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區

東營區

東營區是隸屬山東省東營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山東省東北部,是東營市的中心區,黃河三角洲腹地。東營區是東營區是在油田礦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組團式新興城區。地跨東經118°12′42″~118°59′52″,北緯37°14′13″~37°31′57″。東瀕渤海,西依黃河,南與廣饒縣、博興縣接壤,北與墾利縣毗鄰。東西最大橫距6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6.5公里,總面積1155.62平方公里。主要由東城、西城兩大部分組成,東城建成區面積44平方公里,西城建成區面積66平方公里,兩地相距15公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東營區東營區
4000多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殷朝為薄姑國領地。
周為齊地。
秦屬齊郡
西漢屬千乘郡琅槐縣、濕沃縣,東漢屬樂安國博昌縣、濕沃縣。
三國時屬魏國齊郡,西晉屬廣饒縣、濕沃縣。
南北朝時屬樂安郡廣饒縣、濕沃縣。
唐宋時屬渤海郡千乘縣、蒲台縣。
元明清三朝境域東部屬樂安縣、西部屬蒲台、博興縣。
民國年間,為廣饒、蒲台、博興三縣交界之地。
六戶鎮六戶鎮
1964年3月,勝利油田會戰時在境內東營村附近建立指揮部。1965年為服務油田開發建設,中共惠民地委、惠民地區專署成立中共東營工委、東營辦事處。1982年建立東營市。1984年1月市轄東營區、牛莊區建立,1987年6月10日,兩區合併為東營區。
1988年4月11日,撤銷東營區西城街道辦事處,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泰安路、海河路2個街道辦事處。
1992年10月14日,撤銷東營區史口鄉,設立史口鎮。
2000年,東營區轄3個街道、5個鎮、3個鄉。總人口568510人,各鄉鎮人口:泰安路街道87711、海河路街道115258、東城街道46842、辛店鎮102101、勝利鎮70802、牛莊鎮26569、六戶鎮26910、史口鎮24537、油郭鄉19667、西范鄉15163、龍居鄉32950。(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東營區撤銷油郭鄉,併入史口鎮;撤銷西范鄉,併入牛莊鎮;撤銷辛店鎮、勝利鎮、泰安路街道辦事
龍居鎮龍居鎮
處、海河路街道辦事處,在此行政區域內設辛店街道辦事處、勝利街道辦事處、文匯街道辦事處、黃河路街道辦事處。
2001年,東營區總面積1155.62平方千米。轄9個鎮、街道辦事處,201個村民委員會,56個居民委員會。年底東營區總人口56.2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8.79萬人。
2002年,東營區總面積1155.62平方千米。轄4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201個行政村。年底東營區總人口57.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2萬人。
2003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東營區設立勝園街道辦事處,由4個鎮5個街道改為4個鎮6個街道:原黃河路街道的東現河、南田、西現河、王連、東生、陳家和史口鎮的北高、盧家丁家、姜家、業基王、溫家、東商、趙家共14個村居劃歸勝園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南二路1118號。勝園街道面積20.8平方千米,人口3.11萬。
2003年,東營區總面積1155.62平方千米。轄4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201個村民委員會,63個社區居委會。年底東營區總人口58.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87萬人。

行政區劃

東營區轄4個、6個街道辦事處,201個村民委員會,54個社區居委會。
文匯街道黃河路街道東城街道辛店街道勝利街道勝園街道牛莊鎮六戶鎮史口鎮龍居鎮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東營區位於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地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2'42”-118°59'52”,北緯37°14'13”-37°31'57”,總面積1153.6平方公里,北與墾利縣毗鄰,南與廣饒縣接壤,西隔黃河與利津縣相望,西南與博興縣接界,東至渤海。東營區地勢西高東低,比降為1/10000;地面平均高度6-8米。

水文

黃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
東營區共有河流9條。黃河是境內唯一的自然河流。區內有排水河道8條:支脈河、廣利河、老廣蒲溝、武家大溝、五六乾合排、溢洪河;境內排澇河道有廣蒲河、東營河,控制面積分別為339.6、83.4平方公里。東營河匯入溢洪河,廣蒲河匯入支脈河,後入海。
東營區海岸線南起支脈河,北至丁字壩,全長26.7公里,地勢低平,屬粉沙淤泥質海岸。灘涂面積139.57平方公里,潮間帶面積133.5平方公里,負10米淺海面積為534平方公里,是灘涂養殖和采捕貝類的良好場地。潮汐屬不規則日潮和不規則半日潮的不同潮型,每日2次,潮差一般為0.2~2米,潮汐流速平均為1.1海里/小時。

氣候

東營區沿海受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影響,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沿海氣溫以1月最低,平均1~4℃,?7~8月氣溫最高,平均24~26.3℃。海水錶層水溫年平均12℃。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2年底東營區總人口61.56萬人。男女性別比106:100。人口出生率8.38‰,人口死亡率3.35‰,人口自然增長率5.03‰。

民族

截止2012年底東營區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15814,占總人口的99.2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551人占總人口的0.73%,其中回族有1836人,滿族有1294人,蒙古族有441人,土家族有181人,壯族有116人,苗族有105人,維吾爾族有98人,侗族有64人,朝鮮族有100人,彝族有57人,哈薩克族有21人,布依族有41人,藏族有31人,白族有34人,土族有27人,瑤族有21人,錫伯族有21人,黎族有15人,達翰爾族有16人,納西族有6人,裕固族有3人,仡佬族有1人,畲族有3人,羌族4人,水族、高山族、鄂倫春族、水族、毛難族分別有2人,布朗族、穿青人、哈尼族、俄羅斯族、傣族分別有1人。

經濟概況

綜述

東營區黃河廣場東營區黃河廣場
2011年,東營區實現生產總值(GDP)27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7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25.9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134.2億元,增長17.8%。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8%、50.74%、48.18%。三次產業的比例為5.0:46.0:49.0。

第一產業

2011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65114萬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農業總產值90201萬元,比上年下降4.6%;林業總產值2302萬元,比上年增長9.4%;牧業總產值107494萬元,比上年增長12.9%;漁業總產值50037萬元,比上年增長5.3%;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508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3.7萬畝,比上年減少3.1萬畝。

第二產業

2011年,東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722.7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18.7億元,比上年增長33.9%;實現利稅總額84.6億元,比上年增長48.8%;實現利潤總額61.6億元,比上年增長53.1%。產品銷售率96.8%。在41家三級及以上(新資質)建築企業中,有施工任務的41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1.6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全區建築業共實現增加值15.9億元,比上年增長4.8%。

第三產業

2008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13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上年增長17.26%。實現進出口總額3億美元,增長24%,其中出口總值2.6億美元,增長30%。實際利用外資6500萬美元,增長99%。
社會事業編輯

社會事業

科教文衛

東營區運動會剪影東營區運動會剪影
截止2010年,東營區有各級各類學校38所,在校生26059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21617人;教職工2436人,其中專任教師1765人。科研機構35個,各類技術人員4133人,其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1316人。共取得市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1項。專利申請量1591件,比上年增長5.57%。有文化場所11處,文化大院255處,東營區有區屬醫療保健衛生機構3個,醫院、衛生院床位807張,衛生技術人員1310人。

社會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3元,比上年增長14.4%,人均住房使用面積33.18平方米。在崗職工工資總額92500萬元,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5907.12元,增長13.75%,人均居住面積37.84平方米。東營區城鎮企業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7049人、22088人、9860人、13195人、6288人。農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6萬人。東營區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0598人,其中,城鎮3934人,農村6664人。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8個,床位681張,收養631人。

住房設施

2008年房屋施工面積39.7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3倍,其中住宅34.85萬平方米,增加4.66倍。商品房銷售面積18.54萬平方米,增加7.96倍。建築業總產值19.04億元,增長3%。

建設交通

截止2008年,縣鄉村公路通車裡程1044.7公里,幹線全長153公里,油田專用公路313.5公里,年貨運量528萬噸,年貨運周轉量5.328億噸公里。
政治編輯
截止2011年
區委書記:賈瑞靄
區長:丁衛東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東營區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天然滷水貝殼、地熱及少量磚瓦用粘土。石油、天然氣資源富集,含油層系多,油氣藏類型多,主要分布於現河、東辛、六戶、牛莊、王崗等處。截止2010年,已發現油田8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以上,累計生產原油約2.8億噸。滷水年開採量約100萬立方米,現保有儲量約95335萬立方米。地熱是繼油氣資源的第二大能源資源,儲量豐富,中心城區地熱資源自上而下有兩個較好的熱儲層——上第三系館陶組熱儲層和下第三系東營組熱儲層,熱水儲存總量為143億立方米,可采儲存量為61408立方米/日。有2處地熱井開發利用。貝殼資源主要分布於牛莊鎮,經地質勘查探明儲量約20萬噸,可供開採的約16萬噸。

生物資源

大天鵝大天鵝
野生動物中獸類有野兔、刺蝟、獾、黃鼠狼、鼴鼠、狐狸等;鳥類有燕、雀、水鳧、鴨藍、大雁等,珍貴島類有大天鵝、白頭鶴、大鴇等。水產資源中魚類以梭魚、青鱗魚、鱸魚、斑鯽、刀鱭為主;蝦類以毛蝦、對蝦、青蝦、脊背白蝦為多;蟹類有黃河口大閘蟹、三疣梭子蟹、梭子蟹等;貝類有文蛤、毛蚶、魚回蟶、竹蟶、蘭蛤等;黃河鯉魚、黃河刀魚為淡水名產。野生植物中的中草藥有益母草菟絲子、車前子、茵陳、羅布麻等數10種。

水資源

東營區歷年平均降水產生的地表水徑流量為0.65億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渤海,利用率尚低。東營區淺層地下淡水面積為26.67平方公里,當年平均水量為4627.28萬立方米。黃河是境內主要客水水源,1950~1999,利津水文站年徑流量平均為352億立方米,年際間豐枯變化較大,一年之內水量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流量為1264立方米每秒。自2001年以來,由於實施黃河水量統一調度,保證了利津站全年不斷流,2004年黃河徑流量198.8億立方米,全年沒有斷流。另外,支脈河入境內流域面積138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33立方米每秒;廣利河入境流域面積51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43立方米每秒。

土地資源

東營區土地總面積11.56萬公頃,其中耕地24.696萬畝。人均耕地0.12公頃(按農業人口計算),以2004年東營區土地變動調查數據統計,土地分三大類,農用地51504公頃,建設用地35731公頃,未利用土地28327公頃。

旅遊

東營區境內的旅遊景點有天鵝湖公園、清風湖公園、勝利電視塔、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華8井紀念碑等。中的鐵元素。90年代後,使用不鏽鋼炊具者增多。切菜用的案板多有兩塊,分別用作切生食和熟食。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