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山西太原從2013年5月份以來,在全市開展“每日四種蔬菜一元錢”活動 ,使頻頻“發燒”的菜價明顯降溫。菜價能否穩下來?政府如何調控?又如何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活動內容
穩定菜價
82歲某學校退休職工薛安國家裡有5口人,他經常到太原市濱河東路一家大型超市買菜。這家超市特別設立了“一元菜”專區 ,每500克土豆只售0.99元,外面售價則達到1.5元。“菜價確實降了下來,我們老百姓也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在買菜方面,差不多一年就能省一兩千塊錢。”他說。
受氣候、地理條件及設施蔬菜前期發展不足等因素影響,太原市蔬菜生產季節性特徵明顯,價格波動頻繁,給廣大市民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帶來較大衝擊。今年春節前,市民當家菜白菜土豆價格高企,最高時分別達到每500克2元和1.4元。春節過後至4月份,該市CPI同比上漲3.2%,特別是蔬菜價格再次大幅飆升。
對此,太原市物價部門1月初發出穩定蔬菜價格通知,提倡各大型超市和平價商店履行社會責任,春節前以每斤1元以內的“親民”價格銷售土豆、大白菜2種蔬菜。從5月15日起,又在全市開展“每日四種蔬菜一元錢”活動,並形成常態機制。要求基本覆蓋全市社區的六大連鎖超市的59個門店及34家平價商店根據各自情況,每日選取不少於4種蔬菜,以低於每500克一元的價格優惠銷售。
太原市物價局局長孟小軍說,兩個活動的開展明顯帶動了全市蔬菜價格的“降溫”。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一元菜”活動開展第一周,在太原市河西農產品批發市場居民常用蔬菜批發價格平均上漲3.48%的情況下,19種居民常用蔬菜的農貿市場均價平均下降9.87%。
7月上旬,全國菜價因水旱災害、蔬菜減產等因素大幅飆升的時候,太原市15種常用蔬菜均價為每500克1.96元,在36個大中城市中從高到低排名第31位,比活動開展前下降了13位。太原市價格監測中心9月26日公布的中秋節前菜價監測結果表明,在“一元菜”活動影響下,該市11個大型超市18個蔬菜品種平均價格為每斤2.05元,比集貿市場相同品種的每500克2.4元均價低14.6%。
政府調控
孟小軍說,菜價事關民生,在其波動加劇特別是高企的時候,必須發揮政府這隻“有形之手”的調控作用。調控的關鍵則在於利用價格調節基金進行“四兩撥千斤”。
在“一元菜”活動中,太原市政府專門撥付1000萬元價格調節基金,對商家進行直接補貼。除補齊商家所售“一元菜”的市場平均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的價差之外,同時給予適當的配送費和銷售費補貼。
以黃瓜為例,假如市場平均批發價格為每500克1.4元,超市若按照每500克0.99元的優惠價格進行銷售,價格調節基金會補貼商家0.41元的差價,同時每500克黃瓜還可獲得0.135元的配送費和0.1元的銷售費補貼。綜合計算,超市每優惠銷售500克黃瓜,可得到0.645元的直接補貼。
“這樣通過價格調節基金補貼,能保證商家基本不虧,但是商家也把利潤讓出來了,最終受惠的是廣大市民。”太原市物價局副局長張世明說。
太原市物價局綜合處處長史嶸介紹說,優惠銷售的蔬菜品種,由物價部門根據季節和市場情況確定,每十天推薦10種,除了考慮民眾常用的時令蔬菜外,還要求精細菜和大路菜搭配。各家超市和平價商店可根據市場價格、存儲情況等從中選取不少於4種,由物價部門匯總後,通過網路等媒體平台向社會公布。
調動積極性
多家大型超市和平價商店負責人均表示,回響政府號召推行“一元菜”,看似企業承擔了不少經濟損失,但事實上企業除了完成本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之外,也得到了不少實際利益。
有47家門店的太原某大型連鎖超市生鮮部負責人羅永軍說,今年6至8月份該超市的蔬菜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比去年同期上漲13.6%和25.48%,其中“一元菜”銷量占到蔬菜銷售總量的44%。
“一元菜”推行之後,太原另外一家連鎖超市蔬菜整體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40%,單店單日有效來客增加20%。“雖然蔬菜銷售的利潤額沒有增長,但是賠本賺吆喝也願意。按照公司規劃,即便不推行‘一元菜’,也要對肉蛋菜奶進行優惠促銷,以聚人氣。現在既增加口碑又聚集人氣,一舉兩得。”該超市採購總監梁忠軍說。
“‘一元菜’活動也促進了蔬菜流通模式轉型。”梁忠軍說,為控制成本,超市必須減少流通環節損耗,農超對接,提高流通效率。通過降低成本,慢慢實現蔬菜銷售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