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市

榆樹市

位於中國吉林省中北部。1990年人口115.8萬。漢族為主,有回、滿、蒙古、朝鮮、壯、瑤、白、哈薩克等13個少數民族共2.04萬人。面積4261平方千米。夏、商、周屬肅慎。秦、漢、晉為扶餘地。魏為勿吉。隋唐屬伯咄,後屬渤海扶餘府。宋遼金先為遼東京寧江州屬境,後為金上京肇州路。元屬開元路。清初屬伯都訥廳,光諸三十二年(1906)設榆樹廳,宣統元年(1909)改直隸廳,1913年改榆樹縣。1990年12月撤縣設市。松花江、拉林河沿岸盛產中砂、細砂、河卵石。中藥材有五味子、仙鶴草、細辛、車前子、防風、柴胡、貝母等。魚類有鰱、鯰、胖頭、草魚、鯽、泥鰍等。土特產有大豆、黃花菜、榛蘑。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榆樹市榆樹市
榆樹境內四萬多年前即有原始人群生息、繁衍。

1951年在大於鄉周家油坊屯,發現古人類化石、原始哺乳類動物化石、打制石器。1977年又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打制石器和骨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定稱為“榆樹人”,命名為“榆樹文化”。

西漢榆樹屬穢貊族夫余國。東漢先隸於元菟郡,後歸遼東郡。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勿吉族滅夫余國,榆樹為勿吉族伯咄部。隋屬伯咄??。唐初為室韋達?部地,隸於室韋都督府。先天二年(713年),唐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榆樹屬渤海國扶餘府。遼屬東京道寧江州。金屬上京肇州路。元屬開原路屯田萬戶府。明為努兒乾都司撒叉河衛。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榆樹隸屬於吉林將軍。康熙三十一年()692年),移吉林副都統於伯都訥,榆樹為伯都訥屬境。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727年1月12日),添設長寧縣,隸於奉天府尹,榆樹為其屬境。乾隆元年七月五日(1736年8月11日)撤縣,所屬民人、民地撥歸永吉州管理。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1747年3月12日),裁永吉州添設吉林廳,同時添設伯都訥巡檢,隸于吉林廳,管理境內獄事。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裁伯都訥巡檢,改設理藩院委署主事,駐伯都訥,管理蒙務。嘉慶十六年(1811年),裁理藩院委署主事,置伯都訥廳理事同知。同時添設分防巡檢兩員,分駐伯都訥和孤榆樹屯,“管理監獄捕務,彈壓私采開荒等事”。光緒八年正月二十八日(1882年3月17日),伯都訥廳衙門遷至孤榆樹屯,改理事同知為撫民同知,原孤榆樹屯分防巡檢改為廳衙門司獄。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1906年2月15日),伯都訥廳升府,移府衙門於新城(今扶餘),在孤榆樹屯地方設榆樹縣。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1909年6月2日),榆樹縣改為榆樹直隸廳,隸于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備道。1913年3月改稱榆樹縣,隸于吉林省濱江道。

東北淪陷時期榆樹縣隸於吉林省

1946年1月1日成立榆樹縣民主政府。5月22日改稱榆樹縣人民政府, 隸于吉北專署。1947年2月,劃出黑林、秀水區和大坡村,舒蘭縣劃出法特區成立榆南縣,隸于吉北專署。1947年11月撤銷榆南縣,黑林、秀水、大坡復歸榆樹縣。1948年6月22日,撤銷吉北專署,榆樹為吉林省直轄縣。1955年北月,榆樹縣人民政府改稱榆樹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7月3日,榆樹縣隸于吉林省懷德專署,10月6日,懷德專署改為公主嶺專署。1958年10月23日,撤銷公主嶺專署,榆樹縣劃歸長春市轄。1966年1月10日,劃歸德惠專署。1968年7月26日,成立榆樹縣革命委員會。1969年7月3日,撤銷德惠專署,改歸長春市轄。1980年9月,縣革命委員會改稱縣人民政府,1990年12月26日,撤銷榆樹縣,設立榆樹市(縣級),由長春市代管。

行政區劃

2011年,榆樹市轄區內有長春五棵樹經濟開發區和吉林省榆樹環城工業集中區2個省級開發區,正陽街道、培英街道、華昌街道、城郊街道4個市區街道,八號鎮、弓棚鎮、大坡鎮、秀水鎮、閔家鎮、劉家鎮、五棵樹鎮、保壽鎮、黑林鎮、新立鎮、土橋鎮、大嶺鎮、新莊鎮、於家鎮、泗河鎮15個鎮,育民鄉、紅星鄉、太安鄉、先鋒鄉、恩育鄉、城發鄉、環城鄉、青山鄉、延和朝鮮族9個鄉。有388個村、12個社區。

基礎設施

榆樹市榆樹市
全面提升規划水平。嚴格執行《榆樹市中心城總體規劃》 ,堅決避免重複建設、無序建設。著手編制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10個合併鄉鎮和先鋒鄉規劃編制工作。

全面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行政辦公樓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市區道路、供水、供熱設施功能進一步完善,綠化、美化、亮化、硬化、淨化水平全面提高;市區設施功能進一步完善, “兩區”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功能不斷增強。新建農村公路391公里,通村率達到100%,實施了延青灌區攔河壩等20項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全面完成了22個公安派出所新建任務,電網建設不斷加快,用電需求得到滿足。

人口民族

人口

人口總量

2011年末,榆樹市總人口1306100人。其中,男665430人;女640670人;同比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3%。

家庭戶人口

2011年末,榆樹市總戶數432635戶,其中農業戶308550戶,非農業人口206808人。

年齡構成

2011年末,榆樹市17歲以下211339人;18歲~35歲331148人;36歲~60歲569294人;61歲以上194319人。

民族

2011年末,榆樹市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哈薩克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侗族瑤族土家族黎族佤族達斡爾族羌族錫伯族白族傣族傈僳族21個民族。至2011年末,榆樹市20個少數民族人口20367人,占總人口的1.6%。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榆樹市位於吉林省中北部,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在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構成的三角區中心,位於北緯44°30′57″~45°15′02″,東經126°01′44″~127°05′09″,榆樹市境南北、東西距離均為85公里,周長345公里。東及東北與黑龍江省五常市、北及西北與黑龍江省雙城市以拉林河為界;西與扶餘縣接壤;西南與九台市、德惠市隔江相望;南及東南與舒蘭市毗鄰。

地形地貌

榆樹市屬沖洪積湖積台地平原區。境內無崇山峻岭,地勢較平坦,微有波狀起伏。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高於西南部,而西部又高於中部,呈微凹型。平均海拔為157米~220米。最高處為土橋鎮花園山一帶,海拔302米;最低處為八號鎮坎下,海拔137.5米。地貌類型為剝蝕堆積地貌。成因形態為沖洪積湖積平原,沖湖積平原及河谷平原。

榆樹市地形分兩大類型區:
丘陵陡坡地形區

榆樹市丘陵陡坡地形區主要分布於卡岔河以東、科鐵公路以南,占榆樹市土地總面積的21%。本區地勢起伏較大,崗嶺明顯,坡度較陡,溝谷密集、分支多,地貌複雜,海拔一般在200米~220米,比平原區高出20米左右,坡面變化一般在10°~20°。

微波平原地形區
榆樹市微波平原地形區主要分布於卡岔河以西,占榆樹市土地總面積的79%。本區地域廣闊,比較平坦,微波起伏。除青山、育民、大嶺一帶,南部保壽一帶起伏稍大,出現漫川漫崗,坡面變化大些,其餘大多數地貌變化不大。海拔一般在180米~200米,坡面變化一般在6°~18°。

氣候狀況

榆樹市屬東北地區季風性中溫帶半濕潤氣候,氣溫多受季風影響,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濕潤多雨,年均降雨量為500—700毫米,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年平均溫度為4℃,高溫出現在七月份,低溫出現在一月份。冬季1月平均氣溫約-18.4℃;夏季7月的平均氣溫約22.64℃。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有松花江卡岔河拉林河,地表水總流量2億多立方米(一說3.66億立方米),另有5座中型水庫,5大灌區,灌溉水田7.1萬公頃。地下水儲量為40多億立方米。礦泉水現已查明並開發利用的有3處。每處每日最大開採量可達1000立方米。其水質為低礦化含鍶的矽質天然礦泉水、低礦化碳酸鈣鎂天然礦泉水2種。

林業資源

2011年,榆樹市林地面積為3.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6%。榆樹市活立木蓄積量為505萬立方米,年採伐量為4.5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2011年,榆樹境內野生植物達400餘種,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薔薇科居多,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100餘種;野生動物有獸類、鳥類、魚類、昆蟲類等。

礦產資源

榆樹市已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建築石材、沙礫石草炭、燒制磚瓦用的黏土礦泉水5種。沙礫石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拉林河流域的大坡、大嶺、於家、青山、八號、育民、五棵樹等鄉(鎮),總儲藏量超過1億立方米。草炭也稱泥炭,主要分布在大坡、保壽、環城、新莊等鄉(鎮),是製作複合有機肥的主要原料。

取得成就

農業

榆樹市榆樹市

榆樹歷史延革綿長。早在4萬年前,“榆樹人”就在這片黑土地上繁衍生息。榆樹文化底蘊豐富,人才濟濟,在清代就有黑林鎮太平川於家“叔侄五進士、兄弟兩翰林”。榆樹自然資源豐富,松花江滔滔北上,流經榆樹四個鄉鎮;拉林河渙渙東來,橫貫榆樹九鄉黑土;卡岔河縱貫南北,滋養著兩岸數十萬鄉親。榆樹交通條件便利,榆陶鐵路連線京哈幹線,102國道、京哈高速公路與五棵樹開發區擦境而過,黑大一級公路、榆陶一級公路、科鐵二級公路全面開通,構建“兩橫一縱”、四通八達的公路主骨架,榆樹到達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大城市均在1.5小時左右。榆樹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承載功能不斷增強。榆樹農業資源富足,是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市)之一,處於世界著名的黃金玉米帶上,盛產玉米大豆水稻高粱,素有“糧豆之鄉”、“松遼平原第一倉”的美譽。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48億斤,被評為全國十大產糧標兵縣市。畜牧業發展迅速,全市生豬發展到310萬頭、黃牛103萬頭、禽3600萬隻、奶牛2萬頭。

工業

榆樹工業實力不斷提升。以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為主攻方向,舉全市之力加快項目建設。通威飼料、錦豐速食麵、四海生豬、上海漢德肉牛、金源馬鈴薯澱粉等項目相繼落戶榆樹,建成投產;大麯酒廠、化肥廠、澱粉廠、酒精廠等一批老企業通過招商改制,煥發了新的生機。“榆樹錢”、“好酒王”、“吉久王”等酒類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周邊國家和地區,成為知名品牌。

城市定位

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伴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強音,榆樹市委、市政府認真謀劃“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宏偉藍圖。未來五年,我們要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箇中心,把為百姓造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一線四點”戰略,推進“一二三四五”工程,以加快發展促進科學發展,努力打造富裕、文明、和諧的中等生態食品經濟城。

經濟狀況

第一產業

2011年榆樹市總播種面積379126公頃,比2010年增加29154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67171公頃(水稻播種面積71189公頃;玉米播種面積273935公頃;大豆播種面積10151公頃;馬鈴薯播種面積11896公頃),比2010年增加24046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0597公頃;瓜類播種面積694公頃;烤菸播種面積525公頃;藥材播種面積139公頃。

2011年,榆樹市糧食總產量達到3106781噸。其中,玉米2158252噸;水稻768449噸;大豆33298噸;薯類146782噸。農業總產值實現1559168萬元,同比增長14.9%。其中,種植業產值892421萬元,同比增長23.3%;林業產值4735萬元,同比增長9.5%;牧業產值617426萬元,同比增長4.9%;漁業產值7149萬元,同比增長46.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7437萬元,同比增長6.9%。
2011年,園藝作物面積4.6萬公頃,總產值實現51億元。榆樹市棚膜蔬菜發展到46000棟,面積3067公頃。其中,普通大棚31500棟;溫室14500棟。棚膜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2011年末,榆樹市生豬發展到2246531頭,同比增長15.5%;牛發展到1049337頭,同比增長37.4%;羊發展到144870隻,同比增長25.4%;禽發展到4723.9萬隻。奶類總產量19643噸。其中牛奶19525噸。禽蛋總產量105224噸。肉類總產量217101噸。

第二產業

2011年,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實現2424519萬元,同比增長28.1%。增加值實現555290萬元,同比增長2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52戶,總產值實現925558萬元,同比增長42.4%,增加值實現220717萬元,同比增長38.6%。主營業務收入實現915832萬元,同比增長53.8%,利稅總額實現41521萬元,同比增長51.3%,利潤實現28279萬元,同比增長45.8%。

2011年,榆樹市建築業增加值實現204543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2.9%。榆樹市有資質建築企業6戶,建築業產值實現18400萬元。

第三產業

民營經濟
2011年,榆樹市民營企業戶數發展到61915戶,同比增長9.2%,從業人員達到243092人,同比增長5.1%。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6724895萬元,同比增長20.6%。利潤總額實現532968萬元,同比增長7.9%,實交稅金69261萬元,同比增長47.6%。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2187468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0.6%。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榆樹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2.3%。

固定資產投資
2011年,榆樹市引進內資23.9億元,引進外資4560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204232萬元,同比增長32.3%。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15018萬元,同比增長14.3%。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204232萬元,同比增長32.3%。

財政
2011年,榆樹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100500萬元,同比增長41.9%;市本級一般預算財政收入74840萬元,同比增長49.3%;財政支出總計387906萬元,同比增長21.3%。

金融
2011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80884萬元,同比增長15.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93225萬元,同比增長14.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018847萬元,同比增長13.3%。

保險
2011年,榆樹市保費收入26361萬元,同比增長16.2%;理賠支出13129萬元,同比增長15.9%。

社會事業

教育

幼兒教育
2011年,榆樹市有各類幼稚園117所,其中國辦6所、集體辦21所。在園幼兒16317人。在崗教職工917人(教育部門辦園410人),其中專任教師699人(教育部門辦園344人)。幼稚園占地總面積17725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3565平方米。適齡兒童入園率98%。

中國小教育
2011年,榆樹市有普通國小352所。其中,市區15所;中心國小36所;鎮小1所;村小300所。學校占地總面積394576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01365平方米,教學班3112個,在校學生總數74741人,在崗教職工6158人,其中專任教師5633人。國中40所。其中,市區5所;農村35所。學校占地總面積1553889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36306平方米,有教學班831個,在校學生總數35179人,在崗教職工3345人,其中專任教師2197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校園占地總面積411649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1026平方米,有教學班234個,在校學生總數7435人,在崗教職工648人,其中專任教師563人。
2011年,榆樹市有高中6所。其中,市區3所;農村3所。學校占地總面積442499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49612平方米,教學班354個,在校學生總數22806人,在崗教職工1031人,其中專任教師777人。

成職業教育
2011年,榆樹市有成職業教育學校3所,學校占地面積8418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8188平方米,在校學生總數3968人,在崗教職工369人,其中專任教師255人。職業學校對口聯考取得良好成績,報名109人,其中升入本科35人,專科75人,升學率達到99%。

文化

到2011年末,榆樹市標準書屋增加到342個,打造樣板書屋26個。10月份長春市新聞出版局為26個樣板書屋贈送電腦26台,健康書籍4000冊。

衛生

截至2011年榆樹市有市醫院、市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結核病防治所、職工中專、新農合辦公室及37家鄉鎮衛生院

交通

2011年,榆樹市鐵路有榆陶鐵路榆舒鐵路

公路主要有黑大公路(黑河——大連,即202國道),榆陶二級(一級路面)快速幹道,京哈公路(102國道),京哈高速公路位於市境西12公里。

水運在五棵樹鎮設有五棵樹碼頭,可上溯吉林,下達哈爾濱、佳木斯等。

榆樹市距離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均在兩個小時車程。

科技

2011年,榆樹市實施國家“東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和“東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水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與研究”課題。

旅遊景區

五棵樹沿江旅遊區
五棵樹沿江旅遊區位於五棵樹鎮南1.5公里的松花江畔,總面積3.64平方公里,沿江長度為20公里。主要包括湛江寺、五棵樹碼頭、松江峽谷等景點。每年農曆初八、十八、二十八三個廟會和端午節、國慶節等節假日,有數萬人到這裡觀光遊玩。
霸湖旅遊區
霸湖旅遊區位於榆樹市培英街道辦事處東家村(原王家村),距市區僅3公里,距科鐵公路0.5公里。旅遊區內東溝水庫約138公頃,水面開闊,水草茂盛。水庫東岸有一座南北走向約1公里的山坡,面積約6公頃。山上有榆樹、楓樹、楊樹、松樹等10多個樹種,樹木繁茂。坡上有一棵樹齡100多年的古樹,主幹樹圍約3米,被當地百姓奉為“山神榆樹”。
花園山旅遊區
花園山旅遊區位於土橋鎮東南部,地處松遼平原邊緣地帶,是長白山支脈大黑山的余脈,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4公里,最高海拔302米。很久以前,每到春夏時節,山上山下開滿野花,猶如一個天然的大花園,花園山由此得名。花園山林木茂盛,有自然林6000公頃,人工林1500公頃。動植物資源豐富,有20多種中藥材,30多種國家保護動物、10多種野菜及榛蘑、松蘑等10多種菌類植物。山頂有35米高的瞭望塔,山腳有一座15公頃水面的水庫。沿環山水泥路可環遊花園山。
小鄉旅遊區
2007年小鄉被長春市旅遊局確定“農家樂旅遊示範點”。旅遊項目有∶小鄉紀念館、齊殿雲墓、水上樂園、生態園等。
雷劈山旅遊區
雷劈山旅遊區位於榆樹市大嶺鎮北部興農村,地處吉黑兩省交界處,距榆樹市區約45公里。雷劈山最高處海拔210.5米,總面積100餘公頃。
青鼎山旅遊區
青鼎山旅遊區位於新立鎮青頂村,距榆樹市區16公里,最高峰海拔239.5米,總面積約570公頃。山上林木繁茂,有松樹、柞樹、樺樹、五角楓等20個樹種和山雞、松鼠等多種野生動物,山中有依山崖開鑿的佛林一處,有3處魚塘。山頂有瞭望塔和防雹炮台。登瞭望塔或沿5公里環山公路巡遊可遊覽青鼎山全貌。

中國城市大全-吉林篇

吉林省,簡稱吉,因境內吉林城而得名,省會長春市。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乾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