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翼

雁翼

雁翼(1927-2009),原名顏洪林,河北省館陶縣人。1942年參加八路軍,1949年開始寫詩,曾任《星星》詩刊、《四川文學》主編。出版有《大巴山的早晨》、《在雲彩上面》、《黑山之歌》、《江海行》、《南國的樹》等二十多部詩集。1955出版第一本短詩集《大巴山的早晨》。《勝利的紅星》是1947—1955年寫成的反映戰爭生活的詩集。以後還寫了一些散文、小說、話劇和電影劇本。長詩《彩橋》是他的代表作。此詩以敘事為主,同時結合自然樸素的抒情,將故事中的人物表現得生動、感人。“文革”後,出版了優秀長篇敘事詩《紫燕傳》,作品描寫一個少年戰士在戰火中成長的故事。情節曲折、故事性強,榮獲1980年全國第二屆少年兒童文學作品二等獎。 近年曾主編《華人世界》雜誌。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雁翼雁翼近照

姓名:雁翼
生卒:(1927——)
原名:原名顏洪林
籍貫:河北館陶
現居地:四川成都

個人概述

雁翼,原名顏鴻林,一九二七年農曆五月二十一日,生於河北省館陶縣顏窩頭村一個窮苦農民家庭。八歲時開始在本村國小讀書,唯讀了十三個月,日本侵略軍打來了,被迫停學並參加了抗日活動。一九四二年夏參加八路軍,在戰鬥中三次負傷成殘而離開戰鬥部隊;於一九四六年十二月被派到後方醫院工作,擔任第二野戰軍後勤部文工隊分隊長;當時,因戰地宣傳演出的需要,逼著他開始自修文化,編寫一些唱詞之類的作品,從此,他便同文藝創作結下了不結之緣。他於一九五三年十月轉業到鐵路工程二局工作,擔任鐵二局文工團團長。一九五七年一月他開始了專業作家的寫作生涯。文化大革命中被批鬥,在監獄裡關了三年;“四人幫”倒台後,才恢復工作。

個人榮譽

雁翼雁翼作品
雁翼共發表出版著作六十六部集,其中長短詩集《東平湖的鳥聲》、《紫燕傳》、《雁翼抒情詩選》、《雁翼兒童詩選》、《雁翼詩選》、《花之戀》、《愛的思索》等六十四部。詩論集《詩的信仰》、《詩與美隨筆》二部。小說散文集《范蠡與西施》、《子夜燈影》、《作家的童年》、《黃河紅帆》、《囚徒手記》等十部。多幕話劇本《風雪劍》、《船在風浪中》二部。電影文學劇本被拍攝成電影的有《十月風雲》、《元帥與士兵》《古越軼事》、《黃河少年》、《開山的人》、《燈》、《山城雪》、《潔白的雪野》等八部。

雁翼的作品共獲得各種優秀文學作品獎十七次,其中國家級獎的四次,獲獎作品是:長詩《東平湖的鳥聲》、《紫燕傳》,短詩《拾到的抒情詩》,電影《十月風雲》;省級獎十三次,獲獎作品主要有:詩集《雁翼抒情詩選》、《太陽的悲歌》、《長江三角州》、《血寫的課文》、《白楊頌》等;散文有:《紅百合花》、《巴黎三章》等。

五十多年來,雁翼的作品被選入各種選集九十五種,主要有《新文學大系》、《中國十年詩選》、《中國新時期詩選》、《中國建設詩選》、《中國新詩選》、《中國新詩年選》、《中國愛情詩選》、《中國十四行詩選》、《中國短詩選萃》、《中國名作選讀》、《中國名詩賞析》等。

個人影響

1977年文革剛結束,他就寫了揭批“四人幫”的劇本《十月風雲》,被拍成電影風靡全國,電影獲文化部頒發國家級大獎。他寫的反思文革的優秀作品《囚徒手記》,被世界各國譯成多種文字,受到海內外人士海內外人士高度評價。其《囚徒手記》和《人生悟語》已被美國的ABIRA研究院認定為“特別研究價值的珍藏品”,並藏入享譽世界權威的ABI圖書館和ABI檔案館。

雁翼雁翼參與編劇的電影

雁翼為了向世界介紹中國改革、介紹中國文學,他在英國註冊了“英國劍橋華人世界出版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編輯;並創辦了中英文刊物《華人春秋》。
由雁翼策劃、發起、主編和出版的《世界和平聖詩》,耗時5年,在2000年1月問世。這本大書以中、英、法、俄、阿拉伯、西班牙6種文字出版,其中匯集了世界104個國家的首腦祈禱世界和平的詩歌與箴言。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美國總統柯林頓、法國總統席哈克、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英國首相布萊爾等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為人類和平欣然提筆。國家主席江澤民的題詩為《充滿希望的新世紀》。《世界和平聖詩》的出版,在世界上影響奇大,被稱之為“驚世創舉”。

中國對雁翼文學作品的評論文章,據不完全統計約有一百五十多篇,主要撰寫評論文章的作家、學者有艾青、阮章競、鍾文、洪鐘、李亞群、安旗、柯崗、匡漢、古遠清、錢光培、同梧、嚴肅、苗得雨、任愫、祝一環、邵燕祥、修文、楊蘇、林彥、尹在勤等。何其芳、公木也在文章中評論過雁翼的作品。

雁翼的文學作品在海外華文讀者中頗有影響,香港、台灣、美國、法國、泰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的華文報刊常常發表雁翼的作品。香港出版過《雁翼的詩》,台灣出版了雁翼的詩集《花之戀》和長篇記實文學《囚徒手記》。台灣的文小村、墨人、塗靜怡、麥穗、藍雲、莫渝,香港的丁平、彥火、張思劍,美國的郝毅民,泰國的嶺南人,馬來西亞的吳天才等都寫過文章評論雁翼的作品。

雁翼的作品中有一些被翻譯成日文、俄文、朝鮮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印度文、馬來文在十九個國家發表出版。其中《囚徒手記》和《人生悟語》已被美國的ABIRA研究院認定為“特別研究價值的珍藏品”並藏入享譽世界權威的ABI圖書館ABI檔案館

雁翼的文學成就被載入英國劍橋《世界傑出名人傳》、《世界名人錄》和美國的《世界優秀名人傳》,並獲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授予的“世界傑出文學家”證書及銀質勳章和金質獎章、英國劍橋“世界優秀知識分子”獎、美國“世界二十世紀傑出文學家”獎。

雁翼現在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世界詩人協會會員、世界華文詩人協會會長、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副總裁、英國IBC“世界文學研究院”終身研究員、美國ABIAR研究院終身院士、美國世界文化藝術學院“榮譽文學博士”、美國“世界詩人大會”的國際會員。

雁翼在堅持文學寫作的同時,為了向世界介紹中國改革、介紹中國文學,他以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副總裁、世界文學研究院終身研究員的身份,在英國註冊了“英國劍橋華人世界出版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兼總編輯;並創辦了中英文刊物《華人春秋》

如今,八十歲多高齡的雁翼,正雄心勃勃地創建一個影視製作公司,擬拍攝和介紹一些中國的影視精品去海外,光大中國的影視業。

歷史評價

雁翼雁翼著作
雁翼是中國人民十分尊敬的一位詩人,之所以尊敬,不完全是因為他詩的藝術可讀性,更因為他的思想,他的哲辨,他的只奉獻不索取的精神,甚至可以這樣說,他是一位用詩在發言的思想家。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雁翼的詩集《大巴山的早晨》,第一次使他在文壇上鋒芒畢露,確立了他早期在詩界的地位,爾後,創作的《囚徒手記》、《商人悟語》更進一步把他推向了高峰,在人們視野里,大家確乎認定了他就是一位詩人。而在今天,雁翼拿出的這本《愛的旗幟》,從思想上更窺見一斑,讀者似更明確了詩人真正的弦外之音。
回顧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社會“轉折”所展現的詩意色彩;邵燕祥、李瑛、公劉、樑上泉、傅仇、嚴陣、顧工等老一輩詩人和雁翼一樣,都是當時為時代而歌的先鋒,而他們大多在軍隊服役。走向詩和走向革命,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是同一事情的不同方面。“因為我是士兵,我才寫詩,因為我寫詩,我才被稱為士兵。”(公劉)。這是發生於那個年代中的泛政治化的藝術觀。在這期間,他們所獲取的借鑑,主要來自“五四”以來的,以自由體詩為核心的新詩,這種為政治而藝術的思想準備,不僅關乎表現技巧,而且深深地影響了後來,以致下意識地激發了他們的藝術向心力,拓展了他們的人生思維。
彈指一揮,半個世紀過去了,在四川成都的一個普通居室里,八十歲高齡的雁翼仍在永不倦怠地讀書、思考、寫作。讓人感受到他雄姿勃發、思想敏銳的年輕氣息在流淌。
雁翼只上過十三個月的國小,在一般人眼裡,應該與高玉寶式的文學現象相差無幾,暢曉而不加遮掩。然而,這恰恰成為一代人的誤解,雁翼的詩一經破土,就以獨樹一幟的創作,引起詩壇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他的作品能固守一種雍容博大,紮根人民大眾,關注歷史和時代,不僅有對生活的熱愛,人生的思考,更有對社會和命運的憂思。他歌頌正義,鞭笞邪惡;他弘揚和平,拒絕戰爭,他對世界懷抱美好,他對祖國充滿希望;他甘願做中國的一寸土,長出莊稼。這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責任。
我知道每一盞燈籠/都有自己的路/破狂浪惡風//不是苦難的逃避/而是征服/命運的陷阱//才敢點亮一盞又一盞/紅紅的燈籠,高揚/中華文明。《唐人街留言》是的,理想與現實,構成並將繼續構成詩人的未來。在《詩的原野》、《川西行》、《自由女神的自由》、《愛的旗幟》等篇章中,我們感到詩的張力漫延,人們讀後感受最深的仿佛不是被藝術薰陶後的靈動,而是藝術之外,詩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懷;他將詩的觸角伸向現實世界的每一個地方,不無透出歷史的縱深和對民族命運的深刻反思。他已經占據了藝術之外的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卻是藝術的另一種存在——就是以藝術社會效應作為核心或主題。這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美學所倡導的基本特色。(李澤厚《美學三書》)
何況藝術的至高境界,就是忽略技巧和創作手法,以其思想的升華向著人的靈魂深處開拓。
時代造就英雄,某個時代都會有某個時代整體的藝術傾向性,這是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強力致之的。而我也認為,一個詩人(或藝術家)只有站在時代的高度,站在人民的心頭,急人們所需,才能創作出有價值和意義的作品。
毋庸置疑,在時代迅速向市場化、科技化蛻變的社會格局下,誰能緊握手中的筆,保持一份寧靜,誰就能夠占據一片藍天!雁翼做到了。一堅持就是半個世紀。人們驚異於這位身材不高、直言不諱的老人,他的冷靜與果斷,蓬勃與美好,這似乎只有從他的自身人格中方可找到答案。幾十年的種種磨難,正是他創造愛創造詩的源泉。他的諸多性格頗似“千秋金鑒”魏徵,一直影響和照亮著一代人。
有人說,詩是年輕人的專利。於雁翼,他用八十歲的堅持打破了這句“謠言”。面對中國詩歌西化模式日漸盛行,他指出了“詩人最大的不幸和悲劇是,為了作品適應氣候而存活。”更吶喊出了“詩人面前沒有路,等待他去走出自己的路。”他的永不疲倦的創作堅持,其實質是他始終關注中國文學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及如何提高、突破的構想,並以自己身體力行的實踐、探索,提供給年輕一輩,以繼承和發揚中國優良的文化藝術,用藝術最大限度地為人類服務。
雁翼以愛鑄詩魂,以思想煉詩心。是人們賦予了他詩篇完美精緻的藝術形式,雋永蘊藉的藝術生命。詩人不是神聖,詩人卻首先是個思想家,世間每一個人都只是紅塵過客而已,儘管很多詩人渴望在人世間留下不朽的詩篇,但藝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多如牧園之草芥,消失於野火春風之間。而詩人雁翼以其愛和正義的心靈,使他的作品長存下去,活在那些他從來不認識的讀者心裡,散在各時、各處互不爭逐的家國莽原;將在一代代詩愛者的心裡,寫下最為燦爛的一頁,不僅僅感動著中國人們,也感動著世界的人們。他的詩已經超越了民族,超越了時代,超越了國度,必將喚醒更多更多渴望愛與和平的心靈,積極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進程。

代表作品

我是一堵牆

文/雁翼

我是一堵泥土壘成的牆,立著
任人用謠言的塗料,
管他們用,用
我自己並不想反駁。
因為我有我自己的顏色
並且,有著自己的職責
——夏擋烈日,
——冬擋風雪。
就是被眾手推倒吧,
泥土仍然是泥土
不會改變質地
不會改變性格,
照樣營養著綠色的禾苗,
渴盼著金色的果。
因為,我知道,謠言塗抹的我的外表
定會被時間的風雨剝落

雁翼選集 (文論卷)一

序與目錄的混成

我的詩美學研究是在被迫中開始的。五十年代末某詩刊組織了對我的大批判,省內的報刊幾乎都進行了配合,我細心的閱讀了幾十篇批判文章,除了人身攻擊、造謠、政治帽子之外,很少涉及詩學理論問題。我不願學他們,便埋下頭讀書,寫了反批評文章。但反批評文章很難發表,我無法,只有埋頭苦讀書,開始了對詩美學的學習和研究。

一 、 詩美學札記

讀書,思索了二十年,我才敢在詩美學問題上說話,而且不願從書本到書本,說中外名人怎么怎么講,而著重想從社會實際和詩生活實際中的美學問題著眼進行思索。首先應《福建文學》要我談舒婷的詩而啟筆,寫了詩美學札記的第一篇《抒情詩中的詩人個性》。實際地說明我為什麼支持舒婷的詩以及她詩的時代意義。這樣,一系列文章便產生了,總題目曰《詩的信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後來浙江出版社又出版了《詩與美隨筆》,有人說它是“實用的詩美學沒有多少理論價值”,但我看重的就是它的“實用”。

詩的美

詩就是詩

詩,怎么樣寫成

兒童詩的美學基礎

詩與戲劇

敘事詩斷想

抒情詩中的詩人個性

詩的形象思維

詩的形式美

詩的信仰

詩與批評

詩語言的學習筆記

感受,詩人唯一的財富

詩人的宣言

二、創作與回憶

我是詩人,愛好詩歌的讀者們常提些問題給我;報刊編輯部也常出些題目要我做文章,所以寫了一些似回憶錄又似學習札記式的東西,這裡選留了大部分:

答詩歌信箱

創作前的準備

我與兒童文學

生活感受與創作

悲劇的悲喜劇

我想說說散文詩

關於政治抒情詩的通信

學詩初記

讀詩小札

臧克家的詩藝術我見

艾青是榜樣

艾青是屬於世界的

哀痛憶李季

雁南歸的歌

看花思詩

詩的通訊

答《作家生活報》記者問

詩歌卷 小說、散文卷

文論卷 雁翼選集 首頁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古越軼事 (1985) .... 編劇
元帥與士兵 (1981) .... 編劇
山城雪 (1980) .... 編劇
十月的風雲 (1977) .... 編劇
燈 (1978) .... 編劇
開山的人 (1976) .... 編劇
黃河少年 (1975) .... 編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