清才分屬...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字典解釋 古籍解釋 吳姓起源吳式芬(公元1796年-1856年),字子苾,號誦孫,海豐(今無棣)縣人。嘉慶元年丙辰年二月二十四日,生於京師。金石學家和考古學家。清道光進士,官至內閣...
生平簡介 金石收藏家 年譜 吳式芬檔案吳藻(1799~1862),女,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詞人,字苹香,自號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祖籍安徽黟縣。幼而好學,長則肆力於詞,又精繪事,自繪飲...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歷史記載 論寫作風格 婚姻狀況《即席次吳季行韻》是宋代詩人張鎡的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