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婚俗

獨龍族婚俗

獨龍族結婚後,丈夫要陪同新娘帶上一竹筒包穀酒,一腿豬肉到女方家看望,以表示對父母感恩。婚後,夫妻倆每生一個小孩,女婿就要送岳父岳母家一件禮品,如一口鍋,一個三角架,一把戲鐮刀等。

簡介

獨龍族婚俗獨龍族婚俗

獨龍族主要聚居在怒江流域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獨龍河兩岸。這裡山高坡陡,交通極為不便,經濟發展較為滯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獨龍族的婚姻雖然確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同時存在非等輩婚、互姐妹婚、一夫多妻等幾種婚姻形式。同時,盛行嚴格的氏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定地與舅方家族形成婚姻關係,構成單向循環的婚姻狀況。如家族中基一已婚的兒子死亡,其妻可由公公娶為小妻;兩姐妹也可以同時分嫁兩父子;一群兄弟可與另一方的姐妹同時實行婚配等。這種非等輩的婚姻和伙婚的狀況,反映出獨龍族父系制家族和家庭正處於解體期的特點。此外,獨龍族妻姐妹婚,即一個男子可以同時或稱後娶兩個親姐妹為妻的現象,也說明了男子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在獨龍族的辭彙中,嚴格地說並未產生丈夫和妻子這兩個詞,只有男人、女人和我的男人、我的女人等辭彙。

婚姻

獨龍族結婚後,丈夫要陪同新娘帶上一竹筒包穀酒,一腿豬肉到女方家看望,以表示對父母感恩。婚後,夫妻倆每生一個小孩,女婿就要送岳父岳母家一件禮品,如一口鍋,一個三角架,一把戲鐮刀等。

家庭

獨龍族家庭比較穩固,很少有離婚的。如有離婚,男方先提出離婚則女方家不退彩禮,女方先提出則女方家要退還全部彩禮。

文化

以前,獨龍族的婚姻狀態較複雜,幾乎包含了人類社會不同發展階段的各種婚姻形態。由原始的“群婚”、“對偶婚”到一夫多妻以及從妻姊妹婚到非等輩婚幾種複雜的形態,這種複雜的婚姻關係也表明了家庭公社解體期的特點,它標誌著家族公社制度的結束和個體家庭的確立。
獨龍族盛行嚴格的氏族外婚制下的家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定地與舅方家族聯親,並形成較固定的婚姻集團,構成單面循環的婚姻關係,這種婚姻集團的特點是甲家族的男子固定地娶乙或丙家族的女子為妻,但甲家族的女子絕對不能嫁給乙或丙家族的男子,除非固定聯親的對方沒有女子或他遷,否則是絕不會改變的。因此,在這種婚姻集團的形式之下,逐漸形成了較固定的循環的婚姻系統。
此外,還保存著姊妹先後共嫁一夫和兄死弟娶其嫂(反之亦然)的妻姊妹和轉房制,按獨龍人的傳統習慣,即凡屬固定的婚姻集團,某一家所生的幾個姊妹,必須先後共嫁給一個丈夫,獨龍語稱為“安尼南”,意即娶姊妹。他們認為幾個姊妹嫁一夫,可以和睦相處,可以親上加親,而且財產和勞動力都不會外溢,這種婚姻,實際上是沿襲著妻子作為內部財產不得轉嫁給外氏族的古老習慣而保存下來的,這是建立在氏族外婚的基礎上的,因而也是氏族以外群婚的殘餘。它在獨龍人的婚姻形態方面占有較大的比重。
一夫多妻的現象,在獨龍人的婚姻關係中比例很大,它是作為父權制確立而相應產生的婚姻形式。多妻的原因,一方面顯然是盛行妻姐妹婚的一種轉化形式,比如諸兄弟中大哥死了,其妻轉給二弟,二弟死了,諸嫂一併轉給三弟,甚至也有兒子死如無弟兄,兒媳即可歸公公所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購買勞動力為家長服勞役,所以一夫多妻主要是家族長或一些富裕戶。獨龍人稱娶妻為“仆瑪旺”,意即買女人。娶妻的聘禮是價錢,這樣女子僅僅被當作一件物品通過一定的價錢被男子買過來,而且被男子當作奴僕看待。
在實行固定婚姻集團與多妻的同時,比較突出的現象是非等輩的婚配。按獨龍人的傳統習慣 ,只要是在固定結婚集團內的嫁娶,不管是年齡的大小或輩分的長幼,他們並不計較。比如父死了,子可娶父之小妻、子死如無弟兄,公公可納寡媳,有的親姊妹可以分嫁父子,姑母和侄女也可以共嫁一夫,因此,也就有“紅顏嫁老翁,青年娶老妻”的現象,這也是原始群婚的另一種反映。
以上這些都是獨龍族原始社會末期的狀況。
解放後,人民政府幫助獨龍族人民發展生產,進行經濟建設,改善交通,開闢郵電,把文化、教育、醫療送到獨龍河谷,從根本上改變了獨龍族聚居區的面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婚姻法在獨龍族地區逐步地得到了貫徹,舊的婚俗有了很大改變。一夫一妻制已經確立,妻姊妹婚,夫兄弟婚,非等輩婚,以及固定的家族外婚制,已經基本廢棄。
說婚:獨龍族說婚是非常有趣的。說婚人從小伙子家帶去一把茶壺、一個口缸、一袋茶葉和幾包香菸。帶著這些東西到了女方家後,不管女方家裡人熱情不熱情,高興不高興,打不打招呼,說婚人都會以最麻利的動作,將帶來的茶壺裡灌上女方家的水,放在女方家的火塘上燒開。接著,說婚人用帶來的茶葉和口缸泡好茶,再用女方家的碗一碗一碗地把茶水按長幼順序送到女方家人面前,姑娘面前的茶水則最後送。送上茶水後,說婚人便開始說婚,說小伙子多能幹、多誠實,男方家如何好,如何富有,你們家的姑娘嫁過去是好花配綠葉、金鞍配良馬等等。說了一陣就唱,唱了一陣後又說,如此反覆,並把女方一家人說動心不可。如果說到了家,女方父母把擺在面前的茶水喝了,那就表示父母已經同意,姑娘也就會把擺在面前的茶水喝下,這門親事就算成了。如果任隨說婚人怎么說,怎么唱,女方家的人就是不喝茶,這說明還不到火候,說婚人要再加把油。有時無論怎么說,怎么唱,甚至連續幾晚都來說唱,姑娘家的人就是死活不喝茶,這說明女方家不同意這門親事,男方家就得另打主意了。
說婚時的茶水涼了熱,熱了又涼,這在獨龍族的婚戀中是一種有趣的現象。男女青年相愛之後,便互贈信物訂婚。通常姑娘送給小伙子一條自己精心織成的獨龍毯或綁腿;小伙子則送給姑娘一把鋤頭或是自編的背簍。
婚宴時獨龍族多以殺豬、殺雞置酒待客。獨龍族青年男女結婚時,習慣喝同心酒,表示白頭到老,永不分離。婚後每當妻子生一個孩子,女婿都要送岳父一頭牛或一件其他東西如鐵鍋、一把刀等表示感謝。

特色

獨龍族主要聚居在怒江流域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獨龍河兩岸。這裡山高坡陡,交通極為不便,經濟發展較為滯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獨龍族的婚姻雖然確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同時存在非等輩婚、互姐妹婚、一夫多妻等幾種婚姻形式。
同時,盛行嚴格的氏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定地與舅方家族形成婚姻關係,構成單向循環的婚姻狀況。如家族中基一已婚的兒子死亡,其妻可由公公娶為小妻;兩姐妹也可以同時分嫁兩父子;一群兄弟可與另一方的姐妹同時實行婚配等。這種非等輩的婚姻和伙婚的狀況,反映出獨龍族父系制家族和家庭正處於解體期的特點。
此外,獨龍族妻姐妹婚,即一個男子可以同時或稱後娶兩個親姐妹為妻的現象,也說明了男子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在獨龍族的辭彙中,嚴格地說並未產生丈夫和妻子這兩個詞,只有男人、女人和我的男人、我的女人等辭彙。
對歌猜情緣
以前,獨龍族青年男女沒有婚姻自由,他們的婚姻,從小就由父母包辦,求婚的方式別具一格。青年男女本人不出頭露面,而由男方的父母帶酒專程去女方家裡,一邊喝酒,一邊向女方父母唱求婚歌,如果女方父母同意這樁婚事,就回唱允婚歌。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但因彼此是固定的婚姻集團,按照規榘講,不能公開拒絕,因此祗能以十分婉的歌詞來表示拒絕對方的要求。前來求婚的男方父母一聽到拒絕歌,立即明白對方不願意將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於是提著酒到另一家去求婚。
訂親豬腿送外婆
初次收下的求婚禮品,不算正式的禮品,正式訂婚時所送的禮品,一般為豬一頭、酒兩瓶、斧一把、砍刀一把、碗三個、三腳架一個、耳環一隻。富裕人家還要送一卷或幾卷麻布。女方收下後,要將禮品的一條豬腿送給外婆家,其餘的肉由全家族分食。這樣做就算正式宣布姑娘已經訂了終身大事了。
結婚不求形式
男女雙方訂婚二三年後,雙方都到適婚年齡了,男方即可提出把姑娘接回去正式成婚。姑娘出嫁這天,本寨的各家各戶都要送點禮物表示祝賀。親友、頭人都親臨賀喜,歡聚一起喝酒、唱歌、跳舞。大家熱鬧一番之後,才由女方父母或兄妹,伴隨姑娘與男方家前來的結親的人一道去新郎家。新娘到達後,不需要舉行什麽儀式。如果男方條件較好,請親友、鄰居喝杯喜酒;如果條件不具備,則和往常一樣,無須專辦酒席,隨便吃叉算是辦了婚事了。
獨龍族結婚後,丈夫要陪同新娘帶上一竹筒包穀酒,一腿豬肉到女方家看望,以表示對父母感恩。婚後,夫妻倆每生一個小孩,女婿就要送岳父岳母家一件禮品,如一口鍋,一個三角架,一把戲鐮刀等。
獨龍族家庭比較穩固,很少有離婚的。如有離婚,男方先提出離婚則女方家不退彩禮,女方先提出則女方家要退還全部彩禮。
獨龍族青年男女相愛之後,便會相互增物定情。姑娘送給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編織的獨龍毯,小伙子送給姑娘一把鋤頭或自己編的背簍。
到了提親的時候,小伙子會請一個能說會道的男子去女方說婚。說婚人去時要提上一個茶壺,背囊中帶上茶葉、香菸和茶缸。
到姑娘家,不管對方態度如何,說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將茶壺灌滿水,自己走到火塘將火燒得大大的,放上茶壺。然後從背囊中取出茶葉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櫃中拿出碗來,做好泡茶準備。姑娘家的人不管同意與否,都只能圍在火塘邊等候。水一開,說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順序先敬姑娘父母,然後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後是姑娘自己。接下來,就開始說婚事,說的無非是小伙子如何好,家中人如何喜歡姑娘等。
說到一定時候,姑娘家的人雖沒有說什麼,但只有姑娘的父親或母親將茶一飲而盡了,姑娘和其它人也跟著將茶喝了,這門親事就算成了。如果說到深夜,茶水還是沒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來。如果接連三個晚上仍是沒人喝茶,說明姑娘家不同意婚事。如果還想說,需要等到明年再來。
獨龍族的婚禮比較簡單,在儀式上,男女雙方的父母要向大家介紹自己兒子女兒的情況,勉勵新人要相互關心,將來一方的手、腳斷了或是眼睛瞎了也不能分離。然後一對新人喝同心酒,大家跳起獨龍舞,便算儀式結束。
獨龍族主要聚居在怒江流域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獨龍河兩岸。這裡山高坡陡,交通極為不便,經濟發展較為滯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獨龍族的婚姻雖然確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同時存在非等輩婚、互姐妹婚、一夫多妻等幾種婚姻形式。同時,盛行嚴格的氏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定地與舅方家族形成婚姻關係,構成單向循環的婚姻狀況。如家族中基一已婚的兒子死亡,其妻可由公公娶為小妻;兩姐妹也可以同時分嫁兩父子;一群兄弟可與另一方的姐妹同時實行婚配等。這種非等輩的婚姻和伙婚的狀況,反映出獨龍族父系制家族和家庭正處於解體期的特點。此外,獨龍族妻姐妹婚,即一個男子可以同時或稱後娶兩個親姐妹為妻的現象,也說明了男子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在獨龍族的辭彙中,嚴格地說並未產生丈夫和妻子這兩個詞,只有男人、女人和我的男人、我的女人等辭彙。
獨龍族結婚後,丈夫要陪同新娘帶上一竹筒包穀酒,一腿豬肉到女方家看望,以表示對父母感恩。婚後,夫妻倆每生一個小孩,女婿就要送岳父岳母家一件禮品,如一口鍋,一個三角架,一把戲鐮刀等。
獨龍族家庭比較穩固,很少有離婚的。如有離婚,男方先提出離婚則女方家不退彩禮,女方先提出則女方家要退還全部彩禮。
獨龍族行族外婚,為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戀愛自由,獨龍族青年男女相愛之後,便會相互贈定情物。姑娘送給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編織的獨龍毯,小伙子送給姑娘一把鋤頭或自己編的背簍。
到了提親的時候,小伙子會請一個能說會道的男子去女方說婚。說婚人去時要提上一個茶壺,背囊中帶上茶葉、香菸和茶缸。
到姑娘家,不管對方態度如何,說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將茶壺灌滿水,自己走到火塘將火燒得大大的,放上茶壺。然後從背囊中取出茶葉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櫃中拿出碗來,做好泡茶準備。姑娘家的人不管同意與否,都只能圍在火塘邊等候。水一開,說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順序先敬姑娘父母,然後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後是姑娘自己。接下來,就開始說婚事,說的無非是小伙子如何好,家中人如何喜歡姑娘等。
說到一定時候,姑娘家的人雖沒有說什麼,但只有姑娘的父親或母親將茶一飲而盡了,姑娘和其他人也跟著將茶喝了,這門親事就算成了。如果說到深夜,茶水還是沒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來。如果接連三個晚上仍是沒人喝茶,說明姑娘家不同意婚事。如果還想說,需要等到明年再來。
獨龍族的戀愛
獨龍族主要聚居在怒江流域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獨龍河兩岸。這裡山高坡陡,交通極為不便,經濟發展較為滯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獨龍族的婚姻雖然確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同時存在非等輩婚、互姐妹婚、一夫多妻等幾種婚姻形式。同時,盛行嚴格的氏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定地與舅方家族形成婚姻關係,構成單向循環的婚姻狀況。如家族中基一已婚的兒子死亡,其妻可由公公娶為小妻;兩姐妹也可以同時分嫁兩父子;一群兄弟可與另一方的姐妹同時實行婚配等。
這種非等輩的婚姻和伙婚的狀況,反映出獨龍族父系制家族和家庭正處於解體期的特點。此外,獨龍族妻姐妹婚,即一個男子可以同時或稱後娶兩個親姐妹為妻的現象,也說明了男子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在獨龍族的辭彙中,嚴格地說並未產生丈夫和妻子這兩個詞,只有男人、女人和我的男人、我的女人等辭彙。這和他們的婚姻狀況是吻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述婚姻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隨著獨龍族地區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上述的婚姻形態已成為歷史。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和經濟全面發展的獨龍族正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就在筆者寫作本文的時候,傳來了通往獨龍族聚居區的公路通車的喜訊。至此,全國惟一不通公路的民族通了公路。人們可以驅車前去領略獨龍江那旖旎迷人的風光,一睹獨龍族那濃郁如醇的民俗風情。
獨龍族青年男女相愛之後,就互相贈物為拆。通常情況下,姑娘送給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編織的圖案優美的獨龍毯。小伙子則送給姑娘一所鋤頭和自己親手編織的背簍。之後,小伙子就把事情告訴父母,讓父母請村寨中一能說會道的已婚男子去當說婚人。獨龍族的說婚很特別:說婚人只從小伙子家帶去一把茶壺、一個口缸、一袋茶葉和幾包香菸。帶著這些東西到了女方家後,不管女方家裡的人熱情不熱情,高興不高興,打不打招呼,說婚人都會以最麻利的動作,將帶來的茶壺灌上女方家的水,放在女方家的火塘上燒開。接著,說婚人用帶來的茶葉和口缸泡好茶,再用女方家的碗一碗一碗地把茶水按長幼順序送到女方家的人面前,姑娘面前的茶水則最後送。送上茶水後,說婚人便開始說婚,說小伙子多能幹、多誠實,男方家如何好,如何富有,你們家的姑娘嫁過去是好花配綠葉、金鞍配良馬等等。說了一陣就唱,唱了一陣後又說,如此反覆,並把女方一家人說動心不可。如果說到一家的時候,姑娘的父母把擺在面前的茶水喝了,那就表示父母已經同意,姑娘也就會把擺在面前的茶水喝下,這門親事就算成了。如果任隨說婚人怎么說,怎么唱,女方家的人就是不喝茶,這說明還不到火候,說婚人要再加把油。有時無論怎么說,怎么唱,甚至連續幾晚都來說唱,姑娘家的人就是死活不喝茶,這說明女方家不同意這門親事,男方家就得另打主意了。說婚時的茶水涼了熱,熱了又涼,這在獨龍族的婚戀中是一種有趣的現象。

特點

獨龍族行族外婚,為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戀愛自由,獨龍族青年男女相愛之後,便會相互贈定情物。姑娘送給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編織的獨龍毯,小伙子送給姑娘一把鋤頭或自己編的背簍。

到了提親的時候,小伙子會請一個能說會道的男子去女方說婚。說婚人去時要提上一個茶壺,背囊中帶上茶葉、香菸和茶缸。

到姑娘家,不管對方態度如何,說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將茶壺灌滿水,自己走到火塘將火燒得大大的,放上茶壺。然後從背囊中取出茶葉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櫃中拿出碗來,做好泡茶準備。姑娘家的人不管同意與否,都只能圍在火塘邊等候。水一開,說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順序先敬姑娘父母,然後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後是姑娘自己。接下來,就開始說婚事,說的無非是小伙子如何好,家中人如何喜歡姑娘等。

說到一定時候,姑娘家的人雖沒有說什麼,但只有姑娘的父親或母親將茶一飲而盡了,姑娘和其他人也跟著將茶喝了,這門親事就算成了。如果說到深夜,茶水還是沒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來。如果接連三個晚上仍是沒人喝茶,說明姑娘家不同意婚事。如果還想說,需要等到明年再來。

獨龍族的婚禮比較簡單,在儀式上,男女雙方的父母要向大家介紹自己兒子女兒的情況,勉勵新人要相互關心,將來一方的手、腳斷了或是眼睛瞎了也不能分離。然後一對新人喝同心酒,大家跳起獨龍舞,便算儀式結束。

民族習俗

無論飲酒、吃飯和吃肉,獨龍族家庭內部都由主婦分食。客人來臨也平均分給一份。一般每個家庭都有數個火塘,每個子女結婚後便增加一個火塘,做飯由各個火塘輪流承擔。

獨龍族民間互相邀請的方式十分獨特,通常都是用一塊木片做為邀請對方的請柬,屆時要把木片送到要邀請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幾道缺口就表示幾天后舉行宴請儀式。被邀請的客人要攜帶各種食品以表示答謝。客人進入寨門後,要先與主人共飲一筒酒,然後落座聚餐,並觀賞歌舞助興。入夜後男子在火塘邊喝酒念祝詞,然後將酒碗拋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為吉兆。

獨龍族非常好客,如遇獵獲野獸或某家殺豬宰牛,便形成一種遠親近鄰共聚盛餐的宴會。此外,獨龍族還有招待素不相識過路人的習俗,對過路和投宿的客人,只要來到家中都熱情款待。認為有飯不給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種見不得人的事。他們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傳統習尚,視偷盜為最可恥的行徑。在獨龍族進行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動時,遊客不能參觀祭祀活動。

遠去的黥面遺俗

文身,古代稱“雕題”、“黥肌”、“黥面”、“繡腳”、“繡面”、“刺墨”、“扎青”等。是用刺、針、刀等尖狀銳器在皮膚上刻刺花紋或符號,滲入顏色,使之保存終生,永不褪落的身體裝飾方法。它的起源很早,是由原始人在膚體上繪畫以為裝飾或進行宗教活動的習俗發展而來的。曾廣泛流行於亞洲東南部、大洋洲、中南美洲非洲的許多原始民族中。至今,這些地區的不少土著民族仍把它視為一種不可替代的裝飾,舉族摯愛不輟。我國的東南、西南地區,古代文身之風也很盛行。直到近現代,在黎、傣、布朗、德昂、獨龍、基諾、佤、怒、景頗、珞巴、高山等民族中,這種習俗還殘留有一定的遺蹟。

獨龍族婦女文身的部位主要側重於臉部,因此常稱之為“畫臉”、“文面”。每當少女長到十二三歲時,便要文面,以象徵成年。施文時,由老年有經驗的婦女先用竹籤蘸鍋煙水在少女臉上畫出圖案,然後用小木棍敲擊荊棘的硬刺或帶針的木棍,使之依圖案刺破皮肉,再將鍋底灰或草汁揉入傷口,脫痂後即成青藍色紋樣。紋樣大致可分兩種:獨龍河中上游地區,多自眉心至鼻樑文刺相連的菱形紋五六個,然後以嘴為中心,向鼻翼的兩側展開,繼續刺聯綴的小菱紋,經雙頰至下頜處匯合,組成一方圈,方圈內豎刺條紋,方圈以上至眼睛的部位橫刺點狀紋。整個圖案就像展翅欲飛的蝴蝶。獨龍河下游地區比較簡單,一般只在下頜處文二三行豎條紋。其他部位不文。

據史籍記載和民間的傳說,獨龍族婦女紋面習俗的由來,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近兩三百年來,藏族土司和僳僳族奴隸主的勢力不斷深入獨龍族地區,對獨龍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榨。特別是藏族察瓦龍土司,每年都要向獨龍族人民強收名目繁多的貢賦,甚至連嘴、耳、鼻、頭髮都要徵稅。如繳納不起,便強擄婦女到藏族地區為奴。特別是年輕、漂亮的獨龍族婦女,常常面臨著被擄走他鄉的危險。在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獨龍族婦女為了免遭擄掠,逃避土司的蹂躪與踐踏,只好採取一種消極的自救辦法:用鍋煙子塗抹臉頰,甚至寧願忍痛把自己的臉染刻成永遠洗不掉的“黛墨青紋”,變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前。久而久之,形成了紋面的習俗,並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所以,紋面在歷史上是獨龍族婦女反抗民族壓迫、求得人身安全的一種消極鬥爭形式。

刻木記事,結繩計時

獨龍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新中國成立以前,一直靠刻木記事或傳達信息,用結繩來計算時間。

獨龍族的刻木記事使用廣泛。刻有各種符號的木刻起著與普通文字、文書相同的作用。可記載和傳達土司的命令、民間債務、聘禮清單等。政府(土司)所發的木刻較大,形如木劍,寬20厘米左右,長約七八十厘米。中間略厚,兩側扁平,頂端呈斜尖狀,下端有把。不同的內容要刻不同的缺口或線段、圖形等。如用於傳達土司徵稅派款的木刻,左上邊刻一個大缺口,下刻幾個小缺口,就表示要來一個大管事,幾個隨從。右邊刻一個大缺口,兩個小缺口,則表示要求來一個頭人、兩個百姓迎接。木刻下面有時還附帶箭頭、辣子、雞毛等不同的物件,,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箭頭表示很快抵達,辣子表示如不服從必嚴厲制裁,雞毛表示迅速傳遞等。這種木刻一般都由持送木刻的人邊送邊作解釋。

民間使用的木刻較小。常用於記載債務和財禮等事項。如某家祭鬼無牛,從親友家借牛時,須測量和記下牛的大小。具體方法是:先用一竹篾量一下牛的胸圍,然後用拳頭測量竹篾的長度,並將拳頭數對應地刻在一塊木片的兩邊。最後將木片從中間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還牛時如法測量,出現差額用糧食找齊,多退少補。然後將木刻投入火中焚毀,絕無紛爭。

結繩計時使用也很廣泛。它是指用一根細麻繩打結計時,每一個結代表一天。如外出辦事,走一天打一個結。回來時則一天解一個結,這樣能準確計算日期和行程。一年一度的年節,是獨龍族人民最歡樂的時刻。但因沒有固定的日期,所以每年都需臨時約定。約定的辦法也多靠結繩來完成。如決定10天以後過節,便準備若干條打有10個結的繩子,送給親友,過一天解一個。待最後一個結解完,便表示節日來臨,大家殺豬宰牛,載歌載舞,歡度新年。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獨龍族地區民風純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古風至今猶存。不論何人,路上拾到東西,絕不會據為己有。或就地等候失主回來尋找,或設法打探失主去向,儘量及早物歸原主。人們遠路出門,常將隨身攜帶的糧食分成若干份,沿途掛於樹上或放於岩洞等處,留待回程時食用。過路人無論怎樣飢餓,也絕不會擅自取食。即使衣服等物品,也可隨時隨地放於路邊,只要上壓一塊石頭,就表明是有主之物,別人是不會拾取的。

獨龍人路不拾遺,更從不偷竊。他們的糧倉大都建於房後,甚至離家較遠的山上或地邊。倉門上只橫插竹條或木棍,從無被盜之虞。即使離家外出,房門也是如此簡單處置,絕不會有人私自進入的。

獨龍族的傳統美德還表現在其他許多方面。如一家有事全村幫的團結互助的美德;尊老愛幼、撫貧濟困的美德;禮貌待人、熱情好客的美德,等等。

盤點中國各族婚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