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遏雲

章遏雲

章遏雲(1912年一2003年11月11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小名萍兒,別署珠塵館主。 幼年家貧,12歲隨母到天津拜江順仙、王庾生為師學戲,14歲登台,16歲入名師王瑤卿門下。她初搭雪艷琴班,後自行組班,20世紀30年代被譽為“四大坤旦”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章遏雲 章遏雲

章遏雲(1912年一2003年11月11日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籍貫上海(另一說是廣東),小名萍兒,

別署珠塵館主。幼年家貧,12歲隨母到天津拜江順仙、王庾生為師學戲,

14歲登台,16歲入名師王瑤卿門下。她初搭雪艷琴班,後自行組班,

20世紀30年代被譽為“四大坤旦”之一。

藝術經歷

自幼由養母鄧氏撫養成人,養母妹夫即名武生張德俊。在養母教養下,七歲開始拜師學戲。

章遏雲 章遏雲

十一歲在北京新明劇團首次登台。最初向老藝人江順仙學戲。

十二歲從名票王庾生習老生,於上海首次登台演出《武家坡》,後改學青衣、花旦,於天津演出《汾河灣》。後遷居北京西城舊帘子胡同,經議員佘子立取藝名“遏雲女士”,曾於北京“城南遊藝園”邊學藝邊演出。幾乎北京名伶如梅蘭芳、尚小雲、李寶琴、榮蝶仙等人,她均先後拜門求藝。又從李壽山、張彩林、江順仙、律佩芳、陶玉芝等名師學藝。

十六歲時她帶藝投師,拜在通天教主王瑤卿門下,精研劇藝,《雁門關》、《乾坤福壽鏡》、《金猛關》等戲,頗得王派神髓,被王瑤卿譽為“女伶中的梅蘭芳”。後又向梅蘭芳學了《霸王別姬》,曾先後與楊小樓、金少山、袁世海合作演出。當她最走紅之時,與當年新艷秋、金友琴、胡碧蘭合稱為四大坤旦,馳名南北。

1932年間,她不惜以每月三百銀元高價,聘請程硯秋的琴師穆鐵芬操琴,隨穆專攻程派戲路,一學就通,《荒山淚》、《碧玉簪》、《文姬歸漢》為常演劇目。

1948年去香港,曾一度息影舞台。

1954年到台灣演出《六月雪》,十分轟動。

1958年定居台灣,被大鵬劇校聘請任教。曾赴香港、泰國等地演出,極受讚譽。

尤其《得意緣》,曾得余玉琴、江順仙、李寶琴等名家指教。她多才多藝能戲頗多,曾在《群英會》中反串魯肅,從不與女演員配戲的程繼先,竟破例與其合作扮演周瑜,茹富蕙飾演蔣乾,程繼先並向其傳授了周瑜,她亦曾登場反串演出,並留有所飾周瑜劇照。她還向朱素雲學了《轅門射戟》。亦曾在《八蜡廟》戲中反串黃天霸,充分說明她有著深厚的功底。她初搭雪艷琴班,後自行組班,曾與諸如香、李壽山、王又宸、馬連良、高慶奎、侯喜瑞、王又荃、周瑞安、一斗醜、葉盛蘭、馬富祿、王士英、陳少霖等眾多名家合作演出。

章遏雲,最初向老藝人江順仙學戲,十二歲從名票王庾生習老生,初學演老生後改學青衣、花衫。於上海首次登台演出《武家坡》,於天津演出《汾河灣》。後遷居北京西城舊帘子胡同,經議員畲子立取藝名“遏雲女士”,曾於北京城南遊藝園邊學藝邊演出,也在京城新明戲院借台演過戲。民國十九年她帶藝投師,曾以票友身份在開明戲院演出二本《虹霓關》,為京劇前輩王瑤卿所賞識,拜在通天教主王瑤卿門下,精研劇藝,《雁門關》、《乾坤福壽鏡》、《金猛關》、《貂禪》、《蘆花河》、《劉蘭芝》、《梅玉配》、《救父》等戲,。章遏雲因家道中落,於是正式下海,以梅派為規範,在京、津一帶露演。先後與楊小樓、王又宸、高慶奎、言菊朋、馬連良、楊寶森、奚嘯伯等合作演出。她嗓音清婉柔潤,腔調流暢,扮相秀麗,章遏雲的叫座戲不僅有《雁門關》、《得意緣》,還有《女起解》、《棋盤山》、《乾坤福壽鏡》、《霸王別姬》等許多劇目。其中既有梅派戲,也有程派戲;她根據自身條件和戲情需要,還相互學習和運作改革了不少唱腔,被戲迷中的好事者稱之為“陳(程)皮梅”

1930年春節前夕,章遏雲組班來天津春和戲院和正在附近的明星戲院演出的尚小雲、小翠花等大紅大紫的名家唱了一次對台戲。最初並不知道底細,等弄清楚這么棒的戲班就在跟前唱戲,為時已晚其時已伸手接了春和戲院的定洋。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章遏雲全憑仗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一股精神,就披掛上陣了。打對台戲碼是《雁門關》。章遏雲演青蓮公主,她的恩師前輩稱之為“旦角三鼎甲”的李寶琴演蕭太后。當時李寶琴已然蓄鬚退休,人也胖了,在徒弟的再三邀請下,只好剃了鬍子,重新登台,為給弟子站腳壓陣,上馬出征。由於宣傳得得當,戲迷捧場,一出《雁門關》居然在春和戲院連續賣了十天滿堂彩。一舉唱紅了《雁門關》,譽滿津城。

在章遏雲當選“四大坤伶皇后”時曾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那一年她嫁與北洋軍閥倪嗣沖之子倪幼丹後,就如同黃鶯誤入了金絲籠。“深閨重鎖,侯門似海”。這年在精神上、身體上都忍受了種種痛苦。她不願這樣逆來順受地毀掉自己一生,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衝破了軍閥的淫威和桎梏,藉故乘車逃至兆豐路著名大律師李景光事務所門前呼救,跟隨其後的一行打手舉槍恫嚇緊逼,演義了一幕最終以法調解離婚的人間悲喜劇。此事是當年頭條文化新聞,沸沸揚揚,名動一時。章遏雲獲得自由後,各界朋友都希望她儘快出山,重操舊業,迅登劇壇。但她卻悄無聲息在家閉門謝客達數月之久。對外講是在將養身體,恢復健康;實則埋頭練功,改腔調嗓,為重登舞台在習練新藝,精益求進。

章遏雲先學梅、後宗程。與新艷秋一樣,也迷戀程派,曾三番五次托人說情要拜程硯秋為師,因程硯秋一生不收女弟子,遭到謝絕。1932年間程硯秋赴歐洲考察,遺留下劇團乏人照管,劇團面臨生計問題,章遏雲則予以收編,高價聘請程硯秋琴師穆鐵芬操琴以及鼓師杭子和,隨穆專攻程派戲路。穆鐵芬與程硯秋長年合作者,程硯秋的戲碼和程硯秋的演唱技法更是了如指掌,因此章遏雲一學就同。得穆鐵芬之助,將程腔重新整理,選訂劇目,及時推出劇目,同新艷秋一樣大演程劇並紅極一時,大江南北爭相禮聘,《荒山淚》、《碧玉簪》、《文姬歸漢》、《六月雪》等為常演劇目。而程硯秋回國後,則重新物色琴師新人選周長華。

1932年3月31日是章遏雲再度出台復出,演出場地仍是她唱紅成名的天津春和戲院,頭晚開場戲依然是拿手好戲《得意緣》。章遏雲唱響津門之後又組班離津征服了漢口、上海等地廣大觀眾,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久演不衰的著名女旦。叫座戲中演得時間最長的還要屬《雁門關》。

1933年12月湖北漢口大舞台開台,章遏雲親自領銜出演。除《雷鋒塔》、《棋盤山》、《乾坤福壽鏡》等王派本門戲,還演程派《文姬歸漢》,梅派的《霸王別姬》等。同台老生王又宸是譚鑫培女婿,一代名角。他灌的《連營寨》唱片負有盛名,而《洪羊洞》、《失空斬》等也都是佳作。章遏雲和他合演《紅鬃烈馬》、《樊梨花西征》(《女斬子》)、《鸝珠夢》等互增光生色。和章遏雲配戲小生是下海不久的俞振飛,合演了《販馬記》、全本《雷鋒塔》、《棋盤山》;後半個月是名家姜妙香合演了《八本雁門關》。年僅14歲的張雲溪也參加了演出,後來成了名武生。章遏雲共演了30天直到1934年1月18日最後一場。

章遏雲民國28年1939年12月底在上海黃金大戲院演出《雙姣奇緣》以及程派戲《紅佛傳》、《碧玉簪》、《費宮人》、《青霜劍》等。還在上海黃金大戲院合演《八本雁門關》。她的青蓮公主,老搭檔葉盛蘭的楊八郎,楊寶森的楊四郎,芙蓉草的蕭太后,馬富祿的畲太君,連演滿座很多天,轟動上海灘。1943年9月底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演於黃金大戲院,其中戲碼有《紅鬃烈馬》由楊寶森和章遏雲,俞振飛,芙蓉草,艾世菊等1939年原版人馬演出。

從她初搭雪艷琴班,到後自行組班期間,與諸茹香、李壽山、王又宸、馬連良、高慶奎、侯喜瑞、王又荃、周瑞安、一斗醜、葉盛蘭、馬富祿、王士英、陳少霖、楊小樓、金少山、言菊朋、楊寶森、奚嘯伯、袁世海等眾多名家合作演出。她還多次反串粵劇,直到最走紅1930年之時天津《北洋畫報》為紀念戲劇專刊出版百期,舉辦了由社會各界投票選舉京劇四大女伶皇后“四大坤旦”的活動。胡碧蘭、孟麗君、雪艷琴與章遏當選而馳名南北。1936年章遏雲拜上海杜月笙為義父,與孟小冬、姚玉蘭為好友。

章遏雲嗓音清婉柔潤,扮相秀麗,身段大方,唱腔流利酣暢,表演規整大氣。除上述劇目外,《金鎖記》、《玉堂春》、《鎖麟囊》、《四郎探母》、《得意緣》、《霸王別姬》、《三娘教子》、《雷峰塔》、《汾河灣》、《棋盤山》、《雁門關》、《樊江關》、《梅玉配》、《福壽鏡》、《貂蟬》、《虹霓關》、《牧羊圈》、《杏元和番》、《雙姣奇緣》、《寶蓮燈》、《芙蓉劍》、《天河配》、《燕子箋》、《拾玉鐲》、《龍鳳程祥》、《寶蓮燈》、《鴻鸞禧》、《兒女英雄傳》、《釵頭鳳》、《御碑亭》《打漁殺家》、《青石山》、《活捉王魁》等戲也是她擅長。章遏雲演劇嫻熟,頗受讚譽。尤其《得意緣》曾得余玉琴、江順仙、李寶琴等名家指教。

章遏雲於1948年移民香港曾一度息影舞台。1954年在港拍了卜萬蒼執導的京劇電影《王寶釧》。1954年與朱世友、哈元章、馬榮祥在香港和台灣台北球場盛大演出《六月雪》,由周長華操琴,珠聯璧合,演出精彩,十分轟動。之後回香港收拾家事。1958年程硯秋故世之後,曾有香港文化界與大陸有關人士約章先生在九龍見面,奉周恩來總理指令歡迎章先生北上組織程派藝術團、主導傳承程派藝術。章先生婉謝北京官方條件優厚盛邀,鏇即赴台定居。京邀章先生不果則由周恩來總理指示調王呤秋與趙榮琛合組程派藝術團。

1958年定居台灣後,章遏雲被大鵬等劇校聘請任教。偶而參加義演及電視台演出,1959年春章遏雲在大鵬演《碧玉簪》由鈕方雨飾小蕙,因為表演出色從此就聲譽鵲起,開始走紅。值得一提的是,大陸解放前夕,梅派名家王振祖與言少朋、李薔華等組建“中國國劇團”到台灣演出時間不長,劇團解散。王振祖則留台,於1957年辦起了台灣第一所正規京劇學校-復興戲校,聘請了白玉薇、牟金鐸、王鳴永、韓金聲李桐春等京劇名家任教,周正榮、章遏雲、高德松、周金福等表演藝術家也經常來校輔導。首批招進了130多名復字科學生。六十年代,復興劇校撐起了台灣京劇半邊天,為台灣京劇持續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而復興劇校也曾公演了章遏雲等名家執教的程派早期戲《孔雀屏》、《賺文娟》等。

1978年5月28日,和顧正秋等在台北演出了《四郎探母》,其中顧正秋和周正榮演坐宮、周韻華的盜令、徐露的回令分飾鐵鏡公主、哈元章的出關和被擒、胡少安的見弟和見娘、謝景莘的哭堂和別親、葉復潤的回令分飾楊延輝,章遏雲則飾蕭太后,周金福飾大國舅、於金驊飾二國舅,顧正秋反串巡營楊宗保,劉陸嫻飾後部楊宗保,劉小地飾楊延昭、井玉玲飾八姐、丁韻華飾九妹、姚玉蘭飾畲太君、胡陸蕙飾四夫人。章遏雲露演的蕭太后,神情、道白、台步、派頭,爐火純青,後人難及。

1978年12月28-30日在台北舉行盛大義演,章遏雲與從美國返台的顧正秋以及梁秀娟、戴綺霞、畢正琳、白玉薇、秦慧芬、張鳴福、馬元亮、孫元坡、富連成社元字科名老生哈元章、周亮節、張正芬等同台表演。其中《五花洞》由陳寶亮飾武大郎、趙玉菁飾潘金蓮,秦慧芬、馬述賢、章遏雲、戴綺霞飾假潘金蓮。

1980年最後告別舞台前近三十年期間,章遏雲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藝術資料,先後有周長華和王克圖為她操琴,她拍攝了戲曲黑白影片《王寶釧》,在台灣她還演出了《亡蜀鑒》、《孔雀東南飛》、《得意緣》、《鎖麟囊》、《朱痕記》;和朱世友和朱冠英演出了《十三妹》;和馬元亮演出了《六月雪》;與名票趙培鑫、王振祖等演出兩版《回令》;與哈元章、徐露演出了《大登殿》;與趙培鑫演出了《武家坡》;與胡少安演出了《汾河灣》,與大鵬的鈕方雨合演了《碧玉簪》等等等等;章遏雲的《三娘教子》,更是體現她骨子老戲的紮實功底。章遏雲是臨摹高手。她有副亮、水、甜、脆的好嗓子,學程腔卻毫不削足適履,著意追求的是韻味,落實起來便是行腔的處理,水磨、收放、氣息件件到位,舉重若輕,尤其值得嘖嘖稱讚的是斷腔的果決恰當,程派傳人中絕無僅有。此外1967年赴香港演出《奇雙會》還去泰國等地演出極受讚譽。

由於其風格依然保持舊日風貌為多,頗有程師神韻。她是與新艷秋齊名的程派藝術大家,是足以為標準的程派傳人。章遏雲紮實功底,嗓子亮、水、甜、脆,學程卻毫不削足適履,著意追求的是韻味,落實起來便是行腔的處理,水磨、收放、氣息件件到位,舉重若輕,尤其值得嘖嘖稱讚的是斷腔的果決、恰當,趣味盎然,通體舒暢。盡顯名角的風範。香港明星李麗華於1930年代拜在穆鐵芬和章遏雲門下學戲。而台灣的程派後人大多出自章遏雲門下。章遏云為台灣大鵬劇校二、四、五期培養出來古愛蓮、邵佩瑜和張安平等優秀的程派名旦,而當年張安平的扮相、氣質跟今天的張火丁頗有幾分相似,可惜她們三位都在1970-80年代逐漸推出舞台。章遏雲最年輕的弟子是當今國光劇團青年旦角演員,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的王耀星,以上都是台灣的純正程派。而同樣師從章遏雲和高華的台北國光劇團演員、由陸光劇校訓練出來的一期畢業生、再入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的吳陸君則梅程兼唱;另外晚輩海光劇校的王海萍(脫離舞台)、周珍華(脫離舞台)、台灣戲曲學院朱傳敏也都是章遏雲的學生弟子。

藝術特色

她聰慧穎悟且練功刻苦,其水袖功、園場功及蹺功均佳。她博採眾長,青衣、花旦、刀馬旦皆精。其扮相秀麗、颱風端莊,嗓音甜潤響亮,唱腔流利酣暢。

代表劇目

章遏雲拿手劇目《虹霓關》、《牧羊圈》、《杏元和番》、《雙姣奇緣》、《四郎探母》、《寶蓮燈》、《芙蓉劍》、《天河配》、《燕子箋》、《女起解》、《金鎖記》等頗受讚譽。

獲獎情況

1989年獲美國“亞洲傑出藝人獎”。

藝術傳人

培養了古愛蓮、邵佩瑜、張安平三個程派名旦及王海萍、周珍華等女弟子。

感情生活

章遏雲 章遏雲

章遏雲當選“四大坤伶皇后”不久,曾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那一年她嫁與北洋軍閥倪嗣沖之子倪幼丹後,“深閨重鎖,侯門似海”。首先斷絕了她與演藝界同仁和多年捧場的戲迷朋友的聯繫;

其次是外出探親必派聽差左右跟隨監視;在家閒坐,門前以及院內也有持槍人日夜看守。這一年裡,章遏雲在精神上、身體上都忍受了種種痛苦。

於是她藉故乘車逃至兆豐路著名大律師李景光事務所門前呼救,跟隨其後的一行打手舉槍恫嚇緊逼,演繹了一幕最終以法調解離婚的人間悲喜劇。此事是當年津門的頭條文化新聞,報紙上每天追蹤報導,連篇累牘,沸沸揚揚,名動一時。

走近京劇旦角演員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姜亦珊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玉芙
劉桂娟
史依弘
唐禾香
王蓉蓉
吳菱仙
王蕙芳
王玉蓉
魏蓮芳
王晶華
筱翠花
熊明霞
楊春霞
言慧珠
袁慧琴
趙葆秀
張火丁
張美娟[京劇旦角]
王小磚
宋丹菊
李莉[京劇旦角]
王玉珍[京劇旦角]
童芷苓
劉秀榮[京劇旦角]
薛亞萍
楊榮環
魏海敏
宋德珠
王玉敏
閻世善
楊磊[京劇旦角]
趙桐珊
張正芬[京劇旦角]
趙慧秋
王熙春
時小福
劉喜奎
趙燕俠
李硯萍
呂洋
馬小曼
毛世來
琴雪芳
邱富棠
任志秋
榮蝶仙
沈小梅
郭偉[京劇青衣]
孫明珠
孫甫亭
孫賀先
宋奕萱
尚長麟
侯玉蘭
孫彩珠
時世寶
沈福存
華慧麟
孫怡雲
尚明珠
宋長榮
蘇雨卿
胡碧蘭
舒昌玉
黃樺
鮑綺瑜
田際雲
田慧
譚娜
譚曉令
冀韻蘭
李金泉
吳素秋
李薔華
吳富琴
王長君
王夢婷
王幼卿
李硯秀
王盛意
羅巧福
李佩卿
王吟秋
王麗芳
王婉華
李鳴岩
王曉臨
王雅娜
劉淑雲
王琴儂
王志怡
羅蕙蘭
馮蘊
陸素娟
小楊月樓
徐碧雲
李盛泉
盧小玉
荀令香
方連元
許翰英
徐暢
小毛劍秋
雲燕銘
姚玉芙
葉芳
劉盛蓮
楊淑蕊
楊菊秋
余紫雲
劉元彤
姚佩秋
粉牡丹
羅福山
閻嵐秋
閻巍
雷英[京劇旦角]
姚玉蘭
李韻秋
朱桂
趙歡
李經文
周利
張春秋
張正芳
貫紫林
張筱賢
李喜鴻
郭睿玥
張逸娟
趙君玉
章遏雲
趙榮琛
仲盛珍
醉麗君
龔雲甫
張晶[京劇旦角]
李金鴻
鍾榮
路三寶
朱琴心
張慧芳
胡素仙
文榮壽
李毓芳
吳吟秋
臥雲居士
文亮臣
黃桂秋
韓慧梅
王世祥
韓冬柏
劉琪
陳正薇
郝蘭田
王紫苓
韓鳳英
王夢雲
劉筱衡
王芸芳
劉山麗
江新蓉
王潤菁
高玉倩
傅世蘭
王克琴
姜雙喜
江汁
陸義萍
計斌慧
魏慧麗
李連貞
梅竹芬
馬艷芬
馬宗慧
王艷[京劇旦角]
王玉蘭
夏華達
新艷秋
夏慧華
賈麗雲
金友琴
徐瀅
熊一華
龐世奇
曲素英
金喜棠
金素雯
許翠
謝銳青
謝虹雯
金素秋
邢美珠
謝寶雲
雪艷琴
金少梅
康靜
徐俊[京劇旦角
俞八妹
郭雪香
於蓮仙
余玉琴
高喜玉
梁小鸞
楊秋雯
尚慧敏
於玉蘅
楊至芳
姚佩蘭
時青山
傅世雲
楊桂雲
楊孝亭
郭瑤瑤
龔蘇萍
李淑媛
楊秋玲
孫榮蕙
孫花滿
袁子明
尚富霞
閻虹羽
梁秀娟
李香勻
孫喜雲
陳蓉芳[京劇武旦]
姚席珍
楊畹農
於蘭
楊偉蘭
張學浩
郭小莊
張彩林
朱小元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孫盛芳
高紅梅[京劇旦角]
隋曉慶
朱俊好
張佳春
朱盛齡
張芷荃
沈健瑾
張三元
厲慧敏
張曼玲
鄭玉華
尚榮芳
侯宇
張雲仙
唐富堯
竇曉璇
諸茹香
張蓉華
果湘林
李麗芳
田桂鳳
朱盛富
張秀晶
田榮芬
張學敏
周婧
周百穗
扈金娜
胡喜祿
鄭秀蘭
耿世華
張淑景
鄭佳艷
陶默廠
朱文英
胡金萍
張蝶芬
張艷玲
張嬋玉
藍文雲
趙秀君
張盛余
張麗媛
鄭子茹
張芷芳
林麗娟
胡金喜[京劇花旦]
碧雲霞
郭際湘
宇文若龍
祁慧茹
曹毅琳
田寶琳
錢紫雲
齊福芸
齊蘭秋
秦雪玲
徐如雲
李新蘭
彩福祿
胡菊琴
杜富興
孫四敏
賈華
沈健謹
許福英
張藍田
朱幼芬
吳江秋
趙曉嵐[京劇旦角]
吳蕙蘭
孫雙玉
周四十兒
沈正艷
關麗卿
賈世珍
周慰堂
許盛玉
李靜文
鮮牡丹
小王玉蓉
新谷鶯
朱蓮桂
謝黛林
趙喜貞
賈桂喜
王順福
韓寶芬
王麗卿
金月梅
金嘯虹
張雙蘭
孫福喜
李喜泉
雷元碩
郭敬悉
戴韻芳
金佩芳
鳳凰旦
姚寶香
范富喜
王元禧
孫心蘭
朱小沅
周長順
孫振泉
李文敏[京劇旦角]
孟金喜
李占華
馬博敏
章麗秋
王金蘭
范韻芳
張五寶
王盛海
沈韻秋
李多芬
何喜春
閻桂祥
尚樹聲
貫榴生
孫德祥
雲飄香
趙嘯瀾
琴艷芳
王茵
吳碧蘭
蘇少舫
雪飄香
寶幼亭
鄭雙福
姚玉英
閻金福
方松齡
孟憲瑢
劉昭容
閻貴雲
訾睿
段來喜
律喜雲
吳彩霞[京劇旦角]
郝瑩
孔元福
尚偉[京劇旦角]
孫萍[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張嵐[京劇旦角]
周曼如
劉薇[京劇旦角]
張蘭[京劇旦角]
劉美娟[京劇旦角]
雷金福
董雪平
李玉壽
陸鳳琴
趙群[京劇旦角]
李凌楓
李紹華[京劇旦角]
張悅[京劇旦角]
呂琳[京劇旦角]
夏美珍
許嘉寶
劉錚[京劇旦角]
張萍[京劇旦角]
席慧馨
朱鳳桐
李富齋
張靜[京劇旦角]
馬六兒
劉玉琴[京劇旦角]
徐露[京劇旦角]
劉佳[京劇旦角]
李艷儂 | 張嘯竹
馬帥[京劇旦角]
馮金芙
張笠媛
林桂蘭
張雲亭[京劇旦角]
石韞玉[京劇旦角]
聶文華[京劇旦角]
南鐵生
李妙春
范春桂
王麗華[京劇旦角]
王樹芳[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劉寧[京劇旦角]
李潔[京劇旦角]
孫麗英[京劇旦角]
李薇華
李曉玉[京劇旦角]
高韻芬
溫如華
王奕戈
聞占萍
王曉燕[京劇旦角]
王陸瑤
趙玉華[京劇旦角]
葛香汝
齊淑芳
周雲霞
王芳[京劇旦角]
張馨月[京劇旦角]
李紅梅[京劇旦角]
王元芝
劉慧權
李玉祥[京劇旦角]
何佩森
劉連湘
張其婷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杉杉
張菁華
楊菊萍
何蕾
戴綺霞
張南雲
劉慧琴
金碧艷
岳惠玲
姚佩霞
李琳[京劇旦角]
張藝[京劇旦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