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病

黑斑病

黑斑病亦作blackspot。烏頭、紫菀、仙人掌、翠雀、榆、赤蓮、番櫻桃、一枝黃花、冬青、飛燕草、木藜蘆、蘭、報春、懸鉤子、薔薇及甜菜的普通病害。由假單胞屬細菌及多腔菌屬、星盾炱屬、小星盾炱屬、星殼孢屬、小叢殼屬、日規殼屬、裂盾菌屬、扁殼黴屬及疵黴屬許多種真菌所引致。侵染髮生在潮濕季節,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色葉斑,有時發生在葉柄、莖和花部。

基本信息

簡介

黑斑病黑斑病
黑斑病一詞常指薔薇雙殼菌(Diplocarponrosae)引致的薔薇黑斑病而言,是乾旱地區外全世界廣泛分布的嚴重病害。在薔薇上呈圓斑,徑一公分,具蓬邊。感病植株的葉變黃色,早落葉。受侵株在生長季中可落葉兩次,嚴重衰弱,花少而差,易罹潰瘍病,易因冬害而死亡。分生孢子盤中形成無數孢子,從濺起的雨滴、露、澆水及園工在潮濕植株中工作時傳播。孢子萌發並侵入薔薇組織約須9∼18小時或更長時間,新葉斑在3∼16天內出現,孢子在10∼18天內形成。這個循環於生長季中可重複發生。

症狀

黑斑病黑斑病
葉、葉柄、嫩枝、花梗和幼果均可受害,但主要為害葉片。症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發病初期葉表面出現紅褐色至紫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邊緣呈放射狀、病斑直徑約3-15毫米。後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泡子盤。嚴重時植株下部葉片枯黃,早期落葉,致個別枝條枯死,如月季黑斑病。另一種是葉片上出現褐色到暗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輪紋斑,其上生長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嚴重時,葉片早落,影響生長、如榆葉梅黑斑病。

發病規律

黑斑病黑斑病
黑斑病是月季和蔬菜類作物上的主要病害,發生普遍,為害嚴重。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枯枝或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開始侵染髮病,7-9月為發病盛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播、擴大再侵染。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條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發病早而重。低洼積水處,通風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當等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黑斑病黑斑病
①選用優良抗病品種。優質的種子發病率也會低很多。用千分之五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浸泡2個小時,浸種完之後不需要對種子進行沖洗,陰涼處風乾之後就可進行播種。
②秋後清除枯枝、落葉,及時燒毀。防止病蟲害通過枝葉殘留下來。
③加強栽培管理,注意整形修剪,通風透光。
氟矽唑
④新葉展開時,噴4%氟矽唑或20%矽唑·咪鮮胺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鋅500倍液,7-10天1次,連噴3-4次。

推薦方案

黑斑病黑斑病
1、預防方案:
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科學施肥,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適時灌溉,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注意清除病殘葉,集中燒毀,減少菌源。
20%矽唑·咪鮮胺800-1000倍液稀釋噴施,7天用藥1次。
2、治療方案:
速淨50ml+大蒜油15ml,進行均勻噴霧,3天2次效果最佳。
輕微發病時,20%矽唑·咪鮮胺800倍液稀釋噴施,5—7天用藥1次;病情嚴重時,按600倍液稀釋噴施,3天用藥1次,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

魚的疾病

魚的黑斑病魚的黑斑病
黑斑病是由皮居新穴吸蟲引起的,也被認為是皮居莖雙穴吸蟲和其他品種。
感染的跡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點,達2毫米寬,出現在身上和上,有時也出現在眼睛上和嘴上。
感染詳述
魚的黑斑病魚的黑斑病、
斑點是含有幼蟲期的腸吸蟲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蟲,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蟲期也被稱為皮居船形吸蟲。成年期的蟲子生活在水鳥的腸內,水鳥是吃了藏匿著幼蟲的魚而受到侵擾的。在水鳥的內臟里,包裹著每一個幼蟲的膜散開,蟲子在幾周之後發育成熟。成蟲產的卵在鳥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發育成片自由遊動的幼蟲,幼蟲寄生於水身上。幾周之後,寄生蟲離開水螺並開始了寄一開合適的魚類寄主的又一個周期。當寄生蟲達到大約1毫米寬時,每個蟲子身體上生出一層黑膜,在皮膚下形成獨特的斑點。輕微的黑斑病傳染對魚沒有什麼傷害,因為生活周期,環境條件複雜,是不會使黑斑病從一條魚上傳染到另一條魚身上的。
推薦的治療方法新型抗寄生蟲處理劑能殺死寄生蟲,但是黑斑點一旦形成,就會留下痕跡。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蟲的生長周期,通過確保水鳥不靠近池塘或水族箱,並且沒有被寄生蟲寄生的出現的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