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優航2號

Ⅱ優航2號是由謝華安;王烏齊;肖承和;黃庭旭;鄭家團;塗詩航;楊東;謝鴻光;馬宏敏;張水金;董瑞霞;章杏用Ⅱ-32A×航2號選育的水稻品種,由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申報,2007年通過國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編號為2007020 。

2007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7020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4.5天,比對照Ⅱ優838遲熟0.8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長勢繁茂,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2萬穗,株高129.9厘米,穗長25.8厘米,每穗總粒數159.7粒,結實率79.0%,千粒重28.5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4.1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白葉枯病平均6級,最高7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70.3%,長寬比2.6,堊白粒率51%,堊白度6.8%,膠稠度59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3%。

產量表現

2005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6.49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8.96%(極顯著);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64.11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08%(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0.30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7.01%。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1.44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46%。

栽培技術要點

1.育秧:適時播種,大田每畝用種量1.5公斤為宜。

2.移栽:秧齡25~30天左右移栽,合理密植,栽插規格20厘米×(20~23厘米)為宜,每畝栽插10萬~12萬基本苗。

3.肥水管理: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每畝施用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5:1為宜,以基肥為主,分櫱肥占總肥量的40~45%,穗肥以鉀肥為主。水分管理上,採取淺水勤灌、濕潤穩長的方式,苗數達到預定的80%後及時擱田,後期乾濕壯籽,不過早斷水。

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一般,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

2008年貴州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12號

親本來源

Ⅱ-32A(♀)航2號(♂)

選育單位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類型

秈型三系雜交水稻

適種地區

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

2006年福建審定,編號:閩審稻2006017

特徵特性

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44.0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9天。群體整齊,分櫱力中等,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株高122.8厘米,每畝有效穗15.57萬,穗長25.45厘米,每穗總粒數172.95粒,結實率85.24%,千粒重28.4克。兩年抗稻瘟病鑑定綜合評價為感(S)稻瘟病。兩年米質檢測平均結果:糙米率79.5%,精米率72.45%,整精米率67.9%,粒長6.1毫米,堊白率56.0%,堊白度25.54%,透明度1級,鹼消值3.80級,膠稠度41.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1.9%,蛋白質含量7.2%。

產量表現

該組合2004年參加省中稻組區試,平均畝產602.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27%,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70.5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27%,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9.9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7.69%。

栽培技術要點

作中稻種植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5公斤左右,大田畝用種量1.5公斤為宜,秧齡25-30天左右;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畝插足基本苗10萬-12萬,確保畝有效穗達16萬;畝用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1.0:0.5:1.0,以基肥為主,分櫱肥約占40-45%,穗肥以鉀肥為主;淺水勤灌,濕潤穩長,夠苗及時擱田,孕穗期開始復水,後期乾濕壯籽,防斷水過早;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

Ⅱ優航2號屬中秈三系雜交稻組合,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3天。群體整齊,分櫱力中等,穗大粒多,豐產性好,感稻瘟病。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適宜地區

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中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

2006年安徽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497

來源與類型

系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以Ⅱ-32A為母本,以衛星搭載明恢68乾種子進行高空輻射選育而成的GK239為父本,於2001年配組而成的雜交中秈組合。

產量表現

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26.71公斤和618.7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分別增產4.85%和7.46%,均達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5.07公斤,比汕優63增產8.35%。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特徵特性

該組合株高120厘米,莖桿粗壯,生長繁茂,葉片較長大,穗型較大,平均每穗總粒數180粒左右,結實率78%以上,千粒重27.5克。米質12項指標中9項達部頒2級以上優質米標準。全生育期143天,比汕優63長3天左右。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適宜地區

適於安徽省一季稻白葉枯病輕發區種植。

新品種權申請或公告信息

申請日:2006/12/18
申請號:20060766.9
申請公告日:2007/5/1
申請公告號:CNA003643E
授權日:2010/9/1
品種權號:CNA20060766.9
授權公告日:2010/9/1
授權公告號:CNA003295G
培育人:謝華安;王烏齊;肖承和;黃庭旭;鄭家團;塗詩航;楊東;謝鴻光;馬宏敏;張水金;董瑞霞;章杏
品種權(申請)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權共有人:謝華安
品種權(申請)人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350018)
本申請品種是以Ⅱ-32A為母本,以航2號為父本配組而成的雜交種。其中,航2號是以明恢86的乾種子通過衛星搭載進行高空輻射後經6代系統選育而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