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鐵塔

聊城鐵塔

聊城鐵塔位於山東[地理區域]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東關京杭古運河河畔,原護國隆興寺內東南角。塔為生鐵鑄造13層,高約15.8米。塔下基座占地16平方米,上有石刻佛教浮雕孔雀、麒麟、龍鳳及樂舞人物等各類圖飾。塔四面有門窗、斗拱、瓦攏、房檐等,只供觀瞻,不能攀登。現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始建於北宋時期,是聊城市現存的最古老的建築。

1973年鐵塔地宮出土有石棺、銀函、辟支佛舍利。

1977年,鐵塔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鐵塔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樓塔構造

聊城鐵塔聊城鐵塔
鐵塔為八角形仿木樓閣式鐵鑄佛塔,現為12層,通高15.8米,由塔身和塔座兩部分組成。

塔座為石砌正方形上下疊澀不對稱式須彌座,高2.90米,底邊長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座牙腳四角成捲雲狀,束腰四面均有伎樂人物浮雕,或站立,或舞蹈,束腰東南、西南兩角,各有一金剛力士,怒目凸腹,手按雙膝下蹲,作頂托狀。

塔身用生鐵仿木結構分層鑄造,逐層迭裝而成,鐵殼中空,厚6-10厘米不等。第一層塔身直徑1.53米,底部一周寶裝覆蓮,塔身八面設定四個假門與四個假窗。

門額上有門簪四枚,簪面成削角方形,假門上均有鋪首和門釘,東西方做成半掩門式。二至七層塔身無門窗雕飾,八至十層僅雕飾格窗。各層倚柱、斗拱與一層相同,每層塔身都有腰檐平座,平座均為四鋪作單,圍繞欄桿,腰檐仿木鑄造,有檁枋、檐椽、飛椽、瓦壠及斜脊等。

塔身逐層收分,塔頂置仰蓮葫蘆瓶式寶剎。

文物修復

聊城鐵塔聊城鐵塔
1973年、1989年進行過兩次大的修復。

1973年的維修,13層的塔身,只殘存5層,坐落於3米多高的須彌座(基座)上,整體才有8米。維修埋於地下的7層塔身,逐層迭裝至殘存的5層之上,同時新鑄造了塔剎(塔頂)。從塔剎(塔頂)到塔身、須彌座(基座),全部澆鑄鋼筋混凝土,致使整個塔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第9層沒有找到,修復後的古塔有12層塔身,比原本的13層缺了一層。第11層向東錯位5厘米,未對殘損的塔體做修補,嚴重影響著塔的壽命和風貌等。

1988年,山東省文化廳文物局撥專款對古塔進行修繕。這次修繕的重點是對殘缺不全的塔身修補。

1989年5月4日,修復工程正式開工。共鑄造了170塊鐵缺損型,其中包括18塊平座斗拱、112塊平座欄桿、5塊塔身、31塊檐子、4塊群腰脊等。

2017年1日,八角12層、總高15.5米的隆興寺鐵塔,以近乎於原貌的姿態,屹立於聊城古運河岸邊。

聊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位於與山東西部,京杭大運河畔,是魯西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市格局獨特,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交錯,市內文物古蹟眾多。
景點聊城鐵塔 | 光岳樓 | 海源閣 | 東昌湖 | 清真寺 | 曹植墓 | 山陝會館 |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 | 景陽崗 | 聊城古城 | 景陽岡旅遊區 | 獅子樓 | 沙灘浴場 | 姜堤樂園 | 夢幻樂園 | 《水滸傳》文化旅遊區 | 馬頰河森林旅遊度假村 | 鳳凰苑農業科技園 | 范築先紀念館 | 傅斯年陳列館 | 舍利寶塔 | 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 季羨林先生資料館 | 鰲頭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