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航天兵

軍事航天兵

軍事航天兵是俄羅斯特有兵種,俄航天兵是在原隸屬於戰略火箭軍的軍事航天部隊和太空飛彈防禦部隊的基礎上組建的。它作為總參謀部直接指揮的獨立兵種,主要擔負航天發射、衛星測控、衛星攻擊和飛彈防禦等任務。根據俄軍事建設計畫,2002年俄戰略火箭軍將由軍種變為獨立的兵種,2005年前俄武裝力量將變為由陸、海、空三個軍種以及戰略火箭兵、空降兵、航空兵三個兵種構成。

兵種簡介

軍事航天兵軍事航天兵
俄羅斯航天兵司令佩爾米諾夫上將1日宣布,自當日零時起,俄武裝力量航天兵開始全面執行自己承擔的任務。這標誌著俄航天兵正式宣告成立。佩爾米諾夫說,由於太空飛行器在軍事和國家安全系統中的作用不斷提高,普京總統於今年初作出了建立航天兵的決定。佩爾米諾夫對建立航天兵的軍事意義作了全面闡述。他說,通過情報偵察,航天兵可防止敵人的突然進攻,提高軍隊在平時和戰時的活動效力。建立航天兵也是對國家大幅度裁軍導致軍力下降的補償。國家還可藉助航天力量對雙邊和多邊國際條約、協定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他強調,航天兵是進一步鞏固國防國家安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具有重要影響。此外,航天發射衛星偵察還有極其重要的經濟意義和民用價值。俄航天兵是在原隸屬於戰略火箭軍的軍事航天部隊和太空飛彈防禦部隊的基礎上組建的。它作為總參謀部直接指揮的獨立兵種,主要擔負航天發射、衛星測控、衛星攻擊和飛彈防禦等任務。根據俄軍事建設計畫,2002年俄戰略火箭軍將由軍種變為獨立的兵種,2005年前俄武裝力量將變為由陸、海、空三個軍種以及戰略火箭兵、空降兵、航空兵三個兵種構成。此間軍事觀察家指出,航天兵的成立不僅是俄軍事改革的組成部分,也是俄保護自身戰略安全的需要。美國現政府不顧俄羅斯等許多國家的反對和警告,執意推行國家飛彈防禦系統,並可能退出1972年反導條約,而且至今沒有承諾不在太空部署戰略武器。在此情況下,俄重組航空航天力量無疑是應對美國挑戰的重要選擇。

誕生意義

軍事航天兵軍事航天兵
2001年6月1日,俄羅斯航天兵司令佩爾米諾夫上將宣布,從即日起,俄武裝力量航天兵開始全面執行自己承擔的任務。正如艦船的發明必然導致建立海軍飛機出現必然導致空軍的創建一樣,航天技術的發展也會導致航天兵的成立。軍事分析家說,這支人類歷史上新的獨立兵種——被稱為“天軍”的航天兵的誕生,意味著太空軍事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從人造衛星到載人航天,從小型太空飛行器到大型空間站,自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進入太空以來,人類在40餘年的征服宇宙之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據專家介紹,目前在太空中運行的各類衛星已達數千顆。未來10年內,人類還將把1500多顆新衛星送上太空。然而,令人不安的是,這些衛星中的大部分是軍用衛星或被用於軍事目的。無論是偵察監視天氣預測,還是通信精確制導,乃至計算機防務,現代戰爭的每個方面實際上都要利用太空。雖然作為獨立兵種的俄羅斯航天兵部隊剛剛成立,但人類對太空的軍事利用早已開始。在10年前的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有約100顆軍用衛星投入作戰,衛星系統成為美國軍事指揮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70%左右的遠程通信任務。“愛國者”飛彈攔截“飛毛腿”導
軍事航天兵軍事航天兵
彈,多國部隊的協同和精確制導武器的打擊,都是基於各類衛星的支持。專家說,隨著太空軍事化和商業化的迅猛發展,空間已經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所必須關注和占據的戰略“制高點”,這也正是航天大國加快太空軍事化的主要原因。天空海洋是20世紀以前的戰場,太空將成為21世紀的戰場。基於這種認識,美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相繼組建了軍事航天力量。1997年,美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雷射打衛星試驗。今年1月22日,美國舉行了代號為“施里弗2001”的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軍事演習。5月8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宣布,他將任命四星上將埃伯哈特兼任北美防空部隊司令和空軍航天部隊司令,以強化對太空的軍事利用。他還提出,把目前分散於各軍種中與太空部隊相關的組織統一到空軍,以便順利推進太空戰略的制定。作為另一個航天大國,俄羅斯在1992年曾組建過獨立的航天部隊,後來被劃歸戰略火箭軍。作為一支獨立的兵種,航天兵將擔負太空作戰,支援空中、地面、海上作戰,開發宇宙空間等重要任務。時至今日,儘管以太空為主戰場、以天基兵器為主要力量、以太空格鬥為主要作戰形式的“天戰”還沒有發生,但隨著各種反衛星武器天基雷射武器軍用空天飛機等空間武器的研製和部署,“天戰”出現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增大。軍事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內,精確制導的動能攔截
軍事航天兵軍事航天兵
武器、高能雷射武器粒子束武器等新概念武器將陸續問世,航天兵將由目前的以偵察監視信息支援為主的“保障軍種” ,發展成為真正的具有強大攻擊力的“作戰軍種”。此外,目前的航天兵還基本上是以地面為基地和作戰平台,攻防使用受到地面部署地域的限制很大,隨著新型的太空梭、空天飛機的出現和普及,以及空間站技術的發展,未來的航天兵將實現作戰平台和基地空間化,那時的“天戰”,將與電影“星球大戰”描繪的情景相似。航天專家指出,太空戰爭活動不受地球、國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可以在軌道允許的範圍內全方位行動,使作戰行動達到了真正的靈活和協調,從這個意義上講,掌握“制天權”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作戰的主動權。但是,“天軍”的建立一方面需要技術,一方面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這無疑將是一場更高層次上的軍備競賽。而從技術角度上講,“太空戰”攻易於防,要想真正取得“制天權”決非易事,一旦發生戰事,最終結果將更可能是兩敗俱傷。

俄羅斯軍事航天兵

軍事航天兵軍事航天兵
2001年6月1日,俄羅斯武裝力量新的獨立兵種航天兵正式組建。這一舉措是俄羅斯軍政高層經過多次研究和論證後,於2000年8月11日由俄國家安全會議在其最終制定的《2001~2005年俄羅斯武裝力量建設與發展計畫》中確定的。該計畫規定,俄羅斯武裝力量將由目前的4個軍種裁減為3個軍種,即陸軍、空軍和海軍。戰略火箭軍將於2002年降格為兵種,成為戰略火箭兵。與此同時,戰略火箭軍編成內的軍事航天力量和飛彈—太空防禦兵從戰略火箭軍編成內劃出,於2001年 6月1日組建新的兵種——航天兵,作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的一個獨立兵種。2001 年1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了這一計畫。這樣,俄羅斯武裝力量3個軍種和3個兵種的結構已經形成。俄軍航天兵並非是一個新的兵種。它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其前身是軍事航天力量和飛彈-太空防禦兵。它們分別是在1992年和1967年3月30日成立的。
①軍事航天力量——專司衛星發射與控制的部隊 1957年10月4日,蘇聯首次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從那時起,前蘇軍開始了組建航天部隊的進程。為了統一領導航天部隊的建設與發展,1965年,在原蘇聯戰略火箭軍編成內組建了太空飛行器中央局,負責研製、發展和使用太空飛行器。1970年,隨著航天科研規模的擴大和軍用衛星的積極作用,太空飛行器中央局升格為太空飛行器總局。此後,前蘇聯太空飛行器不斷地發展,太空飛行器總局所屬的航天部隊遂行的任務逐漸增多,並且開始具有跨軍種性質。這樣,太空飛行器總局隸屬戰略火箭軍的狀況就難以適應它所擔負的任務。1981年,前蘇聯國防部決定將太空飛行器總局從戰略火箭軍編成內劃出,直接隸屬國防部。1986年,太空飛行器總局改為太空飛行器主任局。蘇聯解體後,根據俄羅斯當時總統葉爾欽1992年的命令,當年8月10日,太空飛行器主任局正式成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的一個兵種——軍事航天力量,為國防部直屬兵種。1995年12月10日,葉爾欽簽署命令,確定每年的10月4日,即蘇聯首次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那一天為軍事航天力量節。1997年,在俄羅斯第3階段改革中,俄軍又把軍事航天力量編入戰略火箭軍。軍事航天力量的使命是向宇宙空間發射包括偵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和定位衛星在內的各種太空飛行器以及實施大地測量水文氣象測量等。其編成內編有發射部隊和衛星測控部隊以及科研機構、院校和保障部隊。發射部隊包括拜科努爾普列謝茨克斯沃博德內伊3個航天發射場。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蘇聯解體後,該發射場歸屬哈薩克斯坦,目前俄羅斯採用租借的方式使用。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位於俄羅斯西
軍事航天兵軍事航天兵
北部地區,現在是俄羅斯航天兵主要的和最大的發射場。該發射場1966年3月17日首次發射攜帶“宇宙”-112號衛星“東方”-2型運載火箭,35年來總計發射運載火箭1512枚、衛星1900顆和洲際彈道飛彈500餘枚,為戰略火箭軍試驗了11種飛彈和10種運載火箭。1994年11月,根據葉爾欽總統的命令,該發射場改稱俄聯邦國家第一試驗航天發射場。它在俄羅斯航天事業中起著關鍵作用。斯沃博德內伊航天發射場位於遠東地區的阿穆爾州,1996年3月建立,同年1 1月首次發射了“起飛”-1號衛星。衛星測控部隊為太空飛行器試驗控制中心。該中心為軍民兩用,位於莫斯科西郊的克拉斯諾茲納緬斯克。它於1957年11月建立,當時的代號是“目標413”。現在,太空飛行器試驗與控制中心的使命是保障俄羅斯所有軌道衛星的通信與控制。該中心編成內有11個指揮測量站。目前,該中心控制著150多顆衛星,包括偵察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海洋監視衛星等。
②飛彈-太空防禦兵——“雪藏”30年後才公布於眾 1967年3月30日,根據當時蘇軍總參謀長扎哈羅夫大將的命令,蘇聯正式組建了飛彈-太空防禦兵,將其作為一個兵種。該兵種組建後一直編在國土防空軍(後改為防空軍)內。1997年,飛彈-太空防禦兵從防空軍編成內劃出,同軍事航天力量一起編入了戰略火箭軍。飛彈-太空防禦兵從成立之初就一直處於嚴格的保密狀態。不僅美國北約不了解它的情況,就連蘇軍自己的高級軍官也極少知道它。直至30年後,俄軍才正式向外界公開了飛彈-太空防禦兵的情況。現在,飛彈-太空防禦兵的使命是,對可能發射彈道飛彈地域的空天和所有的戰略空天方向實施不間斷的偵察,準確而及時地向最高統帥部報告敵方開始實施飛彈核襲擊的情況,隨時確定敵方航天系統的狀況和敵方可能挑起太空作戰的情況,對抗敵方航天系統的打擊,保護本國重要的軍事政治經濟設施免遭敵飛彈突擊。
飛彈-太空防禦兵當時編有3個集團軍,分別是飛彈襲擊預警集團軍飛彈防禦集團軍太空監視與防禦集團軍。現這3個集團軍的建制已撤消,全部改稱系統,即:
軍事航天兵軍事航天兵
飛彈襲擊預警系統 其使命是獲取和及時向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等指揮機構傳送飛彈襲擊預警的信息,包括敵國飛彈核突擊開始時間、規模和方向的信息,以便使最高統帥部定下戰略核力量實施回擊行動的決心。同時,該系統還向反導系統傳送預警信息,向太空監視系統傳送太空飛行器的信息。該系統包括兩個梯隊:一是太空飛行器集團,其使命是探測世界上任何地區飛彈發射的情況。二是地面監視站系統,其使命是自動探測對俄羅斯及其盟國的飛彈襲擊。太空飛行器集團擁有22 顆衛星,其中有可探測洲際彈道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發射情況的衛星、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地面監視系統包括地面雷達樞紐網和莫斯科反導系統遠程探測雷達地面雷達樞紐網超地平線視距探測雷達站遠程早期預警雷達站
飛彈防禦系統 對於實現俄羅斯的遏制戰略具有重要作用。1960年,前蘇軍生產了B-1000型(北約稱之為SH-11型)反導飛彈。1961年3月4日,在一次演習中,蘇軍使用這種飛彈的殺傷爆破彈頭在25公里高空截擊了飛行速度為3000餘米/秒的P-12型彈道飛彈的戰鬥部,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美國直至1984年才取得這一結果。1971年,B-1000型反導飛彈投入試驗使用,1977年正式裝備莫斯科防空區,用於莫斯科地區的防空。1978年,飛彈防禦系統開始裝備新型的A-35型(北約稱之為SH-08型)反導系統,可先敵展開非戰略性飛彈防禦系統,能夠在19 72年《反導條約》限制的範圍內截擊和消滅非戰略性(射程3500公里以內)彈道飛彈的突擊。目前,俄軍裝備有B-1000型反導飛彈發射裝置36部、A-35型反導系統64部。
太空監視與防禦系統 其基本使命是反衛星作戰,對於保障俄羅斯的戰略穩定占有重要地位。該系統可探測太空軍事行動、太空對地軍事行動的準備與開始的情況,並能降低敵方太空軍事行動的效果,從而制止敵戰略性進攻武器和航空兵集團的行動。該系統擁有雷達光電器材光學器材無線電技術器材,可觀察近地軌道和高空軌道的航天目標,及時發現近地軌道太空情況的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部署在莫斯科附近普希金諾“頓河”-2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為厘米波雷達,半球型電子視界,可對大氣層外和大氣層的目標進行探測和跟蹤目
軍事航天兵軍事航天兵
標,並可為反導系統指示目標。太空監視系統配備有高速計算機,可自動處理40公里高空的太空信息,確定航天目標的體積和參數,查明外國太空飛行器的作用和能力。
③軍事航天力量與飛彈-太空防禦兵合編——俄羅斯軍事航天活動的新篇 此次俄軍將軍事航天力量與飛彈-太空防禦兵合編為新的航天兵,其基本構想是,航天兵力與器材和飛彈—太空防禦兵的兵力兵器是在相同的領域——太空遂行任務的,而且為其研製武器裝備的工業企業合作密切,因此,將軍事航天力量和飛彈-太空防禦兵合編為新的航天兵,將會有助於這一兵種獲得更大的發展,特別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目前相對落後的航天信息技術,提高太空飛行器的使用效率,加強對軍事航天活動的統一指揮,有助於統一為各軍種提供航天信息。在俄羅斯航天兵重新組建之際,俄軍強調,未來太空飛行器對軍隊行動效果的影響將會不斷提高,因此俄航天兵將會不間斷地監視太空,確定航天集團對保障地面戰鬥行動的準備程度,更加準確和及時地向國家和武裝力量領導提供有關太空戰鬥行動(未來還包括從太空向地面實施戰鬥行動)準備與開始的情報。為了能夠適應未來軍事航天活動的需要,俄航天兵擬定了2002~2010年航天兵改革計畫。其基本內容是裁減人員,提高對軍事航天活動的指揮效率,進一步最佳化軌道設備地面航天基礎設施

兵種大全

匯集軍種諸多兵種,展示各兵種特點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