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達區

烏達區

烏達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烏海市境內、黃河之畔,東與海勃灣區相鄰,西北與阿拉善盟接壤,南與寧夏重要化工基地石嘴山市毗鄰,居“寧蒙(寧夏、內蒙古)經濟小區”的中心地帶,全區面積219.716平方千米,現轄有一鄉一鎮七個辦事處,人口13萬。烏達區地處中緯度,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3℃,日溫差在10-25℃之間,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無霜期160天左右,年日照3000-3300小時,比同緯度華北地區多500-700小時,非常適宜種植名優瓜果、蔬菜,特別是種植優質葡萄更是得天獨厚。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烏達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烏海市境內、黃河之畔,轄一鄉、一鎮、七個街道辦事處,是烏海市所轄三個縣級區之一。全區總人口13萬人,國土面積219.716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烏達區資源富集,礦產資源量大質優,煤炭探明儲量6.6億噸,主要煤種有肥焦煤肥煤焦煤、肥氣煤,全部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石灰岩保有儲量200億噸以上,硬質高嶺粘土儲量達1.1億噸,硬質軟質耐火陶瓷粘土儲量

烏達區
在10億噸以上。水資源豐富,黃河穿區而過,為烏達地區提供了充足的生態、飲用用水。烏達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宜種植名優瓜果、蔬菜。烏海瓜果以其果實豐滿含糖量高而馳名,享有“晶瑩剔透”和“清香滴翠”的美譽。氣候資源烏達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日照3000-3300小時,適宜種植名優瓜果、蔬菜。
水資源
烏達地區水資源豐富,黃河水是烏達地區最大的地表水,為烏達地區提供了充足的生態、飲用用水。黃河流經境內約50公里,平均流量為2100立方米/秒。年均水流量269億立方米,年最大流量達556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達20億立方米。地下水位埋深20-50米,日采水量可達30萬噸,水質良好,並和黃河水形成互補系統。地下水水位一般為35-45米,潛水固定儲量達18.675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烏達地區礦產資源主要以煤、石灰岩、矽質粘土、鋁頁岩(高嶺土)為主。其中煤炭探明儲量6.6億噸,主要有肥氣煤、肥煤、肥焦煤、焦煤,發熱量平均為6000-8000千瓦/千克,其中焦煤儲量占內蒙古的16%;石灰岩保有儲量在200億噸以上;硬質高嶺粘土儲量達1.1億噸,高嶺石含量大於95%。硬質軟質耐火陶瓷粘土儲量在10億噸以上。烏達區鄰近地區的礦產資源也特別豐富,如鹽、芒硝、鹼、石膏礦等。距烏達區114千米的吉蘭泰鹽湖儲鹽量為11227萬噸,芒硝941萬噸;鄂托克旗鹼的總儲量達1744萬噸。
植物資源
烏達地區的野生植物有279種,具有科研價值的古代遺留植物有胡楊樹、四合木、半日花、錦刺、蒙古扁桃、沙冬青等。

概況

烏達區屬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轄區之一,位於烏海市西南部。西靠賀蘭山脈北段,南、西、北與阿拉善盟接壤,東臨黃河,與海勃灣區、海南區隔河相望。區轄地南北長約21.5公里,東西寬約16.4公里,地處北緯39°26’~39°38’,東經106°36’~106°46’之間,全區總面積219.7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1999年劃界後)。區內有7個街道辦事處,4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個行政鄉,5個自然村(嘎查)。總人口為129117人,其中流動人口7411人,少數民族為7796人,農業人口7447人,人口密度為588人/平方公里。

烏達區烏達區
2005年,烏達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5554萬元,同比增長27.70%,是“九五”期末的3.62倍,年均遞增29.37%,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5815元。第一產業完成506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3144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10%;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9905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10%,是“九五”期末的3.0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125元,比上年增長24.52%,是“九五”期末的2.36倍,年均遞增18.73%。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810元,比上年增長16.20%,是“九五”期末的2.03倍,年均遞增15.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765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96%,是“九五”期末的4.37倍

行政區劃

烏達區轄7個街道、1個鎮、1個鄉:巴音賽街道、三道坎街道、五虎山街道、梁家溝街道、教子溝街道、振華街道、蘇海圖街道、烏蘭淖爾鎮。(註:根據“烏海市政府網”烏達區有8個街道:還有1個是濱河街道

歷史沿革

1975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烏達市,海勃灣市,設立烏海市。1976年1月10日,烏達市和海勃灣市正式合併,成立烏海市。市人民政府設在海勃灣。下轄烏達、海勃灣、拉僧廟3個縣級辦事處。1979年12月,將3個辦事處改設為區。
2000年,烏達區轄7個街道、1個鎮、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2717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巴音賽街道 36995 三道坎街道 7539 五虎山街道 21157 梁家溝街道 15378 教子溝街道 10827 振華街道 11034 蘇海圖街道 14078 橋西鎮 7005 烏蘭鄉 3164 

烏達區行政區劃一覽:

巴音賽街道 轄:第一~第十五15個居委會。

烏達區烏達區
三道坎街道 轄:第一~第三3個居委會。
五虎山街道 轄:第一~第八8個居委會。
梁家溝街道 轄:第一~第九9個居委會。
教子溝街道 轄:第一~第八8個居委會。
振華街道 轄:第一~第七7個居委會。
蘇海圖街道 轄:第一~第九9個居委會。
橋西鎮 轄:第一、第二2個居委會。
烏蘭鄉 轄:巴音敖包、烏蘭阿日勒、呼和勃勒格3個嘎查;南村、北村2個村委會。
烏達區轄7個街道(蘇海圖、振華、教子溝、梁家溝、五虎山、巴音賽、三道坎)、1個鎮(橋西)、1個鄉(烏蘭)。
烏達區轄7個街道、1個鎮、1個鄉:巴音賽街道、三道坎街道、五虎山街道、梁家溝街道、教子溝街道、振華街道、蘇海圖街道、橋西鎮、烏蘭鄉。
烏達區烏達區

2006年烏海市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烏達區將2個鄉鎮(鄉1個、鎮1個)調整為1個鎮:原烏蘭鄉橋西鎮合併組建烏蘭淖爾鎮,鎮政府設在原烏蘭鄉政府所在地。調整後,烏達區轄8個街道(濱河、蘇海圖、振華、教子溝、梁家溝、五虎山、巴音賽、三道坎)、1個鎮(烏蘭淖爾)。

經濟

農業

2005年農業增加值完成506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20%,是“九五”期末的1.63倍。全年完成總

播面積28085畝。新增保護地201畝,新植葡萄834畝,分別達到1174畝和2840畝。完成各類林業造林2136畝,生態治理面積達到53000畝。烏達區農業以城郊型農業為主,主要作物有蔬菜、蘋果、蘋果梨、葡萄、小麥、玉米等。被譽為“晶瑩剔透”和“清香滴翠”的烏海瓜果,以其果實豐滿含糖量高而馳名。
畜牧業

2005年,牲畜存欄總頭數為18823隻/頭,其中:大牲畜1283隻/頭(牛、馬、驢、騾)、羊8087頭/只、豬9453隻/頭。

工業

2005年,工業增加值完成20.66億元,同比增長40.40%,是“九五”期末的3.99倍。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19.45億元;輕工業完成0.55億元;重工業完成20.11億元。全年生產原煤507.80萬噸,焦碳57.34萬噸,洗精煤491.6萬噸,生鐵31487噸,電石生產42.19萬噸。

工業園區

烏達工業園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1998年批准的省級開發區,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高載

烏達區樹化石
能工業特有的優惠政策。烏達工業園區位於城區西南,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水、電、路、通訊等已趨完善。園區內供水設施完備,日供水能力達7萬噸,建有三座110KVA變電站和三座220KVA變電站,建成二級公路20公里,開通各種現代通訊及高速網路業務,完成生態綠化面積2000畝。初步形成了一個功能完備,設施完善的工業園區。烏達區初步形成了以焦炭電石金屬鈉為主導產品的煤炭深加工、煤化工、鹽化工三大支柱產業,兼有發電、建材、輕工等工業。工業主要產品有:原煤、精煤、焦炭、無縫鋼管、矽鐵、金屬鈉、液氯、氯乙酸、氯化石蠟、電石、草酸、2-氨基吡啶、矽膠、硫酸銅、電煅料、複合肥、蕃茄醬、高級家具、服裝等。其中,金屬鈉採用美國先進生產技術,年產量8000噸,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位,國內產品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電石產品隨著1999年國家重點項目氯鹼工程9萬噸電石的開工興建,烏達區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地區年生產能力達25萬噸。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4年,烏達區共推出了6項文化品牌活動,繼續以品牌文化活動提升公共文化的吸引力。
烏達區由移民城區和煤炭城區演變而來,這兩種文化提煉出“和睦團結”的精神是推動烏達區發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烏達區將以“講、傳、誦、唱、評”為主要形式開展以“和”為主題的系統文化活動。同時,文化大講堂由圖書館每月主辦一次,聘請名家學者側重於“和”文化、國學、藝術鑑賞、親職教育等內容。
教育事業
在2013年全市中考中,烏達區以365.93的均分列居烏海市第一且投考率達到了100%,北師大烏海附校以402.4的均分首次突破了烏海市中考400分大關。
從2008年到2012年,烏達區累計投入10.7億元,建成了北師大烏海附校、十六中等30餘個項目,完成烏海市十二中、十六中等6所學校的標準化建設。2013年,烏達區全年將投入教育資金1.7億元,用於校安工程掃尾和6所標準化學校儀器、設施、設備的購置。
2013年9月份,烏達區向13位競聘上崗的校長下達了責任目標書,要求每位校長做出學校的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每年、三年及六年學校發展程度,打造學校品牌,實現一校一品。專家型校長的培養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2014年,烏達區共有中國小校15所,其中:國中6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國小9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共有在校學生13624人,其中:國中在校生4783人,國小在校生8841人,共有在職教職工1514人。
科技發展
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環保法生產氯化石蠟-70,該技術取代了在生
產氯化石蠟過程中使用四氯化碳做溶劑的傳統工藝,已達到了西方已開發國家執行的《蒙特婁協定書》規定的要求。同時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資源信息中心烏海信息工作站順利落戶烏達工業園區,天津大學氯化工中試基地研發項目在園區泰達公司氯乙酸車間建設,這些為烏達工業園區的科技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醫療衛生
2013年,烏達區全面啟動7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12個殘疾人康復訓練室,初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配套設施,強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監督管理,開展醫療操作、臨床護理操作、臨床用藥和院內感染控制等專項監督檢查,規範診療行為,提升醫療水平。
社會保障
2013年烏達區推進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推動醫療保險由制度全覆蓋向人口全覆蓋轉變;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將符合條件的各類群體全部納入社會保險統籌,重點做好城鎮居民、非公經濟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工作,確保實現各類人員應保盡保。年內全區計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新增參保2600人,基本醫療保險新增參保2000人。
此外,烏達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2014年內將完成棚戶區五期工程和西八連瑞德小區公租房、廉租房項目,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質。2014年內將完成搬遷3100戶棚戶區居民的目標,切實改善居民的住房條件。
基礎設施
2007年以來給水改造、污水處理一期、集中供熱三大基礎工程有序推進。烏達區給水改造工程於2002年4月開工建設,2005年底投入試運行。工程共完成投資約3518萬元。總投資6569萬元的污水處理一期工程於2004年9月開工建設,2007年,巴音賽大街、解放路、公園南路、團結南路的管網鋪設工程已全部完成,南環路、勝利街、先鋒街等街道的管網鋪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污水主截流乾管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集中供熱工程計畫總投資4122萬元,2007年,四個新建熱力站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設備安裝工程主體部分已基本結束並臨時投入使用。此外,區里在新城區北側規劃建設100萬平方米的熱源廠,2007年,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抓緊進行。
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項目2007年計畫開工建設22棟,984戶,2007年已進入基礎施工階段;濱海經濟適用住房小區B區硬化、綠化工程已全部完工,A區及C區外網配套工程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

交通

烏達區交通、通訊非常便利,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完善。110國道、包蘭鐵路穿區而過,公路、鐵路運輸已形成網路。郵電通訊業發展迅速,國內國際電話全部程控化,局間中斷,長途線路數字傳輸化,行動電話全國聯網。全區商業貿易繁榮,飲食文化設施齊全,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完備。
烏達區真誠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來我區考察投資,建功立業。

歷史文化

烏達區僅有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即烏達區馬寶店遺址。該遺址位於烏蘭淖爾鎮東北2公里處,北接烏蘭布和沙漠,東臨黃河,與甘德爾山隔河相望,於2009年7月被發現,經過一個月的考古發掘,研究確定該遺址為清代早期遺址。遺址分布範圍以佛塔為中心,東側為一“甲”字型墓,西側為一小型磚室墓。馬寶店遺址東西長73米,南北寬56米,面積為4088平方米。因考慮到烏達區要對遺址進行保護性規劃,僅將發掘資料移交給烏達區文化局,實物資料由烏海市文物站(博物館)保存,未移交。

風景名勝

胡楊島
胡楊島位於烏海市烏達區境內,屬於黃河灘島景區的一部分。
黃河在此段地形複雜,呈現與其它地段異然不同的風貌。此處上游賀蘭山與桌子山兩山對峙,水流湍急,河中三島並列,其中最大的島上遍生胡楊樹,故名胡楊島。
胡楊,別名異葉楊、梧桐,是世界珍奇樹種之一,為國家二類二級保護植物。胡楊上中下各部分樹葉各異,生命力頑強,被稱為“活著的植物化石”。胡楊島上現已初步建起了各種旅遊設施,以供游者觀光、食宿、娛樂等。

內蒙古行政區劃

內蒙古的地形以高原為主,高原從東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地勢由南向北、西向東緩緩傾斜。一般地區海拔 1000米- - 1500米。區現設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通遼、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烏蘭察布、巴彥淖爾9個市;興安、阿拉善、錫林郭勒3個盟;另外有滿洲里、二連浩特2個計畫單列市;下轄12個縣級市、17個縣,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

內蒙古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盟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 | 玉泉區 | 新城區 | 賽罕區 | 托克托縣 | 清水河縣 | 武川縣 | 和林格爾縣 | 土默特左旗
包頭市昆都侖區 | 青山區 | 東河區 | 九原區| 石拐區 | 白雲礦區 | 固陽縣 | 土默特右旗 |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烏海市海勃灣區 | 烏達區 | 海南區
赤峰市紅山區 | 元寶山區 | 松山區 | 寧城縣 | 林西縣 | 喀喇沁旗 | 巴林左旗 | 敖漢旗 | 阿魯科爾沁旗 | 翁牛特旗 | 克什克騰旗 | 巴林右旗
通遼市科爾沁區 | 霍林郭勒市 | 開魯縣 | 科爾沁左翼中旗 | 科爾沁左翼後旗 | 庫倫旗 | 奈曼旗 | 扎魯特旗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 準格爾旗 | 烏審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杭錦旗 | 達拉特旗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 | 滿洲里市 | 牙克石市 | 扎蘭屯市 | 根河市 | 額爾古納市 | 陳巴爾虎旗 | 阿榮旗 | 新巴爾虎左旗 | 新巴爾虎右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鄂溫克族自治旗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 | 五原縣 | 磴口縣 | 杭錦後旗 | 烏拉特中旗 | 烏拉特前旗 | 烏拉特後旗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 | 豐鎮市 | 興和縣 | 卓資縣 | 商都縣 | 涼城縣 | 化德縣 | 四子王旗 | 察哈爾右翼前旗 | 察哈爾右翼中旗 | 察哈爾右翼後旗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 | 二連浩特市 | 多倫縣 | 阿巴嘎旗 | 西烏珠穆沁旗 | 東烏珠穆沁旗 | 蘇尼特左旗 | 蘇尼特右旗 | 太僕寺旗 | 正鑲白旗 | 正藍旗 | 鑲黃旗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 阿爾山市 | 突泉縣 | 扎賚特旗 | 科爾沁右翼前旗 | 科爾沁右翼中旗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 額濟納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