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特性:該組合屬三系雜交一季晚秈,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株高約115 厘米,株型集散適中,生長勢旺,分櫱力強,莖桿較粗壯,耐肥抗倒。後期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6.4萬穗,每穗總粒數168.9粒,結實率77.6%,千粒重26.0克。抗性:葉瘟7級,穗瘟9級,稻瘟病綜合評級7.5級,高感稻瘟病;白葉枯病9級,高感白葉枯病;抗高溫能力一般。米質:糙米率81.9%,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7.2%,粒長6.4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41%,堊白度5.8%,透明度2級,鹼消值5.9級,膠稠度7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0%,蛋白質含量9.6%。
產量表現:2005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9.8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17%,不顯著;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 561.01公斤,比對照增產6.13%。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50.4公斤,比對照增產5.15%,日產4.35公斤,比對照高0.16公斤。
栽培要點:5月25日左右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公斤,用強氯精浸種,稀播勻播,秧苗葉齡5-6葉移栽, 秧齡控制在30天左右;種植密度20χ26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採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後期看苗補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主攻前期分櫱,增加有效穗。加強中後期管理,提高結實率。搞好水分管理,保持根系活力,以防早衰。大田期根據病蟲預報,及時施藥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等病蟲害。避免在稻瘟病高發區種植,注意防治稻瘟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晚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