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畫作 | 信息 |
F號碼:F453 作品尺寸:73.5 × 60cm 向日葵數:3隻 創作時期:1888年8月 收藏地點:私人收藏(美國) 備註:《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被認為是第一幅作品,人們稱之為梵谷的“無名”向日葵,畫的是青綠色背景下,上了綠釉的罐子裡插著三株橙黃色的花朵。 | |
F號碼:F459 作品尺寸:98 × 69cm 向日葵數:5隻 創作時期:1888年8月 收藏地點:1945年美國轟炸日本城市蘆屋市時被毀。 (山本顧彌太曾經收藏) 備註:《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被認為是第二幅畫作品,濃重的寶藍色牆壁前,罐子裡有三朵花,前景的桌上放著另外兩朵 。 | |
F號碼:F456 作品尺寸:91 × 72cm 向日葵數:12隻 創作時期:1888年8月 收藏地點: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Neue Pinakothek) 備註:《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被認為是第三幅作品,共畫了12朵向日葵,背景是青綠色的。 | |
F號碼:F454 作品尺寸:92.1 × 73cm 向日葵數:15隻 創作時期:1888年8月 收藏地點:英國倫敦國家畫廊(The National Gallery) 備註:梵谷基於他自身所喜愛的12隻向日葵基礎上所創作的第四個作品。15朵向日葵從一隻簡單的陶罐里冒出來,背景是耀眼的黃色。花兒有的新鮮挺拔,環繞著火焰般搖曳著的花瓣。有的則快要結子,已經開始凋萎。 | |
F號碼:F457 作品尺寸:100 × 76cm 向日葵數:15隻 創作時期:1888年12月-1889年1月 收藏地點:東郷青児記念損保ジャパン日本興亜美術館(日本東京) | |
F號碼:F458 作品尺寸:95 × 73cm 向日葵數:15隻 創作時期:1889年1月 收藏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 | |
F號碼:F455 作品尺寸:92 × 72.5cm 向日葵數:12隻 創作時期:1889年1月 收藏地點:費城美術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美國費城 備註:被認為是與阿姆斯特丹作品同一時期,模仿慕尼黑作品的一部作品。 |
創作背景
1888年夏天,孤獨的梵谷試圖在阿爾組織一個名叫“南方畫室”的畫家沙龍,向一些畫家發了邀請,結果只有保羅·高更答應前往。高更是梵谷在巴黎蒙馬特認識的朋友,他們彼此欣賞。
收到高更準備前往阿爾的訊息,梵谷很高興。同年8月,他畫了第一幅《向日葵》。他原本想畫12幅向日葵來裝點他在阿爾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來,但剛畫完4幅高更就來了,並給梵谷帶來了新顏料和一種黃麻質材的畫布。高更對梵谷的這種金黃色的組合十分喜愛,對已掛在小屋的《向日葵》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高更的鼓動下,1888年10月,梵谷用高更帶來的黃麻又畫了第5幅向日葵。但是不久,兩位藝術家因藝術理念上的差異發生了劇烈的衝突,情緒過激的梵谷,揮舞著菜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高更在驚恐中離開了阿爾,離開了梵谷。他在這裡只住了兩個月,這個時間,對一心盼著他到來的梵谷來說,是短暫的。
1889年1月,梵谷在對高更的思念中,畫了第6幅向日葵,這一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調整了自己的風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帶來現實主義联想的細節,以迎合高更的藝術趣向。因為他要把這一幅送給高更。一向固執的梵谷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願意在畫風上做出妥協。然而,一切都是徒勞得,高更走後再也沒與梵谷見過面。這第6幅《向日葵》也就成了他與高更的友誼祭禮。
因為對友情的期望過於強烈,對既得的友情過分看重,所以當對方讓他失望之後,由此而來的痛苦對梵谷來說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谷從此一蹶不振,兩年後的1890年,他放下畫筆,拿起手槍,結束了自己37歲的生命。
梵谷的某張信件上,記載了他本打算將他的作品《羅蘭夫人的肖像》安置在中央,然後兩側各展示一副《向日葵》作品的想法。因此,這些相似的向日葵作品,與其說是他重複練習所產生的東西,不如認為他本來就打算創作多張作品。
藝術鑑賞
《花瓶里的十四朵向日葵》F457
該作品僅由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花瓣富有張力,線條不羈,大膽肆意、堅實有力的筆觸,在明亮而燦爛的底色上構成不同的色調與氣勢,把朵朵向日葵表現的動人心弦。
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畫像里那種短促而筆觸,梵谷的筆觸堅實有力,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於暗淡。”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F458
梵谷筆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動的火焰,顏色鮮艷奪目,明亮的黃色飽和度極高,可以被稱為“黃色的交響曲”。如果仔細數的話,這幅畫裡有38種黃色。
梵谷喜歡用純色點畫的繪畫技術。它去掉了輪廓線,把每個形狀都分解成彩色小點構成的區域,不僅使色彩化整為零,而且傳達了他追求光線和色彩的情緒。
梵谷一生畫過很多向日葵,以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的這幅最為有名。法國南部的燦爛陽光,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的花朵,整個畫布都被這火焰燃遍,表達著狂熱的生命激情。這就像梵谷一生都在渴望生命的熱忱以及真摯的愛情,可是他最終仍舊一無所有,他只有在心底吶喊,用色彩來表達和傾訴對生命的渴望。
《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F455
美國費城博物館收藏的《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是七幅《向日葵》作品之一。絢麗明亮的鉻黃色把整個畫面烘托得滿懷激情,花蕊在相疊的點彩下,呈現不同的色澤,花瓣在交叉條紋的烘托下,顯得突出而渾厚,背景與花瓶在富有節奏和韻律的筆法下,製造出肌理的粗糙美。十二朵向日葵在凡·高豪放又多變的藝術筆法下,像在一團團熊熊燃燒、旋轉不停的火球,充滿了無窮的生命力,在一個多世紀之後依舊栩栩如生地呈現在遊客眼前。可以說梵谷用他的畫筆賦予了這些向日葵新的生命。
總體鑑賞
梵谷創作和再創作《向日葵》時顯示出的自我批評精神,很讓人受啟發,沒有已完成的藝術,只有被拋棄的藝術。
梵谷的一生幾乎都被擠迫在命運的邊緣,飽嘗世態炎涼和接踵而至的創傷,但他反而鞭策著自己在逆境中尋找陽光,更強悍地成長。帶著對梵谷苦難人生的理解,再度審視這幅作品,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簡單的植物,而是誠摯而熱烈綻放著的生命,猶如梵谷本人。梵谷通過描繪向日葵,向世人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理解,並且展示出了他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
梵谷通過向日葵向後人傳遞著這么一個信息:懷著感激之心對待家人,懷著善良之心對待他人,懷著坦誠之心對待朋友,懷著赤誠之心對待工作,懷著感恩之心對待生活,懷著一顆欣賞之心享受藝術,宛若眼前那燦若花開的向日葵。
從某種程度上講,《向日葵》是對時代變幻莫測的禮讚,它充滿活力的色彩孑然一改17世紀以來荷蘭花卉繪畫的悠久傳統。
歷史傳承
《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F453
該作品在美國,被私人收藏。此後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
《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F459
該作品被認為是第二部作品。1920年,正在考慮創立白樺派美術館的武者小路実篤,他委託企業家山本顧彌太用7萬法郎(當時匯率為2萬日元,現代大概為2億日元(1400萬人民幣))在瑞士將該作品購得。
1921年,在日本東京的星製藥大廈舉行了展示會。該大廈在1920年左右舉行了多次藝術展覽會,當時的展會也是將梵谷的向日葵作為很有口碑的作品來展覽。
1924年,雖然在大阪舉辦了第三次展覽會,但是創立美術館的想法受到挫折,那之後就一直放在位於兵庫縣蘆屋市的山本自家中裝飾,但是在1945年8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空襲中(阪神大空襲),該作品被燒毀。
2003年,在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舉辦的“梵谷展”中,有一個叫做主題為“蘆屋的向日葵”的特集。
2014年10月1日開始,在日本大冢國際美術館開始展出該作品原尺寸的陶版畫。
《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F456
該作品收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Neue Pinakothek) 。該作品能夠被收藏在德國,多虧了一位美術館工作者的勇氣和自信。Hugo von Tschudi在1900年為柏林國家美術館收購了印象派作品,當時德國的美術館對於法國的現代主義藝術還頗為不以為然,因此館長Kaiser Wilhelm將其辭退。Hugo von Tschudi深信自己的眼光,他繼續收購了很多法國新興藝術家的作品,但由於他無法動用公共資金收藏法國現代藝術,因此,他和他的同事找來大量私人贊助。後來,他將所收藏的馬奈、莫奈、梵谷等大師的作品,作為Tschudi的饋贈,成為慕尼黑新美術館的重要部分。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F454
該作品收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畫廊(The National Gallery)。
《花瓶里的十四朵向日葵》F457
1987年3月,安田火災海上保險(損害保險日本興亞)的會長後藤康男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主持的拍賣會上,以相當於39,921,750美元(當時匯率為58億日元)的價格標得《花瓶里的十四朵向日葵》,開創了梵谷作品價格的紀錄,使得連那些對美術沒有興趣的人都認識了《向日葵》系列。該作品被收藏於日本東京西新宿的損保日本興亞東鄉青兒美術館(位於損害保險日本興亞總部大樓的頂樓) 。
1997年10月,英國報刊《The Sunday Times》報導,該作有可能是埃米爾·舒芬尼克爾(Émile Schuffenecker)的仿作,但在1999年的調查研究中表示,該作確實為梵谷的真跡。以後也有說該作是贗品的傳聞,但是經梵谷美術館的修復員再次調查,認為該作確實為真品。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F458
該作品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 。英國《衛報》報導,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正在考慮如何更恰當地展示梵谷繪製的向日葵名作,因為運用高科技X光檢測發現,該館收藏的梵谷作品由於畫家使用了光感顏料正逐漸褪色,黃色向棕色方向漸變。
X光掃描結果顯示,梵谷使用了兩種不同的黃色顏料,其中一種是光感性的,在強光照射下容易褪色。梵谷生前創作了許多幅向日葵畫作,其中1889年的一幅尤其值得重視,儘管肉眼還不易分辨,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黃色鮮活度正在漸漸減弱。
收藏梵谷作品最多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在五年前就決定降低館內的照明強度。該館的收藏與研究部負責人瑪麗傑·魏勒庫普(Marije Vellekoop)表示,他們檢測到了不同顏料的褪色現象。顏料褪色是梵谷畫作給研究者提出的一大研究課題,新技術鎖定了光感顏料的位置,這將有助於博物館方面的檢測與保護。
《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F455
該作品被收藏於美國費城的費城美術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重要展覽
2014年1月25日至4月27日,在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行合璧展。這次合璧展展出的是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和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的館藏。
作者簡介
文森特·梵谷(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的後印象派畫家。
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1888年,他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同年與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谷的瘋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時年37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