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號
簡介

中文名:美利堅號
英文名:LHA-6
製造廠: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造船廠
購買商:美國海軍
實力超群的“美利堅”號未服役便被寄予厚望,美軍希望它率領遠征艦隊轉戰四方。
有資歷的軍事愛好者大多知道,除了11艘巨無霸般的超級航空母艦,“獨孤求敗”的美國海軍還有十餘艘酷似航母的大傢伙,那就是經常在新聞中出現的兩棲攻擊艦。
美國“環球戰略網”在報導中強調,價值24億美元的“美利堅”號將於明年2月正式加入作戰序列,前往加州聖迭戈長期駐紮,“在亞太方向維護美國的國際領袖地位”。
巨艦開起來像房車
日本軍事觀察家荒木雅也,曾調侃“美利堅”號是艘“不誠實的戰艦”。他指出,兩棲攻擊艦最初就叫“突擊航母”,後來為避免與多用途航母(CV)混淆,美國海軍才給它們改了名,並衍生出後來的硫黃島級、塔拉瓦級、黃蜂級乃至今天的“美利堅”號。回望美軍兩棲攻擊艦發展史,可以發現它們都具備寬闊的飛行甲板,且體型越來越大,難怪會被人冠以“小航母”或“準航母”的綽號。從公開資料看,“美利堅”號長281米,寬35米,滿載排水量5萬噸,環視全球所有現役軍艦,除了美國自家的超級航母,也只有俄羅斯“庫茲涅佐夫元帥”號和中國“遼寧”號兩艘航母超過它。
作為21世紀造船工業的結晶,“美利堅”號的許多設計都很超前,其“心臟”拋棄了笨重的蒸汽輪機,改用省力省事的燃氣輪機。用主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發言人的話說:“幾萬噸的大船,可以一鍵啟動,短短几分鐘內加速到幾十邁,就像開房車一樣,行駛相當平穩,水波無痕……”今後,美軍用它處置突發海外事件,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這艘新艦的攻擊力,主要體現在與之配套的戰機上。根據設計要求,“美利堅”號能搭載不少於38架各式飛機,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和MV-22傾轉鏇翼機最受關注。換言之,該艦就是專為二者設計的浮動基地。其中,F-35B能同時攜帶兩枚衛星制導炸彈、兩枚中距空空飛彈和25毫米四管航炮,執行空對地支援、掃蕩登入場等任務;MV-22則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的主要空中坐騎,可運載24名全副武裝的士兵,也可內裝9072公斤和外掛6804公斤貨物,負責把“美利堅”號上的士兵及作戰物資快速送上敵國海岸。
海外兵力投送的急先鋒

根據“21世紀海上力量”轉型構想,美國海軍正著手打造12支遠征打擊群,發揮兩棲艦船“海上基地”優勢的同時,增加所謂“海上盾牌”的防禦能力與“海上打擊”的進攻能力,以滿足全球範圍內的作戰需求。該計畫付諸實施後,美軍兩棲艦隊伴隨航母戰鬥群的傳統作戰方式不復存在,遠征打擊群將成為並行於航母打擊群的獨立作戰單元。
充當遠征打擊群的領頭羊,正是“美利堅”號的首要使命。迄今,諾?格公司已接到建造另外3艘同型號艦艇的訂單,它們在2020年左右全部竣工後,將與現役的8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組成完整的“準航母”陣容,各率領一支遠征打擊群,隨時準備趕赴四大洋的任何角落。可以預見,今後一旦有危機出現,最早現身衝突熱點地區的將是以“美利堅”號及其姊妹艦為首的遠征打擊群,這也使得它成為許多國家不得不認真防範的強大對手。 (《 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