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方法

物探技術——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簡稱。是以目標地質體與周圍介質的物性差異為前提,如電性、磁性、密度、波速、溫度、放射性等,通過儀器觀測自然或人工物理場的變化.確定地下地質體的空間展布範圍(大小、形狀、埋深等)並可測定岩土體的物性參數.達到解決地質問題的一種物理勘探技術。物探技術是當前地質工作中的一項現代化勘查技術.它是基於物理學中的力、聲、光、熱、電、磁與核變等理論為基礎,集地質學、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等多學科於一體的邊緣性學科。根據物性差異選擇正確的方法與技術進行勘查.一般都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物探具有快速、全面、準確、省時和經濟、勘探精度高等特點.是一種無損檢測的方法。根據勘探目的的不同,物探可分為石油物探、固體礦物探和水工環物探(簡稱工程物探),地質災害勘查中常採用的物探方法為工程物探。

簡介

岩石物理性質是指岩石的導電性、磁性、密度、地震波傳播等特性,地下岩石情況不同,岩石的物理性質也隨之而變化。

地球物理勘探所給出的是根據物理現象對地質體或地質構造做出解釋推斷的結果,因此,它是間接的勘探方法。此外,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或勘查地質體或地質構造 ,是根據測量數據或所觀測的地球物理場求解場源體的問題,是地球物理場的反演的問題,而反演的結果一般是多解的,因此,地球物理勘探存在多解性的問題。為了獲得更準確更有效的解釋結果,一般儘可能通過多種物探方法配合,進行對比研究,同時,要注重與地質調查和地質理論的研究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分類

地球物理勘探常利用的岩石物理性質有:密度、磁導率、電導率、彈性、熱導率、放射性。與此相應的勘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地溫法勘探、核發勘探。從測量所在的空間位置和區域的不同又可以劃分為:地面地球物理勘探、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鑽孔地球物理勘探等。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還可劃分為:金屬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質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質地球物理勘探和深部地質地球物理勘探等。

重力:通過觀測不同岩石引起的重力差異來了解地下地層的岩性和起伏狀態的方法,稱為重力勘探。油氣生成於沉積盆地,套用重力勘探可以確定沉積盆地範圍。

磁力:通過觀測不同岩石的磁性差異,來了解地下岩石情況的方法,稱為磁力勘探。在沉積盆地中,往往會分布著各種磁性地質體,磁力勘探可以圈定其範圍,確定其性質。

電法:通過觀測不同岩石的導電性差異來了解地下地層岩石情況的方法,稱為電法勘探,與油氣有關的沉積岩往往導電性良好(電阻率低),套用電法勘探可以尋找和確定這類地層。

此外還有地震、放射性物探等。

選擇原則

物探方法的選擇既要參考規範要求,又要綜合以往物探經驗,結合工作目的及現場地質條件。比如滑坡勘查採用以淺地震折射法及橫波反射法為主、低頻地質雷達勘測為輔的綜合物探手段。

選擇正確的隧道施工期地質預報方法是預報成功的關鍵。由於隧道工程面臨的施工地質問題的複雜性,靠單一的某種地質預報方法往往難以把握,因此需要多種地質預報方法的聯合套用,即人們常說的“綜合地質預報方法”。但需指出,綜合地質預報並不是多種地質預報方法(主要指物探方法)的簡單疊加,而應根據預報對象、預報目的以及各種物探方法的優缺點等進行合理選擇。

鑽爆法施工隧道(或隧洞)地質預報方法的選擇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 有牢固的理論基礎,首先從根本上和巨觀上把握隧道施工影響區域的地質條件,仍然以地質法為基礎。

(2) 不占或很少占用掌子面施工時問,要求每次探測長度比較長(一般大於50 m),並儘量減少對正常施工序的干擾,即現場探測時間應儘量短(一般30 min以內為宜):

(3) 適用性強.能夠適合於多種圍岩地質條件,對施工環境無特殊要求,能夠排除隧道內的台架、金屬、高壓電等對儀器系統的影響。

(4) 操作簡便,

(5) 能取長補短,儘量克服探測方法的缺點。

(6) 能適應隧道工程施工的需要,尤其是預報長度滿足施工進度的需要。

(7) 對施工所面臨的地質問題具有針對性。

對岩溶地質預報,除了滿足以上原則外,還應滿足對岩溶形態、位置及規模的“精細探測”要求。

對於TBM施工前地質預留,應結合TBM機械化施工的特點,滿足以下需求:

(1) 首先,從根本上和巨觀上把握隧道施工影響區域的地質條件,仍然以地質法為基礎。

(2) 鑒於各種物探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和適用條件,必須採用綜合物探技術。

(3) 在各種物探技術互為補充的情況下,還必須有1~2種方法的探測長度比較長,並儘量減少對TBM正常工序的干擾,即現場探測時間應儘量短。

(4) 對預報技術方法的選擇應充分考慮TBM的工作條件、工作環境,以及對各種儀器系統的干擾或特殊要求,例如受金屬、高壓電等的影響。為此,電磁波法如地質雷達的套用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時,常規的電法探測也受到限制。

(5) 測試方法要求不能在掘進機機頭附近放炮,測試人員不能任意靠近掘進機機頭。為此,採用TSP地質預報系統實施對TBM隧道施工的地質超前預報技術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要採用,也只能在TBM工作間隙並且在機頭後面相當長的距離(至少100 m)外。假設TSP每次預報150 m,去掉100 m的無效距離,在TBM刀盤前方的真實預報距離也就僅僅50 m左右,這對於連續工作的TBM來說,該實際預報距離就不能滿足施工進度要求。因為預報的準備時間較長(含等待TBM檢修或不掘進的時間)。當然,如果能儘量減小或避免爆破震動對TBM設備的影響,改變爆破震動方式,TSP也還是可以改進或變通使用的,只要能達到地質超前預報效果即可。

物探技術在地質勘察中的作用

(1)提供基礎資料

工作人員在充分掌握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的區域地質資料後.初步預測並圈定地質災害調查的目標,選擇合理的物探方法和技術對目標地質體進行勘查.通過分析、解釋,可以掌握災害體的範圍、分布、性質及現狀,並對地質災害是否繼續擴大的可能性做出迅速的判斷,為後期預防和控制地質災害提供科學的基礎資料。

(2)預測

通過對尚未產生明顯地質災害區域的勘查,可以對潛在的隱患、風險做出預測與評估。並為制訂下一步治理方案提供依據。

(3)應急搶險

實踐證明,物探作為一項不可替代的探測技術.在工程地質災害搶險中能起到先期快速獲取災情信息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