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上清丸英文名稱:shangqingpills
定義:
主要成分:菊花、薄荷、川芎、白芷、荊芥、防風、桔梗、連翹、梔子、黃芩(酒炒)、黃柏(酒炒)、大黃(酒炒)。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中成藥(三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信息
《上清丸》 市級
上清丸(一)
【來源】《古今醫鑒》卷九。
【組成】薄荷葉90克硼砂15克天花粉30克夭竺黃15克風化消百藥煎防風孩兒茶各30克桔梗21克甘草30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噙口中,徐徐化下。
【主治】口舌痛生瘡。
上清丸(二)
【藥物組成】薄荷葉4兩,粉甘草1兩,官硼砂5錢,嫩桔梗1兩。
【處方來源】《活人方》卷一。
【方劑主治】火刑金燥,熱極生風,痰凝喘嗽,口燥舌乾,咽喉腫痛,鼻息不利,上焦一切浮火之症。
【製備方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大丸。
【用法用量】分為數份,不拘時,噙化口中。
上清丸(三)
【方劑名稱】上清丸
【藥物組成】薄荷1兩,柴胡1兩,蔓荊子5錢,白芷5錢,蘇葉2兩,陳皮1兩,半夏1兩,甘草1兩,桔梗3兩,黃芩2兩,麥冬3兩,天門冬3兩。
【處方來源】《石室秘錄》卷三。
【方劑主治】強弱之人,感中風邪,上焦有風火者。
【製備方法】上各為末,水為丸。
【用法用量】每服3錢,飽食後服。
上清丸(四)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川芎500克連翹3千克白芷3千克防風1千克大黃6千克菊花3千剋薄荷500克桔梗1千克黃柏2千克黃芩5千克梔子(炒)1千克荊芥500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扮,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每服6克,溫開水送下。
【功用】清熱散風,消腫止痛。
【主治】肺胃積熱,風火牙疼,頭目眩暈,大便秘結,小便赤黃。
【禁忌】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
2.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服藥後大便次數每日2到3次者,應減量;每日3次以上者,應停用並向醫師諮詢。
4.服藥3天后或服藥期間症狀無改善,或加重者,應立即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5.小兒、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4種上清丸功效各不同
上清丸是常用的清熱去火中成藥,常用的有4種。這4種上清丸的成分大致相同,都含有白芷、防風、黃芩、梔子、荊芥等具有祛風、清熱止痛作用的藥物,但專家提醒,這4種上清的功效各不同,患者應區別服用。上清丸對感冒所致的輕度發熱、咽喉腫痛效果較好。同時由於方中含有大黃等藥物,又可清下焦之熱,故對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療效顯著。
黃連上清丸在上清丸的基礎上加黃連、石膏、蔓荊子、鏇覆花等,前兩者清熱能力較強;蔓荊子可疏風、散熱、止痛;鏇覆花可清痰降氣。故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中重度發熱,咽喉、口腔炎症疼痛較甚,而且有咳嗽痰多症狀者。
牛黃上清丸牛黃上清丸是在黃連上清丸的基礎上加牛黃和冰片。牛黃是寒涼之品;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故對感冒發熱,而且伴有昏沉症狀者效果較好。但老年人、便溏者、孕婦不宜服用。
芎菊上清丸芎菊上清丸是在上清丸的基礎上去大黃、黃柏,加羌活、藁本,具有祛風止痛的作用,故對頭痛有效,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叢集性頭痛、癲癇頭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