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撤冷

耶路撒冷市 (Jerusalem) 位於巴勒斯坦中部猶地亞山的四座山丘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四周群山環抱,面積158平方公里,由東部舊城和西部新城組成。海拔835米,63.4萬(2000年),是以色列最大城市。

耶路撒冷市 (Jerusalem) 位於巴勒斯坦中部猶地亞山的四座山丘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四周群山環抱,面積158平方公里,由東部舊城和西部新城組成。海拔835米,63.4萬(2000年),是以色列最大城市。

耶路撒冷舊城是一座宗教聖城,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聖地。宗教和傳統、歷史和神學以及神聖的處所和祈禱的房屋,使耶路撒冷成為備受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崇敬的神聖城市。

耶路撒冷所在地最早叫“耶布斯”,這是因為很早以前阿拉伯迦南人的一個名叫“耶布斯”的部落從阿拉伯半島遷徙到這裡定居下來,修建村莊,構築城堡,並以部落的名字命名此地。後來,迦南人又在這裡修建城市,並定名為“尤羅薩利姆”。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猶太王國創始人大衛征服了這個地方,將它作為猶太王國的都城,繼續沿用“尤羅薩利姆”的名稱,為使它希伯萊化,稱為“尤羅薩拉姆”。

中文以此譯為“耶路撒冷”,意為“和平之城”。阿拉伯人稱該城為“古德斯”,即“聖城”。

猶太教的哭牆

耶路撒冷長期以來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城市。相傳公元前10世紀,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位,在耶路撒冷城內的錫安山上修建了一座猶太教聖殿,是古猶太人進行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於是猶太教就把耶路撒冷作為聖地。 後來在聖殿廢墟上築起一道城牆,猶太人稱為“哭牆”,成為當今猶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

耶路撒冷老城始建以來,已經重建和修復過18次之多。公元前1049年,曾為大衛王統治下的古以色列王國老城。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今伊拉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此城,把它夷為平地。公元前532年,又為波斯大琉士王侵占。公元前4世紀後,耶路撒冷相繼附屬於馬其頓托勒密塞琉古諸王國。公元前63年羅馬攻占耶路撒冷時,他們驅逐了城內的猶太人。羅馬人在巴勒斯坦對猶太人的暴政,引起了四次大規模的起義,羅馬人進行了血腥鎮壓,屠殺了一百多萬猶太人,並有大批猶太人被掠往歐洲,淪為奴隸。劫後餘生的猶太人紛紛外逃,主要去向是現今的等地區,後來又大批流向俄國東歐北美等,從此開始了猶太人悲慘的流散史。公元636年,阿拉伯人打敗了羅馬人,此後,耶路撒冷長期處於穆斯林統治之下。

11世紀末,羅馬教皇和歐洲的君主們以“收復聖城”的名義,多次發動十字軍東征,1099年十字軍攻占耶路撒冷,隨後在此建立“耶路撒冷王國”,延續近一個世紀。1187年,阿拉伯的蘇丹薩拉丁在巴勒斯坦北部的赫淀一役,大敗十字軍,收復了耶路撒冷。從1517年到第p://www.hudong.com/wiki/%E5%A5%A7%E6%96%AF%E6%9B%BC%E5%B8%9D%E5%9C%8B">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

耶路撒冷南部17公里的伯利恆鎮附近,有一個名叫馬赫德的山洞,據說耶穌就降生在這個山洞裡,現在那裡建有馬赫德教堂。耶穌年輕時曾在耶路撒冷求學,後又在這裡布道,自稱基督(即救世主),後被猶太當局釘死在城外的十字架上,並埋葬在那裡。傳說耶穌死後3天從墓中復活,40天后升天。

公元335年,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希拉娜太后巡遊到耶路撒冷,在耶穌的墓地上修建了一座復活教堂,又稱聖墓教堂,因此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奉為聖地。

俯瞰聖殿山上的金頂清真寺

聖殿山的南牆

公元7世紀初,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傳教,在麥加城受到當地貴族的反對。一天夜裡,他從夢中被喚醒,乘騎由天使送來的一匹有女人頭的銀灰色牝馬,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在這裡踩在一塊聖石上,飛上九重天,在直接受到上天啟示後,當夜又返回麥加城。這就是伊斯蘭教中有名的“夜行和登宵”,是穆斯林的重要教義之一。由於這夜遊神話,耶路撒冷也就成了伊斯蘭教僅次於麥加、麥地納的第三聖地。

正是由於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聖地,為了爭奪聖地,自古以來,在這裡不知發生過多少次殘酷的征戰。耶路撒冷先後18次被夷為平地,但每次之後都得到復興,根本原因就在於這是一座世界公認的宗教聖地。有人說,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見的屢遭破壞但又備受崇敬的一座美麗城市。1860年以前,耶路撒冷有城牆,城區分4個居民區猶太居民區、穆斯林居民區亞美尼亞和基督教居民區。那時,已占該城人口多數的猶太人,開始在城牆外建立新的居民區,形成了現代耶路撒冷的核心。從一個小鄉鎮轉變為一個繁榮的大都市,形成許多新的居民區,每一個居民區都反映了那裡特定聚居群體的特性。

1917年盟軍占領耶路撒冷。1922年起由英國“託管”。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8號決議,規定耶路撒冷由聯合國管理。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以色列鏇即占領了耶路撒冷西區,並在1950年宣布耶路撒冷為首都。耶路撒冷城東區遂由約旦控制,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進而占領全城。1980年7月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將耶路撒冷定為以色列“永恆和不可分割的”首都。此舉引起了阿拉伯世界和國際輿論的強烈反應。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

耶路撒冷新城區位於西部,是在公元19世紀後逐漸建立起來的,比老城區大2倍,主要是科學、文化等機構所在地。街道兩側是現代化建築群,在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舒適優雅的旅館別墅、人群穿流的大型商場之間,點綴著景色秀麗的公園。老城位於東部,周圍有一道高高的城牆,一些著名的宗教聖址都在老城,如享有與麥加克爾白天房同等地位的穆罕默德當夜登天時腳踩的那塊聖石所在的薩赫萊清真寺、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等,凡是《舊約》、《新約》中提到的人名、事件和有關地方,城中都建有相應的教堂和殿宇。耶路撒冷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

耶路撒冷既古老又現代,是一個多樣化的城市,其居民代表著多種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既有嚴守教規又有世俗的生活方式。這座城市既保存過去,又為將來進行建設,既有精心修復的歷史遺址,又有細心美化的綠地、現代化商業區、工業園區和不斷擴展的郊區,表明了它的延續性和生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