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村古民居

西遞村古民居

西遞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南部,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建築簡介

西遞村古街道西遞村古街道

西遞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南部,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遞村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西遞的石、磚、木三雕,堪稱西遞三絕。

歷史淵源

西遞村牌坊西遞村牌坊

西遞始建於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間,由於河水向西流經這個村莊,原來稱為“西川”。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這個村子的興衰都與胡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在17世紀中葉,胡家中有人從經商轉向官場所產生的影響使村莊得到發展。18世紀到19世紀,西遞的繁榮達到最頂峰,當時村裡有大約600家華麗的住宅。

西遞村中一條主道貫穿東西,與其兩側各一條與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過很多窄巷。在敬愛堂、履福堂、刺史牌樓等公共建築之前有小廣場。今天,主要旅遊景點包括124幢保護完好的明清建築。大多數民居都對公眾開放。主要建築有明萬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等。

目前,整理開放有凌雲閣、胡文光剌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篤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築、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築。

建築特點

西遞村古民居磚雕西遞村古民居磚雕

西遞村古民居的外形,全部是粉牆青瓦,遠遠望去,綠樹叢中灰白白的一片。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風格統一,造型優美,雕樑畫棟,令人驚嘆不矣。園林化是西遞民居的一大特色,庭院內地面或鋪設青石板,或用不同顏色的鵝卵石鋪成美麗的圖案。一些層次較高的庭院內有假山、花壇,花壇上置盆景,栽種名花異草,一年四季,花開花落芳香不絕。在庭院的圍牆上,有眾多精美的石雕漏窗,穿過庭院,走近大門,突出在門框上方的門罩最先撲入眼帘,門罩多呈元寶形,象徵“招財進寶”,上邊嵌著千姿百態的石雕、磚雕,或雕神話人物、戲文傳說,或雕象徵吉祥如意生動的植物。

西遞村民居的內部布局頗有講究。大多採用對稱的布局。突出了“男女有別、長幼有序”,在一般較大的民居中,都建有前廳堂與後廳堂。前堂是禮儀場所,相當於現在的客廳,是接待客人的場所。而後廳則為長輩和女性的活動場所。廳堂大多寬敞、明亮。正中牆壁上懸掛的是大型畫軸,又稱中堂,一般畫的是山水、花鳥,或象徵吉祥如意的福、祿、壽三星。畫軸之下設有條案,上面正中位置擺著自鳴鐘,條案的左邊擺著古瓷瓶,右邊擺著精緻的木雕底座鏡子,古時稱左為東,右為西。西遞村這種左瓶右鏡的陳設又叫“東瓶西鏡”。東瓶西鏡的擺設有很深的內涵,它取的是瓶鏡的諧音“平靜”,體現了當時主人對生存環境的一種希望,對於那些丈夫在外的女人,這“平靜”的含義是希望自己的親人在外風平浪靜,平平安安。而對那些名成功就的人,則希望沒有競爭的緊迫感、危機感,世世代代無災無禍,平平安安的生活。

特色建築

西遞村追慕堂西遞村追慕堂

胡文光牌坊:俗稱西遞牌樓。建於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牌坊高12.3米,寬9.95米,系三間四柱五樓單體仿木石雕牌坊,通體採用當地的“黟縣青”大理石雕築而成,整個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圓雕等工藝裝飾出各種圖來,而每一處圖案都蘊含有極深刻的寓意。胡文光牌坊造型莊重、典雅,石刻技藝出眾,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敬愛堂:位於前邊溪東岸,是一座面積達1800平方米的典型徽派磚木結構建築,也是西遞村現存最大的祠堂。敬愛堂門前飛檐翹角,氣勢恢宏。步入中門為祭祠大廳,大廳分上下庭,中間有大型天井。敬愛堂是祀拜祖先、教育後代、凝聚宗族和舉行各種宗教活動的場所。於1992年重新修復,現被闢為“西遞民俗展覽館”。

追慕堂:位於大路街上方,建於清乾隆甲寅年(公元1794年),用以追思慕念胡氏先祖,使後人勿忘當年的李胡淵源。追慕堂屋頂為飛檐翹角,八字型大門樓,檐下三元門外設有木欄,八字牆用整塊打磨光滑的黟縣大理石製成,風格獨特,極為精美壯觀。

曠古齋:建於清康熙年間,是一幢清朝時期典型的徽派庭院式的私家宅院。齋內的磚、木、石三雕都基本保持原樣,正廳堂前擺放有西遞古村落全景大沙盤,形象地再現了古村落的整個布局和山形地貌。

瑞玉庭:位於橫路街口,建於清鹹豐年間,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徽商住宅。從上而下整體看來似“商”字形狀,當人從下穿過時就與其組成了完整的“商”字,寓含著“人人皆經商”之意,這是徽派民居廳堂里的一個獨例。

西遞村尚德堂西遞村尚德堂

桃李園:位於橫路街中部,建於清鹹豐年間,由正屋和庭院組成,是西遞徽商胡元熙的舊宅,也是西遞唯一的住宅、書館相配的建築。後進廳堂兩側有12塊雕花木板,上面依次鑲有書法漆雕《醉翁亭記》全文是出自康熙年間古黟書法家黃元治之手,十分珍貴。

西園、東園:西園在中橫路街上,建於清雍正年間,距今有260年歷史,是清道光年間四品官胡文照的私宅。庭院分前、中、後三進,以低牆相隔,院內有花草樹木、魚池假山、匾額漏窗,用的是典型的徽派造園手法。東園與西園相對應,是一組多單元的古老住宅,風格古樸,不事華麗。

膺福堂:是西遞官職最高的清二品官胡尚熷的私邸。“建於清康熙年間,為三進三樓結構。膺福堂是典型的徽派四合院,屋內的隔扇門皆雕成蓮花狀,精製典雅,天井四周的雀替木雕呈倒爬獅,盡顯官商府第的氣派。

仁堂:位於大夫第後弄的前邊溪畔,建於清康熙年間,原為村中徽商泰斗,有“江南六富”之一美譽的胡貫三晚年的居所。仁堂古樸而典雅,房屋是五間二樓結構。惇仁堂後來還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遞創辦黟縣第一所“崇德女子學堂”的大家閨秀黃杏仙的故居。

尚德堂:位於前邊溪上游,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約有400年的歷史,是目前西遞古村落里尚有的最古老的明代民居建築。

走馬樓:位於村頭胡文光牌坊西側的走馬樓又稱“凌雲閣”,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走馬樓分上下兩層,粉牆墨瓦,飛檐翹角。在此憑欄遠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八面來風,令人心曠神怡。

繡樓:位於村大路街與橫路街交匯處的大夫第邊,傳說原胡家小姐曾在此樓上拋繡球擇婿,因而又被稱為“小姐繡樓”,繡樓占地僅6平方米,但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精巧,十分玲瓏典雅。

藝術價值

西遞不論在建築布局、營造技術還是裝飾工藝上的成就都是極其巨大的,被人們譽為代表著中國唐宋以來住宅和人居環境建設方面的最高水平。它們還是我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之一,是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的產物。2000年11月30日,西遞作為我國最典型的古村落類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中。

西遞村西遞村

牌樓簡介

西遞走馬樓

西遞村呈船形,村中鱗次櫛比的古民居建築群,就像一間間船艙,組成大船的船體;昔日村頭高大的喬木和13座牌樓,好比船上的桅桿和風帆;村周圍連綿起伏的山巒,宛如大海的波濤;村前的月湖和上百畝良田簇擁著村子,恰似一艘遠航的巨輪停泊在寧靜的港灣里。當來到西遞村口,一座興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稱“西遞牌樓”,高高聳峙在眼前。當時的西遞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進士,先為江西萬載縣知縣,後為膠州刺史,遷荊王府長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績顯著,皇帝遂願準敕建這座石坊。歷史上,西遞村頭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為旌表孝子和貞節的。現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偉最精緻的,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位於胡文光牌坊西側的“走馬樓”,又稱“凌雲閣”,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相傳當年西遞首富胡貫三家族為迎接歙縣的親家、當朝宰相曹振鏞的到來而突擊營造的。現今的走馬樓是依據當年的布局重新修復的,並與相鄰的七哲祠遺蹟共成一個景點。走馬樓分上下兩層,粉牆墨瓦,飛檐翹角。現走馬樓內表演黃梅戲、拋彩球、茶道等節目。樓下有單孔石拱橋,名為梧賡古橋。西溪流水潺繞走馬樓,穿橋而過,在這裡可領略到“西遞八景”之一的“梧橋夜月”美景。

桃李園和西園

沿著青石板路走進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點為“曠古齋”。“曠古齋”堂名系今人給取的,寓廣博古徽文化之意,由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手書。出瑞玉庭前行數步,便是“桃李園”。桃李園亦建於清鹹豐年間,由正屋和庭院組成,系西遞徽商胡元熙的舊居兼私熟蒙館。正屋為三間三進二樓結構,前兩進為兩小套背向三間屋。二進樓上設有獨特的“樓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線充足,空氣暢通。而且,樓上木雕扶欄板權作小姐相親孔洞,供小姐偷偷觀看來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選到如意郎君。二三進之間用粉牆相隔,中間有門相通,門上有隸書“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橫額。在通往街面的小門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園”三字門額,寓意“桃李滿天下”。出桃李園,就步入西園,與西園相鄰,與東園通連的“三畏堂”,呈五間二樓結構,大廳高懸匾額“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聖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軒敞,天井寬大。

西遞村西遞村

天井和繡樓

西遞古民居內大都設有“天井”,這是徽派建築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設定,一般三間屋在廳前,四合屋在廳中,起到採光、通氣諸功用。因過去徽商巨賈為了藏富防盜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閉的屋牆,很少向外開窗。設定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戶,也可見天日。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商人以積聚為本,總怕財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歸堂”,即四方之財如房頂上的雨水,匯集於天井內,不致於外流他家,俗稱“肥水不外流”。繡樓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側隙地,建起的一座臨街閣樓,俗稱“小姐繡樓”。飛檐翹角的繡樓,建築別致,玲瓏典雅。樓額木刻分別為清進士祝世祿手書“山市”和清代本邑書法家汪恩道隸書“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書寫時,有意移一點於“廠”頭上,益顯整體美;尤其是“人”字,活脫脫像一位傾軀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後生。樓下的小門戶比正屋牆體縮進一大步,與主人自書石刻門額“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尋味,果真是“進也風流,退也瀟灑”。

文化傳承

2000年,西遞村被聯合國教課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英文名稱:AncientVillagesinSouthernAnhui-XidiandHongcun),西遞、宏村於1999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

榮譽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英文名稱:AncientVillagesinSouthernAnhui-XidiandHongcun),西遞、宏村於1999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歷史悠久、古樸典雅、風光秀麗的西遞村,1986年被定為安徽省重點文手保護單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喬石、李瑞環、朱鎔基等先後來西遞視察,中外遊客更是絡繹不絕,留下了一篇篇華文,一首首贊詩:“我們終於找到了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西遞是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

評價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相關新聞

應天齊“西遞村”系列百萬元成交
http://www.sina.com.cn2006年12月25日09:33金羊網-新快報

刷新中國版畫拍賣最高成交記錄

在北京翰海拍賣公司12月17日舉行的“中國書畫當代專場”拍賣中,著名版畫家應天齊的全系列《西遞村》版畫作品,由起拍價55萬元起,經過多位買家激烈競爭,最終以92萬元落槌,加上10%佣金,實際成交價格高達101.2萬元,刷新了他自己突破的中國版畫拍賣最高成交紀錄。

據悉,全系列《西遞村》版畫作品包括了作者8年間創作的37幅該系列版畫作品和2塊木雕原版,此外除這37幅之外還有一幅從未露面的《西遞村》版畫,據應天齊介紹這是當年專門為英國木板基金會創作的作品,只印製了3幅版畫作為自己留檔收藏,木雕原版當時直接由英國木板基金會以10000美元收藏。許多朋友原先只知道《西遞村》版畫全系列是37幅,這次37幅之外的“組外品”首次公開披露身份引起了藏家的極大興趣。

為了讓這批版畫的買家擁有完整收藏,而不留下任何缺憾,應天齊從自藏作品中選出了最完整的全系列版畫。這裡面包括了《西遞村》版畫參加第七、第八屆全國美展,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日本·中國版畫獎勵金獎等獎項的所有獲獎作品。以及被中國美術館、英國木版基金會、大英博物館、日本福岡美術館、日本町田市國際版畫美術館等機構收藏的所有作品。同時,1999年中國國家電信總局選用的八幅《西遞村系列》版畫發行ic電話卡《徽州文化———黟縣古民居藝術》、2004年國家郵政總局選用四幅《西遞村系列》版畫發行《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特種郵票,這12幅作為國家名片郵票、磁卡發行的《西遞村》版畫原稿盡攬其中。出自同一個藝術家如此之多的獲大獎作品、重要館藏作品,以及同時上拍的《西遞村》版畫作品2塊木雕原版均成為此次拍賣的焦點。

應天齊的《西遞村系列》作品近年來在拍賣會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1年在廣州嘉德以9.6萬元的拍賣成交價刷新中國版畫拍賣最高紀錄,2002年在廣州嘉德以11萬元的拍賣成交價再次刷新自己創下的拍賣最高紀錄,今年5月廣州嘉德夏季拍賣會上,《西遞村系列》4幅版畫作品和木雕原版即以19.2萬元的價格創版畫拍賣新高。(吳譚)

簡訊

應天齊與西遞村

應天齊,安徽蕪湖人,現任深圳大學教授,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應天齊的《西遞村系列》版畫作品多次獲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大獎,1999年更因該系列作品獲得中國美協上世紀80-90年代版畫創作貢獻獎。

自1986年起,應天齊進入安徽古民居西遞村,經八年艱苦探索,完成了載入中國美術史和中國版畫史的經典作品《西遞村系列》版畫,在藝術界引發轟動。而今,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李正天先生在1990年對應天齊的作品評論之言“塔希堤因高更而聞名於世,西遞村必將因應天齊而聞名於世”成為了現實。歷史將他和西遞村的名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應天齊把一個極小的古村落推到前台,使它登上國家名片之譽的郵票、電話卡,進而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這個古村落成為聞名海內外的旅遊景點。

中國各地特色民居

由於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活方式不盡相同,因此,中國的民居建築樣式和風格在世界建築史上也較為鮮見。中國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設計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在中國的民居中,最具特點的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蒙古的蒙古包等。

民居建築

中國各地的居住建築,又稱民居。居住建築是最基本的建築類型,出現最早,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由於中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本期任務讓我們來走進全國各地富有特色的民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