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尜

打尜是我國漢族民間傳統的競技娛樂活動,是我國上古時期擊壤活動的變異形式。流行地域在中國北方。

遊戲名稱

打尜打尜

打尜(gā),也稱打尜尜打嘎嘎

遊戲大類

競技類遊戲

起源與歷史

打尜是我國漢族民間傳統的競技娛樂活動,是我國上古時期擊壤活動的變異形式。打尜多在冬春兩季舉行,參加者多為少年兒童。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中有童謠這樣唱道:“楊柳發,打尜尜;楊柳死,踢毽子”,反映了早春楊柳吐芽時節,少年兒童以打尜為娛樂的風俗。到了近現代,我國北方仍有冬春打尜的習俗。

流行地域

中國北方

流行年代

打尜是一種古老遊戲,到了近現代,我國北方也很流行打尜,現在玩者很少。

工具介紹

打尜所需的工具為一個尜和一塊木板。尜是一種兩頭尖、中間圓的木製玩具,“尜”字形象地表明了工具的形態。

尜的製作:拿一截長十厘米左右、粗二三厘米的木棍,把木棍兩頭削尖,就製成了尜。

木板的製作:用一塊長約四十厘米,寬約三十厘米的木板,一端削成手握適合為度。

遊戲玩法

人數:兩人,也可多人分成兩組。

玩法:在地上畫一個邊長2米左右的方框。 起初一人打尜,另一個人來接。把尜放在方框裡,手握木板敲打尜的一端,待尜飛向空中時,再用木板猛擊,儘量把尜打到比較遠的距離。另一個人預先估計尜可能落下的位置,站在這個位置上接尜,接住了算贏,就變成了打尜方。如果接不住,等尜落地時,可撿起尜往方框裡仍,如果仍到方框裡,也算贏。打尜的一方則努力不讓尜落回方框裡。

打尜的競技方法有差異,也可以擊中目標或者距離遠者為勝。

益處

打尜時有擊打、跑、投擲、彎腰等動作,屬於全身運動,能很好地鍛鍊身體。

趣味

遊戲競技性強,趣味獨特,要求較高,有一定的刺激性,對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

民間遊戲匯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