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創刊於1983年7月1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與美國Arthur. M.Sackler基金會合作創辦。

基本信息

《中國醫學論壇報》《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創刊於1983年7月1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與美國Arthur. M.Sackler基金會合作創辦。她是一份面向全國200萬醫師的專業性報紙,以循證報導方式,客觀、及時反映國內外臨床醫學的研究進展和熱點,提供最新醫學資訊及臨床問題解決方案,倡導學術爭鳴,為中國醫師傳遞高質量的醫學信息。 自1992年以來,報社每年均被"中國吸菸與健康協會"授予"宣傳吸菸與健康優秀報刊"獎,此外,還榮獲衛生部頒發的愛滋病系列報導獎。十幾年來,《中國醫學論壇報》為保障中國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簡介

《中國醫學論壇報》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的創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和美國Arthur M. Sackler(賽克勒)基金會的合作項目之一。中國醫學論壇報社主辦的每年一次的“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評選活動已歷經20屆,共有16個專業57位中青年醫師獲獎。促進了中國醫師與國際醫師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友誼。《中國醫學論壇報》被認為是一份“文章質量高、版式印刷精美、選題貼近臨床、實用性強”的醫學專業報紙。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單位名稱: 中國醫學論壇報社 單位類型: 其它事業
行業類別: 媒體./出版
單位規模: 20-50人 所在城市: 北京

主要內容

報導的內容主要是:面向國內200萬醫生,報導國內外醫學科技新聞,最新醫療動態、衛生醫療領域突發事件的跟蹤報導及深度報導,臨床常見、疑難病症的診療指南,報導醫生最關注的社會、心理問題等。

定位

1983年7月10日創刊伊始,《中國醫學論壇報》就將自己的讀者群定位在中國數以萬計的醫藥工作者身上,始終以提高讀者業務水平,更新其業務知識,開闊其眼界為己任。向讀者及時、準確地提供國內外醫、藥學重大新聞、最新進展、科研動態、先進臨床經驗和國家醫藥科技發展和管理政策、經驗等信息,是報紙堅持不渝的方針。該報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目前為周報,4開48版,彩色膠印,發行量目前每期15萬份,已在各級醫藥工作者中產生一定的影響,成為其可依賴的良師益友。由於一貫對戒、控煙報導的特別關注,自1992年以來,報社每年均被"中國吸菸與健康協會"授予"宣傳吸菸與健康優秀報刊"獎,此外,還榮獲衛生部頒發的愛滋病系列報導獎。十幾年來,《中國醫學論壇報》為保障中國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往事

《中國醫學論壇報》《中國醫學論壇報》創刊
1981年,針對中國綜合性大學缺乏家政系(營養系)的問題,美國賽克勒基金會的創辦人賽克勒博士在中國天津舉辦了國際營養會議,希望強調科學營養和預防疾病的理念。也就在那一次會議上,學醫出身、英語又好的胡啟民給賽克勒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賽克勒先生出資籌建《中國醫學論壇報》時提議胡啟民出任總編輯。

回首報社初立時,首任總編輯胡啟民說:“權衡什麼該登、什麼不該登是最難的”。他回憶,1983年,報紙因為報導性病而被批為“精神污染”,差點“關門”。後經專家委員會證實,這些內容是從醫學專業角度報導的,報社才度過了這場危機。

據報社第二任總編輯張林回憶,報社初創時,第一任總編輯胡啟民一個人幾乎包攬了“從審稿校譯到劃版付印”的工作。在當時缺人缺經驗的情況下,張林抱著“一定要把報紙辦下去”的信念,帶著3個編輯維持報紙的運轉。回首當年,她提起的最多的是“艱難”二字。提起當下,她掩飾不住笑意——《中國醫學論壇報》憑著快速、準確地信息傳遞和與國際權威雜誌的成功合作,已經成為很多醫師查房所用的“手冊”、了解其他專業的視窗。

版面變遷

《中國醫學論壇報》 1983年的《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 1994年的《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 2001年的《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 2006年的《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 2008年的《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社址

發展分期

初創期(1983-1990年)

《中國醫學論壇報》吳蔚然
1、經過近3年的籌備,1983年7月10日,在衛生部和美國賽克勒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醫學論壇報》創刊號正式出版。四開八版,半月刊,發行量6000餘份。報紙主要介紹國外先進的醫學理念和技術。

2、1983年10月10日,我報首次報導了“愛滋病”。1984年7月10日,包括吳蔚然吳階平在內的專業水平高、擔負實際業務工作且外語水平較高的18名專家成立了專家諮詢委員會。

3、報紙由半月刊變為旬刊,隨後發展成周刊。發行量增加到1.7萬份。同時,報社還多次召開了各地記者會。

4、1985年2月14日,第一屆“中國醫學論壇報社醫師年度獎”(後更名為“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授獎儀式舉行。首屆獎項為心血管內科專業,評審由陳敏章、方圻等7人組成。隨後每年的獎項評選都鎖定不同的專業,為優秀的中青年醫師提供了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5、 報社積極開展向國際同行學習取經活動,先後派員赴《日本醫學論壇報》、香港亞洲新聞社等參觀、交流。1986年9月5日,賽克勒博士及夫人一行8人來華訪問,就人員培訓和交流、藥物合作研究等進行會談,並參加由他出資捐建的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博物館奠基活動。

二、成長期(1991-2000年)

1、1991年,報紙與《醫藥信息報》合併為《醫藥資訊理論壇》,1994年恢復為《中國醫學論壇報》。

2、1991年7月4日,報紙改為四開16版,仍為周刊。這個時期的報紙增加了5個專刊,並聘請各學科專家來主持,發展為“專家辦報”。《消化專刊》、《循環專刊》、《腫瘤專刊》、《呼吸專刊》、《感染專刊》分別由王寶恩顧復生孫燕朱元珏田庚善教授主持。

3、1991年,報社成功召開了第一次理事會,由理事長錢信忠主持。1998年,報社在創刊15周年紀念會期間邀請各科30多位專家召開座談會,為報紙發展建言獻策。

4、1999年,《中國醫學論壇報》社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進行域名(cmt.com.cn)註冊。

5、在這個階段,報紙的發行量超過了8萬份,並在2000年底正式增加為24個版。

三、快速成長期(2001-2006年)

1、2001年報社開始與美國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合作,同期翻譯並刊出其中文版摘要和部分文章全文。2006年1月,報紙擴至40版。

2、2002年,開始派記者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采寫現場報導,使得本報對國際學術會議的報導更具時效性,也加深了報紙與國際醫學界的聯繫。

3、2003年4月,北京暴發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疫情。報社策劃製作了《SARS研究進展》專輯並分發相關醫院,獲得醫務人員的廣泛好評。專輯共出版四期,印刷4萬餘冊。

4、2004年5月,報社與哈佛大學合作聯合在中國開展繼續教育項目,對國內醫師進行有關愛滋病診治方面的教育培訓。

5、2005年,報社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美國麻省醫學會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編輯部共同舉辦了第一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高峰論壇。

6、2005年8月,世界著名醫藥產品調查與諮詢公司——美國IMS公司對全國1539名醫生的調查顯示,《中國醫學論壇報》的閱讀率為48%,是中國臨床醫生的首選專業報紙,86%的醫生認為《中國醫學論壇報》最能為臨床醫生提供支持,47%的醫生認為《中國醫學論壇報》專業性強。《中國醫學論壇報》被認為是一份“文章質量高、版式印刷精美、選題貼近臨床、實用性強”的醫學專業報紙。

7、2006年,我報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舉辦的“2005年度(第二屆)全國行業報質量檢查”中取得總分第一名好成績。

四、發展壯大期(2007年至今)

1、2007年,全新改版的《中國醫學論壇報》擴至44版,新創辦了《循環周刊》和《疾病周刊》兩個子周刊。同時,報社努力嘗試擴展網路業務。2007年3月24-27日,報社首次嘗試了在網站上開展關於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ACC 2007)的現場報導,並開設了視頻欄目。2008年,報紙再度改版,又增設了《腫瘤周刊》《消化周刊》,並擴至48版。

2、2007年10月,美國IMS公司再次抽查了全國1723名醫生,結果顯示:《中國醫學論壇報》的閱讀率達到66%,得到了80%的臨床醫生的讚譽,受到了87%的臨床醫生的信賴。《中國醫學論壇報》被認為是一份“專注學術、博學、專業、風格鮮明、國際化”的醫學專業報紙。

3、2007年9月21-23日,報社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國醫學雜誌出版集團以及Gut 雜誌社共同主辦了第二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高峰論壇。

4、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報社組織力量連續出版了4期《抗震救援特刊》,派記者去救援前線採訪,還積極對災區捐款。

5、2007年和2008年,張威社長兩次在“六一”兒童節前帶領報社員工赴雲南瑞麗、隴川,看望報社資助的愛滋病致孤兒童(現已資助了52名兒童),向他們贈送學習和生活用品及用於蓋房的捐款。

6、2007年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國醫學雜誌出版集團等單位合辦第二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高峰論壇。

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

《中國醫學論壇報》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

由美國賽克勒基金會出資、中國醫學論壇報社主辦的每年一次的“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評選活動已歷經20屆,共有16個專業57位中青年醫師獲獎,並赴美國、歐洲、日本等醫學科技先進國家進行為期2周的學術交流活動,促進了中國醫師與國際醫師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友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