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

赤松

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5米;樹皮桔紅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片狀塊片脫落,樹幹上部樹皮紅褐色;枝平展形成傘狀樹冠;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被白粉,無毛;冬芽矩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微具樹脂,芽鱗條狀披針形,先端微反卷,邊緣絲狀。

基本信息

釋義

詞目:赤松拼音:chì sōng

拉丁名: Pinus densiflora Sieb. et Zucc.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赤松

拼音: chì sōng

注音: ㄔˋ ㄙㄨㄥ

引證解釋

1.即赤松子 。(1)《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韓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與天地統。” 漢 王充 《論衡·無形》:“ 赤松 、 王喬 ,好道為仙,度世不死。”參見“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落帆 金華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金華縣 有 赤松澗 ,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以火自燒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華縣 北有 赤松山 ,相傳 黃初平 叱石成羊處。 初平 號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參見“ 赤松子 ”。

2.亦作“ 赤誦 ”。複姓。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八:“吾姓為 赤松 ,名 時喬 ,字 受紀 。”《宋書·符瑞志上》作“赤誦”。

3.常綠喬木,樹皮較薄,淡黃紅色。木材質粗,較堅韌,供建築、造紙等用,樹幹可采松脂。又為觀賞樹。

概述

植物名稱: 赤松

別名: 日本赤松

英 文 名: Japanese Red Pine

科名: 松科

屬名: 松屬

適應地區: 華東及北部沿海地區、北亞熱帶落葉、長綠闊葉混交林區東部

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瀋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台、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

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青島、煙臺、日照、威海、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棗莊、臨沂、萊蕪、東營、新泰、滕州、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西安、鹹陽、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北、蚌埠、韓城、銅川、鴨綠江流域雲峰水庫有少量分布)

生態分類: 木本植物 > 常綠喬木類

觀賞分類: 林木類

高度範圍: 20-40 (M)

特性:邊材淺白色,心材淺紅至棕色,材質輕軟。木材力學性質與歐洲赤松相似,紋理直,結構細,氣乾密度約0.400g/立方厘米,不耐腐朽,用於建築、細木工牆裙。木材多節,故難以加工成無節的成材。

形態特徵

赤松赤松

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5米;樹皮桔紅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片狀塊片脫落,樹幹上部樹皮紅褐色;枝平展形

成傘狀樹冠;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被白粉,無毛;冬芽矩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微具樹脂,芽鱗條狀披針形,先端微反卷,邊緣絲狀。針葉2針一束,長5-12厘米,徑約1毫米, 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皮下層細胞一層,稀角上二至三層,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長5-12毫米,聚生於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長4-7厘米;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成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不久即脫落,卵圓形或卵狀圓錐形,長3-5.5厘米,徑2.5-4.5厘米,有短梗;種鱗薄,鱗盾扁菱形,通常扁平,稀具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稀無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毫米;連翅長1.5-2厘米,種翅寬5-7毫米;子葉5-8枚,長2.5-4厘米,初生葉窄條形,中脈兩面隆起,長2-3厘米,邊緣有細鋸齒。花期4月,球果第二年9月下旬至10月成熟。

赤松的樹皮桔紅色,小枝具或多或少的白粉,雌球花花梗直伸或斜伸,不向下彎曲,球果成熟時淡褐黃色,針葉長7.5-10厘米(原始記載),實際上有長達12厘米的,一般短的也有5-6厘米的,但並不柔軟下垂,易與馬尾松、油松區別。赤松在中國的分布有這樣的變異規律:即愈向北分布,針葉相對地短一些,小枝上的白粉間或不太明顯或部分明顯,球果的顏色淡些,為淡褐黃色。

枝: 一年生枝桔黃或紅黃色,微被白粉,無毛。冬芽暗紅褐色,長圓狀卵圓形或圓柱形。

葉: 針葉2針一束,長8-12厘米,徑約1毫米,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齒,樹脂道4-6(-9),邊生。

果: 球果寬卵圓形或卵狀圓錐形,長3-5.5厘米,徑2.5-4.5厘米,熟時暗褐黃色,有短梗,稀無剌。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毫米,連翅長1.5-2厘米,種翅有關節。

主要價值

木材富樹脂,心材紅褐色,邊材淡紅黃色,紋理直,質堅硬,結構較細,比重0.40-0.54,耐腐力強。可供建築、電桿、枕木、礦柱(坑木)、家具、火柴桿、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樹幹可割樹脂,提取松香及松節油;種子榨油,可供食用及工業用;針葉提取芳香油。可作庭園樹。抗風力較強,可作遼東半島、山東膠東地區及江蘇雲台山區等沿海山地的造林樹種。

生長環境

為深根性喜光樹種,抗風力強,生於溫帶沿海山區及平原,年降雨量達800毫米以上,比馬尾松耐寒,能耐貧瘠土壤;能生於由花崗岩、片麻岩及沙岩風化的中性土或酸質土(pH 5-6)山地,不耐鹽鹼土;在通氣不良的重粘壤土上生長不好。

品種分類

球冠赤松(栽培變種)

樹幹矮小,枝自基部叢生,向上直伸形成球形樹冠;葉較短密。

常作盆景栽培供觀賞用。

千頭赤松(栽培變種)(南京)傘形赤松(南京)

叢生大灌木,高達4米,樹幹多數自基部向上叢生,形成傘形樹冠。

原產日本。中國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等地栽培,為優美的觀賞樹。長勢很旺。

分布情況

分布於黑龍江東部(雞西、東寧),吉林長白山區、遼寧中部至遼東半島、山東膠東地區及江蘇東北部雲台山區,自沿海地帶上達海拔920米山區,常組成次生純林;南京等地有栽培。日本、朝鮮、蘇聯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病蟲防治

赤松梢斑螟

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Ratzeburg)] 屬鱗翅目螟蛾科,國內分布於黑龍江、遼寧、河北、江蘇等地,主要為害紅松、赤松幼林的球果、嫩梢和幹部,造成種子產量下降、質量低劣。

為害特點 幼蟲鑽蛀松樹球果及幼樹梢頭輪生枝的基部,致使被害部以上梢頭枯死、側枝代替主梢、形成分叉;危害主梢頂芽基部,致頂芽枯死,下年新梢不能抽生,嚴重影響紅松、赤松的正常生長。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5mm、翅展28mm,絲狀觸角密生褐色短小茸毛。銀灰色前翅具黑白相間的鱗片,翅基鱗片白色;亞基線和內橫線白色、其後緣基部相連並為黑白鱗片所復蓋,中橫線和外橫線白色波紋狀,內、中橫線間的後緣為褐色鱗片復蓋,白色腎形斑斜後方在靠外橫線處明顯一白色鱗片區,黑色外緣線內側密復白色鱗片,緣毛灰色。後翅灰白色。腹部背面灰褐色,被白、銀灰、銅色鱗片。足黑色,被黑白相間的鱗片。

卵橢圓形,長約0.7mm,暗紅色。

幼蟲體長21mm,頭寬1.2mm。淡灰褐色或灰黑色。頭暗棕色,胸、腹部蠟黃而亮、生長剛毛一圈;前胸背板黑亮,背中線灰白色,前胸氣門前毛片剛毛2根,每節生黑色毛瘤3對,近背中線的4個毛瘤上各生剛毛1根,氣門線下的毛瘤上生前短而後長的剛毛2根。腹足趾鉤2序環式。

蛹 長橢圓形,長 15mm、寬 3mm。黃褐色,腹未臀棘6根。

發生規律 黑龍江年生1代,以幼蟲越冬。4月開始活動,5月下旬幼蟲老熟開始化蛹,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成蟲羽化,6月下旬為產卵盛期,7月上旬幼蟲孵化,危害至10月越冬。

4月氣溫上升,幼蟲開始活動,危害嫩梢基部的輪生枝幹及球果;蛀害幹部時均從修剪枝、機械碰撞、紅松皰鏽病的病斑等處的傷口侵入,被害部流脂形成瘤苞;危害球果者從球果中、下部蛀入,被害部位具白色透明松脂和褐色蟲糞。5月下旬老熟幼蟲啃食枝梢木質部,咬築蛹室及其上方的羽化孔、吐絲粘結木屑封閉羽化孔,再在蛹室內作絲繭化蛹,預蛹期 l 天,蛹期17天。6月中旬成蟲開始羽化、羽化期20天左右,6月下旬為交尾、產卵盛期。7月幼蟲危害,7月底、8月上旬天熱少雨時受害球果大量流脂,使幼蟲被松脂粘死、粘死率可達74%;如連續幾次降雨,則停止排脂,球果被害重。10月氣溫下降,幼蟲在瘤苞下方作繭越冬。

該蟲喜光,在鬱閉度0.7的闊葉樹下營造紅松幼林,幼樹多不被害;鬱閉度在0.3時造林,紅松幼林被害株率0.1%;透光度加大時受害加重,全透光時被害株率達45%。

防治方法

(1)加強林區管理。

結合撫育,在林冠下營造幼林,並隨著幼林成長保留一定數量的闊葉樹,提高林分鬱閉度,減少為害;冬春對苗圃、幼林及散生樹進行普查,發現螟蟲為害枝立即剪除,並注意摘除越冬蟲繭,集中燒毀。

(2)根據成蟲趨光性,設定黑光燈誘殺。

(3)藥劑防治。

對低齡幼蟲可噴射90%敵百蟲晶體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或50%敵敵畏乳油,或50%磷膠乳油1000倍液。

常用藥劑 敵百蟲、辛硫磷、殺螟松、敵敵畏、磷膠。

赤松毛蟲

1.發生規律

一年1代。以3~5齡幼蟲在翅皮下、落葉叢中或石塊下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溫10oC左右時上樹危害,取食2年生針葉。7月上、中旬幼蟲老熟化蛹,7月中、下旬成蟲開始羽化產卵。8月上、中旬幼蟲陸續孵化,1~2齡幼蟲群集危害,啃食葉緣,危害至10月中、下旬,3~5齡時即下樹越冬。

2. 防治措施

(1) 以營林技術措施為基礎(如封山育林、營造混交林、改造純松林等),創造利於天敵生存而不利於松毛蟲暴發的環境條件,是治本措施。

(2) 利用松毛蟲秋末下樹、早春上樹危害的習性,在樹木胸高處用菊酯毒筆劃環或綁毒繩噴聚酯類藥環,可有效壓底蟲口。

(3) 幼蟲發生時,可在暴食以前,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或25%樂果乳油超低容量製劑,每畝200~300毫升,兌水進行超低容量噴霧。

(4) 秋季用每克含苞10億活孢子的蘇雲金桿菌噴布樹體,防治小幼蟲。

(5) 黑光燈誘殺成蟲。

(6) 保護和招引灰喜鵲、大山雀等。

生長習性

性喜陽光,強陽性,耐寒,耐乾旱,要求海岸氣候,深根性,抗風力強.耐貧瘠土壤,抗病力較差,在松乾蚧(Matsucoccus iaponicus)危害地區——遼東半島,大面積死亡。但也有毫未感病的抗松乾蚧類型,並已引起當地技術人員的注意。今後可以從抗病育種方面深入研究。

景觀用途: 庭蔭樹、風景林、園景樹、行道樹

和尚

弘福寺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西北的黔靈山上,距市中心約1.5公里。為赤松和尚(1634-1706年)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創建。赤松,俗姓韓,法名道領,號赤松。其先由浙遷長沙,經潼川,後隨父定居貴陽。赤松少習儒,性嗜佛,20歲長齊剃度,遍參高僧,頓悟佛旨;35歲在貴陽白雲寺閉門修學,三年出關,名揚全省,僧俗共仰。赤祖為求靜修之地,遍游貴陽諸山。在1672年,捫蘿拊葛,登上大羅頂(今黔靈山),見萬峰環繞,中結平原,堪為供佛道場,遂立志在上建剎。士司羅妙居士喜舍其地,約四平方公里;貴州巡撫曹申吉為工程督導;赤松親自操勞,灰頭垢面,積三十二年建成梵剎。原寺中軸線上有山門殿、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旁有方丈苑、尊客寮、如意寮、廚倉、禪堂、雲水堂、戒堂等,占地約12000平方米,樓台亭閣,莊嚴肅穆,道場興盛,禪風大振,常住僧眾多達百餘人。赤松親訂《叢林清規八條》定為十方叢林,為貴州首剎。清乾隆四年(1939年)清延頒贈《大藏經》一部,計七千餘冊;清雍正特許開期傳戒,民國期間曾為貴州佛教會所在地。民國十八年(1929年)果瑤法師於此創建貴州佛學院,曾任孫中山秘書之平剛曾在上講學,學僧八十餘人,為貴州培養了一批知識僧人。1949年後,懷一法師主持法席,躬耕自食,修頭陀行。“文革”期間,僧人四散,寺由黔靈公園管理。1983年,弘福寺列為國務院公布的142座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同時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7月28日歸還給佛教界管理,由貴州省佛教協會會長慧海法師主持寺務。經多年維修建設,現有大雄寶殿、觀音殿、玉佛殿、彌勒殿等中供瞻禮,有貼金佛像27尊,緬甸玉佛十餘尊,《乾隆大藏經》、《中華大藏經》、《房山石經》各一部;並有石獅、石幢、銅寶鼎、鐵鼎、鐘鼓、幢幡寶蓋、金字匾聯等。設有法物流通處、素香齋、茶室;修復歷任方丈靈骨塔十餘座;新建貴州首座法華塔、開山祖師經念塔、九龍浴佛石壁、鐘鼓樓、天王殿、藏經樓、地藏殿、禪堂、齋堂、僧寮、尊客寮、方丈苑、碑廊等。

登臨弘福寺之盤山古道“九曲徑”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赤松祖師開闢,清乾隆五十四(1789年)、鹹豐五年(1855年)兩度整修;1949年後,拓寬加固。全徑383級,沿途有“古佛洞”、“洗缽池”、“靈官亭”等古蹟;有“多行好事廣積陰功”、“虎”、“黔南第一山”、“正法眼藏”等摩崖石刻。寺後公路。汽車可直達弘福寺

松科植物詞條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為灌木狀;枝僅有長枝,或兼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短枝,短枝通常明顯,稀極度退化而不明顯。本科約230餘種,分屬於3亞科10屬,多產於北半球。中國有10屬113種29 變種(其中引種栽培24種2變種),分布遍於全國。
蒼山冷杉 (原變種)
長苞冷杉 (原變種)
紅杉(變種)
落葉松組
掃帚油松(變種)
油松組
長葉松組
白皮松組
單維管束松亞屬
落葉松亞科
紅杉組
魚鱗雲杉組
西藏冷杉
雲杉組
台灣油杉
矩鱗油杉
高山松
歐洲黑松(原變種)
冷杉亞科
松亞科
五針松組
墨脫冷杉
川滇冷杉
大果黃杉
南方鐵杉(變種)
台灣五針松
雙維管束松亞屬
台灣雲杉
矩鱗鐵杉(變種)
剛松(原變種)
油麥吊雲杉(變種)
鐵杉組
林芝雲杉 (變種)
長苞鐵杉組
黃果雲杉(變種)
綠果黃花落葉松(變型)
康定雲杉(變種)
卵果魚鱗雲杉(變種)
察隅冷杉
西黃松
黑皮油松(變種)
麗江雲杉組
歐洲赤松(原變種)
台灣果松
雲南油杉
新疆落葉松
雪嶺杉
鐵堅油杉
江南油杉
西藏雲杉
思茅松(變種)
大果鐵杉(變種)
鐵杉(原變種)
長白魚鱗雲杉(變種)
台灣鐵杉
魚鱗雲杉(變種)
日本落葉松
歐洲落葉松
地盤松
台灣黃杉
黃果冷杉(原變種)
北非雪松
金錢松屬
細葉雲南松(變種)
鱗皮冷杉
紫果冷杉
球冠赤松
鐵杉屬
雲南黃果冷杉(變種)
油松(原變種)
北美短葉松
晚松
急尖長苞冷杉(變種)
萌芽松
新疆冷杉
毛枝五針松
千頭赤松
大果紅杉(變種)
川西雲杉(變種)
黑松
白扦
西藏紅杉
長白松(變種)
喜馬拉雅紅杉
日本雲杉
歐洲赤松
黃花落葉松(原變種)
日本五針松
怒江紅杉
海南油杉
鐵堅油杉(原變種)
紅杉
喬松
四川紅杉
麗江鐵杉
雲南鐵杉
黃花落葉松
岷江冷杉
華北落葉松
日本冷杉
巴山冷杉
中甸冷杉
怒江冷杉
白皮松
黃果冷杉
台灣冷杉
臭冷杉
南歐黑松
蒼山冷杉
杉松
落葉松屬
麗江雲杉
雪松屬
青海雲杉
青扦
鱗皮雲杉
歐洲黑松
熱帶松
巴山松
加勒比松
大明松
長葉松
海南五針松
新疆五針松
偃松
赤松
西藏白皮松
油杉屬
松屬
雲杉屬
銀杉屬
黃杉屬
百山祖冷杉
長苞冷杉
冷杉屬
花旗松
麥吊雲杉
海岸松
秦嶺冷杉
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
油杉
黃枝油杉
鐵杉
長苞鐵杉
黃山松
紅皮雲杉
白皮雲杉
歐洲雲杉
紅松
大果青扦
華山松
短葉黃杉
北美喬松
瀾滄黃杉
大別山五針松
華南五針松
太白紅杉
落葉松
雪松
油松
松科
雲南松
興凱湖松
雅加松
南亞松
濕地松
火炬松
馬尾松
紫果雲杉
長葉雲杉
銀杉
華東黃杉
黃杉
金錢松
樟子松

松柏目百科

松柏目(Coniferales,又稱松科)在生物分類學上是松柏綱中的一個目,傳統分類上的裸子植物門包括五個綱(松柏綱、蘇鐵綱、銀杏綱、買麻藤綱、紅豆杉綱)。現因此五支裸子植物並非單系群,而將其中四支同被子植物一起並列為種子植物之下的五個門,紅豆杉目和松柏目合併到一個綱中。

白皮雲杉
百山祖冷杉
白扦
巴山冷杉
巴山松
北美短葉松
白皮松
北美喬松
北非雪松
扁柏屬
柏木屬
柏木
北美圓柏
北美香柏
北美喬柏
篦子三尖杉
扁葉柳杉
北美紅杉屬
白豆杉
白豆杉屬
百日青
貝殼杉
貝殼杉屬
長苞冷杉
蒼山冷杉
川西雲杉
長白魚鱗雲杉
長葉雲杉
川滇冷杉
察隅冷杉
臭冷杉
長白松
長葉松
赤松
長苞鐵杉
刺柏屬
刺柏
翠藍柏
翠柏屬
側柏
側柏屬
垂枝香柏
叉子圓柏
垂枝柏
垂枝祁連圓柏
垂枝圓柏
朝鮮崖柏
粗榧
垂枝池杉
池杉
葉竹柏
大果青扦
杜松
地盤松
大別山五針松
大明松
大果紅杉
大果黃杉
短葉黃杉
大果鐵杉
地中海柏木
大果圓柏
滇藏方枝柏
短葉柳杉
東北紅豆杉
短葉羅漢松
大理羅漢松
大葉南洋杉
福建柏
福建柏屬
鳳尾柏
匐地龍柏
方枝柏
高山松
乾香柏
高山柏
貢山三尖杉
黃果雲杉
紅皮雲杉
黃果冷杉
黃枝油杉
紅檜
海南油杉
黃杉
黑松
黑皮油松
海南五針松
紅松
海岸松
火炬松
華山松
華南五針松
黃山松
紅杉
華北落葉松
黃花落葉松
華東黃杉
黃杉屬
花旗松
海南粗榧
灰葉杉木
紅豆杉屬

矩鱗鐵杉
巨柏
金黃球柏
金塔柏
金球檜
金葉檜
金松屬
金松
白皮雲杉
百山祖冷杉
白扦
巴山冷杉
巴山松
北美短葉松
白皮松
北美喬松
北非雪松
扁柏屬
柏木屬
柏木
北美圓柏
北美香柏
北美喬柏
篦子三尖杉
扁葉柳杉
北美紅杉屬
白豆杉
白豆杉屬
百日青
貝殼杉
貝殼杉屬
長苞冷杉
蒼山冷杉
川西雲杉
長白魚鱗雲杉
長葉雲杉
川滇冷杉
察隅冷杉
臭冷杉
長白松
長葉松
赤松
長苞鐵杉
刺柏屬
刺柏
翠藍柏
翠柏屬
側柏
側柏屬
垂枝香柏
叉子圓柏
垂枝柏
垂枝祁連圓柏
垂枝圓柏
朝鮮崖柏
粗榧
垂枝池杉
池杉
長葉竹柏
大果青扦
杜松
地盤松
大別山五針松
大明松
大果紅杉
大果黃杉
短葉黃杉
地中海柏木
大果圓柏
滇藏方枝柏
短葉柳杉
東北紅豆杉
短葉羅漢松
大理羅漢松
大葉南洋杉
福建柏
福建柏屬
鳳尾柏
匐地龍柏
方枝柏
菲律賓羅漢松
高山松
乾香柏
高山柏
貢山三尖杉
高山三尖杉
黃果雲杉
紅皮雲杉
黃果冷杉
黃枝油杉
紅檜
海南油杉
黃杉
黑松
黑皮油松
海南五針松
紅松
海岸松\
矩鱗油杉
江南油杉
雞毛松
急尖長苞冷杉
火炬松
華山松
華南五針松
黃山松
紅杉
華北落葉松
黃花落葉松
華東黃杉
黃杉屬
花旗松
海南粗榧
灰葉杉木
紅豆杉屬
海南羅漢松
矩鱗油杉
江南油杉
雞毛松
急尖長苞冷杉
金錢松屬
加勒比松
金錢松
矩鱗鐵杉
巨柏
加利福尼亞柏木
金黃球柏
金塔柏
金球檜
金葉檜
金松屬
金松
康定雲杉
孔雀柏
崑崙方枝柏
喀什方枝柏
昆明多子柏
昆明柏
寬葉粗榧
羅漢柏屬
鱗皮冷杉
卵果魚鱗雲杉
林芝雲杉
鱗皮雲杉
麗江雲杉
冷杉屬
冷杉
落葉松
落葉松屬
瀾滄黃杉
麗江鐵杉
綠乾柏
鹿角檜
龍柏
綠背三尖杉
鱗葉柳杉
柳杉
柳杉屬
落羽杉屬
落羽杉
羅漢松屬
蘭嶼羅漢松
羅漢松
陸均松屬
陸均松
岷江冷杉
麥吊雲杉
墨脫冷杉
馬尾松
毛枝五針松
萌芽松
美國扁柏
美國尖葉扁柏
墨西哥柏木
岷江柏木
密枝圓柏
墨西哥落羽杉
怒江冷杉
南亞松
南歐黑松
怒江紅杉
南方鐵杉
南方紅豆杉
南洋杉
南洋杉屬
歐洲雲杉
歐洲赤松
歐洲黑松
秦嶺冷杉
青海雲杉
青岩油杉
青扦
千頭赤松
喬松
千層塔
球冠赤松
窄冠側柏
柱冠粗榧
錐葉池杉
紫杉
竹柏
千頭柏
祁連圓柏
日本冷杉
日本雲杉
柔毛油杉
熱帶松
日本五針松
日本落葉松
日本扁柏
日本花柏
絨柏
日本香柏
日本柳杉
杉松
濕地松
掃帚油松
松屬
四川紅杉
松潘叉子圓柏
三尖杉屬
三尖杉
杉木
杉木屬
水松
水松屬
水杉屬
水杉
穗花杉屬
穗花杉
台灣雲杉
台灣冷杉
鐵堅油杉
台灣油杉
台灣五針松
台灣果松
太白紅杉
台灣黃杉
鐵杉|
鐵杉屬
台灣鐵杉
台灣扁柏
台灣翠柏
塔枝圓柏
塔柏
台灣三尖杉
台灣杉木
台灣杉屬
禿杉
小葉羅漢松
新疆冷杉
雪嶺杉
西伯利亞雲杉
西藏雲杉
西藏冷杉
新疆五針松
西黃松
興凱湖松
細葉雲南松
西藏白皮松
雪松屬
雪松
新疆落葉松
西藏紅杉
喜馬拉雅紅杉
西伯利亞刺柏|
線柏
西藏柏木
小果垂枝柏
興安圓柏
新疆方枝柏
小花密枝圓柏
雲杉屬
雲南油杉
油麥吊雲杉
雲杉
油杉
油杉屬
油松
雅加松
雲南松
偃松
銀杉屬
銀杉
雲南鐵杉
羽葉花柏
雲片柏
偃柏
圓柏
圓柏屬
崖柏
崖柏屬
圓頭柳杉
圓球柳杉
羽葉池杉
雲南紅豆杉
雲南穗花杉
異葉南洋杉
紫果雲杉
中甸冷杉
紫果冷杉
樟子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