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蛇傳開始

從白蛇傳開始

《從白蛇傳開始》是虛數點所寫仙俠類網路小說,連載於起點中文網。作品簡介:穿入《白蛇》,成了許仙的叔舅。是保護許仙免受妖魔襲擾。

基本信息

本內容基

《從白蛇傳開始》是虛數點所寫仙俠類網路小說,連載於起點中文網。作品簡介:穿入《白蛇》,成了許仙的叔舅。是保護許仙免受妖魔襲擾……
書名:從白蛇傳開始
作者:虛數點
類別:古典仙俠
首發網站:起點中文網
作品標籤:轉世、從零開始
開始創作時間:2012年5月4日
寫作進程:連載中
其他相關作品:《武道真解》…

作者介紹

虛數點
起點作家。
男,江蘇徐州人。
作品:《從白蛇傳開始》《武道[1]真解》《唯一仙道在官場
編輯本段作品簡介
穿入《白蛇》,成了許仙的叔舅。是保護許仙免受妖魔襲擾,還是調教許仙如何愛妖精,成全這段人妖戀,這是個難題……[2]
主角是孤兒,重視親情。許仙愛妖,他支持;許仙不愛,他也支持。因為他們是親人。

作品榮譽

2012-06-13累積獲得五十萬點擊
2012-06-05累積獲得三十萬點擊
2012-06-03累積獲得五千個收藏 
2012-05-27累積獲得三千個收藏
2012-05-24累積獲得十萬點擊
2012-05-19累積獲得五萬點擊
2012-05-18累積獲得一千個收藏
2012-05-12累積點擊破萬
2012-05-11累積獲得三百個收藏

初章

松山,因滿山松樹而得名,松姿搖曳,仙人指路,壽星獻桃……處處松樹,點綴其中。
今年入秋,松子成熟,更是引來鳥啄獸逐,與這滿山的松景相映成趣,大有百鳥匯集,百獸奔逐之勢。
只是與這山景相比,寧采臣的心情卻是灰暗的。
沒錯,就是那個寧采臣,那個現代人眾所周知的寧采臣的同名人氏。
書中的寧采臣是浙江人氏,他卻是杭州人氏,字“仙芝”,今年已經十六歲的他,卻僅僅是名童生。
童生,童子生,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
這分明是明清的科舉制度,但是他現在所在的時代都能嚇死人,宋朝。
宋朝,那個只考兩試的宋朝。
為此他常常感慨為什麼這宋朝會用明朝的制度。
是的,現在的寧采臣,他的靈魂已經易主,被一個來自地球的現代大學生給占據了。
穿越,本來只是一種幻想,可當這幻想成真時,他卻雙目一黑……
大宋王朝。
這個歷史上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
在這個朝代,做讀書人是幸福的,但是寧采臣的心卻是灰暗的。因為他在現代是學法的,一個法學院的學生。
要說這法學者最討厭什麼時代,恐怕也就是這個儒學昌盛的時代。好在他還有原寧采臣的記憶,否則他真是一天都混不下去。
這些問題都不是關鍵。
關鍵在於,這個時代竟然採用了明制,明制科考可要比宋朝名目繁多多了。
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一級是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取解試由各州的判官及錄事參軍主持,省試則由皇帝選派的官員主持。後加殿次為三考。
考試時間為: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宋朝科舉等第最初只分甲乙,後來考第之制分五等,上二等為一甲,賜進士及第;三等為二甲,賜進士出身;四、五等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中進士舉者才能稱“進士”。凡“及第即命以官”,不須經吏部試。
可明制就恐怖多了。
成為秀才之前,有三級童試;進入學院讀書後,又要進行歲考、科考,按成績分六等;成績取得科考一、二等者,才能取得鄉試資資格。然而這還遠遠未完,鄉試之後,還有會試、殿試呢……
簡直能考能人。
最關鍵的是這是宋朝,是半部論語治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宋朝。
你一個生員要說我不考了,去做別的。馬上就會臭大街。
作為一名現代大學生,什麼單元測驗,期中期末,什麼會考聯考,老師們還時不時玩一把什麼摸底。這樣的考法,他早就厭了煩了,怎的是一個焦頭爛額,里焦外嫩,變“考”為“考”。
就是怕了,他穿越前才會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不考了。
可這剛不考,那邊就穿了。穿了還不說,還得接著考。
這是怎樣的人生?又是如何的痛苦?他的心只是灰暗,卻沒有發瘋,已是好運。
難不成自己的命中注定要“烤”下去嗎?
我頂你個肺!”
寧采臣脫口罵道,背著寧采臣式的書生筐,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
寧采臣家境不好,住不起學舍,每天每天都不得走山路回家,正所謂“宋朝版走讀生”。
想及這今後的悲慘生活,他的心就快樂不起來。
特別是寧家只有二畝薄田,其父早亡,全靠家中老母為人縫補艱難餬口度日
這個時期,山景獨好,自然就少不了這遊山玩水的遊客,其中更是多為文人騷客,三五成群,兩兩成雙。或負手遠眺,以覽群山小;或聚坐在山亭山道,品茗軟酒,高談闊論,張口“談笑有鴻儒”,閉口“往來無白丁”,詩詞歌賦,你呼我應,聲聲入耳。
這令他更顯煩躁,不知不覺便入了山間小路。
小路清幽,雖無山澗美景,卻勝在鳥獸更多。
看看四周,再無行人,只見他把書筐從背後取下,從裡面取出個四方木箱,箱子有門,門可打開,以繩索提起,獸一進入,便可落下。
這可是他好不容易自己做出的陷阱。
如果是在明朝,他又叫寧采臣,他肯定會做一個愛護小動物的書生,但這是宋朝。早不知肉是啥味的,硬是讓他成了個手藝者。
放好陷阱,他就在一旁等著。
噝噝……
隨著噝噝聲,緊接著一條蛇從草叢中飛速竄出。
蛇身翠綠似玉,竟是條劇毒的竹葉青。

[3]章節目錄

卷一:我叫寧采臣我叫寧采臣,是許仙姐夫的叔舅,從白蛇傳開始。本卷共63887字
第1章、蛤蟆追蛇第2章、賣珠第3章、捕快第4章、鼠妖第5章、探花
第6章、開宴第7章、家門第8章、李公甫第9章、活寶第10章、許仙
第11章、謝師第12章、小娘第13章、巫蠱第14章、遇仙第15章、拜師
第16章、硬筆第17章、官運第18章、下雪第19章、純陽第20章、劍法
第21章、死氣第22章、鎮定第23章、赴宴第24章、選才第25章、詩比
第26章、小姐第27章、淒涼第28章、下山第29章、相遇第30章、不愛
卷二:出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本卷共62409字
第31章、才子第32章、花船第33章、詞曲第34章、出家第35章、立言
第36章、名望第37章、離別第38章、進學第39章、妖物第40章、探病
第41章、茅府第42章、火大第43章、討情第44章、符咒第45章、霉運
第46章、解咒第47章、追捕第48章、捕妖第49章、炮竹第50章、拜年
第51章、寒食第52章、敬神第53章、回禮第54章、旨意第55章、離魂
第56章、誅神第57章、魚娘第58章、拆廟第59章、年完第60章、買書
卷三:白蛇水漫金山痴情女,西湖岸,訴相思。千年情絲一日隕,此恨綿綿無絕期。本卷共62337字
第61章、忌諱第62章、新書第63章、雷霆第64章、三擊第65章、返回
第66章、掛靠第67章、買牛第68章、奇人第69章、怕了第70章、裝13
第71章、冬粉第72章、負傷第73章、戀情第74章、清明第75章、官銀
第76章、問禮第77章、荒宅第78章、效率第79章、龍氣第80章、妖?仙?
第81章、治療第82章、人生四苦第83章、季考第84章、天熱第85章、旱魃
第86章、律言第87章、法海第88章、勸退第89章、反思第90章、現在[1]
卷二:出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本卷共62409字
第31章、才子第32章、花船第33章、詞曲第34章、出家第35章、立言
第36章、名望第37章、離別第38章、進學第39章、妖物第40章、探病
第41章、茅府第42章、火大第43章、討情第44章、符咒第45章、霉運
第46章、解咒第47章、追捕第48章、捕妖第49章、炮竹第50章、拜年
第51章、寒食第52章、敬神第53章、回禮第54章、旨意第55章、離魂
第56章、誅神第57章、魚娘第58章、拆廟第59章、年完第60章、買書
卷三:白蛇水漫金山痴情女,西湖岸,訴相思。千年情絲一日隕,此恨綿綿無絕期。本卷共62337字
第61章、忌諱第62章、新書第63章、雷霆第64章、三擊第65章、返回
第66章、掛靠第67章、買牛第68章、奇人第69章、怕了第70章、裝13
第71章、冬粉第72章、負傷第73章、戀情第74章、清明第75章、官銀
第76章、問禮第77章、荒宅第78章、效率第79章、龍氣第80章、妖?仙?
第81章、治療第82章、人生四苦第83章、季考第84章、天熱第85章、旱魃
第86章、律言第87章、法海第88章、勸退第89章、反思第90章、現在
卷四:序戰盤古開天化三清,道祖合道化三道。自尋道向前找,自由人間道。本卷共102243字
第91章、藥鋪第92章、捕頭登門第93章、軍隊第94章、逃與不逃第95章、雨傘
第96章、鬼域第97章、人道光明第98章、自救第99章、人道之威第100章、吞銀
第101章、赴宴第102章、醉酒第103章、比劍第104章、上房第105章、瘟疫
第106章、各方行動第107章、不著調第108章、機緣第109章、佛光消鬼氣第110章、王道陵
第111章、怕蛇第112章、那是初見第113章、論劍第114章、衍化劍胚第115章、多個跟班
第116章、閒賦田園第117章、缺水第118章、武之衍化開始第119章、如來第120章、書,我寫了
第121章、戀情第122章、無題第123章、不理想第124章、名將第125章、文武
第126章、開幕第127章、不速之客第128章、又出狀況第129章、影響第130章、仇人
第131章、回來第132章、不考第133章、兩次拋棄第134章、田地第135章、迷路
第136章、出山​​​​
第136章、出山
第137章、進粱山縣
第138章、白衣秀士
第139章、春闈
第140章、蜘蛛精的訊息
第141章、人情
第142章、勒索
第143章、贖人
第144章、手段
第145章、太監出手
第146章、殭屍
第147章、一百七十三口人命
第148章、借人
第149章、建議
第150章、拜師
第151章、回杭州
第152章、追蹤
第153章、王氏一族
第154章、男兒有淚不輕彈
第155章、他是殭屍嗎
第156章、錯了
第157章、夜探王府
第158章、果然是殭屍
第159章、觀禮
第160章、面對
第161章、行屍出現
第162章、大道之晶
上架感言
第163章、龍脈之爭
第164章、對抗龍脈
第165章、援兵T
第166章、靈隱寺
第167章、離去(10000+更完)
第168章、騙寶
第169章、騙不到
第170章、搶親(10000+更完)
第171章、造反的誤會
第172章、天下名士
第173章、名士印起(求月票)
第174章、大樓船(12000+更完)
第175章、船娘
第176章、上船
第177章、再見魚娘
第178章、迴避
第179章、不懂女兒心
第180章、道兵
第181章、快活林
第182章、林中世界
第183章、狼群
第184章、打雷了
第185章、蘭若寺
第186章、受困
第187章、離開蘭若寺
第188章、以尿克敵
第189章、十萬鬼軍
第190章、為寶而來
第191章、休整
第192章、火起
第193章、三人女人一台戲
第194章、贏了
第195章、掌中佛國
第196章、同歸於盡
第197章、比丘
第198章、求血
第199章、調教
第200章、以毒攻毒
第201章、尋靈藥
第202章、算計
第203章、糊塗官
第204章、姥姥的王牌
第205章、殺子真兇
第206章、判死
第207章、手段
第208章、新證據T
第209章、桔梗
第210章、擦肩而去的兩個男子
第211章、字
第212章、皇帝的好奇心
第213章、偷竊鬼門關
第214章、無情劍顯威
第215章、奪取生死簿
第216章、鬼軍的擁護
第217章、陰兵轉化
第218章、城大代表危險更大
第219章、古人最腹黑
第220章、專救造反專業戶
第221章、城隍神位
第222章、大宋的宅男與剩女們
第223章、美食?!戰鬥
第224章、嘩嘩
第225章、基情無限
第226章、天庭來人
第227章、神位
第228章、修煉了
第229章、喜
第230章、奔波
第231章、桔子
第232章、十金
第233章、砸場子
第234章、幻道
第235章、收穫
第236章、去汴京
第237章、半路劫殺
第238章、改水路
第239章、開封
第240章、打太歲
第241章、日游神
第242章、軍魂道
第243章、花和尚
第244章、救出李大
第245章、和尚發瘋
第246章、花和尚之死
第247章、再見熟人
第248章、別有洞天
第249章、交易
第250章、喬遷之喜
第251章、書迷
第252章、伏擊前
第253章、伏擊
第254章、軍旗
第255章、軍旗上的狼妖
第256章、分割
第257章、上門
第258章、佛法北去
第259章、引龍
第260章、貪利
第261章、渡化慧根
第262章、祭煉(新月的10000+完成)
第263章、戰
第264章、戰退
第265章、追擊
第266章、援軍
第267章、聶魂(苦求訂閱)
第268章、回魂
第269章、前塵往事(求訂閱)
第270章、驚
第271章、兩個聶雙
第272章、改變
第273章、辨別
第274章、建廟
第275章、仙人
第276章、平衡
第277章、解圍之道
第278章、大膽
第279章、開始
第280章、計畫趕不上變化
第281章、截胡
第282章、值得嗎?
第283章、千古一考
第284章、夜審
第285章、開審
第286章、夢嗎
第287章、馬屁
第288章、揣摩
第289章、最後一場
第290章、禁武令
第291章、“伯仲叔季”現世
第292章、竟然還有三光神水
第293章、放榜
第294章、看榜
第295章、搶親
第296章、當我徒弟吧
第297章、小蝶
第298章、殺
第299章、先天神魂
第300章、三報臨門
第301章、天生的革命家圖
第302章、和解圖
第303章、一敗塗地圖
第304章、兩個新娘圖
第305章、真假難分圖
第306章、正常進行圖
第307章、尋鼠妖圖
第308章、白素貞的死劫圖
第309章、妙善圖
第310章、還是要武力啊圖
第311章、打醬油圖[4]

初章試讀

第1章、蛤蟆追蛇
松山,因滿山松樹而得名,松姿搖曳,仙人指路,壽星獻桃……處處松樹,點綴其中。
今年入秋,松子成熟,更是引來鳥啄獸逐,與這滿山的松景相映成趣,大有百鳥匯集,百獸奔逐之勢。
只是與這山景相比,寧采臣的心情卻是灰暗的。
沒錯,就是那個寧采臣,那個現代人眾所周知的寧采臣的同名人氏。
書中的寧采臣是浙江人氏,他卻是杭州人氏,字“仙芝”,今年已經十六歲的他,卻僅僅是名童生。
童生,童子生,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
這分明是明清的科舉制度,但是他現在所在的時代都能嚇死人,宋朝。
宋朝,那個只考兩試的宋朝。
為此他常常感慨為什麼這宋朝會用明朝的制度。
是的,現在的寧采臣,他的靈魂已經易主,被一個來自地球的現代大學生給占據了。
穿越,本來只是一種幻想,可當這幻想成真時,他卻雙目一黑……
大宋王朝。
這個歷史上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
在這個朝代,做讀書人是幸福的,但是寧采臣的心卻是灰暗的。因為他在現代是學法的,一個法學院的學生。
要說這法學者最討厭什麼時代,恐怕也就是這個儒學昌盛的時代。好在他還有原寧采臣的記憶,否則他真是一天都混不下去。
這些問題都不是關鍵。
關鍵在於,這個時代竟然採用了明制,明制科考可要比宋朝名目繁多多了。
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一級是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取解試由各州的判官及錄事參軍主持,省試則由皇帝選派的官員主持。後加殿次為三考。
考試時間為: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宋朝科舉等第最初只分甲乙,後來考第之制分五等,上二等為一甲,賜進士及第;三等為二甲,賜進士出身;四、五等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中進士舉者才能稱“進士”。凡“及第即命以官”,不須經吏部試。
可明制就恐怖多了。
成為秀才之前,有三級童試;進入學院讀書後,又要進行歲考、科考,按成績分六等;成績取得科考一、二等者,才能取得鄉試資資格。然而這還遠遠未完,鄉試之後,還有會試、殿試呢……
簡直能考能人。
最關鍵的是這是宋朝,是半部論語治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宋朝。
你一個生員要說我不考了,去做別的。馬上就會臭大街。
作為一名現代大學生,什麼單元測驗,期中期末,什麼會考聯考,老師們還時不時玩一把什麼摸底。這樣的考法,他早就厭了煩了,怎的是一個焦頭爛額,里焦外嫩,變“考”為“考”。
就是怕了,他穿越前才會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不考了。
可這剛不考,那邊就穿了。穿了還不說,還得接著考。
這是怎樣的人生?又是如何的痛苦?他的心只是灰暗,卻沒有發瘋,已是好運。
難不成自己的命中注定要“烤”下去嗎?
“我頂你個肺!”
寧采臣脫口罵道,背著寧采臣式的書生筐,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
寧采臣家境不好,住不起學舍,每天每天都不得走山路回家,正所謂“宋朝版走讀生”。
想及這今後的悲慘生活,他的心就快樂不起來。
特別是寧家只有二畝薄田,其父早亡,全靠家中老母為人縫補艱難餬口度日。
這個時期,山景獨好,自然就少不了這遊山玩水的遊客,其中更是多為文人騷客,三五成群,兩兩成雙。或負手遠眺,以覽群山小;或聚坐在山亭山道,品茗軟酒,高談闊論,張口“談笑有鴻儒”,閉口“往來無白丁”,詩詞歌賦,你呼我應,聲聲入耳。
這令他更顯煩躁,不知不覺便入了山間小路。
小路清幽,雖無山澗美景,卻勝在鳥獸更多。
看看四周,再無行人,只見他把書筐從背後取下,從裡面取出個四方木箱,箱子有門,門可打開,以繩索提起,獸一進入,便可落下。
這可是他好不容易自己做出的陷阱。
如果是在明朝,他又叫寧采臣,他肯定會做一個愛護小動物的書生,但這是宋朝。早不知肉是啥味的,硬是讓他成了個手藝者。
放好陷阱,他就在一旁等著。
噝噝……
隨著噝噝聲,緊接著一條蛇從草叢中飛速竄出。
蛇身翠綠似玉,竟是條劇毒的竹葉青。
這么毒的蛇,他可沒有興趣。這萬一捕蛇不成,反被蛇咬,那就得不償失了。
可這蛇也不知是昏了頭,還是不再怕人,竟然筆直向他藏身處竄來。
寧采臣更加不敢動彈。他牢牢記住,這人不惹蛇,蛇一般是不會咬人的。
蛇兒竄上他的身體,把他嚇得半死。好在這動物世界沒有騙人,蛇果然沒咬他。
只是躲藏著,仿佛有什麼天敵追它似的。
咕-呱-
一聲蛙鳴,一隻挺著大肚子,差不多有初生兔仔般大小的蛤蟆跳了出來。
蛤蟆追蛇?
寧采臣覺得頭腦發脹。這到底是什麼世界?這蛤蟆都學會追蛇了。老壽星上吊,覺得命長了?
他正疑惑,卻發現逃到他身上蛇兒突然蛇口大開,一下子咬向他拿繩的手。
他嚇得手一縮,繩子沒拿好,一下子掉了下去。繩子一落,機關自動啟動。
巧的是,那蛤蟆竟然正好跳到了他的陷阱上,一下子被抓住了。
看到蛤蟆被抓住,那蛇分明露出一個少女奸計得逞的微笑。蛇身扭轉,溜溜地滑走了。
這還沒完,那被抓住的蛤蟆又蹦又跳,大叫大嚷。“該死的蛇精!我是不會放過你的!”
蛇精?蛤蟆吐人言?妖?
寧采臣更是動都不敢動。這蛤蟆連蛇精都怕,那么它也一定是妖。
妖?怎么會有妖?
想不通,也不敢想。他趴低身體,連大氣都不敢出。
也不知過了多久,反正他也是趴得身體都麻痹了。那個陷阱箱早就沒有了動靜。
這陷阱埋得很不好,因為它正是唯一的出口所在。
寧采臣家窮,陷阱中捨不得放食物,只得選在這么個必經之路上。
現在倒好,反倒把他唯一的出路給堵上了。
可是他總不能無休止的等下去。“如果我放了它,它會不會不記我的仇。”這樣想著,他才動了動身體,小心翼翼靠過去。
這一段路不到百米,他卻覺得像跑上了一段馬拉松似的。
沒有。
箱子中竟然沒有了,那隻蛤蟆沒有了。
寧采臣立即飛奔下山,連陷阱箱都不顧了。一路跑出一千米,才不得不休息。
讀書人,身體都是不太壯。
“有妖怪!”邊大口呼吸著這新鮮的空氣,他邊突然想到了什麼似的,再度從書筐中翻找起來。
他找的是一本書,書名《黃庭內景經》,這是跟他一起穿越來的地球東西。
這本書出現在一個案子中。
《黃庭內景經》似乎與案子沒什麼聯繫,但是如果這本《黃庭內景經》是由字祖倉頜所書,其意義也就變得不同了。
當然這只是傳說,以前的他也是不信的,但是現在不同,連蛤蟆都開口講話了,看看又何妨。
這書他上一世早就看過,卻無絲毫收穫。這次再看……他又收進懷中,因為天色晚了,已看不清上面的字。
他站起身來,再度加快腳步,往家中趕去。
山腳下,一把籬笆一把牆,茅舍為屋,炊煙裊裊……
一婦人站在院門外,慈母靜待兒歸來。
這婦人不過二十多多,但是歲月早就刻下了風霜的痕跡。頭髮花白,皺紋爬滿姣好的面孔。芳華正茂,卻已垂垂老矣。
自從其父做民夫往前線送糧,一去不復返後。母子倆便相依為命。
“母親,你怎么又在外面等?”
寧采臣腳步不停,語氣中滿是關心。
上一世,他沒有親情體驗。父母只生了他,卻把他丟在立交橋下。這一世他發誓要對母親好,可是他又能做什麼呢?
經商?
沒本錢沒經驗,怎么做。
做工農民?這是下民,下民之下還有賤民、奴隸。
寧母是絕不允許他做的,好容易成了童生,馬上就可以免除稅賦。一旦回頭,豈不前功盡棄?再學其父那樣,抽為民夫,豈不枉死。
至於原寧采臣。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在“半部論語就可治國”的朝代,他和大多數的書生一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除了讀書,並沒有其他技能。
寧母只是笑著,卻沒有說什麼。
寧采臣不是第一次勸她了,可她每次只是說好好好,卻依然如我。
寧母牽著他的手,往屋內走。“我兒餓了吧?走,飯菜都做好了。”
這個時間,早過了晚食時間,但是寧母卻把飯菜溫在灶上,等他回來。這也是他家為什麼會炊煙裊裊的原因。

擴展閱讀

天才相師http://www.7kwx.com/0/196/
獨裁之劍http://www.7kwx.com/0/146/
妙手天師http://www.7kwx.com/0/210/
造神http://www.7kwx.com/0/195/
大聖傳http://www.7kwx.com/0/206/
武動乾坤http://www.7kwx.com/0/10/
天下梟雄http://www.7kwx.com/0/205/
明朝好丈夫http://www.7kwx.com/0/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