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7夜鷹戰鬥機

F-117夜鷹戰鬥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研製的單座亞音速隱身戰鬥/攻擊機,具有很好的雷達、紅外和目視隱身能力,主要用於攜帶雷射制導炸彈對目標實施精確攻擊。

基本介紹

類型 隱身戰鬥/攻擊機。 [1]
生產公司 洛克西德·馬丁
首次飛行 1981年6月18日
服役 1983年10月
主要用戶 美國空軍
生產數量 59
單位造價 4500萬美元(1983年價格)
洛克西德公司生產的F-117A夜鷹型戰鬥機世界上第一款完全以隱形技術設計的飛機。作為僅供美國空軍使用的飛機,它的原型技術直接來源於擁藍(Have Blue)計畫。
F-117在海灣戰爭時首次大規模部署使用,2006年時美國國防部提出新計畫,預備在2011財政年度前將所有的F-117退役,任務改由F-22與無人機取代。
命名
關於這架飛機使用F-系列飛機編號並沒有官方的說明,不過似乎是延用1962年以前美國空軍戰鬥機系列的編號順序,比如說F-111。其它的現代飛機如B-52,C-130以及另外一些名氣不太響亮的飛機也是使用62年以前的序列,但是F-117似乎是唯一一款新近製造卻沒有使用新命名規則的飛機。即使美國大部分近代的軍用機都是使用1962年後的命名規則,這項規則基本上遵循固定模式,如"F-"就是指空對空戰鬥機,"B-"是指轟炸機,"A-"通常是指對地攻擊機。前述規則的例子包括:F-15鷹式戰鬥機,B-52同溫層堡壘以及A-6入侵者。儘管F-117隱形戰機實際上主要是一款對地攻擊機,空軍以F命名應該有其它的原因。美國空軍對於空對空戰機的自豪感是優於空對地戰機的,後者被譏為“泥土搬運工”[來源請求]官員們認為這一款非常重要的新飛機被稱為“戰鬥機”比轟炸機或攻擊機更能獲得政治和軍事上的支持。或者,以"F-"命名夜鷹部分原因是保密需要(研製計畫一直保密到1980年代後期)。這個誤導也可能是為了避免夜鷹的研製會違背條約或者激怒其它國家。在研製過程中,人們經常以LT也就是後勤訓練機來指稱它。據推測,黑鳥被命名為"SR-"應該是指戰略偵查機。
一架F-117 停留在 Miramar 航空站最近一部電視紀錄片引用某位F-117A研究團隊資深研究人員的話說,頂尖的戰鬥機飛行員們要求試驗新飛機的時候更容易被F系列的飛機所吸引,而不是B或者A系列。在戰鬥機和轟炸機飛行員之間是有等級區別的,尤其是在美國實行戰略空軍時期(1945-1991),並且飛慣了某種機型後飛行員很難對其它機型感興趣了。
美國空軍稱F-117A能夠攜帶空空飛彈,使它在主要執行對地任務時還能進行空對空戰鬥。儘管在技術上可行,但這款飛機是否有空戰能力還是未知。它可能不善於空中纏鬥,但對其其它性能尚無專家出具意見。
關於飛機性能還有一些推測。有人說由於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它不可能以5g的負載運行。有人說它由於缺少可以偵查遠距離飛彈的雷達,也沒有攜帶短程飛彈用以防衛。美國空軍的官員們曾考慮過在F-117上安裝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 —飛行員們甚至訓練過如何發射這些飛彈 —但沒有證據表明曾經安裝過AIM-9。不過它的隱形性能使得它很難被其它戰鬥機發現並被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鎖定。

設計及進展

一架F-117夜鷹正飛過墨西哥州的上空F-117有著與F-15C鷹式戰鬥機相似的尺寸,它是單座雙引擎戰機,由兩台無後燃器的通用電氣F404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並且有四重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F-117可以接受空中加油。為了降低研發成本,F-117的電子設備,自動控制系統以及其它一些部分來源於F-16,F/A-18及F-15E等戰鬥機或是攻擊機。(這些零部件以備件名義在預算上出現,以使工程保密)
為了達到隱形的目的,F-117犧牲了30%的引擎效率,並採用了一對高翼弦比的機翼,然而,由於需要向兩側折射雷達波,夜鷹還採用了很高的後掠角的雙翼。
F-117A有一套整合精密導引和攻擊系統的數位化飛航控制裝置。為了降低電磁波的發散和雷達截面積,夜鷹沒有配備雷達。導航系統主要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和高精確性的慣性導航裝置組成。 自動任務規劃系統可以協調所有的攻擊任務,計畫出攻擊路線,並且自動執行,包含武器的釋放。目標可藉由紅外線熱影像儀確認,並利用雷射測量距離和標定雷射導引炸彈的目標。
夜鷹機身內的兩個武器艙提供了2,300公斤(5,000磅)的酬載能力。一般而言是攜帶成對的GBU-10、GBU-12或GBU-27雷射導引炸彈,也能配備兩枚風偏修正彈藥散布器(Wind-Corrected munition Dispensers, WCMD)、兩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或是藉由GPS和慣性導航系統導引的遠距遙攻炸彈。理論上,F-117A幾乎能攜帶任何美國空軍軍械庫內的武器,包含B61核彈。少數的炸彈因為體積太大,或是和F-117的系統不兼容而無法攜帶。

歷史回顧

1964年,蘇聯科學家彼得·烏菲莫切夫《莫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頗有創意的論文“物理衍射理論中的邊緣波行為”。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物體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強度和物體的尺寸大小無關,而和邊緣布局有比例關係。烏菲莫切夫說明了如何計算飛機表面和邊緣的雷達反射面。從他的理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使一個很大的飛機,仍然可以被設計成能夠“隱身”的。然而,這樣設計的飛機在空氣動力特性上是不穩定的,而且,在1960年代,計算機科學還不夠發達,還不能夠幫助科學家計算並設計出既隱身又能實際飛行(如F-117,F-22猛禽和B-2幽靈)的飛機。到了1970年代,當洛克希德的分析師們回顧其他國家的科學文獻時,發現了烏菲莫切夫的論文,這個時候,計算機和軟體獲得很大發展,研究隱形飛機的條件都已成熟。
F-117A立項於1973年,最終洛克希德先進發展計畫(著名的“臭鼬工廠”,地處加利福尼亞伯班克) 獲得了契約。項目的負責人是本·里奇。F-117首飛於1977年,從立項到首飛只花了31個月。第一架F-117A於1982年交貨,於1983年10月進入可操作狀態,最後一批於1990年夏天交貨。在1988年之前,空軍從未承認過該型號飛機的存在。1990年4月,空軍在內華達州耐利斯空軍基地公開展出了一架,並吸引了數萬觀眾。
F-117正在著陸F-117共生產了54架,其中36架在戰備狀態,其餘則作為訓練用機等。
在項目早期,即1984年到1992年年中,F-117機隊的基地在內華達州的托諾帕試驗場,隸屬於第4450戰術大隊。1989年,第4450戰術大隊整編入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1992年時,整個F-117機隊轉至新墨西哥州的霍洛曼空軍基地,並移交至第49戰鬥機聯隊,這樣就省去了曾經由鑰匙航空公司擔當的將22000人次從耐利斯送到托諾帕的每月300趟航班。
正如美國空軍所說,“俄亥俄州Wright-Patterson空軍基地的航空系統中心使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結合了突破性的隱身技術和一體化的研究與製造技術,高效的完成了這架飛機……F-117A項目說明隱形飛機是可以被設計成可靠和可維護的。”這架飛機的維護狀態和其他戰術戰鬥機的一樣複雜。F-117A由加利福尼亞McClellan空軍基地的Sacramento空軍後勤中心負責後勤維護,維護工作一直使用最前沿的技術,這項工作也是位於加州Palmdale美國空軍42號工廠的武器系統改進項目的一部分。
為了試驗F-117在白天條件下的隱身效果,幾架F-117曾經被染上灰色圖裝。而且在2004年和2005年中,有幾個中期改進計畫涉及到F-117,其中包括一項航電系統升級計畫。

實戰紀錄

F-117曾經參與過許多戰爭。第一次作戰紀錄是美國在1989年入侵巴拿馬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兩枚由兩架夜鷹攜帶的炸彈,被投擲在雷哈托(Rio Hato)機場。在波斯灣戰爭戰爭中,夜鷹對伊拉克的軍事目標投擲大量的精靈炸彈,表現非常耀眼。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夜鷹參與了恆久自由行動。夜鷹也曾參與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行動。
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期間,F-117A戰鬥機出擊近1300次,襲擊了伊拉克1600個有價值的目標,竟無一受損。美國和聯軍的其他飛機都沒有攻擊過巴格達市區,只有夜鷹在1991年1月19日白天執行“Q包裹”任務時攻擊了巴格達市區的目標。自1992年轉移到霍洛曼空軍基地後,F-117A和第49戰鬥機聯隊飛行員多次飛往遠東地區執行任務。在他們的第一次飛行中,F-117戰機從霍洛曼空軍基地直飛科威特,這次飛行用時大約18.5個小時——至今這仍是單座戰鬥機的最高紀錄。

戰鬥損失

有一架F-117被塞爾維亞軍隊摧毀。在1999年3月27日,科索沃戰爭期間,在Zoltán Dani (Serbian: Золтан Дани)上校的命令下,第250飛彈旅第三營,使用老式蘇制S-125(北約稱為 SA-3 藏原羚,有人譯作“薩姆3”)擊落了一架編號82-806的F-117A戰機,根據北約指揮官韋斯利·克拉克和其他北約軍官所說,塞爾維亞空軍空軍發現當雷達在異常波段上工作時,能夠偵測到F-117。這種情況下,F-117能夠短時間顯示在雷達螢幕上。被毀戰機的駕駛員活了下來,之後被北約軍隊救回。然而,有些媒體透露了平民環繞戰機殘骸的鏡頭,說明F-117的殘骸並沒有立刻爆炸。有人認為塞爾維亞邀請了俄羅斯人員去檢查飛機殘骸,這樣可能泄漏了美國的飛機隱身技術。因為美國並沒有摧毀飛機殘骸,所以今天人們仍然能夠在貝爾格勒Nikola Tesla機場附近的航空博物館中看到剩下的飛機殘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