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中國共產黨山東省郯城縣組織史資料(1999-2008)》(以下簡稱《組織史資料(1999-2008)》),是《組織史資料(1923-1998)》的續編,收錄時限為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資料收錄郯城縣黨、政、政協、群團、事業單位副科級以上機構及副科級以上任職人員;上級駐郯城縣相應級別的機構及相應級別的任職人員;原小型(一)或1996年3月以後小型(二)以上企業及相應級別的負責人。縣級機構中的黨組織,縣委收到書記、副書記、常委、委員和候補委員,縣紀委收到書記、副書記和常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黨組收到書記、副書記和成員;鄉鎮黨委收到書記、副書記和委員;其他機構中黨的組織,黨委、黨組、總支和支部,收到書記、副書記。《組織史資料(1999-2008)》按全縣黨的組織、政權組織、軍事組織、政協組織、開發區組織、群團組織、鄉鎮組織、事業組織、企業組織和上級駐郯單位等十章依次編排。作品導讀
郯城縣素有“天下銀杏第一縣”之美譽,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南與江蘇省新沂市、邳州市為鄰;北接臨沂市河東區、羅莊區;東臨江蘇省東海縣和本省臨沭縣;西連蒼山縣。全境南北長約65公里,東西寬約32公里,總面積1307平方公里。東部為馬陵山丘陵山地,中西部為沂沭河沖積平原,沂河、沭河流貫境內。南北分別緊靠隴海鐵路和兗石鐵路,臨近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日照、連雲港;205、301國道、京滬高速公路、膠新鐵路縱橫期間。1998年12月全縣轄22個鄉鎮(11個鎮、11個鄉),867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96萬人。共有基層黨委32個,黨總支218個,黨支部1590個,黨員32096人。2001年1月,郯城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轄17個鄉鎮,即郯城、馬頭、李莊、褚墩、重坊、黃山、楊集、廟山、高峰頭、沙墩、港上11個鎮和勝利、泉源、新村、花園、紅花、歸昌6個鄉。2004年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部分村居合併,全縣共有行政村(居)647個。到2008年底,全縣總人口99.6萬人。共有基層黨委33個,黨總支52個,黨支部1457個,黨員36776人。本書收錄時限內,郯城縣第十一次、第十二次黨代會先後於2003年2月、2007年1月召開,選舉產生了各界委員會。各界委員會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常務委員和書記、副書記。祖衛東、李明開先後當選為中共郯城縣委書記。在選舉中共郯城縣委員會的同時,選舉產生了中共郯城縣紀律檢查委員會,紀委各屆一次全委會選舉產生了縣紀委常委和書記、副書記。鄭連勝、吳向東先後當選為中共郯城縣紀委書記。
1998年2月郯城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後,郯城縣第十五屆、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分別於2003年1月、2007年12月召開,選舉產生了各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吳傳璽、李明開(兼)先後當選為郯城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人大工作機構有所調整。
在郯城縣人民代表大會上,同時選舉了郯城縣第十五屆、第十六屆人民政府縣長、副縣長。劉占仁、鄭連勝先後當選為郯城縣人民政府縣長。
郯城縣第十五屆、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各屆次會議上,選舉產生了郯城縣人民法院院長和郯城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郭洪岱先後兩次當選為郯城縣人民法院院長。朱士學、賈衛國先後當選為郯城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郯城縣委員會先後於2003年1月、2007年12月召開了第七屆、第八屆委員會議,分別選舉產生了政協郯城縣委員會常委委員、主席、副主席,劉子和先後兩次當選為政協郯城縣委員會主席。玫協郯城縣委員會工作機構有所調整。
中國人民解放軍郯城縣人民武裝部黨委第一書記由歷屆中共郯城縣委書記分別擔任。蘇增傑、張立春、姚龍彪、吳慶明先後任黨委書記、政治委員,韓明林、黃旭澤、歐陽春先後任部長。
基本信息
主編:宋保武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應紅
裝幀設計:呂偉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87×1092mm1/16
字數:190千字
印張:18.00
版次:2011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100.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