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脆

薄脆

薄脆,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薄脆,故名思義,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北京吃早點,常向賣炸油餅的要個薄脆。

基本信息

簡介

薄脆奶香薄脆
薄脆,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薄脆現是小吃,以前曾是清宮中的御膳食品。《北京瑣聞錄》中記載,清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微服私訪到圓明園,路過西直門廣通寺,在憶祿居的薄脆大加讚賞,後傳旨進奉,薄脆更加聞名遐邇了。老北京有“西直門外有三貴:火絨金糕大薄脆”的俗語。

薄脆酥脆焦香,可以現制現吃,也可以捏碎與菜餡拌和當素餡的原料,是人們非常喜愛的小吃。但由於費工費時,市場雖有供應,但不能經常保證,常有斷檔現象。

製作方法

薄脆薄脆
原料:
白芝麻60克(圖1),黑芝麻20克(圖2),蛋白一個(圖3),植物油3大匙(圖4),糖粉或白砂糖4大匙(圖5),低粉45克(圖7)。
做法:
1、黑白芝麻在炒鍋中小火炒出香味;(鍋內不放油)
2、蛋白加糖打至起泡(圖6);
3、植物油和芝麻加入蛋白中,麵粉篩入其中,用橡皮刮刀攪拌均勻;
4、將混合物用勺子盛到放了錫紙的烤盤上,用叉子蘸水壓扁,形狀可能會不規則不統一,不過,不影響口感
5、烤箱預熱,中層150度4分鐘,關掉下火,上火烤至餅面金黃,趁熱鏟起,放涼後即可體驗薄脆的口感。
注意:一定要趁熱鏟起,否則涼後很難取下來。

營養食補

營養價值
薄脆主要營養成分是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屬高熱量、高油脂類食物,不宜多食。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高血脂患者、糖尿病人、肝腎功能不全者不宜食用;老年人、孕婦、肥胖人群少食或不食。

特色薄脆

薄脆薄脆
1 長壽薄脆(四川)

原料配方:麵粉2.5千克明礬75克精鹽75克鹼面35克花生油4千克(約耗2千克)

製作方法:

1.將鹽、、明礬放在一起搗碎,放入盆內加溫水500克,攪溶化,倒入麵粉和溫水1千克(夏天用涼水)和成麵團,放在面板上按平。然後將麵團橫堅各疊三折,再放回盆內,蓋上溫布餳6小時後(冬季要放在溫暖的地方),再放在面板上,撳成3厘米厚的大面塊,面上刷一遍花生油,切成100個面劑。

2.將花生油倒入鍋燒到冒青煙,將面劑一個個按扁擀薄(越薄越好),再用兩手拉成長33厘米、寬2.2厘米的長方形薄麵皮,麵皮上面任意劃些小裂縫,雙手提起麵皮先放入熱油鍋中抖蘸幾下,使之成形,再全部放入油鍋兩面炸脆撈出,瀝去油即成。

產品特點:棕黃色,薄而不碎,脆而不焦,又酥又香。

2 椰子薄脆

薄脆椰子薄脆

原料:椰蓉500克,雞蛋200克,糖200克
做法:1.把椰蓉和糖混合在加入雞蛋,拌拌,然後鋪上心形模具.把拌好的椰蓉填進去,填不進去的話可以適當的粘在蛋清.
2.脫模烤~~ 180度15分鐘左右

3 芝麻薄脆

薄脆芝麻薄脆
材料:低筋麵粉45克,白芝麻80克,蛋白一個,糖粉(或白砂糖)4大勺,油3大勺

做法:
1.白芝麻先用乾鍋慢火炒出香味,放涼.
2.蛋白加糖用打蛋器打至起泡即可.
3.低粉,白芝麻,色拉油一起放入蛋白中,用橡皮刀拌勻即是麵糊.
4.烤盤先抹油,然後把勺子把麵糊舀到烤盤上,把勺子背面或手沾水將麵糊儘量攤成薄圓片狀.
5.放入150度預熱的烤箱,中層5分鐘,再移至上層烤至金黃即可.

6.取出趁熱將薄片鏟起,放涼後便會酥脆.

4風車薄脆

做法:1、豬肉剁碎,加入鹽、雞粉、麻油拌勻,然後再放適量的生粉,用筷子往同一個方向攪拌直到起膠為止(豬肉要有一點肥的,這樣的肉餡才好吃)

薄脆風車薄脆
2、馬蹄去皮切碎

3、韭菜洗乾淨切成小段,用少許鹽拌勻

4、馬蹄碎和韭菜段倒入豬肉餡中拌勻

5、攤開一張春卷皮,把餡料平均鋪在春卷皮上,皮的邊緣塗上蛋液,用另一塊春卷皮蓋在上面

6、用叉在春卷皮上刺孔(以免煎時膨脹)

7、用不粘鍋煎至兩面金黃色後用油紙吸掉多餘的油份。

相關菜品

1 熗炒薄脆

薄脆熗炒薄脆
原料:發麵糕250克,西芹100克。

調料:色拉油、味素、乾辣椒、鹽等適量。

刀工成型:將發麵糕切成2厘米寬,3厘米長的薄片,西芹切成小塊,乾辣椒切成筒狀。

烹調方法:炸、炒。將切好的發麵糕薄片用油炸脆,撈出,鍋內留油少許,將乾辣椒炒香,放入西芹、炸好的薄脆片、味素、鹽炒一下,裝盤即可。

風味特色:色澤金黃,香脆可口。

技術要領:片一定要切得薄,炸時火力不能過大。

2 薄脆牛肉

薄脆薄脆牛肉
【食材】牛肉125克,薄脆75克.
【調科】蔥段、水澱粉各15克,薑片、胡椒粉各1克,鹽3克,料酒10克,植物油60克.
【做法】1.先將薄脆放在碟中;牛肉洗淨,剔去筋膜.切成薄片。
2.炒鍋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熱時放入牛肉片翻炒至熟,撈出,瀝淨油備用。
3.炒鍋重置火上,將薄脆、牛肉片放在鍋中,倒入料酒、胡椒粉、適量清水,用水澱粉勾芡,炒勻即可。

來歷典故

薄脆核桃薄脆
康熙年間,西直門外一里許廣通寺南,大道旁有一茶館億祿居,當時即售制“大薄脆”。億祿居的大薄脆與眾不同,是用香油所炸,分鹹甜兩種,火候適度,既香又脆,馳名於京城內外。這個小茶館遂被人們稱為“大薄脆”,而不稱其正名。當時有一諺語:“西直門外有三貴:火絨、金糕、大薄脆”。其它兩項已無可考,惟億祿居的大薄脆,據記載馳名將近二百餘年。《北京瑣聞錄》中記載,康熙曾微服游圓明圓,路過此地吃了一頓大為讚賞,以後,他傳旨按期進奉,成了清宮御膳房的一種野味食品,從此,這家“大薄脆”更加馳名遠近。

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中多次提到了薄脆。如“倆人每人啃著一張薄脆,倚著垂華門,你看我,我看你。”還有“妹妹,薄脆好吃嗎?”“好吃,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

薄脆酥脆焦香,可以現制現吃,也可以捏碎與菜餡拌和當素餡的原料,是人們非常喜愛的小吃。現在通常放在煎餅中,與口感綿軟的煎餅相得益彰。現在還有製作的名店有南來順、大順齋等。

薄脆餅,盛行於代。宋人筆記《西湖老人繁勝錄》里就記載有“薄脆”、“寬焦薄脆”等。宋高似孫《緯略》卷四云:“似孫昔奉祀攢陵,得牙盤食,有所謂薄餌,狀如薄脆,而甘脆特甚。”說明了此餅是一種非常酥甜脆美的點心。

到了代以後,薄脆作為市售名點仍很受人喜愛。明人胡侍《真珠船》卷三云:“寬焦,即《武林舊事》所謂寬焦薄脆者,今京師但名薄脆。”《醒世姻緣傳》第十七回亦有提及:“叫人把那些盒子端到船上:二盒果餡餅,兩盒蒸酥,兩盒薄脆。”

關於薄脆餅的制食法,明清烹飪古籍《飲饌服食X》、《食憲鴻秘》和《調鼎集》中均有記載。其傳統製法是:“蒸面每斤入糖四兩,油五兩,加水和,擀開,半指厚,取圓(即圓形面片)粘芝麻入爐。”

《北京瑣聞錄》中記載,清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微服私訪到圓明園,路過西直門廣通寺,在憶祿居的薄脆大加讚賞,後傳旨進奉,薄脆更加聞名遐邇了。老北京有“西直門外有三貴:火絨金糕大薄脆”的俗語。

現今湖北應城市製作的“圓甜薄脆”,產品更加精美。北京濟南也有售,是為炸制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