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泥鰍

黑龍江泥鰍

底層魚類,多生活於砂質或淤泥底質的靜水緩流水體,適應性較強,在缺氧時可進行腸呼吸。個體較大,數量多,肉味鮮美,深受當地民眾所喜愛。分布於黑龍江水系。須5對。無眼下刺。腹鰭基部起點約與背鰭起點相對。軀體被鱗。尾鰭基部上方具一黑斑。尾柄皮質棱較發達。雄性個體胸鰭較長。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黑龍江泥鰍黑龍江泥鰍
中文科名:鰍科
英文科名:Cobitidae
中文種名:黑龍江泥鰍
中文俗名:鰍、泥鰍
拉丁學名:Misgurnus mohoity (Dybowski)

簡介

黑龍江泥鰍黑龍江泥鰍

黑龍江泥鰍(又稱金鰍),屬鰍科Misgurnusmohoity(Dybowski)(鰍、泥鰍),須5對,無眼下刺,腹鰭基部起點約與背鰭起點相對,軀體被鱗,尾鰭基部上方具一黑斑,尾柄皮質棱較發達,雄性個體胸鰭較長,腹部兩側呈金黃色,因此又稱金鰍。黑龍江泥鰍屬底層魚類,多生活於砂質或淤泥底質的靜水緩流水體,適應性較強,在缺氧時可進行腸呼吸,個體較大,分布於黑龍江水系,數量多,屬於底層魚類,多生活於砂質或淤泥底質的靜水緩流水體,適應性較強,在缺氧時可進行腸呼吸。個體較大,數量多,肉味鮮美,深受當地民眾所喜愛。分布於黑龍江水系。

生長繁殖

黑龍江泥鰍為多次性產卵魚類。在自然條件下,4月上旬開始繁殖,5一6月是產卵盛期,一直延續到9月還可產卵。繁殖的水溫為18一30℃,最適水溫為22一28℃。

雌鰍性成熟較雄鰍遲,體長5厘米時,雌鰍體內有一對卵巢,體長8厘米時,2個卵巢癒合在一起,成為1個卵巢,並由前端向後端延伸,這時整個卵巢發育開始成熟。

雌鰍懷卵量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8厘米,懷卵量約2000粒左右,10厘米的懷卵量為7000一10000粒,體長12厘米的懷卵量12000一14000粒,體長15厘米的懷卵量為15000一18000粒,體長20厘米懷卵量為24000粒左右。懷卵量最多的可以超過6.5萬粒。卵圓形,卵徑0.8一1.0毫米左右,吸水後膨脹到1.3一1.5毫米,卵黃色,為半黏性,黏附力不強。由於卵在卵巢內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約為懷卵數的50%一60%。

雄鰍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較雌鰍早,雄鰍精巢一對,位於腹腔兩側,呈帶狀且不對稱,右側的精巢比左側的長而狹窄,重量也輕一些,當雄鰍體長為9一11厘米時,精巢內的精子約有億個。
黑龍江泥鰍產卵喜在雨後晴天的早晨,產卵前,雌鰍在前面遊動.數尾雄鰍在其後緊追不捨,發情時,雌雄鰍多活動在水表面和魚巢周圍,當發情達到高潮時,雌雄鰍的頭部和軀體互相摩擦並相繼游出水面。雄鰍追逐糾纏雌鰍,並捲曲於雌鰍腹部,以刺激雌鰍產卵,同時雄鰍也排出精子,進行體外受精,這種動作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次數也不相等,個體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著物上,隨著水的波動,極易從附著物上脫落沉到水底。

養殖優勢

黑龍江泥鰍黑龍江泥鰍

①適應性強,對水質氣候要求不高,發病率極低,一般只需調優水質結構,就可以健康快速生長,在我們各地大面積養殖無風險。
②周期短,產量高,如投放6—8公分幼苗,每畝投放500市斤,80—90天畝產泥鰍可達3500—4000市斤,單體重量可達50克。一年投放二次,時間差安排得當,年產量可達7000—8000市斤。
③飼料來源廣,豆粉、米糠、豆餅、牛糞、蚯蚓、黃粉蟲都是它的好飼料,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在水田養殖水蚯蚓,養成本更低,保持泥鰍原生態養殖,銷售價格更高。
④飼養管理簡單,投放飼料根據採食情況因適而定,鰍池在2周左右可在池周邊投放飼料,一天2—3次,早中晚飼料分配合理,吃飽為止,不能過量,避免造成泥鰍消化不良致死。池塘在5畝以上,可以在池塘四周定點作些飼料台,保持泥鰍均勻給予吃食。下雨天抽幾個池檢查,調優水結構,不需投食餵料。
⑤繁殖率強,產卵量高,一般性成熟種鰍每尾一次卵7000—20000粒,是野生品種泥鰍的2—3倍是其他品種泥鰍的1—2倍,在目前國內泥鰍品種上是最有發展前景的新品。

庭院養殖

黑龍江泥鰍黑龍江泥鰍

近年來,江蘇省濱海縣部分農戶利用房前屋後的廢棄池塘、低洼地等進行修正、改建,發展庭院養鰍,實踐證明,它具有方法簡單、飼料來源廣、養殖成本低、飼養管理方便等優點,是農民發展家庭副業、致富奔小康的一條好門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筆者現將庭院養殖泥鰍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一、鰍池建設  

鰍池宜選擇在地勢較為平坦、通風向陽、進水和排水都比較方便、便於管理的地方,形狀可多種多樣,一般來說以長方形、東西走向較好。鰍池面積因養殖方式及養殖水平不同而異,一般來說,庭院養殖使用的鰍池面積為50平方米~80平方米,池深1m~1.5m。鰍池可用磚、石等材料砌成,壁頂設壓口,壓口向池內延伸出5cm~6cm。池底中央設有排水口,水管直徑1.5cm左右,同時在池邊設有溢水口1個,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與溢水口套用鐵絲網罩住,以防逃苗。鰍池內可種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蓮等,以改善水環境,降低水溫,另外,還可在鰍池周圍種植一些葡萄或絲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為泥鰍提供遮陽納涼的場所。

二、苗种放養  

鰍种放養前7天~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徹底清塘;5天~7天后,蓄水10cm~20cm,施用10kg/畝~15kg/畝的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物培育水體中的基礎餌料生物。放養的鰍種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肌肉豐富、無病無傷、體色鮮亮,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飼料來源、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情況下,規格為體長5cm~7cm的鰍種的放養密度為80/平方米~100尾/平方米,同時可在鰍池中搭配放養5尾/平方米~8尾/平方米的鯽魚。

三、飼料投餵  

泥鰍為雜食性小型魚類,飼料來源很廣,水蚤、蚯蚓、蠅蛆等是泥鰍天然的餌料生物,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投餵米糠、豆餅、豆渣、血粉、麥麩等。泥鰍的攝食量與水溫密切相關,3月的日投餵量為泥鰍總體重的1%,4月~6月的日投餵量為泥鰍總體重的4%,7月~8月的日投餵量為泥鰍總體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餵量為泥鰍總體重的4%。投餵方法是在鰍池中搭建飼料台,將飼料投放在飼料台上,飼料要求新鮮、無污染、無腐爛、無變質,投餵時間一般在上午9時左右,投餵量以泥鰍在3小時~4小時內吃完為準。成鰍期,飼料投餵量應根據天氣情況和泥鰍生長、攝食情況等作出適當調整。殘餌要及時清除。

四、水質調控

鰍種剛入池時,池水水深保持在10cm~20cm;以後隨著鰍種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到應有的深度,平時淺一些,炎熱高溫時可加深一些,並經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天氣悶熱時,池水易缺氧,如發現泥鰍游到水面吐食空氣,應及時添注新水或採取增氧措施。

五、日常管理  

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記;早清塘、早開食、早放養(延長泥鰍生長期);看泥鰍活動和攝食情況、看天氣變化情況、看水質變化情況、看季節變化情況等決定飼料投餵量。

六、病害防治  

力爭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潑灑,可以改善水質和預防魚病的發生。要及時清除鰍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敵害生物。

七、捕撈

秋末冬初,水溫降至10℃~15℃,泥鰍攝食量降低,即可進行捕撈。一般多採用排乾池水進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營養價值

黑龍江泥鰍黑龍江泥鰍

該鰍個體雖小,但其分布甚廣,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撈。其生命力強,資源豐富,還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小水產品。該鰍肉質細嫩鮮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8.4-22.6克,比一般魚類高;還含有脂肪2.8-2.9克,熱量100-117千卡,鈣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鐵2.7-3.0毫克,以及維生素B1、B2和煙酸。

多食有治療疾病之作用。黑龍江泥鰍性味甘、平。《醫學入門》中稱它能“補中、止泄”。《本草綱目》中記載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對解渴醒酒、利小便、壯陽、收痔都有一定藥效。它對肝炎、小兒盜汗、痔瘡下墜、皮膚瘙癢、跌打損傷、手指疔瘡、陽萎、腹水、乳癰等症均有良好的療效。

藥用食法

黑龍江泥鰍黑龍江泥鰍

1、取適量該鰍放在清水中,滴入幾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換入清水,待它排去腸內泥水污物後洗淨入鍋,文火烘乾,研末備用。服時每次取5克,溫開水送下,一月三次。此法對急慢性肝炎都有療效;還可治黃疸、保肝、促使腫脹的肝脾回縮。

2、用活的黑龍江泥鰍適量,按上法處理後,與等量的鮮活蝦煮湯食用,可以治療腎虛引起的陽萎。

3、每次取活黑龍江泥鰍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黃,加入適量的水和鹽,煮熟後食用,具有補脾、壯腎和健胃之功效。黑龍江泥鰍的粘液內服可治小便不通、熱淋;外用能治白癬與漆瘡(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膚病)。

另外,黑龍江泥鰍適合製作泥鰍湯,保健作用非常明顯,已經成為韓國和日本每天必備的桌上佳肴。

化學成份

黑龍江泥鰍黑龍江泥鰍

泥鰍肌肉含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每100g肉中含水83g,蛋白質9.6g,脂肪3.7g,碳水化合物2.5g,灰分1.2g,鈣28mg,磷72mg,鐵0.9mg。脂肪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acid)和十八碳三烯酸(calendicacid)。組織含胺(spermine),亞精胺(spermindin),腐胺(putrescine)和屍胺(cadaverine)。烘乾泥鰍表皮含γ-丁內酯(γ-butyrolactone)。

泥鰍含多種酶:蛋白酶(protease),表型-6-磷酸葡萄糖酸脫氧酶(phenotypeof6-phosphogluconatedehydrogenase),磷酸葡萄糖變位酶(phosphoglucomutase),乳酸脫氫酶(lactatedehydrogenase)。還含胞嘧啶(cytosine),黃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鳥嘌呤核糖甙(guanosine),鳥嘌呤(guanine),嘧啶(pyrimidine),嘌噙鹼(purinebases),核苷(nucleoside),核3苷酸(nucleotide),腺苷酸(adenylicacid),鳥苷酸(guanylicacid),尿嘧啶核苷酸(uridylicAICD),脫氧鳥苷酸(deoxyguanylicacid)。此外,還含F-型前列腺素(F-typeprostaglandins),肌肉蛋白(muscleproteins),4-(2,4,6-三氯苯氧基)-N-乙醯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acetanilide]和4-(2,4,6-三氯苯氧基)甲醯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formanilide],維生素(vitamin)A、B1、B2,和煙酸(nicotinicacid)。

鯉形目(一)

鯉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鯉形目百科(二)

鯉形目是魚綱中很多種淡水魚的通稱,一般具有圓鱗,包括三個亞目15科。
厚唇裸重唇魚
黑體雲南鰍
黑斑雲南鰍
紅唇薄鰍
黑尾近紅鮊
黃河雅羅魚
黃河鮈
花斑裸鯉
黃尾鯝
黃河高原鰍
黑龍江花鰍
紅鰭方口䰾
忽吉圖高原鰍
厚唇魚
花斑副沙鰍
黃線薄鰍
黃皮鯉
河口光唇魚
黑鰭鰁
黑龍江鰟鮍
橫紋南鰍
河口華鯪
後鰭薄鰍
黃河裸裂尻魚
黑龍江泥鰍
花尾纓口鰍
海南原纓口鰍
厚唇原吸鰍
橫斑原纓口鰍
黃果樹爬岩鰍
卷口魚
尖頭金線䰾
尖裸鯉
金線䰾
寬紋南鰍
寬鰭鱲
寬頭雲南鰍
遼寧棒花魚
鱗頭鰍
瀘溪直口鯪
路南金線䰾
亮銀鮈
裸腹肓䰾
鄭氏間條鰍
中國結魚
中華倒刺䰾
壯體沙鰍
林氏細鯽
凌源鮈
綠鰭魚
隆頭高原鰍
卵形白甲魚
瀾滄江華平鰍
練江擬腹吸鰍
犁頭鰍
裸腹原纓口鰍
墨脫四須䰾
美麗沙鰍
縣高原鰍
墨脫裂腹魚
麥氏波魚
蒙古紅鮊
南方白甲魚
擬赤梢魚
南方鮈
擬鯰高原鰍
南定南鰍
南方裂腹魚
擬硬刺高原鰍
擬平鰍
擬腹吸鰍
怒江爬鰍
平鰭鰍鮀
平頭鰍
片唇鮈
平口鮈
潘氏鰍鮀
盆唇華鯪
葡萄條鰍
平舟原纓口鰍
彭氏間吸鰍
彭氏爬鰍
埔里華吸鰍
平鰭裸吻魚
青海湖裸鯉
泉水魚
邛海白魚
奇額墨頭魚
犬首鮈
翹嘴紅鮊
三角魴
散鱗鏡鯉
少鱗白甲魚
中華花鰍
穗唇須鰍
四川白甲魚
三角鯉
雙江條鰍
雙須葉須魚
斯氏高原鰍
嵩明白魚
四川華鯿
四須盤鮈
似鱤
雙孔魚
條鰍
條紋沙鰍
圖們江中鮈
條紋墨頭魚
透明金線䰾
台細鯿
吐魯番鱥
條紋似白鮈
泰國南鰍
唐魚
原鯉
無須鱊
武昌副沙鰍
須鱲
小鰁
細紋似鱤
小眼高原鰍
新疆大頭魚
稀有鮈鯽
西昌白魚
稀有南鰍
興凱銀鮈
銀刺䰾
圓吻鯝
雲南沙鰍
異鰾鰍鮀
隱鱗裂腹魚
岩原鯉
銀飄魚
異鱲
宜昌鰍鮀
雲南鯝
雲南四須䰾
雲南華鯪
直口鯪
錐吻南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