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9厘米 寬2.3厘米 重15克
由兩枚“四布”當釿一正一倒兩底足相連而成的畸形布幣。該連幣面文“四布”,背文“當釿”。銅質,兩足相連,兩頂端、肩部均有錯范。兩枚連布可以充當一釿。連幣的出現,一方面表明了當時鑄造匆忙,未及鏨開就流入市場;另一方面表明了連幣行用時間短暫,未及分割即宣告廢止。
相關詞條
-
布幣
名稱: 布幣 製造年代: 秦 材料: 銅 布幣是中國古代貨幣,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春秋早期出現,直至戰國晚期鑄行並流通的鏟形貨幣。“布”是“鎛”的同聲...
簡介 發展歷程 分類 布幣與民風 珍品 -
連布
戰國 ,長 8.6厘米, 寬 2 厘米 。 “連布”是由兩枚“四布當釿”一正一倒、兩足項鍊而構成的畸形布幣。兩枚連布可充一釿。全長近8厘米,重約8克。
基本資料。 歷史介紹 -
古幣
古幣是指古代金屬的鑄幣以及它們的衍生物。古錢包括先秦時期的各類鑄幣和秦漢以後的各類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國初年。事實上先秦時期的實物貨...
古幣詮釋 發展簡史 專用名詞 年代劃分 收藏知識 -
布
布,該字常表示為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棉布、布料。其他含義:①散開;傳播。②宣告;宣布。③安排;設定。④陳述:強齊壓境舉朝憂,韋...
漢字釋義 詳細解釋 常用詞組 字源演變 古法染布 -
春秋聳肩尖足空首布幣
聳肩尖足空首布:指布幣的兩肩向上聳起,並與幣身中線成一定的斜角,尖足指褲足下端尖銳,它的頭部又有一個空腔,所以叫“聳肩尖足空首布”。
幣種資料 形態 幣種介紹 分類及特徵 -
鏟幣
鏟幣:亦稱布幣,商周時期的青銅鑄幣。鑄行於黃河中游農業發達的周、晉(韓、趙、魏)、紀、鄭、宋等地,燕、楚二國亦有鑄行。鏟幣可分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三種類型。
基本信息 原始布 空首布 平首布 -
馬丁·范布倫
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國第八任副總統(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總統(1...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外貌性格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
連錢
連錢,古錢幣術語。指一爐所鑄因未曾鏨開而連在一起的兩枚古錢。如戰國晚期的“四布當 ”、新莽的“ 刀”等均有“連錢”。花紋、形狀似相連的銅錢。在《南史·梁...
歷史記載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