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酷的鋼鐵》

《冷酷的鋼鐵》

是一部描述當代全球產業競爭模式的現實版好萊塢大片。

基本信息

看點

冷酷的鋼鐵冷酷的鋼鐵

《冷酷的鋼鐵》為一場耗資332億美元的全球鋼鐵併購大戰。

獲得高盛&金融時報商業圖書提名獎《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多家全球知名媒體聯袂推薦!

看看個人的夢想是如何改變全球工業的……

這本書讀起來就像一部驚悚小說,就像一場席捲大西洋沿岸的風暴。

內容簡介

《冷酷的鋼鐵》聚焦全球迄今為止最大的鋼鐵收購戰——米塔爾鋼鐵公司對安賽樂鋼鐵公司的收購。2006年1月27日,世界最大的生產商米塔爾鋼鐵公司宣布,出價230億美元“惡意收購”歐洲排名首位、全球排名第二的鋼鐵企業安賽樂鋼鐵公司,史詩般的商業戰爭打響了。故事由此展開,該事件在歐洲的政治、經濟、金融領域引發了一場大地震。

兩大公司實力對決,政府行為暗藏玄機,投資銀行操縱股市.商業詐欺大行其道,影響深遠波及全球。在這場不被看好的收購戰中,米塔爾是如何擺平六國政府以及反壟斷組織的詰難實現“逆轉勝”的?中國的鋼鐵企業是否也會面臨同安賽樂公司一樣的命運?《冷酷的鋼鐵》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部描述當代全球產業競爭模式的現實版好萊塢大片。

作者簡介

蒂姆·博凱,記者,作家,編輯,電台主播,著名媒體《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職業撰稿人,採訪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應《每日電訊報》之邀,博凱成為英國雜誌界首位撰寫拉克希米·米塔爾人物傳記的作家。寫作期間,他得到了米塔爾一家和米塔爾鋼鐵公司高層人士的全力配合,採訪全面、真實。

拜倫·奧希,加文一安德森公司總經理,米塔爾鋼鐵公司和安賽樂公司對抗期間,任盧森堡政府溝通決策顧問。加文一安德森公司是公關類諮詢機構,面向國際,著眼金融,向多國政府和大型企業提供收購、合併方面的專業顧問服務。

媒體評論

看看個人的夢想是如何改變全球工業的……這本書讀起來就像一部驚悚小說,就像一場席捲大西洋沿岸的風暴。

——《經濟學人》

這本書為我們提出了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而不單單是給出米塔爾為什麼能夠如此富有的答案。

——彭博社

即使是對那些知道米塔爾終極之戰中艱難險阻的人而言,這本書也將讓他們覺悟:這是一場發生在現代歐洲工業社會中的印度史詩——“國王之戰”。

——英國《電訊報》

這本書為優秀商業書籍做了精彩的加法。

——《金融時報》

“掌握了時機就掌握了一切”是米塔爾的人生信條。正是這一信條和不懈的戰略籌劃鑄就了米塔爾鋼鐵霸業的輝煌。

——著名鋼鐵研究專家馬忠普

這本書值得中國企業家閱讀,了解大型跨國收購活動該如何組織,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避免在思想觀念和操作流程上再犯低級錯誤。

——戰略與資本市場資深專家鄭磊

寫作背景

老師蒂姆和學生拜倫都對米塔爾興致勃勃,蒂姆當時正打算給《每日電信》雜誌寫一篇米塔爾的傳記,以成為第一位講述米塔爾的作家。恰巧拜倫對發生在盧森堡的這場持久而猛烈的惡意收購擁有鳥瞰全局的機會:盧森堡政府是安賽樂公司——米塔爾鋼鐵公司打算收購的目標公司最大的股東,而拜倫正是盧森堡政府在溝通戰略方面的顧問。拜倫本人態度中立,並不偏袒安賽樂公司或米塔爾鋼鐵公司任何一方。

直至夏初,兩人寫書的思路才初見雛形。蒂姆在寫人物專欄的時候,曾對米塔爾、米塔爾的兒子阿蒂亞,以及他們最親密的同事、顧問、朋友等進行過獨家專訪。他和拜倫都深信,雖然米塔爾鋼鐵公司惡意收購安賽樂公司的事件曾被各國媒體大肆報導,但故事中的各路名人仍有許多內幕未曾見諸報端。兩位作者同時也意識到,本書絕不會是一本乏善可陳的生意經,相反,書中險情迭起,意外頻出,涉及的人物包括6位億萬富翁,許多世界頂級投資銀行家,上百位國際法律師,7國政府首腦,所講述的事情包括私家機場裡舉行的秘密會議,各種對舞弊行為的指控,許多人表里不一的行徑等。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場並場交易額數目巨大。米塔爾鋼鐵公司對安賽樂公司的收購戰充滿了不同文化的交鋒和各種商業間諜活動,甚至還存在對種族主義的某些指控。

為了還原此次惡意收購背後的故事,本書的兩位作者不但要採訪兩家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還要贏得雙方公司各自龐大的顧問團的信任,以讓他們欣然合作。這些人名加起來,足以填滿兩大本通信錄。在不少參與其中的銀行家、律師、公共關係顧問眼中,米塔爾鋼鐵公司Vs.安賽樂公司是一場決定性的戰鬥,是一筆“終極交易”。人們甚至懷著虔誠的心情,將這筆買賣稱為“決戰”。無論從規模、複雜程度還是單純的進攻強度上看,“決戰”都將成為它的參與者們事業中不可逾越的一次經歷。現在,無論勝利者,還是失敗者,所有關鍵人物都已準備好,要站出來說話了!

在2006年七八月的兩個月時間裡,兩位作者共進行了50多次面對面的採訪,不放過每一個細枝末節。為了做這些訪談,他們跑遍了倫敦、盧森堡、巴黎、米蘭、布魯塞爾,以及位於比利時根特市附近的西德瑪公司大型煉鋼廠。此外,兩位作者還做了大量電話訪問,範圍涉及美國、荷蘭,印度、加拿大的哈密爾頓和安大略省以及俄羅斯的莫斯科。為了本書,他們還造訪了全歐洲最高端的會議室,數家頂級酒店、賓館,各城市機場以及一座烈士陵園。書中的許多受訪者都是首次在公眾前露面,因此,本書具有深度揭秘的性質。而且,為避免這些人因接受採訪而丟了獎金,兩位作者大概以後都不會再做類似的訪談了。

本書與一般的生意經不同。它就像一部跨國拍攝的驚悚片,劇情跌宕起伏,反映了全球化給世界上人們了解最少卻影響巨大的行業——鋼鐵工業帶來的衝擊。米塔爾鋼鐵公司對安賽樂公司的收購戰徹底改變了鋼鐵生產在各大國之間的勢力分配格局,是歐洲大陸股東民主的一次偉大勝利。本書有驚悚片的特質,且事件本身的確也可以用“驚悚”來形容。本書講述的故事跨越了國界,許多人物有著奇特的名字和異國的文化背景。所有人都有目標,有機遇,都在或對或錯的時間站到了自己應該站的位置上。當然,有一點不可忽視,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財富。除此之外,故事中還存在那么一點虛構,一些不合邏輯之處,一些出人意料的地方,這些為故事抹上了超現實主義的色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